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兰喀斯特森林常见钙生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53
1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3 位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杨鸿雁 黄天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1129,共9页
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和调控机制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必需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调控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常见钙生植物为... 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和调控机制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必需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调控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常见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10种必需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大于10000 mg·kg^-1的元素有N、K和Ca,1000~10000 mg·kg^-1的元素有P、Mg和S,100~1000 mg·kg^-1的元素有Fe和Mn,小于100 mg·kg^-1的元素有Zn和Ni。这些元素中,除 P 外均高于已报道的陆生高等植物所需元素的合适组织浓度,但仍全部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元素含量特点是w(Ca)>w(K)>w(Mg)型。P、Mg、Fe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N、K、Ca、S、Mn、Zn、Ni呈对数正态分布。元素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和S、P和Mg、K和S、Ca和Mg、Ca和Zn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Mg和Zn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和Fe、S和Fe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根据植物叶片w(Ca+Mg)含量,冷水花(Pilea notate)、荔波唇柱苣苔(Chirita liboensis)和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属于嗜钙型植物,石山吴茱萸(Evodia calcicola)属于喜钙型植物,黄梨木(Beniodendron minus)、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石山桂(Cinnamomum calcareum)和黔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属于随遇型植物,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 calcareous)属于厌钙型植物,荔波鹅耳枥(Carpinus lipoensis)、石山胡颓子(Elaeagnus calcarea)介于喜钙型植物和随遇型植物之间,石山楠(Phoebe calcarea)介于随遇型植物和厌钙型植物之间。对叶片元素化学计量比值的分析表明,喀斯特钙生植物具有低P、K和高Ca、Mg的特点,绝大部分植物属于P制约型植物。元素比值、变异系数和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各必需元素含量相对稳定,元素间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钙生植物 元素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 被引量:44
2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刘秀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4-1100,共7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所需氮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植物生长区原有氮的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所需氮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植物生长区原有氮的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对植物的供给状况;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植物生长区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状况、光照等的改变,从而产生耦合现象,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使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区的种群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演替。本文主要对陆地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高等植物 氮源 陆地生态系统 吸收利用
下载PDF
钙离子浓度对两种蕨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3 位作者 张桂玲 王程媛 杨鸿雁 廖昕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石灰土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分布最广的非地带性土壤,因对母岩化学性质的继承Ca2+含量普遍较高,植物对土壤高钙环境的适应行为关系到植株对钙素的吸收、转运、积累等各个环节。为探讨土壤高Ca2+环境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和喀斯特喜钙植... 石灰土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分布最广的非地带性土壤,因对母岩化学性质的继承Ca2+含量普遍较高,植物对土壤高钙环境的适应行为关系到植株对钙素的吸收、转运、积累等各个环节。为探讨土壤高Ca2+环境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和喀斯特喜钙植物的适生机制,以石灰土专属种柳叶蕨(Cyrtogonellum Ching)和酸性土专属种薄叶双盖蕨(Diplazium pinfaenseChing)2种蕨类植物为材料,分别用浓度梯度为4、30、100、200 mmol.L-1的Ca2+营养液进行沙培,利用LI-Cor 6400i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对不同Ca2+浓度培养液培养的两种蕨类植物进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柳叶蕨和薄叶双盖蕨的日Pn(max)最高值对应的Ca2+浓度分别为30mmol.L-1和4 mmol.L-1,柳叶蕨较薄叶双盖蕨具有更高的耐钙能力;(2)随Ca2+浓度升高,柳叶蕨和薄叶双盖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总体均呈降低趋势,但柳叶蕨降幅相对平缓,变化幅度较弱,柳叶蕨对环境钙浓度变化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3)柳叶蕨和薄叶双盖蕨叶片Pn与Ci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二者光合强度降低均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前者与叶肉细胞羧化能力减弱有关,后者可能还与高钙引起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有关;(4)酸性土专属种薄叶双盖蕨无法适应石灰土的高钙环境,可能与Ca2+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其光合强度快速降低,水分代谢趋于紊乱,不能积极应对气温日变化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浓度 胁迫 蕨类植物 光合特征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地区常见蕨类植物根际土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3 位作者 张桂玲 杜雪莲 王程媛 廖晶晶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植物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征及植物的适生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地区的专性钙生植物种、厌钙植物种和广布种三类对石灰土环境适生能力不同的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剥落分离法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分别对其氮、磷、...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植物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征及植物的适生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地区的专性钙生植物种、厌钙植物种和广布种三类对石灰土环境适生能力不同的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剥落分离法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分别对其氮、磷、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均较高,根际土为专性钙生植物种>广布种>厌钙植物种,非根际土为石灰土>酸性土,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壤间差异显著(p<0.05)。全磷和有机磷含量均是石灰土显著高于酸性土(p<0.05);石灰土非根际土全P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效P偏低,酸性土非根际土有效P处于极低水平;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各形态磷素含量变异特征与非根际土各形态磷素含量变异特征基本一致。全钾含量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均是酸性土稍高于石灰土,而速效钾含量却是石灰土显著高于酸性土(p<0.05);各植物种根际土壤速效K含量多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在不同类植物根际土壤中,除厌钙植物种处于较低水平外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石灰土非根际土壤和酸性土非根际土壤中也达到高到极高水平;各类土壤全钾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2)专性钙生植物种根际土壤较厌钙植物种根际土壤对土壤全N、全P、全K、有机P、有效P和速效K的根际效应均要强,其中,专性钙生植物种根际土壤中的全N、全P、有机P和有效P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专性钙生植物种和广布种对土壤P、K具有较强的活化能力,厌钙植物种的活化能力相对较弱,但对其需求、吸收的程度较高。(3)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各元素含量及变异特征主要受土壤类型、质地、水热条件、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厌钙植物种对土壤P、K活化能力较弱而需求较高可能是其在石灰土上生长受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蕨类植物 根际土 营养元素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常见植物叶片SPAD值变异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3 位作者 王世杰 阮英慧 刘兴 郑延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0,共6页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生化及生态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参数,植物叶绿素含量能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是反映植物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指标,一定条件下可用SPAD值代替叶绿素...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生化及生态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参数,植物叶绿素含量能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是反映植物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指标,一定条件下可用SPAD值代替叶绿素含量进行植物生长环境和健康水平的评估。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SPAD值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SPAD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在13.54~24.3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8.43。植物叶片SPAD值在稀灌草丛(16.33)、藤刺灌丛(19.65)、灌木林(20.90)、乔灌过渡林(18.18)和乔木林(17.07)等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各群落内部均较稳定,表明植物叶片SPAD值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是对植物生境条件的响应。(2)研究区小果蔷薇(Rosa cymos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和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4种植物叶片SPAD值在物种内均较稳定,但种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树种是影响植物叶片SPAD值的重要因子。(3)研究区群落类型、物种均对植物叶片SPAD值有显著影响并产生交互作用,但植物叶片SPAD值在各群落内部均较稳定,而在不同群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研究区内植物叶片SPAD值的变异受环境变化等物种以外因素的影响更大。(4)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与叶片氮含量、叶面温度及生长环境的空气温度、露点温度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其变异特征是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常见植物 叶绿素含量 SPAD值 变异特征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2 位作者 刘秀明 王程媛 余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喀斯特背景下的土地退化。文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重金属镉的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 喀斯特石漠化是喀斯特背景下的土地退化。文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重金属镉的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含量在0.034~0.635mg·kg-1之间,平均值为0.243mg·kg-1。其中,黑色石灰土Cd含量普遍高于黄壤,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土壤Cd含量总体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但除强度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石漠化等级之间无显著性变化。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之间,土壤Cd含量表现为开垦<放牧<火烧<樵采,其中,开垦与火烧、开垦与樵采在对土壤Cd含量的影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Cd含量在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也无显著差异。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受土壤组分、有机质、pH和CEC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组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重金属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常见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变异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4 位作者 王世杰 邓家彬 刘兴 阮英慧 杨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3-1721,共9页
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既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也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净光... 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既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也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μmol·m^-2·s^-1)、Tr(mmol·m^-2·s^-1)、Gs(mol·m^-2·s^-1)和Ci(μmol·mol^-1)的平均值分别为9.95、2.71、0.22和269.88,水分利用效率(WUE,μmol·mmol^-1)、羧化速率(CE,mol·m^-2·s^-1)和气孔限制值(Ls)的平均值分别为5.04、37.57和0.33。(2)Pn、Tr、Gs、Ci、Ls、CE和WUE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Pn、Gs、Ci以藤刺灌丛中的最大,Tr、CE、Ls以灌木林中的最大,而WUE则以乔木林中的最高。Pn、Tr、Gs、Ci、Ls、CE和WUE在乔木林群落外的同一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中均较稳定。(3)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Tr、Gs、CE以竹叶花椒最大,Ls、WUE以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最大,Ci以小果蔷薇(Rosa cymosa)最大。Pn、Tr、Gs和CE在不同种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小叶鼠李、小果蔷薇的Tr和WUE、火棘的Gs以外,其余植物叶片的Pn、Tr、Gs、Ci、Ls、CE和WUE在物种内均较稳定。(4)植物叶片Pn、CE在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乔木林中,Tr、Gs在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中,Ci、Ls在藤刺灌丛、乔灌过渡林、乔木林中的种间差异均较显著(P<0.05),而WUE仅在藤刺灌丛中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5)Pn与Tr、Gs、CE,Tr与Gs、CE,Gs与Ci、CE,Ls与WUE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WUE与Tr、Ci、Pn,Ls与Gs之间均具有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行和依赖关系。(6)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Tr、Gs、Ci、Ls和CE受植物种和群落类型的交互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中,Pn、Tr、Gs、CE的变异受生境条件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光合参数 变异特征 环境响应
下载PDF
喀斯特优势植物种干旱和高钙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罗绪强 王程媛 +1 位作者 杨鸿雁 廖昕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6期1-5,共5页
喀斯特山区石灰土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上生长的植物种有明显的制约性,石灰土优势植物种对该环境的抗逆性及适生性正日益受到关注。从形态学、生理学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喀斯特优势植物种对石灰土干旱、高钙环境的抗逆性和适生... 喀斯特山区石灰土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上生长的植物种有明显的制约性,石灰土优势植物种对该环境的抗逆性及适生性正日益受到关注。从形态学、生理学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喀斯特优势植物种对石灰土干旱、高钙环境的抗逆性和适生性机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评,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优势植物种 干旱 高钙 适生性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3 位作者 王程媛 梁玉华 廖昕荣 杨鸿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表层土壤全氮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地的表土全氮δ15N值主要分布在+0.35‰~+6...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表层土壤全氮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地的表土全氮δ15N值主要分布在+0.35‰~+6.82‰之间,平均值为+4.50‰;黑色石灰土区样地的表土全氮δ15N值主要分布在+2.70‰~+6.50‰之间,平均值为+4.27‰;无论是黄壤区样地还是黑色石灰土区样地,其表土全氮δ15N值在各等级石漠化样地间、不同干扰方式环境下、甚至在不同坡位上都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两土壤类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主要与喀斯特区高度的生境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表土 氮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异特征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凋落物δ^(15)N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3 位作者 张桂玲 刘秀明 杨鸿雁 勾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为了解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稳定氮同位素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地表凋落物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 为了解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稳定氮同位素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地表凋落物的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地的地表凋落物δ15 N值主要为-4.00‰^-1.83‰,平均值-3.13‰;黑色石灰土区样地的地表凋落物δ15 N值主要为-4.49‰^-2.44‰,平均值-3.39‰;环境水热条件是影响地表凋落物δ15 N值的主要因素;除了在黑色石灰土区的轻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间差异显著外,无论是黄壤区样地还是黑色石灰土区样地,其地表凋落物δ15 N值在各等级石漠化样地间、不同干扰方式环境下、甚至在不同坡位上都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两土壤类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主要与喀斯特区高度的生境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地表凋落物 氮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异特征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1 位作者 张桂玲 王程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7-233,共7页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物理性粘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增加,...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物理性粘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增加,物理性砂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减少,土壤向粘质化、紧密化发展。在不同等级石漠化中,土壤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中度与强度之间均无明显变化,而在轻度与强度之间除粗砂粒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中度阶段为土壤颗粒组成变化最敏感时期。黑色石灰土中的物理性粘粒普遍低于黄壤,而物理性砂粒则普遍高于黄壤,且除粗砂粒外的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两类土壤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开垦和放牧较樵采和火烧更易使土壤中的小颗粒聚集,总体表现为开垦>放牧>樵采>火烧。土壤颗粒组成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影响着土壤的其他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颗粒组成 空间分布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稳定氮同位素在环境污染示踪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绪强 王世杰 刘秀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自然界的氮循环已被严重扰乱,失衡的氮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氮氧化物和氮氢化物(如N2O、NO3-、NO2-、NH3、NH4+等)是全球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和酸雨危害的主要贡献者。稳定氮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手段,在研究氮循环特别是污染氮... 自然界的氮循环已被严重扰乱,失衡的氮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氮氧化物和氮氢化物(如N2O、NO3-、NO2-、NH3、NH4+等)是全球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和酸雨危害的主要贡献者。稳定氮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手段,在研究氮循环特别是污染氮源的识别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总结氮的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分析了稳定氮同位素在植被-土壤-地下水系统和大气系统中的氮源识别,并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稳定同位素示踪 氮污染 氮循环
下载PDF
黔产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氨基酸及必需元素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绪强 周金星 +3 位作者 张桂玲 杨秀群 邓家彬 郜红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为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药用及保健功能的高效利用途径,以黔产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下茎、上茎、叶片中多糖、氨基酸、必需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黔产铁皮石斛下茎、上茎、叶片中的多... 为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药用及保健功能的高效利用途径,以黔产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下茎、上茎、叶片中多糖、氨基酸、必需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黔产铁皮石斛下茎、上茎、叶片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27.50%±2.43%、28.04%±0.9%、15.03%±2.15%,叶片与上茎、下茎间的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氨基酸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均表现为叶片>上茎>下茎,下茎、上茎、叶片中的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2.10±4.70)、(37.21±9.14)、(89.00±10.09)mg/g;Ser、Gly、Cys、Met、Phe含量和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在各部位间差异均显著(P<0.05)。黔产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中必需元素含量和分配模式均有所不同且均具有富钙特征。Ca、Cu、Zn含量在叶片与下茎、上茎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上茎与叶片间的K含量、叶片与下茎间的Mn含量、上茎与下茎间的Fe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7种必需元素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K、Ca、Mn、Cu、Zn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各氨基酸与7种必需元素间除去Fe、Cys、Met含量外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K、Cu含量除与Cys、Met含量外,Ca含量除与Cys含量外,其余均相关性显著(P<0.05),Zn、Mn含量与各氨基酸含量均相关性显著(P<0.05)。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各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不同部位 多糖 氨基酸 必需元素 分配模式 相关关系
下载PDF
[Co(ptma)(amp)Cl]^(2+)体系的一反式经式异构体(m3[ZnCl_(4)]·0.5H_(2)O)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绪强 陶朱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张广义 周忠远 周向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在合成犤Co(bpma)(tn)Cl犦2+体系配合物的实验中,得到犤Co(ptma)(amp)Cl犦2+体系的一反式(ptma中仲胺上的氢相对于Cl)经式异构体(m3犤ZnCl4犦·0.5H2O),其中bpma=N,N'-二(2-吡啶基甲基)胺,tn=1,3丙二胺,ptma=N-(2-吡啶基甲基)... 在合成犤Co(bpma)(tn)Cl犦2+体系配合物的实验中,得到犤Co(ptma)(amp)Cl犦2+体系的一反式(ptma中仲胺上的氢相对于Cl)经式异构体(m3犤ZnCl4犦·0.5H2O),其中bpma=N,N'-二(2-吡啶基甲基)胺,tn=1,3丙二胺,ptma=N-(2-吡啶基甲基)丙二胺,amp=2-(氨基甲基)吡啶。此配合物异构体构型选择性形成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结构中配体间C-H…π相互作用使之更稳定的结果。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55978(19)nm,b=1.33324(16)nm,c=2.2077(3)nm,β=94.832(3)°,V=4.5748(10)nm3,Dc=1.696g·cm-3,Z=8,F000=2360,μ(MoKα)=23.72cm-1,R=0.0475,Rw=0.1204。配合物离子中Co3+为六配位。晶胞中含8个配合物阳离子,8个犤ZnCl4犦2-阴离子及4个水分子,对映体的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Ⅲ)配合物 C-H…Π相互作用 构型选择性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特有种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绪强 陈光美 +3 位作者 张桂玲 杨鸿雁 容文枝 李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9-152,共4页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特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100 mg/kg的元素有Fe和Mn,10~100 mg/kg的元素有Zn和Pb,<10 mg/kg的元素有Cd和Ni.按鲍...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特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100 mg/kg的元素有Fe和Mn,10~100 mg/kg的元素有Zn和Pb,<10 mg/kg的元素有Cd和Ni.按鲍恩和埃塞林顿的划分标准,Pb 、Cd 、Fe、Mn 、Zn含量均已达到甚至超过植物中毒水平,植物存在着受重金属毒害的潜在风险,但除Pb外,各重金属含量均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Cd、Pb、Mn和Zn为正偏态分布,Fe和Ni为负偏态分布.不同种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和变异系数均表现为Mn>Cd>Pb>Zn>Fe>Ni,反映了植物所处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物 特有种 重金属
下载PDF
[Co(2,3-tri)(een)Cl][ZnCl_4]配合物的合成及部分异构体的晶体结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绪强 张广义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周忠远 周向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分离了Co23trieenClZnCl423tri=N2胺基乙基13丙二胺een=N乙基乙二胺体系中的部分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6114nmb=1.79069nmc=1.33747nmβ=107.6278°V=1.965316...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分离了Co23trieenClZnCl423tri=N2胺基乙基13丙二胺een=N乙基乙二胺体系中的部分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6114nmb=1.79069nmc=1.33747nmβ=107.6278°V=1.965316nm3Dc=1.713g·cm-3Z=4F000=1032μMoKα=27.43cm-1R=0.0725Rw=0.1798晶体同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97993nmb=2.68159nmc=0.81073nmβ=107.5956°V=2.030511nm3Dc=1.658g·cm-3Z=4F000=1032μMoKα=26.62cm-1R=0.0660Rw=0.1536。两异构体中Co3+为六配位其差异仅表现在二元胺een中乙基的取向不同。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在结构单元中对映体的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3-tri(een)Cl][ZnCl4]配合物 结构 测定 晶体结构 几何经式异构体 钴(Ⅲ)配合物
下载PDF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3 位作者 阮英慧 刘兴 杨鸿雁 郑延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309-312,共4页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营养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5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S、P、K、Ca、M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元素含量>10mg/g的有N、K和Ca,元素...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营养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5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S、P、K、Ca、M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元素含量>10mg/g的有N、K和Ca,元素含量在>5~10mg/g的有S,元素含量在1~5mg/g的有P和Mg,属Ca>K>Mg型。这些元素中,除P外均高于已报道的陆生高等植物所需元素的合适组织浓度,但仍全部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研究区植物具有低P和高S、Ca特点,大白杜鹃、合轴荚蒾、木姜子、中华卫矛、湖南悬钩子均属P制约型植物,Mg、N、Ca含量在植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N和P、N和K、P和Ca、K和Ca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营养元素含量的频数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植物体内各必需营养元素含量均较稳定,且元素间具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协调关系,这是植物对所在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Co(2,3-tri)(cmen)Cl][ZnCl_4]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两经式异构体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绪强 张广义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周忠远 周向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4-810,共7页
合成了Co23tricmenClZnCl423tri=N2胺乙基13丙二胺cmen=12二胺基丙烷体系中的部分配合物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2112nmb=0.92082nmc=1.95004nmβ=97.9074°V=1.81617nm3Dc=1.803g&... 合成了Co23tricmenClZnCl423tri=N2胺乙基13丙二胺cmen=12二胺基丙烷体系中的部分配合物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2112nmb=0.92082nmc=1.95004nmβ=97.9074°V=1.81617nm3Dc=1.803g·cm-3Z=4F000=1000.00μMoKα=29.66cm-1R=0.0317Rw=0.0923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a=0.9095318nmb=0.96942nmc=1.17712nmα=110.6694°β=92.2384°γ=91.2114°V=0.96973nm3Dc=1.750g·cm-3Z=2F000=520.00μMoKα=27.84cm-1R=0.0365Rw=0.0975晶胞中含2个配合物阳离子2个ZnCl42-阴离子及2个水分子。两异构体中Co3+为六配位其差异仅表现在二元胺cmen中甲基的取向不同。在结构单元中对映体的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3-tri)(cmen)Cl][ZnCl4] 合成 钴(Ⅲ)配合物 旋光性 晶体结构 两经式异构件 催化水解 催化剂
下载PDF
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分离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罗绪强 薛赛凤 +1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报道一类新型环型笼状化合物—瓜环的合成及分离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 瓜环 合成方法 分离方法 环型笼状化合物 葫[n]环联脲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绪强 周金星 +3 位作者 张桂玲 赵荣葵 李松 杨鸿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0-114,共5页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重金属含量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主峰地段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Fe、Mn、Zn、Ni、Pb、C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100mg·kg^(-1)的元素有Fe和Mn,50~100mg...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重金属含量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主峰地段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Fe、Mn、Zn、Ni、Pb、C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100mg·kg^(-1)的元素有Fe和Mn,50~100mg·kg^(-1)的元素有Zn,<50mg·kg^(-1)的元素有Pb、Ni和Cd。Fe、Zn、Ni、Cd、Pb为正偏态分布,Mn为负偏态。除Ni外,其余元素在5种植物间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地区植物中Mn、Zn、Ni、Pb、Cd含量均已达到甚至超过中毒水平,存在着受重金属毒害的潜在风险,但除Ni、Pb外,各重金属含量均在世界陆生维管植物相应元素的平均含量范围内。研究区5种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Mn>Fe>Zn>Pb>Ni>Cd。Fe-Zn、Fe-Cd、Fe-Pb、Zn-Cd、Zn-Pb、Cd-Pb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以上各组元素的来源相似且植物对各组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 常见植物 重金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