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演化过程、动因与重构--以河南省曲沟镇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于正松 程叶青 +1 位作者 李小建 孙东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以曲沟镇多期高清遥感影像、问卷访谈及大量一手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及土地利用转型矩阵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1991-2017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引导其"三生"空间协调发... 以曲沟镇多期高清遥感影像、问卷访谈及大量一手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及土地利用转型矩阵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1991-2017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引导其"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果显示:①研究期内,以工矿用地为主的建设用地增量显著,总体呈现高速扩展、局部集聚及多样化发展态势;②生产空间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工业两强并存,工业生产空间嵌入到农业生产空间中形成"马赛克"式格局;③生活空间演变呈现空间扩展与质量提升并存的趋势;④生态空间的变化则具备面积缩减与质量下降2个特征;⑤工业镇"三生"空间的演变过程,是乡村能人带动、产业结构演变、路径依赖累积、政府宏观调控及综合地理条件约束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乡村重构 曲沟镇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被引量:162
2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20,共8页
依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43%;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由南方向北方和由东部向中部推移,北方和中... 依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43%;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由南方向北方和由东部向中部推移,北方和中部地区成为新的增长中心;粮食生产地域变化的差异明显,南北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较大,八大产区和省区间变化较小。农业生产条件、技术、宏观经济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东北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性基地,应对全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趋势,必须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通过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商品粮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等举措,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区域格局 商品粮基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51
3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论文以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总产低于平均水平的商品粮基地县占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数量仅占36.36%,但粮食产量占全部基地县... 论文以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总产低于平均水平的商品粮基地县占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数量仅占36.36%,但粮食产量占全部基地县粮食总产量的64.74%;②粮食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格局,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小于分品种粮食作物内部的区域差异;③从省域尺度看,粮食总产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县84.6%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粮食生产布局的区域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大宗粮食作物进一步向产粮大县集中;④从区域尺度看,粮食总产的空间格局高低交错,集中在以松嫩平原中部黑土区、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为重心的平原地区,有由中部平原地区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播种面积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走以提高粮食单产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粮基地 粮食总产 空间分异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程叶青 何秀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结构,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玉米、大豆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稻、小麦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但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优势。提出了可为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粮食生产布局借鉴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结构变动 比较优势 结构调整 生产布局
下载PDF
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424-3433,共10页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单要素划分到层次约束、相互包容与不包容的等级斑块思维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和结构性划分的发展路线。我国生态地理区划在借鉴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较为迅速,并在区划的原则、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就全国或地区的生态地理综合区划及要素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完善。中国未来生态地理区划应重点展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区划体系和理论体系,更加关注人文要素在区划中的重要影响,注重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加强对典型生态地域系统区划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划 生态地域系统 进展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0-303,317,共5页
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条件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指出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农业之路,通过农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资... 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条件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指出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农业之路,通过农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联合开发与整体布局、农村制度创新及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态势 对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保障措施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1 位作者 刘彦随 甘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 保障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生产格局 产业分工体系 区域经济增长 21世纪 商品粮基地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叶青 李同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5期13-17,共5页
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并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 ,基于 spss 1 0 .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合我国西部城市发展现状 ,对西部 2 5个地级中等城市的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呈现出弱可持续或不可... 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并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 ,基于 spss 1 0 .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合我国西部城市发展现状 ,对西部 2 5个地级中等城市的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呈现出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同步性 ,经济与社会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 ,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呈弱的负相关 ;且各城市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分异明显。分析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是促进西部中等城市由弱可持续或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演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等城市 可持续发展 评价 社会统计学方法 中国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分异特征及其空间类型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叶青 马庆斌 +1 位作者 张平宇 何秀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以东北地区110个商品粮基地县为例,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Q型聚类结果划分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和极弱可... 以东北地区110个商品粮基地县为例,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Q型聚类结果划分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和极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5种空间类型。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矿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叶青 李同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 探讨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富集、经济基础薄弱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耦合关系。方法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和历年统计数据,运用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结果 黄陵... 目的 探讨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富集、经济基础薄弱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耦合关系。方法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和历年统计数据,运用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结果 黄陵县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区域,县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均呈倒"U"字型结构,受国家政策、市场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县域经济正处于繁荣期向衰退期的转变阶段。结论 利用县域煤炭、旅游、农业等资源的综合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煤炭深加工、旅游业及苹果业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促进黄陵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区域 矿产资源开发 经济可持续发展 黄陵县
下载PDF
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模拟与优化调控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叶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着眼于人地系统的复杂动态特征,基于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的结构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仿真模型。依据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与未来目标,进行多情景模拟,提炼出传统发展、种植业结构优化发展和农牧综合协... 着眼于人地系统的复杂动态特征,基于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的结构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仿真模型。依据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与未来目标,进行多情景模拟,提炼出传统发展、种植业结构优化发展和农牧综合协调发展3种代表性调控模式。对比分析后认为,农牧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农业地域结构必须控制非农用地快速扩张、挖掘农业综合生产潜能、培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系统 动态模拟 发展模式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叶青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该文在总结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系统探讨县域煤炭资源开发演变历程,及煤炭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该文在总结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系统探讨县域煤炭资源开发演变历程,及煤炭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均呈现倒"U"字型结构,受国家"关井压产"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压力、地区竞争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矿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现阶段县域经济正由繁荣期向衰退期转变,促进黄陵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依托县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优势再造、优势替代和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区域 矿产资源开发 经济可持续发展 黄陵县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叶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加工业 粮食安全 宏观调控 吉林省
下载PDF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4期264-267,共4页
分析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等主要问题,提出东北商品粮基地持续发展对策。表2,参4。
关键词 商品粮基地 建设布局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叶青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域人地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人地系统演变的动态调控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多种发展方案调控试验,比较优选出县域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人地系统 优化调控
下载PDF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叶青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及其系统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力图为农业资...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及其系统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力图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极其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综合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模糊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农牧渔类、林牧类和渔业类等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农作物结构、牲畜种类构成以及林系特征等进行识别,划分出24种亚类,为区域农业发展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 结构类型 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优质杂交晚籼组合青优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18
作者 程叶青 鲍征 汤爱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4期142-142,共1页
青优一号是以中9A作母本,以先恢207选1号作父本配组的优质稻米组合,在安徽省沿江稻作区作双晚栽培。综述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稻米品质、栽培及制种要点。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青优一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基于企业家型城市理论的工矿资源型城市转型——以马鞍山市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殷洁 罗小龙 +2 位作者 程叶青 郑焕友 张京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资源型城市 转型 企业家型城市 马鞍山市
下载PDF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429
20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程叶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5,共8页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