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永湘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罗永湘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4-I0005,共2页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就已成立了手外、显微外科专业组,其创始人罗永湘教授是我国显微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他较早在国内开展断指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皮瓣移植等多种手术,为学科...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就已成立了手外、显微外科专业组,其创始人罗永湘教授是我国显微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他较早在国内开展断指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皮瓣移植等多种手术,为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受本刊总编辑顾立强教授委托,本刊编辑部封静对罗永湘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同济医院 断肢再植 皮瓣移植 同济医学院 再造手指 显微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游离足趾移植
原文传递
神经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缺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8-339,共2页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肌力的恢复作全面评价。结果,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已恢复,手部功能接近正常。证明,尺神经远侧断端与未受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修复尺神经缺损,是一种崭新术式,虽是临床初试,但操作简便、疗效佳,有广阔地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尺神经缺损 治疗
下载PDF
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创面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0-82,共3页
为了探讨跖底前外侧负重区溃疡、缺损的修复方式,采用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跖底前外侧顽固性溃疡、痛性鸡眼及胼胝切除后的缺损共9例10个皮瓣,宽度为3~4cm,长度为3~5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1~10年随访... 为了探讨跖底前外侧负重区溃疡、缺损的修复方式,采用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跖底前外侧顽固性溃疡、痛性鸡眼及胼胝切除后的缺损共9例10个皮瓣,宽度为3~4cm,长度为3~5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1~10年随访,患足能负重行走,无疼痛、无跛行,皮瓣耐磨,经长时间行走,未出现破损。认为,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跖底前外侧缺损的最佳选择。其缺点是皮瓣面积较小,供瓣区需游离植皮消灭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底外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足底创面 修复术
下载PDF
血管束置入硅胶管内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0-342,共3页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 为提高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改善桥接物内的血供,利于再生神经的延伸和成熟。以硅胶管为桥接物,游离与置入邻近的血管束,再将两神经断端切除神经瘤后分别套入硅胶管内,以7/0无损伤针线将神经外膜与硅胶管壁固定数针。1990年~1995年修复11例15条上肢神经,其中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3条,切除神经瘤后缺损长度3cm13条,3.1cm~5cm2条。术后随访到10例13条神经,随访时间为1年~5年,优(M4S4)8条,良(M3S3)3条,差(M1S1)2条。认为,此法有一定优点,对神经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患者又不愿取自体神经移植者,可列为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血管刺 硅胶管 桥接
下载PDF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永湘 王伟 熊革 《华中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63-64,共2页
近几年来,尽管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大,中远期并发症较多,给术者及患者增添了顾虑.为了寻求一种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笔者对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近几年来,尽管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大,中远期并发症较多,给术者及患者增添了顾虑.为了寻求一种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笔者对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性脑瘫 周围神经切断术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再生的影响(摘要)
6
作者 罗永湘 方煌 庞清江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10期10-10,共1页
美国生物学家Leri-Montalcini和生化学家Cohen共同发现和纯化出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为感觉神经与交感神经轴突逆行运输至神经元,并参与该神经元的许多生物合成活动,因而,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及感觉神经元生存、发育及功能活动的至关重... 美国生物学家Leri-Montalcini和生化学家Cohen共同发现和纯化出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为感觉神经与交感神经轴突逆行运输至神经元,并参与该神经元的许多生物合成活动,因而,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及感觉神经元生存、发育及功能活动的至关重要物质。然而,已往的研究认为NGF不能经运动神经逆行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逆行运输 神经运动 神经轴突 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胞体 躯体运动神经元 再生 生物合成 功能活动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
7
作者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96-,共1页
本文总结我院从1973年3日~1985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骨肿瘤30例,包括:①肿瘤骨段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②肿瘤段切除、肢体再植;③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④骨肿瘤切除时血管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四肢骨 肿瘤骨 瘤段切除 肿瘤切除 骨缺损 血管损伤 巨细胞瘤 股骨下端 修复缺损
下载PDF
老一辈随想——祝贺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召开
8
作者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4-1024,共1页
把文题定为随想,旨在写作不拘严谨、不求逻辑。秉着庆贺本学会成立十八周年,向早期筹建这个年轻学会并不遗余力热心发展这门学科的同道们致意。从年龄而论,德高望重、享誉全球的张涤生院士已年逾九十;当年体力充沛、经验丰富的同道... 把文题定为随想,旨在写作不拘严谨、不求逻辑。秉着庆贺本学会成立十八周年,向早期筹建这个年轻学会并不遗余力热心发展这门学科的同道们致意。从年龄而论,德高望重、享誉全球的张涤生院士已年逾九十;当年体力充沛、经验丰富的同道们已将至或超过“古稀之年”,称他们为老一辈,应该是名副其实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重建外科 专业委员会 学术会议 张涤生 学会
下载PDF
腋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9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武汉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74-75,共2页
腋神经是臂丛后束的两大终支之一,在肱骨头下水平与旋肱后动脉一起穿出四边孔,绕过肱骨外科颈后分出皮支与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其表面的皮肤。因其位置深,不易受损伤,故文献资料较少。我科于1992年1~2月共收治3例,经显微外科手术修复,获... 腋神经是臂丛后束的两大终支之一,在肱骨头下水平与旋肱后动脉一起穿出四边孔,绕过肱骨外科颈后分出皮支与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其表面的皮肤。因其位置深,不易受损伤,故文献资料较少。我科于1992年1~2月共收治3例,经显微外科手术修复,获得优良效果。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腋神经 显微外科学
下载PDF
60例四肢长管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廖浩 方煌 +1 位作者 陈安民 罗永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方法]对60例骨不连病人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导致骨不连的原因。[结果]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导致骨不连的占8.3%;由于选用内固定器械不当或操作失误占81.6%;术后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方法]对60例骨不连病人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导致骨不连的原因。[结果]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导致骨不连的占8.3%;由于选用内固定器械不当或操作失误占81.6%;术后功能锻炼不当占10%。[结论]作者认为正确的使用内固定器械,熟练的运用手术技巧和术后科学的功能锻炼是防止骨不连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管骨 骨折 骨不连 原因分析 术后功能锻炼 内固定器械 患者自身因素 内固定材料 骨折类型 手术方式
下载PDF
4种骨肿瘤诊断“偏差”之浅见
11
作者 罗永湘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诊断 X线检查 特异性表现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2
作者 胡卫国 罗永湘 +3 位作者 方煌 王体沛 李锋 陈安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 比较4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并获随访1年以上患者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19~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d。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事故伤3... 目的 比较4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并获随访1年以上患者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19~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d。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事故伤36例,摔伤20例,跌伤10例。分别采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42例(A组);解剖钢板固定23例(B组);股骨近端交锁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8例(c组);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固定15例(D组)。按照改良Evan’s分类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其中A组Ⅲ、Ⅳ、Ⅴ型分别为15、8、19例,B组分别为12、5、6例,C组分别为3、2、3例,D组分别为10、3、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各组骨折术后3~5个月均获临床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6个月死亡5例,均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术后A组3例,C组1例,D组3例并发髋内翻。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最多,B组最少,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最少、临床愈合时间较长、无术后并发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功能评分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钢板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回顾性分析 比较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文 刘淑红 +7 位作者 张玉富 刘慧哲 李章华 赵永歧 范文红 夏仁云 罗永湘 范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2,517,共5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CM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凝胶 ;B组植入ECM凝胶 ;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 12周 ,进行大体观察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检测、神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 A、B两组均有再生神经生成 ,但A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坐骨神经 神经缺损 神经修复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研制及体外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宁 方煌 +1 位作者 罗永湘 王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分析自制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方法 根据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研制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用多层螺旋 CT测量 2具胸椎标本 (T1 ~ T1 0 )椎弓根的三维定量解剖数据。依据其中轴的水平位角 (transverse s... 目的 分析自制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方法 根据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研制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用多层螺旋 CT测量 2具胸椎标本 (T1 ~ T1 0 )椎弓根的三维定量解剖数据。依据其中轴的水平位角 (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和矢状位角 (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值 ,调节导向器水平和矢状刻度盘角度。植入螺钉后拔出 ,用显影剂填充钉道。 CT测量显影钉道的 TSA和 SSA值。 结果 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 ,椎弓根显影钉道的 TSA、SSA与其中轴的 TSA、S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操作简便 ,其导向使钉道达到理想角度 ,能减少椎弓根穿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导向器 椎弓根螺钉 多层螺旋CT 脊柱疾病 植入技术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煌 陈安民 +2 位作者 罗永湘 夏仁云 易成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 -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19例 ,男 5例 ,女 14例 ,年龄 4 7~ 6 ...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 -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19例 ,男 5例 ,女 14例 ,年龄 4 7~ 6 8岁。病变节段 L4~ 510例 ,L3~ 4 3例 ,L5~ S1 2例 ,L3~ 4 、L4~ 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优 :症状完全消失 ;良 :症状明显改善 ;可 :症状好转 ;差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术后 17例获得 4~ 18个月 (平均 8.1个月 )随访 ,结果 :优 12例、良 4例、可 1例 ,优良率 94 .1%。术后 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 ,有骨桥形成 ,无内植物松动断裂。 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 ,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失稳
下载PDF
跟腱损伤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余利鹏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 介绍跟腱的解剖、损伤的病因、治疗策略及有关的最新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 ,并作综合分析。 结果 皮质类固醇对肌腱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能和肌腱疾病的发生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治疗分为开放... 目的 介绍跟腱的解剖、损伤的病因、治疗策略及有关的最新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 ,并作综合分析。 结果 皮质类固醇对肌腱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能和肌腱疾病的发生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治疗分为开放手术修复、经皮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结论 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及跟腱缺损的修复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多种生长因子的发现为跟腱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损伤 治疗 病因 解剖特点 致病因素 皮质类固醇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骨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小荣 方煌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骨诱导剂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与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加rhBM...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骨诱导剂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与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加rhBMP-2与骨诱导剂。实验组:骨诱导剂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A组);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B组)、50(C组)、100(D组)、200μg/L(E组)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F组)、50(G组)、100(H组)、200μg/L(I组)联合骨诱导剂作用于SD大鼠MSCs。测定第3、6、9、12天的增殖状况(MTT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D大鼠MSCs原代培养时,细胞接种12h后即可贴壁;48h细胞成梭形,形似成纤维细胞;4d时细胞为多角形、纺锤形;6d时,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少量呈集落样生长,为漩涡状、放射状排列;10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底,融合成片。传代细胞5~7d即可长满瓶底。各时间点A^I组均能显著促进MSCs成骨活性(ALP和OC)的表达。B^E组同时具有促进MSCs增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F^I组增殖及ALP、OC含量均高于A^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与骨诱导剂联合作用可在促进MSCs增殖的同时提高其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失神经支配红白肌肉早期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敬博 罗永湘 宋卫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 了解失神经支配后红白肌肉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早期含量变化及相应运动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 ,探讨靶器官对损伤运动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4 0只 ,平均分为 5组 ,... 目的 了解失神经支配后红白肌肉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早期含量变化及相应运动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 ,探讨靶器官对损伤运动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4 0只 ,平均分为 5组 ,其中 1组为对照 ,其余 4组剪断双下肢坐骨神经制作肌肉失神经支配模型 ,分别于神经损伤后 1、3、7和 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肉内 BDNF含量。另取 15只 Wistar大鼠 ,钳夹双下肢坐骨神经制作失神经支配肌肉神经再生模型 ,于伤后 7天和 14天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 结果 比目鱼肌 ( soleus,SOL )失神经支配后 1、3和 7天 BDNF含量较对照组大幅度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1) ,但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14天 BDNF含量与对照组接近 ( P>0 .0 5 ) ;腓肠肌 ( gastrocnemius,GAS)失神经支配后 1、3、7和 14天 BDNF含量与对照组均接近 ( P>0 .0 5 )。失神经支配肌肉神经再生模型中 ,伤后 7天失神经支配 SOL和 GAS均未测到动作电位 ;伤后14天支配 GAS和 SOL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恢复至正常值的 ( 36 .6 0± 7.4 0 ) %和 ( 4 2 .5 0± 3.5 0 ) %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GASM波波幅恢复至正常值的 ( 19.9± 6 .4 ) %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支配 营养活性 神经营养因子 骨骼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膝周围恶性肿瘤的保肢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建超 陈安民 罗永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为膝周围恶性肿瘤保留肢体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较理想的效果。方法1989年1月~2001年12月对42例膝周围恶性肿瘤行保肢手术治疗,37例获随访。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2~46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肉瘤11例,滑膜肉瘤4例,恶性纤... 目的为膝周围恶性肿瘤保留肢体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较理想的效果。方法1989年1月~2001年12月对42例膝周围恶性肿瘤行保肢手术治疗,37例获随访。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2~46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肉瘤11例,滑膜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巨细胞瘤19例。除骨巨细胞瘤外,余18例术前均行1~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行假体置换术、异体骨块移植术、骨水泥阿霉素充填术等,术后辅以化疗。术后参照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7例获随访3~11年,平均5.6年。2例分别于术后3、4年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死亡;1例因肿瘤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1例因术前放疗,保肢术后伤口发生坏死并感染而行截肢术;2例对异体大块骨移植产生排斥反应致伤口窦道形成而行截肢手术。31例伤口愈合良好,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7例,良14例,中10例,差6例。结论膝周围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手术前后的化疗或放疗是达到理想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恶性骨肿瘤 保肢 假体
下载PDF
自体成肌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被引量:7
20
作者 廖文 刘淑红 +8 位作者 刘红 陈晓平 曲东明 李章华 张玉富 赵永岐 夏仁云 罗永湘 范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23-26,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完成。①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成肌细胞组...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完成。①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切除大鼠右坐骨神经6mm,断端分别套入硅胶管,使神经两断端在硅胶管内相距13mm。③成肌细胞组:快速分离骨骼肌成肌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增殖,按1×109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④术后4,8,12周进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神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平均达98.01%。②大体观察: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可见再生神经,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的神经干细,成肌细胞组略粗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生理盐水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12周,成肌细胞组显著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8周:-71.788±3.569,-76.986±2.266;12周:-61.847±2.914,-69.527±1.765;P均<0.01)。④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⑤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成肌细胞组明显好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⑥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成肌细胞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⑦透射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⑧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在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指标上成肌细胞组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论:自体成肌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神经 再生 成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