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信用监管政策的结构维度、机制设计与优化发展——基于59件省级专项文本的考察
1
作者 类延村 官月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0,共10页
信用监管是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创新。以59件企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梳理了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和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并通过对文件的技术结构观测、内容特征提炼和扩散规律发掘,剖析了信用监管政策在制... 信用监管是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创新。以59件企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梳理了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和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基本架构,并通过对文件的技术结构观测、内容特征提炼和扩散规律发掘,剖析了信用监管政策在制度体系权威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机制创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强化一体化设计、提升程序规则科学性以及厘定信用治理主体角色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用监管政策 分类监管 联合奖惩 黑名单管理 机制设计
下载PDF
志愿服务融入信用治理:规制、经验与发展
2
作者 类延村 罗琪 《重庆行政》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发展志愿服务和推进诚信建设成为塑造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在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情境下,将志愿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发展志愿服务和推进诚信建设成为塑造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在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情境下,将志愿服务融入信用治理建设势在必行。探究志愿服务与信用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以统筹立法规制和明晰志愿服务信用信息属性为着力点,创新志愿服务的权益激励机制,进而实现志愿服务的信用价值创造功能,成为塑造社会新风尚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属性 志愿服务 诚信建设 信用治理 诚信文化 长效机制 立法规制 文明风尚
下载PDF
志愿服务制度化:结构、形态与规制——以省级地方立法为例
3
作者 类延村 张晓曼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4年第1期105-118,294,295,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求,明确了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定位与朝向。研究以志愿服务地方专项立法为切入视角,遵循结构体系、演进形态、议题呈现和规制发展的逻辑,剖解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典型形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求,明确了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定位与朝向。研究以志愿服务地方专项立法为切入视角,遵循结构体系、演进形态、议题呈现和规制发展的逻辑,剖解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典型形式,即志愿服务地方专项立法的基本框架、领域特征和技术结构,进而塑成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进规律,甄别出志愿服务地方立法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即与志愿服务实践脱节、政策模仿现象明显、信息共享规则建构不规范和体系衔接不充分等问题。以此为前提,希冀通过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覆盖、提升立法工作者创制能力、完善信息共享规范和链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举措,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规范建构与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制度化 立法规制 社会信用体系
下载PDF
超越法治:社会诚信体系的规则治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类延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5-72,共8页
失信已泛化为社会普遍现象,通过建构社会诚信体系进行"救赎"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主张。传统诚信观念整体性的破裂预示着道德诚信社会控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分工、人口流动和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诚信体系重塑... 失信已泛化为社会普遍现象,通过建构社会诚信体系进行"救赎"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主张。传统诚信观念整体性的破裂预示着道德诚信社会控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分工、人口流动和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诚信体系重塑的关键角色,呼唤保障诚信的权威策略。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应以摆脱将"社会诚信体系"等同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认识论错误为肇始,通过知情权、隐私权、信用权等诚信权利的实践树立国家诚信法治立场。超越法治,吸纳和借鉴"非国家法"资源,与道德教化、合作治理相结合,借力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协作,才能成就"诚信中国"的梦想与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诚信体系 传统诚信观念 权利实践 道德教化 合作治理
下载PDF
欧美国家法律诚信之维:合理性、原初义与价值谱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类延村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有赖于"法治中国"的实践,探究法律诚信之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推进意义必须尊重法治,以欧美国家为背景追寻其基本要义。法律保障公权力主体、市场主体及相互间的信用关系,效力与效果则源于国家、私人组织及个...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有赖于"法治中国"的实践,探究法律诚信之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推进意义必须尊重法治,以欧美国家为背景追寻其基本要义。法律保障公权力主体、市场主体及相互间的信用关系,效力与效果则源于国家、私人组织及个体恪守诚信合理性的证成,社会契约论、现代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了理论佐证的核心范畴。在"缘何如是"的基础上,权力与非权力主体才会尊重法律评判的权威,从自由裁量的原义出发,建构完备的诚信法律体系,失信的非道德评价便成为遵守法治所形成的习惯。由此,富含人文精神的法律诚信,以正义原则为价值指引,无疑会推动公民诚信自觉的形成,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诚信 社会契约 诚信立法 自由裁量 公民自觉
下载PDF
“街区制”改革:实践困境与基本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类延村 冯薛贵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街区制"改革是目前完善国家城市治理的重要政策主张。封闭小区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等的重要原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街区制建设遵循整体性、规范性、统一又有区别的原则开展,通过跟进立法工作,提高民众参与度,... "街区制"改革是目前完善国家城市治理的重要政策主张。封闭小区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等的重要原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街区制建设遵循整体性、规范性、统一又有区别的原则开展,通过跟进立法工作,提高民众参与度,加强安全控制,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政府牵头表率和提高公民素质等措施,建设共享型生态环境,改善原有模式的弊端,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通过"街区制"改革探讨,以提升和增强国家街区政策议程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制 封闭小区 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 共享生态
下载PDF
“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类延村 《西部论坛》 2011年第2期12-18,共7页
新区的成立对我国行政体制的变革与探索具有独特的意义,承载着引领行政改革取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现行的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明显延续和继承了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采用的管委会模式,并创新性地成立了开发公司;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并非一... 新区的成立对我国行政体制的变革与探索具有独特的意义,承载着引领行政改革取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现行的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明显延续和继承了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采用的管委会模式,并创新性地成立了开发公司;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并非一级政府,与北碚、渝北、江北三个区政府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行政体系的不统一,可能会导致政令不统一,进而不利于行政效率的增进。走向一级政府模式是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当然,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应进行策略选择,由易到难,分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行政体制 行政体系 政府体制 两江新区 浦东新区 滨海新区 新区管委会 一级政府模式
下载PDF
中国政府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法治路线图:理念、进程与前景 被引量:2
8
作者 类延村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9,共8页
诚信是维持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理念基石。诚信危机已不再局限于道德的窘境,更需要政策和法律等规范的匡正,甚至政府的干预。通过梳理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正式权威的正向功能和发展前景便展现于前。在理念层次,政府文明化和... 诚信是维持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理念基石。诚信危机已不再局限于道德的窘境,更需要政策和法律等规范的匡正,甚至政府的干预。通过梳理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正式权威的正向功能和发展前景便展现于前。在理念层次,政府文明化和现代性的改革推动了诚信由观点到体系的发展,诚信建设亦由政治宣示成为法治主张;在进程层面,国家和政府的行为验证了法律、政令规章在维护诚信权利与推动诚信体系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未来的变革领域,政府也是促进诚信建设战略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力量。此外,非正式规则、社会组织在规范和监督层次也构成有益补充。由此,便形成了一幅完美的诚信建设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诚信体系 法治路线图 诚信权利 非正式规则
下载PDF
重庆两江新区行政体制模式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类延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90-91,95,共3页
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新批准建立的综合配套改革区,其改革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模式的科学性。以目前新区实行的"1+3"、"3托1"管理模式为视角,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以期构建高效度、... 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新批准建立的综合配套改革区,其改革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模式的科学性。以目前新区实行的"1+3"、"3托1"管理模式为视角,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以期构建高效度、服务型、民主性的行政模式。形成一级政府体制是改进现有管理模式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新区 行政体制 行政职能 管理模式 政府体制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价值观演变的阶段规律——以历次五年计划(规划)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类延村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5期83-88,共6页
行政价值观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的主观倾向,体系性的政策文本是行政价值观演变逻辑的写照。以战略高度的五年计划(规划)文本为视角,解读行政价值观的阶段规律自然具有合理性。以此种方法为进路,明确以领导人更迭和重大历史事件划分行政... 行政价值观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的主观倾向,体系性的政策文本是行政价值观演变逻辑的写照。以战略高度的五年计划(规划)文本为视角,解读行政价值观的阶段规律自然具有合理性。以此种方法为进路,明确以领导人更迭和重大历史事件划分行政价值观演变阶段的学理现状与优劣,以历次五年计划(规划)为载体,结合主要计划(规划)内容,创新性地提出五阶段划分法——社会主义改造与基本建设时期的行政价值观、"文革"时期的行政价值观、改革开放启动期的行政价值观、改革开放成型期的行政价值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行政价值观。进而,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行政价值观演变的总体规律便愈发清晰,其在秉持视角、类型维度、目的、渊源、范畴等层面,逐步呈现出开放性、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与上升性的特征,反映出行政价值观演变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价值观 五年计划(规划) 学理形态 阶段划分 阶段特点 总体规律
下载PDF
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类延村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5期167-169,共3页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夯实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取向,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经典"规训、多元合作等具体形式的突破,实现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经典规训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诚信失范与诚信法治的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类延村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33-40,共8页
社会失信已泛化为普遍现象,法治化的进程也难脱离此种困局。在法治型构的过程中,理论阐释的学理分析存在从外部探究竟的嫌疑,要理清法治化过程中的真实样态,从内部看世界才是科学的方法进路。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从法律制度、法律... 社会失信已泛化为普遍现象,法治化的进程也难脱离此种困局。在法治型构的过程中,理论阐释的学理分析存在从外部探究竟的嫌疑,要理清法治化过程中的真实样态,从内部看世界才是科学的方法进路。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从法律制度、法律机制、法律裁决等多重维度入手,考察法治型构中的失信问题,并总结描述现行的诚信生成机理。这对于归结法治化进程中失信的内在症结,存在科学性与规律性的启示,是树立诚信法治观念与进行诚信法治实践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法律机制 诚信法治
下载PDF
诚信的道德式微与规范发展——基于社会诚信体系综述的研究论纲 被引量:1
13
作者 类延村 《甘肃理论学刊》 2017年第3期77-81,共5页
道德口吻是诠释诚信的传统方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不同视角的解读绘就一幅关于现代诚信基本内涵的图谱。社会变迁与转型推动着观念的发展演化,诚信已成为经济、政治、科研、法治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道德意蕴逐渐淡去,规范化发展成为... 道德口吻是诠释诚信的传统方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不同视角的解读绘就一幅关于现代诚信基本内涵的图谱。社会变迁与转型推动着观念的发展演化,诚信已成为经济、政治、科研、法治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道德意蕴逐渐淡去,规范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而契合通过社会诚信体系控制诚信危机的国家战略,以明确其中的诚信要义为原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个人、社会与国家三维进路的诚信实践推动"诚信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会成为而后研究的重要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社会诚信体系 道德伦理 法律原则 诚信实践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新探:监司官制度的现代镜鉴 被引量:1
14
作者 类延村 邱钦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7-73,共7页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宋朝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有效弥补了唐代节...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宋朝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有效弥补了唐代节度使制度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官僚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监察效果。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以宋朝的监司官制度为切入,探讨了我国监察体系的自我监督机制、横向分工机制、纵向领导机制以及协同配套机制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监察体制的四条向路——以内部互查加强监察机关的自我监督、以精细分工提高监察机关的专业化水平、以变革领导产生方式提升监察效果、以法律配套巩固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威,试图开拓出一幅全域立体式异体监督的模式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 监司官制度 专业分工 监察权威
下载PDF
论正义之难——柏拉图《理想国(第二卷)》之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类延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4-86,共3页
在柏拉图眼中,正义是理想国建构的核心,即何为正义与如何正义成为建国的原则和宗旨。在延续正义意见之路基础上,此卷述列不正义之利、诗人对正义败坏、不义城邦之堕落以及战争起源等问题,文末则转承护卫者教育的准则阐释,暗示着形成正... 在柏拉图眼中,正义是理想国建构的核心,即何为正义与如何正义成为建国的原则和宗旨。在延续正义意见之路基础上,此卷述列不正义之利、诗人对正义败坏、不义城邦之堕落以及战争起源等问题,文末则转承护卫者教育的准则阐释,暗示着形成正义必然要经历上述之磨难。正义之难在于非正义之易,通达正义在于知晓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第二卷)》 不正义 正义
下载PDF
行政立法科学性的范畴与维度
16
作者 类延村 延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67,共4页
“法治中国”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的治理模式,而是我国进行社会管理等体制创新所应遵循的最优总体原则与理想目标。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构成,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托依法行政这个中心环节。行政自身的立法活动是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法... “法治中国”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的治理模式,而是我国进行社会管理等体制创新所应遵循的最优总体原则与理想目标。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构成,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托依法行政这个中心环节。行政自身的立法活动是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法律渊源,传统的“三权分立”思想与“政治一行政两分”所设计的关于人类政治过程的认知模式并非全然与此构成悖离形态。行政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很大程度弥补了立法机关立法功能不足的缺陷。然而,行政立法应如何达成科学性则是法治型构过程中所必然要具有的问题意识。根据当前行政立法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行政立法的政治基础、法律要素与道德要求的考量,“科学性”可以做合法性、规范性、合意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五个维度的解读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立法 科学性 合法性 规范性 合意性 民主性 公正性
下载PDF
公鼐生平家世新考述略
17
作者 类延村 公杰 《社科纵横》 2013年第3期110-112,共3页
东蒙公氏家族史是明中后期江北地区早有的"馆阁世家"。公鼐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其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不结党营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耿介正直的士大夫风骨更是令后人所钦羡。然其生不逢时,才华抱负无法施展的苦... 东蒙公氏家族史是明中后期江北地区早有的"馆阁世家"。公鼐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其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不结党营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耿介正直的士大夫风骨更是令后人所钦羡。然其生不逢时,才华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更是令人扼腕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蒙公氏 五世进士 公鼐
下载PDF
论毛泽东治国时期行政价值观的阶段特点——以“一五”至“五五”计划为视角
18
作者 类延村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1,共6页
五年计划作为指导国家建设的政策文件,在建国初期发挥着"最高法令"的作用,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是中国行政价值观的最真切体现,对审视中国行政价值观的阶段特点极具方法意义。以"一五"至"五五"计划相关文件... 五年计划作为指导国家建设的政策文件,在建国初期发挥着"最高法令"的作用,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是中国行政价值观的最真切体现,对审视中国行政价值观的阶段特点极具方法意义。以"一五"至"五五"计划相关文件为解读视角,统合行政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可以将毛泽东治国时期的价值观理念分为社会主义改造与基本建设时期的行政价值观和"文革"时期的行政价值观。通过分析两个时期行政价值观的特点,有助于理清国家非常态时期制度因素、意识形态、个人意志、行政机制虚无等因素在价值观贯彻中的角色,以从内部层次理解"刚性五年计划"转变为"软性五年规划"的规律性和逻辑性,以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五年计划(规划)的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价值观 五年计划 影响要素 计划安排 价值观评析
下载PDF
“被”现象诠释与消解的法理学进路
19
作者 类延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被"现象受到社会的日益关注,折射出社会管理的多重隐忧。从社会案例中梳理"被"现象的类型,以法理的视角进行多种维度的诠释,可以发现:"被"现象主要存在于公法领域,其产生及在社会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则在... "被"现象受到社会的日益关注,折射出社会管理的多重隐忧。从社会案例中梳理"被"现象的类型,以法理的视角进行多种维度的诠释,可以发现:"被"现象主要存在于公法领域,其产生及在社会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意志和权力因素的影响。要突破此种困境,消解"被"现象的困厄,则要依赖于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该模式新颖的法治观念、重视人权与公民规训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公民权利的法律表达与权利维护的法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现象 社会管理 意志缘由 权力因素 法治型社会管理
下载PDF
学术自由与社会价值生成的辩证关系概述
20
作者 类延村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5期69-74,81,共7页
学术自由的价值在于本身的超然性和独立性.正是不具依附的特征构建了对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提升了对社会良知和责任的感知。这种感觉通过“中介”的转化必然对社会价值的生成形成影响。即社会价值的价值形态与学术自由的自主性之间存在... 学术自由的价值在于本身的超然性和独立性.正是不具依附的特征构建了对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提升了对社会良知和责任的感知。这种感觉通过“中介”的转化必然对社会价值的生成形成影响。即社会价值的价值形态与学术自由的自主性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但对这种关联是否是规范性、逻辑性的判断应该基于学术自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价值生成 社会良知 辩证 社会价值 价值形态 角色定位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