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20
1
作者 索占伟 穆祥 +6 位作者 许剑琴 王自力 王新 段慧琴 胡格 杨佐君 黄会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方法 利用机械 吹打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出肠绒毛固有层,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 法进行纯化,细胞鉴定采用第Ⅷ因... 目的 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方法 利用机械 吹打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出肠绒毛固有层,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 法进行纯化,细胞鉴定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和硝酸银染色。 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大鼠的肠黏 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可传到18代以上。 结论 为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建立了一种 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肠黏膜 培养 大鼠
下载PDF
脊髓背角PKC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索占伟 杨娴 +5 位作者 曹静 刘燕妮 时蕾 李帅 杨鸿斌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或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前后,测定小鼠缩足阈值;随后立即分离脊髓背角,免疫印迹法检测NMDA(N-methyl-D-aspartate)型谷氨酸受体的突触表达。结果 PKC抑制剂CHE在缓解炎性痛觉超敏的同时,明显翻转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亢进;而正常小鼠鞘内给予PKC激动剂PMA,可模拟CFA的效应,即:诱发痛觉超敏,并特异性增加NR2B亚基的突触含量。结论 PKC通过调节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白屈菜赤碱 PMA 炎性疼痛 NMDA受体 NR2B 突触表达
下载PDF
小檗碱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索占伟 胡格 +5 位作者 段慧琴 许剑琴 张涛 尹龙 刘钟杰 穆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2-834,共3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在培养3、6、9、12h后,用比色法...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在培养3、6、9、12h后,用比色法检测正常细胞与不同浓度小檗碱处理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比较各组细胞NO的分泌水平。结果小檗碱处理组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以5μg/mL剂量组作用最显著。结论促进内源性NO释放,介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改善肠道局部微循环,是小檗碱一个重要的药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肠黏膜 小檗碱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索占伟 胡格 +5 位作者 刘钟杰 于志强 段慧琴 崔德凤 韩博 穆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热敏肠毒素 大肠杆菌病 白头翁 肠黏膜 保护作用 血管活性物质 动物腹泻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及其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索占伟 于志强 +1 位作者 韩博 穆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97-100,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膜上存在有多种离子通道。这些离子通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钙信号的传导,从而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增生及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 近年来,随着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膜上存在有多种离子通道。这些离子通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钙信号的传导,从而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增生及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可能是多种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药物调节细胞功能的潜在靶点。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功能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多种疾病的病理机制,而且有助于新型药物的开发。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种类、特性及其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离子通道 功能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解慧梅 胡格 +6 位作者 索占伟 刘易通 尹龙 于同泉 路平 穆祥 黄会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3-907,共5页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的作用下,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均增多,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分泌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人参皂甙RB1 微血管内皮细胞 NO IL-6 TNF—α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7
作者 尹龙 徐亮 +5 位作者 胡格 索占伟 段慧琴 杨佐君 高立云 穆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中药是祖国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保障我国人民和动物的机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逐渐成为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大敌。由于中药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有着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药是祖国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保障我国人民和动物的机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逐渐成为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大敌。由于中药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有着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的机理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肿瘤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的,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必将为人类和动物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肿瘤 机理
下载PDF
七叶亭抗炎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慧琴 张永东 +3 位作者 范开 索占伟 胡格 穆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抗炎 微血管内皮细胞 机理 药理试验 秦皮乙素 羟基香豆素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慧琴 乔健 +3 位作者 张永东 索占伟 穆祥 许剑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74-976,共3页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LPS)on the production of NO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EC)was investigated . RIMEC weve in culture exposed to the inflammatory cyto... The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LPS)on the production of NO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EC)was investigated . RIMEC weve in culture exposed to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PS. Stable NO production, which accumulat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without LPS in a linear way for 24 h . LPS induced NO production in RIMEC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LPS triggered endothelial cells activation, the production of NO was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微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下载PDF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的纯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希 徐亮 +3 位作者 胡格 索占伟 许剑琴 穆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5-60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纯化方法。将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含LLO的培养液上清(LLO1),再经70%饱和硫酸铵沉淀、透析,得到溶血素粗提物(LLO2),LLO2经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浓缩,得... 本文旨在探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纯化方法。将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含LLO的培养液上清(LLO1),再经70%饱和硫酸铵沉淀、透析,得到溶血素粗提物(LLO2),LLO2经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浓缩,得到活性峰收集液(LLO3)。通过以上三步的纯化,溶血素的比活提高160倍,纯化蛋白在SDS-PAGE中呈现一条带,达电泳级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溶血素 纯化
下载PDF
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宏超 索占伟 +2 位作者 范光丽 刘钟杰 穆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8-631,636,共5页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组、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5个组... 通过检测茯苓酸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茯苓主要成分茯苓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组、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12h细胞上清液中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选凝素、TNF-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0mg/L茯苓酸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使其分泌sICAM-1的浓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茯苓酸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过量分泌,阻止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牢固黏附,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茯苓酸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P-选凝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茯苓酸
下载PDF
中药成分小檗碱对小鼠2-细胞胚胎体外培养及移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建明 傅文栋 +2 位作者 陈武 穆祥 索占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19,共4页
以添加抗菌素的mCZB液为对照组,筛选比较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不同浓度对小鼠2-细胞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并计数所培养的孵化胚胎细胞数目,观察中药有效成分对胚胎细胞数目增殖的作用;通过将体外培养发育的囊胚进行移植,进一步验证... 以添加抗菌素的mCZB液为对照组,筛选比较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不同浓度对小鼠2-细胞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并计数所培养的孵化胚胎细胞数目,观察中药有效成分对胚胎细胞数目增殖的作用;通过将体外培养发育的囊胚进行移植,进一步验证其对小鼠胚胎移植效果和产仔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最佳浓度为0.10μg/mL,120h孵化胚胎发育率和孵化胚胎细胞数目(89.9%,83.7±9.10)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0.7%,69.5±7.14)(P<0.01);小檗碱组培养囊胚移植妊娠率(66.7%)和离窝成活率(5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45.2%)(P<0.05),其组间产仔率、初产仔鼠平均体重、离窝小鼠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其结果说明,小檗碱对体外胚胎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对胚胎附植及初生仔鼠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小檗碱 2-细胞胚胎 体外培养 细胞计数 胚胎移植 小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磊 胡格 +4 位作者 索占伟 段慧琴 伊鹏霏 胡屹屹 穆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研究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IMMVECs。通过MTT法检测黄芪多糖对RIM-MVECs增殖的影响... 研究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IMMVECs。通过MTT法检测黄芪多糖对RIM-MVECs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黄芪多糖浓度在25~800mg/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或0.01);浓度为1.6×103mg/L时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浓度在3.2×103~25.6×103mg/L时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0.01)。黄芪多糖有促进体外培养RIMMVECs的增殖作用,此作用对保护内皮损伤、加速内皮修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作用
下载PDF
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自律运动有序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穆祥 段慧琴 +3 位作者 张涛 黄会岭 索占伟 胡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索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生理特性。方法 :在用针灸经络定位仪严格确定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记录同一经线不同部位、同一断面不同经线、经线与非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的活动。结果 :①经线区皮内的微血... 目的 :探索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生理特性。方法 :在用针灸经络定位仪严格确定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记录同一经线不同部位、同一断面不同经线、经线与非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的活动。结果 :①经线区皮内的微血管网络具有同步舒缩的特性 ,而非经区皮内微血管间的舒缩活动无同步性 ;②同一经线不同部位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基本一致的频率 ;③不同经线间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具有不同的频率 ;④左右侧同名经的皮内微血管网络的舒缩活动频率基本一致。结论 :体表经络的实质是皮内呈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微血管
下载PDF
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与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比较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群 陈宏武 +1 位作者 索占伟 彭嘉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经 15代选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的早熟株与其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毒株缩短 2 7h,繁殖力有所下降 ;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 ,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 ,而且肠道... 对经 15代选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的早熟株与其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毒株缩短 2 7h,繁殖力有所下降 ;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 ,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 ,而且肠道病变记分亦较毒株下降。由此认为 ,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型艾美耳球虫 早熟株 毒株 繁殖力 致病性
下载PDF
细菌溶血素的分类及代表性溶血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希 索占伟 +1 位作者 许剑琴 穆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16-22,共7页
【研究目的】溶血素作为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细菌溶血素的系统介绍。另外,细菌溶血素的英文命名并不统一,检索时容易造成漏检或误检;【方法】通过查阅... 【研究目的】溶血素作为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细菌溶血素的系统介绍。另外,细菌溶血素的英文命名并不统一,检索时容易造成漏检或误检;【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资料,归纳汇总近20年报道的溶血素研究进程;【结果】该文详细列出了细菌溶血素名称、分类以及各溶血素家族列表。并且分别介绍了其中三种典型的穿孔毒素:葡萄球菌α-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胆固醇结合家族代表)、埃希氏大肠杆菌溶血素HlyA(RTX家族成员代表)。【结论】最近十几年,溶血素的家族成员、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理日趋明朗。这无疑是寻找代替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方法的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素 穿孔毒素 细胞溶素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体液内浓度与其体外抑菌浓度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涛 黄会岭 +5 位作者 张爽 路萍 胡格 索占伟 姜代勋 穆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25-4229,共5页
【目的】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体液内浓度,及各成分体外最小抑菌浓度,阐明3种中药成分清热解毒功能与其抑菌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血液和组织液内的浓度;采用... 【目的】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体液内浓度,及各成分体外最小抑菌浓度,阐明3种中药成分清热解毒功能与其抑菌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血液和组织液内的浓度;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3种中药成分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兔血浆内的浓度峰值分别为3.2、5.03和7.63μg.ml-1,在兔组织液内的浓度峰值分别为0.12、0.11和0.12μg.ml-1;3种中药成分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03、3.75×103和6.75×103μg.ml-1,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明显高于它们在兔体液内的浓度峰值。【结论】盐酸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抑菌作用较弱,在兔体液内不能达到有效抑菌浓度,其抑菌作用并非其清热解毒功能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绿原酸 黄芩苷 血浆浓度 组织液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新 韦旭斌 +2 位作者 索占伟 穆祥 谭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2期44-48,共5页
文章回顾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概况。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不但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细胞,通过合成并释放多种舒张... 文章回顾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概况。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不但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细胞,通过合成并释放多种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以维持正常的血管紧张度;通过合成、释放多种促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维持血液的正常状态和动态平衡。还通过其屏障和分泌功能,影响着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分泌功能失调,势必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而引发多种病理过程,从而会引发内皮细胞机能障碍和休克、感染、肿瘤、创伤、水肿、急性炎症等多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内皮细胞 功能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涛 穆祥 +3 位作者 黄会岭 索占伟 刘易通 尹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3,396,共4页
微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以探索中医学中的未知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特性与中医学中几个概念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了... 微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以探索中医学中的未知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特性与中医学中几个概念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阴阳 中药 针灸
下载PDF
猪水肿病病理模型复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宏超 高立云 +5 位作者 王中杰 索占伟 张涛 范光丽 刘钟杰 穆祥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以小鼠为试验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液和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粗制品,复制猪水肿病病理模型。结果表明,小鼠最佳感染细菌数为1.6×1010,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最佳感染剂量为0.25 mg。大肠埃希菌菌菌液和志贺... 以小鼠为试验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液和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粗制品,复制猪水肿病病理模型。结果表明,小鼠最佳感染细菌数为1.6×1010,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最佳感染剂量为0.25 mg。大肠埃希菌菌菌液和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人工感染小鼠,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变性、坏死,脾巨细胞增生、部分淋巴细胞坏死,肺充血,肾间质血管微血栓形成,小肠绒毛结构被破坏,固有层水肿,间质微血管充血,大脑噬神经现象和卫星化现象等。结果表明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是引起猪水肿病主要致病因子,小鼠可作为研究猪水肿病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肿病 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 病理模型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