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吸收对平台转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符策广 李智勇 +2 位作者 王敏 白轶 夏海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72-874,879,共4页
目的:观察骨吸收对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OSMOS 2.85软件包建立不同程度骨吸收的种植体支持下颌第一磨牙金属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0个。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形式分别采用平齐对接(模型A)和平台转换(模型B... 目的:观察骨吸收对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COSMOS 2.85软件包建立不同程度骨吸收的种植体支持下颌第一磨牙金属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0个。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形式分别采用平齐对接(模型A)和平台转换(模型B)设计,模型又分为无骨吸收(A0,B0)和骨吸收的深度分别为0.5mm(A1,B1)、1.0mm(A2,B2)、1.5mm(A3,B3)和2.0mm(A4,B4)5种。采用垂直和斜向两种形式加载,载荷均为200N。观察骨吸收程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程度骨吸收时两种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的不同。结果: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应力分布相似,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应力集中的范围增大;当皮质骨完全吸收后,种植体根部也出现应力集中的趋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最大等效应力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皮质骨完全吸收后改变最明显。同等程度骨吸收时,平台转换设计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的最大等效应力小于平齐对接设计;随着骨吸收程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结论:骨吸收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部应力集中的范围加大而最大等效应力减小;骨吸收后平台转换设计改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作用变得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吸收 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两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颖 符策广 +1 位作者 卢锦芬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结束后1年复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对比两种咬合板治疗的疗效。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的效果优于Twin-block咬合板(P<0.05);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的效果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及张口受限效果较好,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TWIN-BLOCK
下载PDF
骨桥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符策广 刘洁 夏海斌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506-508,共3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一种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含有特异的RGD序列,具有强大的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和黏附作用,可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如骨代谢、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炎性反应与免疫等。现对OP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等...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一种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含有特异的RGD序列,具有强大的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和黏附作用,可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如骨代谢、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炎性反应与免疫等。现对OP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其研究进展及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N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组织学变化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亚桥 卢树静 +1 位作者 符策广 唐尤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初诊时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实验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检测两组切除...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初诊时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实验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手术切除血管性龈瘤。检测两组切除组织HE染色后上皮厚度,结缔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和结缔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结果:未行牙周治疗的对照组和经牙周基础治疗后2~3个月的实验组,上皮厚度分别为(277. 9±23. 39)μm,(143. 2±10. 05)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70. 77±5. 08)个和(14. 15±2. 43)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缔组织层胶原纤维面积分别为(23. 64±3. 49)%和(44. 16±3. 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上皮厚度减少,结缔组织层微血管密度计数下降,胶原纤维面积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血管性龈瘤 微血管密度 胶原纤维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