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蒿柳成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向永 程运河 +3 位作者 李振坚 于永畅 邹竣竹 孙振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7,共9页
【目的】研究蒿柳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对蒿柳成花的调控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为解析雌雄异株植物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决定机制,并为人工调控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蒿柳1年生枝条生长过程... 【目的】研究蒿柳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对蒿柳成花的调控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为解析雌雄异株植物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决定机制,并为人工调控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蒿柳1年生枝条生长过程划分为营养生长期(S1)、花芽生理分化期(S2)和花芽形态分化期(S3),分别以树龄15~20年的雌、雄蒿柳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茎尖脱落酸(ABA)、玉米素(ZT)、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性别间差异的关系。【结果】从营养生长期到花芽生理分化期,雌、雄蒿柳的ABA、ZT、Put、Spm、Spd含量,ABA/GA_3、ZT/GA_3比值以及雌株中IAA/ZT比值均显著升高,IAA/ABA比值及雄株中GA_3含量显著下降。从花芽生理分化期到形态分化期,雌蒿柳的ABA、ZT、IAA和GA_3含量,雄株IAA/ZT、雌株ABA/GA_3比值均显著下降,Put、Spm、Spd含量,雄株的ZT/GA_3、雌株的IAA/ABA均显著上升。S1期的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S2期的ABA、ZT、IAA、Spd含量,S3期的IAA/ABA、IAA/ZT比值均表现为雌蒿柳显著高于雄蒿柳;而S2期的IAA/ABA比值,S3期的ABA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则表现为雌株显著高于雄株。【结论】高水平的ABA、ZT、IAA、多胺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启动雌、雄蒿柳花芽生理分化,高水平的多胺含量、ZT/GA_3、IAA/ABA比值有利于雌、雄蒿柳花芽的形态分化;蒿柳成花过程中,虽然雌、雄植株内源激素和多胺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生理分化期的ABA、ZT、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雄蒿柳的性别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柳 成花 内源激素 多胺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板栗花发育B类基因CmPI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
作者 郭晓萌 杨前宇 +5 位作者 丽莉 胡广隆 刘钊 周广柱 兰彦平 程运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2-1331,共10页
【目的】PISTILLATA(PI)基因作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B类功能基因中的一员,在花器官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探究PI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功能,对板栗花器官B类基因PISTILLATA(PI)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中检索PI同... 【目的】PISTILLATA(PI)基因作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B类功能基因中的一员,在花器官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探究PI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功能,对板栗花器官B类基因PISTILLATA(PI)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中检索PI同源基因CmPI,并克隆编码区序列。利用在线工具对CmP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mPI在板栗不同组织及不同花发育时期的时空表达模式。构建35S::CmPI-GFP融合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叶片,进行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将过表达载体35S::CmPI转入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验证CmPI在花发育中的功能。【结果】克隆到的板栗CmPI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有高度保守的MADS域(MADS-box)和K域(K-box),属MADS的Ⅱ型亚家族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CmPI主要在板栗雄花中表达。在拟南芥中过表达CmPI导致萼片转变为花瓣样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PI过表达拟南芥中除C类基因AtAG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外,其他A类、B类、E类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鉴定到的MADSbox基因CmPI为板栗花发育B类基因,可导致萼片花瓣化,可能是抑制雌花苞片进一步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花器官 B类基因 基因功能验证 PISTILLATA
下载PDF
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乔艳杰 刘巍 +5 位作者 吴瑞刚 胡广隆 兰彦平 丽莉 程运河 毛威涛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我国是世界板栗第一生产大国,也是板栗出口第一大国。板栗产业作为北京市山区农民经济支柱来源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板栗生产、品种选育、贮藏加工和销售4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北京市板栗产业存在重栽... 我国是世界板栗第一生产大国,也是板栗出口第一大国。板栗产业作为北京市山区农民经济支柱来源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板栗生产、品种选育、贮藏加工和销售4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北京市板栗产业存在重栽轻管、品种良莠不齐、贮藏加工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良种化、提高贮藏加工水平等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产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蒿柳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向永 刘俊祥 +2 位作者 李振坚 程运河 孙振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_3BO_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_3BO_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粉最佳离体培养组合培养花粉,并与花粉在柱头上活体萌发相比较,二者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柳 花粉 离体萌发 萌发率 花粉管
下载PDF
板栗PPO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丽莉 程运河 +3 位作者 兰彦平 曹庆昌 胡广隆 苏淑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研究PPO基因在栗仁受热褐变物质代谢中的生理功能。【方法】在对板栗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获得1条PPO unigenes,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PPO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1794 bp,命名为CmPPO,编码597个氨基酸,属... 【目的】研究PPO基因在栗仁受热褐变物质代谢中的生理功能。【方法】在对板栗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获得1条PPO unigenes,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PPO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1794 bp,命名为CmPPO,编码597个氨基酸,属于络氨酸酶基因家族蛋白,包含络氨酸普通中心区域和多酚氧化酶中间保守域。CmPPO编码的多酚氧化酶属于亲水性蛋白质,相对分子量66335.38,理论等电点(pI)6.45,属于酸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不属于膜结合蛋白。CmPPO蛋白酶的二级结构α-螺旋比例21.22%,无规则卷曲59.13%,延伸主链15.91%,β-转角3.85%。三级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与蔷薇科苹果络氨酸酶结构(MdPPO1)有72.75%的序列一致度,53%的序列相似度,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68.43%,推测它们具有类似功能。通过qRT-PCR验证,CmPPO基因在板栗不同品种、果实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与果实褐变度不一致,在弱褐变品种中表达却最高。【结论】褐变不是单基因控制,而是多基因、多种代谢途径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果实 PPO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板栗CmFT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运河 丽莉 +3 位作者 胡广隆 杨前宇 韩笑 兰彦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5-944,共10页
【目的】FT(FLOWERING LOCUS T)是成花素基因,探究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CmFT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并克隆板栗FT同源基因,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CmFT的时空表达情况。通... 【目的】FT(FLOWERING LOCUS T)是成花素基因,探究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CmFT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并克隆板栗FT同源基因,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CmFT的时空表达情况。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CmFT在细胞中的表达位置。通过对CmFT过量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开花性状分析,验证CmFT的生物学功能。【结果】CmFT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PEBP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CmFT在叶片和茎尖均有较高表达,并且于7月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在拟南芥中过表达CmFT可提高开花促进基因AtFT、LEAFY(AtLFY)、SUPPRESSOR OF CONSTANS OVEREXPRESSION 1(AtSOC1)及开花抑制基因TERMINAL FLOWER1(AtTFL1)和FLOWERING LOCUS C(AtFLC)的表达水平,并导致植株提前开花。【结论】CmFT为板栗开花素基因,可促进成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CmFT 基因克隆 开花调控
下载PDF
板栗STP家族基因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程运河 丽莉 +1 位作者 曹庆昌 兰彦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53-2161,共9页
【目的】糖转运蛋白基因STP(SUGAR TRANSPORT PROTEIN)是质外体单糖转运到细胞内的关键基因。糖分运输和分配对于板栗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板栗中STP基因家族信息、功能和表达模式。【方法】使用HMM3.0软件,... 【目的】糖转运蛋白基因STP(SUGAR TRANSPORT PROTEIN)是质外体单糖转运到细胞内的关键基因。糖分运输和分配对于板栗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板栗中STP基因家族信息、功能和表达模式。【方法】使用HMM3.0软件,基于STP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在板栗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板栗CmSTP家族成员。利用TBtools、ExPASy、MEME等软件对CmSTP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从板不同时期栗混合芽转录组数据中提取CmSTP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板栗基因组中共有17个STP家族成员,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43~1584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介于32122.5~57788.3 Da,等电点介于5.46~10.46,均定位于细胞膜上,跨膜结构域大多为8~12个。CmSTP家族成员中共有10个保守motif,其中Motif1,Motif3和Motif5同时存在于17个CmSTP蛋白中,其余motif在N端或C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根据进化关系,可将CmSTP分为4类,其中Group III和Group IV中CmSTP成员较多,分别包含8和5个CmSTP蛋白。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早春板栗树体萌动期,CmSTP6、CmSTP12和CmSTP15在混合芽的表达较高。CmSTP6在混合芽中的高表达持续时间较长。CmSTP家族成员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CmSTP6可能参与花芽春季早期发育的碳水化合物运输。【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STP基因家族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STP家族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菲对蒿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霞 马晓东 +4 位作者 程运河 翟飞飞 刘俊祥 孙振元 韩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5-1861,共7页
为研究菲对蒿柳生理生化的影响,以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测定不同浓度(0.2、0.5、1.0和1.2 mg·L^-1)菲对蒿柳株高及生理的影响,并选取对植物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1.0 mg·L^-1)菲对蒿柳进行16 d的处理... 为研究菲对蒿柳生理生化的影响,以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测定不同浓度(0.2、0.5、1.0和1.2 mg·L^-1)菲对蒿柳株高及生理的影响,并选取对植物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1.0 mg·L^-1)菲对蒿柳进行16 d的处理,测定其光合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菲处理显著抑制了蒿柳的株高和根系活力,使其电导率升高,膜透性增大。1.0 mg·L^-1菲胁迫下,蒿柳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下降,光反应受到影响;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下降、Rubisco活性降低,导致CO2供应和同化减少,暗反应受到抑制。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无显著变化,说明PSⅡ利用光能的能力和潜在活性未受到影响。渗透调节物质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植物抵御菲胁迫的重要调节物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多环芳烃(PAHs)对蒿柳产生的毒害机制及加强植物对环境的修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柳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板栗PPO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丽莉 程运河 +2 位作者 曹庆昌 胡广隆 兰彦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5-1313,共9页
【目的】褐变过程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密切相关,通过板栗PPO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阐明PPO蛋白质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最新发布的板栗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3个PPO基因:CmPPO1(BUA.CMHBY222345)、... 【目的】褐变过程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PPO)密切相关,通过板栗PPO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阐明PPO蛋白质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最新发布的板栗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3个PPO基因:CmPPO1(BUA.CMHBY222345)、CmPPO2(BUA.CMHBY216654)、CmPPO3(BUA.CMHBY216989),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和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等进行预测。【结果】(1)3个基因的CDS全长分别是1794、1809和1809 bp,分别编码氨基酸序列597、602和602 aa,属于亲水酸性蛋白质,不存在跨膜区,为非分泌蛋白。(2)CmPPOs蛋白酶的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比例最高,三级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与蔷薇科苹果酪氨酸酶结构(MdPPO1)序列同源性超过70%。(3)对苹果、马铃薯和板栗3个易褐变物种的23个PPO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明确板栗PPO和蔷薇科苹果有较高同源性。(4)对不同品种板栗仁中的PPO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只检测到CmPPO1,且表达量与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板栗仁中PPO活性不能直接影响褐变程度,不同品种褐变程度与PPO表达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板栗PPO基因家族3个成员中,不同品种CmPPO1表达量与果实受热褐变程度呈显著相关。本研究为板栗抗褐变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但鉴于PPO存在同工酶,表达调控机制比较复杂,特异表达和时空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果实 PPO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百合类体细胞胚和体细胞胚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泽 钟雄辉 +4 位作者 曹兴 宫本贺 程运河 陈全全 义鸣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6-1722,共7页
以东方百合‘Siberia’的无菌苗叶柄为试材,诱导产生初始分生结节组织。其后对分生结节组织进行分化再生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和石蜡切片分析的方法对诱导得到的类体细胞胚和体细胞胚再生结构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百合类体细胞胚结构... 以东方百合‘Siberia’的无菌苗叶柄为试材,诱导产生初始分生结节组织。其后对分生结节组织进行分化再生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和石蜡切片分析的方法对诱导得到的类体细胞胚和体细胞胚再生结构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百合类体细胞胚结构呈球形至心形结构或芽状,组织内部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与母体组织存在着明显的维管组织联系,具有多个维管组织中心,其外形与体细胞胚极为相似。百合体细胞胚发源于分生结节表面新生的胚性愈伤组织,经历球形、椭圆形和子叶形胚阶段发育形成完整的植株,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与母体愈伤组织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无维管组织联系,且它的根芽两极同时发生,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再生结构虽然具有极相似的外观形态,但是在发育方式和内部组织结构上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分生结节 类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
原文传递
麝香百合热激转录因子基因LlHsfA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宫本贺 易瑾 +6 位作者 隋娟娟 吴健 吴泽 程运河 吴晨雨 刘晨 义鸣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0-1408,共9页
利用RACE的方法从麝香百合‘白天堂’叶片中克隆出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A1家族中一个成员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编码序列长为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9.056 kD。序列和进化树分析表明,... 利用RACE的方法从麝香百合‘白天堂’叶片中克隆出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A1家族中一个成员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编码序列长为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9.056 kD。序列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A1类Hsf的5个关键功能域和调控基序,与水稻的OsHsfA1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说明该基因为HsfA1家族的新成员,将其命名为LlHsfA1。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LlHsfA1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常温下其可在根、鳞茎和叶片中表达,说明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42℃热激处理1~12 h,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叶片中呈现"上升—下降"交替变化的趋势。亚细胞定位表明,LlHsfA1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百合 热激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多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霞 程运河 +2 位作者 马晓东 韩蕾 孙振元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28,共6页
多胺(PAs)是一类低分子量、聚阳离子、脂肪族含氮物质,是植物对逆境响应的重要物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不同类型的PAs,例如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外源PAs会对植物的抗逆... 多胺(PAs)是一类低分子量、聚阳离子、脂肪族含氮物质,是植物对逆境响应的重要物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不同类型的PAs,例如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外源PAs会对植物的抗逆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多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农作物,对木本植物的研究较少。PAs对植物抗逆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种类的多胺对植物的抗逆影响不同,PAs的代谢与参与逆境胁迫的其他代谢密切相关。文中主要综述PAs在植物抗干旱、低氧、高温、低温、盐、重金属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展PAs与抗逆林木研究、栽培与抗逆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植物抗逆性 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