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关系与关键问题
1
作者 聂承静 刘鑫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52,共11页
目前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程度不高,生态产品生产的内生动力不足,厘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关系和关键问题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和长远视野,通过对文献资料、... 目前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程度不高,生态产品生产的内生动力不足,厘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关系和关键问题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和长远视野,通过对文献资料、政策和实践进行归纳,系统剖析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促逻辑,讨论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辩证关系,总结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研究得出:①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实现绿色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和平发展动力;符合生态文明战略的核心要义,推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倒逼科技创新升级;提供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案例。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改革进程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会环境、制度遵循、技术支撑和现实依据。②从长远来看,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是对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成果共享、自然环境保护与森林生产经营、林业政府管制与市场主导、林地产权与公平效率、科学技术发展与森林生态产业之间关系的平衡协调。研究建议:在设计与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时,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充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施稳定长效的惠林政策,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高效社会的链接叠加效应,严格保护林农的林地资源权益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科学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该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话语体系建设,为进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逻辑关系 机制设计
下载PDF
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聂承静 陈文波 +3 位作者 李海峰 赵丽红 龙惠芳 贺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3,共5页
选取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大连为研究区,通过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揭示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并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选取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大连为研究区,通过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揭示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并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即外在驱动机制(时空效应驱动)和内在驱动机制(自然-人文驱动)及其相互关系。从研究中得到重要启示:对土地利用驱动力和驱动机制的研究,需要运用系统论思想,使宏观、中观分析与局部地区环境下的微观分析相结合,并做到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驱动机制 大连市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聂承静 刘彬 +2 位作者 程梦林 胡敬文 崔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68-171,203,共5页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qu...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补偿转变,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森林生态补偿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石家庄市健康城市规划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聂承静 韩芳 +4 位作者 崔媛媛 刘云亮 史箫韵 郭永飞 张少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119-5120,共2页
在石家庄雾霾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对健康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石家庄健康城市评估的环境指标体系,最后指出了健康城市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石家庄市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石家庄 健康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基于边际效应理论的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以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聂承静 程梦林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1,40,共9页
为提高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文章基于边际效应理论,以2016年为时间截面,测算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边际效益,得到横向补偿的临... 为提高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文章基于边际效应理论,以2016年为时间截面,测算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边际效益,得到横向补偿的临界值,结合地区非均衡协调发展,根据专家赋权法得到北京和张承地区互补的森林生态补偿值。结果表明:理论上北京应向张承地区提供森林生态补偿521392.24万元/年~1277708.36万元/年,实际上,十三五期间北京对张承保地区各类生态补偿额仅71200万元/年。据此,北京尚需补偿张承地区的差额至少为450192.24万元/年~1206508.36万元/年,所以北京应在现有补偿基础上加大对河北省张承地区森林生态补偿金额。最后从国家、河北省、北京市三方面针对上述计算结果提出健全生态补偿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边际效应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雄安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建设占用推荐分区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星 陈景 +3 位作者 刘蕾 韩芳 聂承静 刘丹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为识别雄安新区耕地质量现状空间特征,以2016年雄县、容城县、安新县的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应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等别均值二分法、局部自相关分析法,揭示新区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尺度的耕地等别特征、平... 为识别雄安新区耕地质量现状空间特征,以2016年雄县、容城县、安新县的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应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等别均值二分法、局部自相关分析法,揭示新区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尺度的耕地等别特征、平均等别、质量差异以及新区耕地质量空间聚集特征,并以此作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分区的基础。研究表明雄安新区耕地质量分布在6~14等之间,平均等别为9.42等,总体上以中等地为主;耕地质量离差在–3.42~4.58之间,质量离散程度较低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北部和东部,离散程度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LL型(高等地聚集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HH型(低等地聚集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西北部、东部及南部的部分区域。根据耕地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制定了建设占用耕地区域划定规则,将新区耕地划分为建设优先占用区、建设后备占用区、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等建设占用耕地推荐分区,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结果以及新区建设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的现实,建议优先安排占用建设优先占用区耕地,尽量保护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空间分布特征 农用地分等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基于联立方程组的东北区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群鸥 程雨薇 +3 位作者 薛筱婵 邓祥征 陈立欣 聂承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9-297,共9页
东北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研究其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的影响要素对提高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自然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区位和交通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现了东北... 东北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研究其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的影响要素对提高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自然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区位和交通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现了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及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这3个区域生态过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表达。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政策、区位和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起着显著作用,农业人口增长、生产投入要素的作用也相对显著。在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过程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坡度及政策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过程主要受农业人口比例、地形坡度、区位和交通条件、政策、气候等关键控制变量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将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保护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粮食 农业生产 耕地变化 影响要素 联立方程组 东北区
下载PDF
基于稳态遗传算法和Retinex理论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敬文 聂承静 刘世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针对现有彩色图像增强算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遗传算法和Retinex理论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把彩色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I颜色空间,然后利用双线性差值和高斯函数滤波来分离光照分量,采用Beta函数实现亮度增强,最后... 针对现有彩色图像增强算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遗传算法和Retinex理论的彩色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把彩色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I颜色空间,然后利用双线性差值和高斯函数滤波来分离光照分量,采用Beta函数实现亮度增强,最后通过稳态遗传算法来估算Beta函数的最优参数以实现彩色图像增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图像增强效果明显优于CIEH算法和CIEG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增强 遗传算法 HSI RETINEX BETA函数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共享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永芳 聂承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232-233,235,共3页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水污染和水资源量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加强京津冀生态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生态补偿利益机制。通过生态补偿对生...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水污染和水资源量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加强京津冀生态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生态补偿利益机制。通过生态补偿对生态环境进行共建共享,最终使各方都受益,实现京津冀三省市生态共享、经济互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共享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嘉峪关市产业用地类型的空间集聚度与空间关联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群鸥 孙驷阳 +3 位作者 王春丽 邵雅琪 王美林 聂承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74-282,共9页
为探究产业集聚形成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该研究以嘉峪关市为例,构建产业空间集聚的单指标评价体系,结合邻域丰度因子和地类交互因子建立产业空间关联的评价方法,利用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数据,计算研究区各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和... 为探究产业集聚形成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该研究以嘉峪关市为例,构建产业空间集聚的单指标评价体系,结合邻域丰度因子和地类交互因子建立产业空间关联的评价方法,利用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数据,计算研究区各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和不同产业间的空间关联度,分析各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产业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主要分布在北部小范围的第一产业用地空间集聚度整体偏低,第二产业集聚度总体偏高,产业发展聚集在北部或东部地区,第三产业聚集度也相对较高,相比第二产业分布更松散;2)制造业聚集度最高,分别在8%~20%与46%~64%之间形成2条不同宽度的密集带,东部地区聚集效应已经初步形成,交运仓储和邮电信息业的斑块集聚度在15%~23%之间形成特别密集的分布带,产业用地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占地面积较大,但空间分布相对松散;3)第一产业用地因地处城区和近郊面积较小,与其他产业空间相关性低,第二产业用地对第三产业用地以及居住用地表现出排斥作用;4)采掘、冶炼与加工业和制造业都与公共资源生产供应与管理用地关联度均大于1,交运仓储和邮电信息业、商业服务业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业与居住用地关联度都偏高,且三者互相也具有一定的关联度,说明人群的聚集与局部流动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集聚度和空间关联度较好地呈现产业集聚水平、表达产业间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业 集聚 空间关联 邻域关联分析 嘉峪关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以奉新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惠芳 郭熙 +3 位作者 赵小敏 马春花 聂承静 张俞 《中国园艺文摘》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通过建立奉新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和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奉新县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View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奉新县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 通过建立奉新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和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奉新县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View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奉新县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实现奉新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 空间叠加分析 ARCVIEW 奉新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VANET路段逻辑连通性算法研究
12
作者 胡敬文 聂承静 刘世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2,193,共5页
VANET是一种应用在道路交通环境中的无线通信模式,数据的传输性能从很大程度上都依靠道路交通流的状态。针对大量因素影响着VANET逻辑连通性,在对其建模时无法只应用单纯的数学分析方法,本文通过采用数据挖掘与仿真分析两种策略有效结... VANET是一种应用在道路交通环境中的无线通信模式,数据的传输性能从很大程度上都依靠道路交通流的状态。针对大量因素影响着VANET逻辑连通性,在对其建模时无法只应用单纯的数学分析方法,本文通过采用数据挖掘与仿真分析两种策略有效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了VANET逻辑连通性。提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VANET路段逻辑连通性模型,进而明确了路段逻辑连通概率与道路交通状态参数之间的直接关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非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提出的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模型因其设置的维隐含层节点更多一些,所以其连通概率估计误差值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ET 极限学习机 路段逻辑连通概率 非线性回归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萌甜 梁俊红 +2 位作者 李佳 姜群鸥 聂承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240,共8页
温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的LUE模型模拟内蒙古温带草原NPP,分析其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温带草原2001-2014... 温带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的LUE模型模拟内蒙古温带草原NPP,分析其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温带草原2001-2014年多年平均NPP值为235.65gC·m^(-2)·a^(-1),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草甸草原NPP值最大(358.97gC·m^(-2)·a^(-1)),典型草原次之(237.17gC·m^(-2)·a^(-1)),而荒漠草原值最小(127.77gC·m^(-2)·a^(-1));2)温带草原NP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集中在锡林郭勒东部和呼伦贝尔的草甸草原和内蒙西部地区的荒漠草原,而典型草原则有下降的趋势,集中在阴山和锡林郭勒中部地区;3)温带草原NPP总体上对降水的敏感性强于对温度的敏感性。草甸草原NPP同时受降水和温度影响,其中温度更为重要,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NPP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温带草原 气候因子 LUE模型
下载PDF
灾害救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廖永丰 聂承静 +1 位作者 胡俊锋 杨林生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救助 灾害评估 应急救助 灾后恢复与重建
下载PDF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Dynamic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in Areas of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or Pastures under RCPs Climate Scenarios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唯清 齐元静 +1 位作者 姜群鸥 聂承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Northeast China as one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s is an area under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s or pastur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guaranteeing the... Northeast China as one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s is an area under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s or pastur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guarantee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o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data of land us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economy, dynamics of land system(DLS) model was used to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ing trends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typical areas of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or pastures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2010-2030 under land use planning scenario and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scenarios quantita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had an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 under the land use planning scenario, but the area of upland field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n declined greatly, while the area of paddy field continuously declined from 2000 to 2030. Under the Asia-Pacific Integrated model(AIM)scenario, the total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considerably,with the upland field expanding more obviously and the paddy field declining slightly.In addi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showed a greater decreasing trend under the model for energy supply strategy alternatives and their general environmental impact(MESSAGE) scenario compared to the land use planning scenario. Moreover, analysis 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dicated that the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s or pastures was likely to continue under future scenarios, but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could decrease as the time goes by. Th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for the rational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Cultivated land change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Scenario Areas of reclamation and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or pastures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的森林碳汇市场案例探析
16
作者 刘晓成 聂承静 +2 位作者 刘彬 杨林生 张永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时期,亟需加强森林碳汇市场理论和案例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然后对国内外的森林...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时期,亟需加强森林碳汇市场理论和案例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然后对国内外的森林碳汇市场案例进行了解析,最后在综合国内外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全国森林碳汇市场建议: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建设、完善森林碳汇量测量标准、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培养碳汇交易专业机构和人员、提高林农森林碳汇意识、创新森林碳汇绿色金融等,研究成果可为森林碳汇交易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案例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市场 碳交易 森林
下载PDF
“三生空间”效应的空间特征和格局演化
17
作者 刘泽伟 聂承静 《河北农机》 2020年第10期80-80,83,共2页
面对乡村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乡村"三生空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效应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采用2006年、2010年和2016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运用加权求和法得出效应评分值。结果表明:(1)社会效应评分值包含乡... 面对乡村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乡村"三生空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效应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采用2006年、2010年和2016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运用加权求和法得出效应评分值。结果表明:(1)社会效应评分值包含乡村人口数、总抚养比、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和路网密度。社会效应评分值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河南省是我国社会效应评分值最高的省份。(2)经济效应评分值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经济效应评分值整体上维持稳定不变。(3)以乡村供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来计算乡村生活对生态的效应。上海市和北京市为我国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评分值最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层次分析 效应
下载PDF
中国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31
18
作者 聂承静 杨林生 李海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地震灾害脆弱性不但是国家和地区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也是地震应急时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定义,指出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影响模式;然后通过分析... 地震灾害脆弱性不但是国家和地区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也是地震应急时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定义,指出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影响模式;然后通过分析传统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方法和模型,利用人口总量、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5个指标建立了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全国各县市区的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人口脆弱性明显高于西部;人口总量是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对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修正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宏观 人口脆弱性 评估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我国区域多层次复合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模式构建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承静 刘晓成 +2 位作者 姜群鸥 杨林生 王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6,共7页
森林生态补偿是通过协调森林生态公共产品受益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生态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文中对合作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和实现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构建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和林农等行为主体合作治理的区域多... 森林生态补偿是通过协调森林生态公共产品受益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生态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文中对合作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和实现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构建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和林农等行为主体合作治理的区域多层次复合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模式,在运作方式、组织机构设置与责任机制、投融资体系和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路创新;提出实施区域多层次复合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模式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市场化 合作治理 多层次复合 中国
原文传递
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综述 被引量:40
20
作者 廖永丰 聂承静 +1 位作者 杨林生 李海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愈加频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成为当前灾害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灾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概念、内容、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监测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愈加频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成为当前灾害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灾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概念、内容、评估的基本思路和监测预警的技术方法。本文提出:①应结合中国实际,加强洪涝灾害的基础研究,深入机理层面探索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机制,以及减少洪涝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的不确定性。②以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的发展,改进传感器性能,提高监测精度;综合多源遥感和各种基础数据;进一步发展"3S"集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 监测预警 评估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