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牛乳腺炎多联苗免疫试验 被引量:18
1
作者 罗金印 郁杰 +3 位作者 李新圃 李宏胜 张礼华 徐继英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乳牛 乳腺炎 多联苗 免疫试验
下载PDF
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金印 李宏胜 +1 位作者 李新圃 杨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LMT诊断液 流行病学 病原菌 调查
下载PDF
不同佐剂乳牛乳腺炎多联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罗金印 郁杰 +4 位作者 李宏胜 李新圃 张礼华 徐继英 尚佑军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3,共3页
用 4种不同佐剂乳牛乳腺炎多联疫苗进行兔免疫攻毒试验。结果 ,蜂胶疫苗效果最好 ,铝胶疫苗次之。对昆明系小白鼠注射蜂胶疫苗和铝胶疫苗后第 30d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水平达到最高 ,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抗体在第 2 1d达到峰值。在免... 用 4种不同佐剂乳牛乳腺炎多联疫苗进行兔免疫攻毒试验。结果 ,蜂胶疫苗效果最好 ,铝胶疫苗次之。对昆明系小白鼠注射蜂胶疫苗和铝胶疫苗后第 30d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水平达到最高 ,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抗体在第 2 1d达到峰值。在免疫健康泌乳牛的试验中 ,3种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依次为蜂胶疫苗、油疫苗和铝胶疫苗 ;与对照组相比 ,免疫效果均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乳腺炎 多联灭活疫苗 免疫佐剂 免疫效果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金印 郁杰 +1 位作者 李宏胜 李新圃 《中国牛业科学》 2009年第5期70-73,共4页
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2173头奶牛,8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万/mL,并对... 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2173头奶牛,8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万/mL,并对280头340份病乳进行细菌学分析,主要病原菌是停乳菌、大肠杆菌、无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穴位与常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临床免疫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金印 郁杰 +3 位作者 李宏胜 李新圃 张礼华 徐继英 《中兽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7-8,共2页
本试验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A)进行臀肌与后海穴位注射临床免疫比较试验 ,在注苗后 4个月内 ,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臀肌注苗组比对照组降低 39.7% ,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降低 4 8.2 4 % ,后海穴位组比臀肌组发病率降低2 1.2 4 %。奶产量臀... 本试验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A)进行臀肌与后海穴位注射临床免疫比较试验 ,在注苗后 4个月内 ,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臀肌注苗组比对照组降低 39.7% ,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降低 4 8.2 4 % ,后海穴位组比臀肌组发病率降低2 1.2 4 %。奶产量臀肌组比对照组提高 9.4个百分点 ,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提高 10 .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多联苗 穴位注射 常规注射 发病率 免疫效果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B)的临床免疫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金印 郁杰 +3 位作者 李新圃 李宏胜 张礼华 徐继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B)免疫家兔 ,14 d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效价可达 1∶ 8,2 8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可达 1∶ 32 ,注苗后 35 d攻毒 ,攻毒后 2 d保护率为 93.3% (14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10 d保护率为 6 6 .6 % (10 /...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B)免疫家兔 ,14 d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效价可达 1∶ 8,2 8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可达 1∶ 32 ,注苗后 35 d攻毒 ,攻毒后 2 d保护率为 93.3% (14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10 d保护率为 6 6 .6 % (10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用多联苗 (B)臀部肌肉注射免疫泌乳牛 ,试验期间 4个月内 ,3ml剂量组临床型乳房炎月平均发病率为 11.0 9% ,其对照组为 2 0 .19% ,发病率降低 4 5 .2 9% ,差异极显著 (P<0 .0 1) ;5 m l剂量组月平均发病率为 13.0 1% ,其对照组为 31.36 % ,发病率降低 5 8.5 1% ,差异极显著 (P<0 .0 1) ;3ml剂量组与 5 m l剂量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注苗后泌乳牛血清抗体水平可持续 4个月 ,且 30 d时效价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多联苗 临床免疫试验 抗体效价 免疫保护率 剂量
下载PDF
乳牛乳腺炎多联疫苗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宏胜 郁杰 +6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徐继英 张礼华 郭福存 韩福杰 杨玉英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8,共6页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茵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茵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茵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茵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乳腺炎 多联疫苗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发病率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类型与病原菌感染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宏胜 郁杰 +9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徐继英 张礼华 潘虎 张志常 袁永隆 杨玉英 刘纯传 侯奕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80-84,共5页
通过对 2 858份不同类型乳房炎奶样的细菌学检验 ,结果分得细菌共 2 4种 31 38株 ,其中分离鉴定出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1 2种 1 96 8株 ,病原菌检出率为 6 2 .72 %,各种类型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绝大部... 通过对 2 858份不同类型乳房炎奶样的细菌学检验 ,结果分得细菌共 2 4种 31 38株 ,其中分离鉴定出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1 2种 1 96 8株 ,病原菌检出率为 6 2 .72 %,各种类型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绝大部分是以无乳链球菌为主 ,其次是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但不同类型之间、同一类型不同等级之间及隐性乳房炎泌乳期和干奶前之间奶样的细菌分布和细菌种类有所不同。乳房炎的轻重与病原菌检出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类型 病原菌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正兵 严作廷 +5 位作者 罗金印 李新圃 贾宁 李宏胜 王玲 苗小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1,145,共4页
为了解我国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每种菌20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 为了解我国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每种菌20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10%~100%,未发现1种对4种菌均高度敏感的药物。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左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哌酸和头孢类药物,其敏感度达60%~100%;对4种菌产生较强耐药性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达30%~100%。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监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病原菌 抗生素 敏感性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丹 杨峰 +6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刘龙海 张哲 张亚茹 张莉莉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1-1817,共7页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诊断技术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浓度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3
11
作者 肖敏 杨峰 +4 位作者 王旭荣 罗金印 李新圃 陈炅然 李宏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多联苗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用血平板培养至生长高峰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多联苗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用血平板培养至生长高峰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数,同时在波长450nm条件下测定其相应的吸光度,进而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数与其吸光度呈直线线性相关。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式y=8.410 6x-0.272 6(R2=0.975 8)。通过测定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可以快速计算出该菌的菌液浓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平板培养了4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进行了传统平板计数方法和吸光度法的比较和验证,证明吸光度测定法更为简单、快速和准确,且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以作为奶牛乳房炎多联苗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浓度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菌数 吸光度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新圃 李宏胜 +2 位作者 罗金印 杨峰 王旭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9,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集了30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从中分离出257株细菌,使用16SDNA PCR试剂盒鉴定分析,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进行小鼠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检...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集了30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从中分离出257株细菌,使用16SDNA PCR试剂盒鉴定分析,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进行小鼠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菌可分为主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乳酸菌及其他菌。条件致病菌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病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小鼠没有明显的致病性,但它们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具有条件致病性,但它们属于乳酸菌,而乳酸菌一般作为益生菌使用。说明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除了常见的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外,有些益生菌进入乳腺组织也能成为条件致病菌引发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致病菌 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宏胜 郁杰 +4 位作者 罗金印 李新圃 徐继英 王旭荣 张礼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体,采用环状沉淀试验,对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主要为X型(60.26%),其次为Ⅲ型(10.26%)、R型(7.69%)、Ⅱ型(7.69%)和Ⅰb型(5.13%),Ⅰa型尚未发现。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较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本研究对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 血清型 抗生素 敏感性
下载PDF
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宏胜 杨峰 +8 位作者 王旭荣 陈炅然 胡广胜 罗金印 李新圃 苗小楼 王玲 朱新荣 刘学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6,共5页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病原菌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引起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隐秘杆菌(37.1%)、大肠杆菌(24.2%)、屎肠球菌(22.6%)和无乳链球菌(16.1%)。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表明,4种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和杆菌肽耐药性最为严重,其耐药率为60%~100%。对4种病原菌均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先锋霉素V和氟苯尼考,其敏感度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人工诱发奶山羊急性乳房炎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宏胜 郁杰 +4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徐继英 郭福存 张礼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4期84-87,共4页
用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3种菌 ,经乳室注入不同的菌数感染泌乳奶山羊分别诱导急性乳房炎试验。结果表明 ,3种菌经奶山羊乳头注入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乳房炎症状 ,出现乳腺肿胀湿热... 用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3种菌 ,经乳室注入不同的菌数感染泌乳奶山羊分别诱导急性乳房炎试验。结果表明 ,3种菌经奶山羊乳头注入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乳房炎症状 ,出现乳腺肿胀湿热、触之硬实或有痛感 ,乳汁颜色发生变化 ,奶中氯化物及细胞数均升高 ,产奶量下降 ,并伴有体温升高 ,心率增加等全身症状。这些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与攻菌菌株的毒力及攻菌量有一定的关系 ,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攻菌后引起的乳房炎病理变化最为明显 ,无乳链球菌次之 ,停乳链球菌较轻。通过本试验初步测得了 3种菌人工感染奶山羊引起急性乳房炎的最小攻菌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 .52× 1 0 6个菌 ,无乳链球菌为 7.7× 1 0 6个菌 ,停乳链球菌为 3 .0× 1 0 5个菌 ,同时初步建立了人工感染泌乳奶山羊的乳房炎实验动物病理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乳房炎菌苗、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病原菌 人工诱发 急性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龙海 李新圃 +5 位作者 杨峰 罗金印 王旭荣 张哲 罗增辉 李宏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降低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会致使奶牛淘汰甚至死亡,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疫苗预防安全、高效、无毒等特点,奶牛乳房炎疫苗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论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免疫机制,奶牛...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降低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会致使奶牛淘汰甚至死亡,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疫苗预防安全、高效、无毒等特点,奶牛乳房炎疫苗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论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免疫机制,奶牛乳房炎灭活苗、活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及疫苗研发存在的难点、解决方案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疫苗 免疫机制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活菌数与吸光度之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肖敏 杨峰 +4 位作者 王旭荣 罗金印 李新圃 贾宁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疫苗中无乳链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本试验将血平板培养的无乳链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数,同时测定其相应...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疫苗中无乳链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本试验将血平板培养的无乳链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数,同时测定其相应的吸光度,进而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的活菌数与其吸光度呈直线线性相关,无乳链球菌菌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5861x-0.0805,R2=0.9735,通过测定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可以快速计算出该菌的菌液浓度。笔者对发酵罐培养的5批无乳链球菌菌液进行了吸光度测定和传统平板计数方法的比较及验证,证明了吸光度测定法优于平板计数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 活菌数 吸光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龙海 李新圃 +4 位作者 杨峰 罗金印 王旭荣 张哲 李宏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常见多发病。目前的研究表明,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是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病因、发生规律及造成的危害、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区系分布状况、...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常见多发病。目前的研究表明,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是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病因、发生规律及造成的危害、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区系分布状况、乳房炎诊断方法、治疗药物及疫苗研制等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还对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地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综合防控 病原菌 诊断治疗 疫苗
下载PDF
“乳康2号”对奶牛细菌性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宏胜 李新圃 +4 位作者 郁杰 罗金印 韩福杰 徐继英 刘琪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56-58,共3页
用"乳康2号"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7头。结果表明,治愈28头,有效6头,无效3头,总有效率为91.89%,平均治疗时间4.7d。对采集的37头奶牛治疗前的42个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有33个乳区检出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占78.57%。检... 用"乳康2号"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7头。结果表明,治愈28头,有效6头,无效3头,总有效率为91.89%,平均治疗时间4.7d。对采集的37头奶牛治疗前的42个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有33个乳区检出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占78.57%。检出病原菌5种,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停药后采集33个乳区奶样,结果有14个乳区细菌转阴,细菌转阴率为42.42%。在转阴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转阴率最高(100%),其次是混合感染(60.00%)和乳房链球菌(5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康2号 乳房炎 病原菌 奶牛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礼华 郁杰 +5 位作者 袁永隆 李宏胜 罗金印 李新圃 杨玉英 徐继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共3页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多联苗A 免疫 后海穴 牛病 乳牛 菌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