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飞 马新强 +3 位作者 耿云平 姜涛 米玉霞 张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现病变的血管形态及侧支循环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CTA诊断结果可为治疗工作提供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客观的医学依据,确实是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的可靠办法;而与DSA技术相比,CTA与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在病情发作早期为ACI患者实施CTA检查可获悉颈动脉的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群体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CI患者 颈动脉 狭窄程度 侧支循环 研究情况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米玉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选择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为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观测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米玉霞 张广玉 +1 位作者 王艳玲 张丽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8期49-49,共1页
目的:研究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行支架成形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成功的行支架置入术,术前MCA平均狭窄率86.7%±3.4%,术后平均狭窄率... 目的:研究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行支架成形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成功的行支架置入术,术前MCA平均狭窄率86.7%±3.4%,术后平均狭窄率13.4%±3.8%,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其中23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再发作、症状好转、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有责任病区新发脑梗死形成。术中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2例支架未能通过过于扭曲的颈内动脉虹吸部,遂改为球囊扩张术。23例随访患者中有10例接受TCD、MRA、CTA、DSA的长期随访,有2例出现血管不同程度的再狭窄,狭窄率均<50%。结论: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可行,但其安全性及长期预后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时间随访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米玉霞 刘林 周旭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资料。结果4例病灶局限在丘脑并双侧对称,1例病灶以双侧丘脑为主累及右侧额叶,1例病灶位于丘脑并同时累及基底节区;6例...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资料。结果4例病灶局限在丘脑并双侧对称,1例病灶以双侧丘脑为主累及右侧额叶,1例病灶位于丘脑并同时累及基底节区;6例病变均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边界不清,DWI图呈略高信号,ADC图呈略高信号。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MRI表现为较特征性的丘脑受累,MRI能真实地显示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志刚 刘佳琪 +2 位作者 米玉霞 张彩霞 张香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反应、疗效指标及安全指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30 d、90 d,组间各指标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30 d、90 d,组间NIHSS、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安全性
下载PDF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研究
7
作者 刘新民 吴卫国 米玉霞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近代的一种新型皮瓣,司徒朴等,胡安军,马福顺相继报道。自1986~1997年就有156篇报导文章,此皮瓣在临床应用广泛,现将皮瓣的成活机理及命名综述如下:1 皮瓣的经历及命名 常规皮瓣的皮下组织比较厚,术后发生局部的臃肿...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近代的一种新型皮瓣,司徒朴等,胡安军,马福顺相继报道。自1986~1997年就有156篇报导文章,此皮瓣在临床应用广泛,现将皮瓣的成活机理及命名综述如下:1 皮瓣的经历及命名 常规皮瓣的皮下组织比较厚,术后发生局部的臃肿,直接影响外观,为了改善常规皮瓣臃肿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 随意皮瓣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实验研究 细胞生长因子 自由基 皮下动脉 血管构筑 传统皮瓣 血供重建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8
作者 刘佳琪 米玉霞 +1 位作者 侯志刚 许伟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联用阿司匹林,B组、C组和D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替罗非班、依达拉奉右莰醇。4组患者均治疗14 d,随访3个月。结果与A、C、D组比较,B组治疗后的TLR4和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均显著降低(P<0.05);B组治疗3个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巴氏量表(Ba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A组、B组、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17.14%,11.43%,8.5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小型H型垂直轴风力机变桨机构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立军 马东辰 +4 位作者 赵昕辉 米玉霞 张松 王旱祥 范淑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解决现有垂直轴风力机风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获得风轮最大切向力为目标,分别获得了风轮上风区和下风区叶片的最佳理论攻角为8°和-8°,计算出了叶片一周桨距角调节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方向法对双曲柄变桨机构进行了... 为解决现有垂直轴风力机风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获得风轮最大切向力为目标,分别获得了风轮上风区和下风区叶片的最佳理论攻角为8°和-8°,计算出了叶片一周桨距角调节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方向法对双曲柄变桨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不同叶尖速比下变桨机构的参数组合。为验证垂直轴风轮变桨机构的合理性,以叶尖速比2为例,利用ADAMS软件对变桨机构模型进行了运动学特性仿真,并采用旋转测角法对叶片桨距角变化曲线进行了数据拟合,计算结果显示:实际桨距角变化曲线与理想变桨曲线的贴合程度较高。风洞试验进一步证明:所设计的变桨距垂直轴风力机具有更好的自启动性能,且在现有风速下比定桨距垂直轴风力机的发电效率至少提高了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变桨机构 优化设计 攻角调节 运动学仿真
下载PDF
翼缝形状对垂直轴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立军 马东辰 +6 位作者 顾嘉伟 江奕佳 米玉霞 赵昕辉 王旱祥 刘延鑫 刘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8-1856,共9页
为延迟翼型附面层分离,提高翼型的气动性能,针对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对称翼型NACA0012,提出3种弧形开缝方案和3种弧形与直线形相组合的开缝方案。针对常规翼型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网格无关性,得到最佳网格数目为4.6×10^4个。利用ANYSYF... 为延迟翼型附面层分离,提高翼型的气动性能,针对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对称翼型NACA0012,提出3种弧形开缝方案和3种弧形与直线形相组合的开缝方案。针对常规翼型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网格无关性,得到最佳网格数目为4.6×10^4个。利用ANYSYFLUENT软件对翼型进行二维流体力学仿真,求得其临界攻角下翼型的压力系数分布,得出最佳的开缝位置为1/8c;以获得最大升阻比为目标函数,得到最佳的弧形半径为8%c;提出采用直线与弧形相组合的开缝方案,解决弧形翼缝迎风端与来流风速方向之间不匹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叶尖速比λ超过3.5时,T-line-arc为最佳开缝方案;当叶尖速比λ小于3.5时,T-line为最佳开缝方案;当λ为2.0时,采用对称开缝翼型,叶片失速区范围下降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开缝翼型 气动性能 FLUENT软件 叶尖速比
下载PDF
垂直轴风轮阻力型支撑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立军 赵昕辉 +3 位作者 马东辰 米玉霞 王旱祥 刘延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9-1455,共7页
为了研究阻力型支撑杆对垂直轴风轮自启动性能和风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阻力型支撑杆的气动特性,获得了顺风区和逆风区作用在支撑杆上的相对风速分布。在此基础上,理论对比了圆形、V形外凸圆和V形内凹圆三种截面支撑杆各自旋转一周的... 为了研究阻力型支撑杆对垂直轴风轮自启动性能和风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阻力型支撑杆的气动特性,获得了顺风区和逆风区作用在支撑杆上的相对风速分布。在此基础上,理论对比了圆形、V形外凸圆和V形内凹圆三种截面支撑杆各自旋转一周的平均输出转矩,分析显示,V形内凹圆截面支撑杆组成的风轮具有较好的自启动能力和稍高的风能利用率。为进一步验证理论计算结果,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以上三种截面支撑杆各自在不同转速下的平均输出转矩。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圆形截面支撑杆相比,V形内凹圆截面支撑杆能改善垂直轴风轮的自启动能力,可使风能利用率提高3.44%,这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轮 阻力型支撑杆 气动特性 V形截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动态失速下H型垂直轴风力机实时变桨控制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立军 马东辰 +4 位作者 赵昕辉 米玉霞 张松 王旱祥 姜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10-2617,共8页
针对垂直轴风力机风能利用率低、自启动能力弱的问题,以1 kW H型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动态失速下测得的风力机实验结果与风洞静态实验结果,分析动态失速对桨距角调节的影响规律;以风轮的最大切向力为目... 针对垂直轴风力机风能利用率低、自启动能力弱的问题,以1 kW H型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动态失速下测得的风力机实验结果与风洞静态实验结果,分析动态失速对桨距角调节的影响规律;以风轮的最大切向力为目标,得到垂直轴风力机在上风区和下风区的最佳理论攻角分别为14.8°和-14.8°。为使风轮在旋转过程中维持在最佳攻角附近,基于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进行Matlab编程计算,建立风轮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模型,获得垂直轴风力机在各个方位的桨距角。通过对0°和180°方位角下的桨距角进行修正,给出垂直轴风力机1周变桨距规律。最后,利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对提出的变桨控制规律进行理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变桨距规律得到的风能利用率可以由34.6%提高到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动态失速 桨距角 最佳攻角 双致动盘多流管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垂直轴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立军 朱怀宝 +6 位作者 顾嘉伟 马东辰 米玉霞 于洪栋 刘静 缪俊杰 李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为推迟翼型的边界层分离,改善叶片的气动性能,提出一种在H型垂直轴风力机对称翼型NACA0012叶片表面上加装涡流发生器的设计方案。利用FLUENT软件对翼型进行三维流体力学仿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安装角度和安装... 为推迟翼型的边界层分离,改善叶片的气动性能,提出一种在H型垂直轴风力机对称翼型NACA0012叶片表面上加装涡流发生器的设计方案。利用FLUENT软件对翼型进行三维流体力学仿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这3个设计参数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涡流发生器高度为6.5 mm、安装角度为18°、安装位置为0.1c(c为叶片弦长),过大或者过小的涡流发生器高度和安装角会降低翼型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安装位置靠近翼型前缘可增大翼型的临界攻角,但会给翼型带来较大阻力;加装涡流发生器后,对称翼型叶片失速区范围减小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涡流发生器 正交试验设计 气动性能
下载PDF
计及风剪效应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倾角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3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张松 王旱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角进行优化计算。提出采用方差评价叶片受力不均的衡量方法。结果表明: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风剪效应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法向力载荷上。对于该1. 5 MW风力机,最优叶片倾角为-7°。经过倾角优化后,一周内表征受力不均匀的最大方差由1. 53降到0. 96,方差平均值由0. 66降到0. 52,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风剪效应 叶片载荷 倾角优化 方差
下载PDF
H型垂直轴风力机变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立军 马东辰 +5 位作者 胡阔亮 米玉霞 朱怀宝 顾嘉伟 刘静 严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72-2585,共14页
从动量模型、数值计算和测试试验等3方面介绍目前H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变桨距研究方法,给出各类分析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着重围绕机械传动变桨和液压传动变桨2方面阐述垂直轴风力机的变桨距实现方案,指出现有中小型垂直轴风力机在整体响应... 从动量模型、数值计算和测试试验等3方面介绍目前H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变桨距研究方法,给出各类分析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着重围绕机械传动变桨和液压传动变桨2方面阐述垂直轴风力机的变桨距实现方案,指出现有中小型垂直轴风力机在整体响应时间、1周实时变桨、下风区流场计算及动态失速下可靠变桨等方面存在的难点。最后对未来变桨距垂直轴风力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变桨 攻角 气动性能 叶尖速比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耿云平 任悠悠 +2 位作者 李真真 尤国庆 米玉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67-469,共3页
探讨CT三维重建(3D-CT)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75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4)。两组均给予腹部CT、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观察组加用3D-CT。观察组... 探讨CT三维重建(3D-CT)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75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4)。两组均给予腹部CT、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观察组加用3D-CT。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切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D-CT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573(P<0.05)。3D-CT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术前评估,能够提高肿瘤R0切除,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 CT三维重建 术前评估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叶片改进动态失速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立军 赵昕辉 +3 位作者 马东辰 米玉霞 王旱祥 姜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4-649,657,共7页
为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在动态失速下的气动性能,结合风力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常用动态失速模型——B-L模型和MIT模型进行了修正。以Sandia实验室17 m垂直轴风力机为例,计算了风力机叶尖速比分别为2.33和3.09时叶片的动态切向力系数和动... 为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在动态失速下的气动性能,结合风力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常用动态失速模型——B-L模型和MIT模型进行了修正。以Sandia实验室17 m垂直轴风力机为例,计算了风力机叶尖速比分别为2.33和3.09时叶片的动态切向力系数和动态法向力系数。研究结果显示:MIT修正模型对风力机上风区的切向力系数和下风区的法向力系数的预测精度较高;B-L修正模型对风力机上风区的法向力系数和下风区的切向力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动态失速 B-L模型 MIT模型 双致动盘多流管
下载PDF
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参数对主轴偏振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4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马文龙 王旱祥 刘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05-3112,共8页
针对1种1.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VAWT),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主轴偏振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变差系数来衡量主轴合成力的振荡程度,并对不同风力机参数对偏振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在旋转1周范围... 针对1种1.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VAWT),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主轴偏振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变差系数来衡量主轴合成力的振荡程度,并对不同风力机参数对偏振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在旋转1周范围内产生的气动力合成到主轴位置上后不能互相抵消,发生振荡且作用方向不定;对于大型垂直轴风力机,风剪效应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主轴偏振效应;在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设计中,当叶片数为3片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当高径比为0.5088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当展弦比为14.2015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VAWT) 偏振效应 风剪效应 展弦比
下载PDF
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对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诊断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真真 耿云平 +2 位作者 尤国庆 米玉霞 李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在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能CT检查,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MVD值患者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能谱曲线的斜率,分析其与... 目的探讨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在进展期胃癌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能CT检查,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MVD值患者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能谱曲线的斜率,分析其与MVD值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双能CT影像组学指标对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及预后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高MVD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低MVD组(P<0.05);IC、nIC值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脉管浸润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非浸润组(P<0.05)。IC、nIC值及斜率诊断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的AUC大于0.7;死亡组IC、nIC值及斜率大于生存组(P<0.05)。IC、nIC值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大于0.7。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IC、nIC值与脉管生成相关,且对进展期胃癌脉管浸润及预后具有诊断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影像组学 进展期胃癌 脉管生成 脉管浸润 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对不典型肺结核球与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米玉霞 李真真 苏慧东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0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CT对不典型肺结核球(PT)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的56例不典型PT与46例SPL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灶分布和CT征象,评估超高分辨率CT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6例不典...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CT对不典型肺结核球(PT)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的56例不典型PT与46例SPL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灶分布和CT征象,评估超高分辨率CT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6例不典型PT与46例SPLC患者病灶分布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叶尖后段最为多见。SPLC组高分辨CT征象为胸膜凹陷、毛刺、空泡、分叶、空气支气管征和明显强化的比率均显著高于不典型PT患者,钙化征比率显著低于不典型PT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PT组误诊2例为周围型肺癌;SPLC组误诊3例,分别为1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结核。超高分辨率CT对不典型PT的诊断准确率为96.43%(54/56);超高分辨率CT对SPLC的诊断准确率为93.48%(43/46)。结论 超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形态和支气管改变,在不典型PT和SPLC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辨率CT 不典型肺结核球 周围性小肺癌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