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肖奚强 周文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81,共12页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趋向补语句可以划分为七类14种下位句式。本文综合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外国学生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得出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的习得顺序。另外,还总结出不同句式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偏误规律,以期为进行有针对性的...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趋向补语句可以划分为七类14种下位句式。本文综合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外国学生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得出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的习得顺序。另外,还总结出不同句式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偏误规律,以期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补语句 使用频率 正确率 习得顺序
下载PDF
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 被引量:32
2
作者 肖奚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117,共7页
协同副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 ,其语义大都前指。前指时语义既可以指向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指向动作的承受者 ;既可以仅指向主语、介词宾语或兼语 ,也可以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词和介词宾语、主语和宾语及介词宾语、主... 协同副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 ,其语义大都前指。前指时语义既可以指向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指向动作的承受者 ;既可以仅指向主语、介词宾语或兼语 ,也可以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词和介词宾语、主语和宾语及介词宾语、主语和兼语或兼语和介词宾语。协同副词的语义也可以后指。当协同副词所在的动词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时 ,协同副词和语义有两个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协同副词 语义指向 语法 句子 英语 介词宾语 兼语 定语
下载PDF
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41
3
作者 肖奚强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讨论有关偏误分析的三个问题。 1 偏误用例的选取。要区分失误和偏误 ,二者之间存在难以区分的中间状态 ,故必须对分析的对象进行甄别和筛选。2 偏误用例的分类。有两条基本原则 :(1 )差异大于共性的宜分开讨论 ;(2 )共性大于差... 本文讨论有关偏误分析的三个问题。 1 偏误用例的选取。要区分失误和偏误 ,二者之间存在难以区分的中间状态 ,故必须对分析的对象进行甄别和筛选。2 偏误用例的分类。有两条基本原则 :(1 )差异大于共性的宜分开讨论 ;(2 )共性大于差异的宜归入一类讨论。 3 偏误用例的分析。有三条基本原则 :(1 )解释必须合乎语言规律 ;(2 )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3)分析应力求深入浅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选取 分类 偏误分析
下载PDF
“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肖奚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4,共8页
文章分析了“正(在)”、“在”及“着”之间的异同。认为“正、正在、在”是表态副词,都表示动作的进行,其态意义的核心是“进行”。“正(在)”更强调动作的进行,“在”更强调动作的持续。这种语义的差别带来了一系列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文章分析了“正(在)”、“在”及“着”之间的异同。认为“正、正在、在”是表态副词,都表示动作的进行,其态意义的核心是“进行”。“正(在)”更强调动作的进行,“在”更强调动作的持续。这种语义的差别带来了一系列句法功能上的差异,使得一些句子中的“正(在)”与“在”不可互换。从“态”的角度看,“着”与“在”都有“持续”义。但“着”在与其它词语搭配等句法功能上有与“在”一致的地方,也有与“正(在)”一致的地方;三者在语用功能上也互有异同。这是一些句子中的“着”、“正(在)”、“在”不能互换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 “正在” “在” “着” 态意义 句法语用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肖奚强 钱如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经过了传统期、突破期、深化期的研究历程,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研究,宏观上主要讨论了副词的虚实归属、分类、范围等问题;微观上则对个别常用副词进行了单独研究和对比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副词研究的方法。...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经过了传统期、突破期、深化期的研究历程,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研究,宏观上主要讨论了副词的虚实归属、分类、范围等问题;微观上则对个别常用副词进行了单独研究和对比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副词研究的方法。目前,关于副词的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个案研究和功能研究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而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还处于萌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基本问题 个案研究 功能研究 研究趋向
下载PDF
汉语中介语研究论略 被引量:20
6
作者 肖奚强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中介语研究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其中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和成果与语言习得理论在作为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目前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其中语料... 中介语研究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其中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和成果与语言习得理论在作为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目前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其中语料库研究法正方兴未艾。中介语研究的趋势是采用语料库方法,进行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考察和比较,进行不同语体的考察和比较,进行中介语系统的穷尽性分析,以建立汉语中介语系统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语研究 语言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 方法论 研究趋势
下载PDF
“连”字歧义句补议 被引量:13
7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4,共4页
“连…也/都…”格式中“连”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施事。例如: (1)连个媳妇也娶不上。(孙犁) (2)连张纪贞也不来了。(欧阳山)例(1)中“媳妇”为受事,例(2)中“张纪贞”为施事。一般论著在谈到“连…也/... “连…也/都…”格式中“连”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可能是受事,也可能是施事。例如: (1)连个媳妇也娶不上。(孙犁) (2)连张纪贞也不来了。(欧阳山)例(1)中“媳妇”为受事,例(2)中“张纪贞”为施事。一般论著在谈到“连…也/都…”格式时,都只说它表示强调,而很少论及施受关系。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注意到了这一点。《八百词》第325页上说,“连”后的名词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前置宾语或其他成分,因此全句的施事主语或受事宾语省略时,会产生歧义。《八百词》上举的例子是: (3)连我也不认识=(3)a连我也不认识他=(3)b他连我也不认识其实,“连”字前面出现的主语也可能是施事或受事: (4)她竟连边都不沾(申跃中) (5)这酒席连我也吃不上例(4)的“她”是施事,例(5)的“这酒席”是受事。“连”字前面的N<sub>1</sub>既可能是施事又可能是受事,“连”字后面的N<sub>2</sub>也有两种可能。所以,“连”字前面即使有主语,该“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句 “连”字句 补议 歧义性 比较对象 句式 语境 比较句 施受关系 名词性成分
下载PDF
略论“的确”“实在”句法语用差异 被引量:19
8
作者 肖奚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语气副词“的确”、“实在”存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句法上,“的确”可以自由地与时态助词“了、着、过”、时态副词“在、正在”共现,而“实在”则基本不具备这种能力。“实在”多与否定式连用,常与感叹形式“太……了”连用,而“的... 语气副词“的确”、“实在”存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句法上,“的确”可以自由地与时态助词“了、着、过”、时态副词“在、正在”共现,而“实在”则基本不具备这种能力。“实在”多与否定式连用,常与感叹形式“太……了”连用,而“的确”则没有这种倾向。语用上,“实在”主要是对本句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强调,而“的确”则具有回应上文的衔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确 实在 句法 语用 差并
下载PDF
“之所以”词汇化问题辨 被引量:6
9
作者 肖奚强 王灿龙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21-28,共8页
针对拙作《"之所以"的词汇化》,王兴才先生(2007、2009)先后发表了两篇质疑文章。这两篇文章基本观点完全相同。王兴才(2007)提出了以下几点商榷意见:1."所以VP"是体词性结构,不具有谓词性;2."之"并非取... 针对拙作《"之所以"的词汇化》,王兴才先生(2007、2009)先后发表了两篇质疑文章。这两篇文章基本观点完全相同。王兴才(2007)提出了以下几点商榷意见:1."所以VP"是体词性结构,不具有谓词性;2."之"并非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3."之所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之所以_1"("之"为结构助词),另一个是"之所以_2"("之"为指示代词);4."其所以"跟"之所以"同类,"之所以""用于起句"是受"其所以"的影响所致。本着深化认识、繁荣学术、发展科学的思想,本文就此逐一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所以”词汇化 再分析
下载PDF
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奚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范围副词可分为超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和子范围副词。超范围副词分为确超范围副词和下确界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分为容他性范围副词和排他性范围副词,子范围副词分为上确界范围副词和过半范围副词;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范围副词的语... 范围副词可分为超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和子范围副词。超范围副词分为确超范围副词和下确界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分为容他性范围副词和排他性范围副词,子范围副词分为上确界范围副词和过半范围副词;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和句法功能,指出句法功能是其范围意义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副词 再分类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相对程度副词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肖奚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4-150,共7页
按照比较对象是否由"比"引介,可将相对程度副词分为不能用于比字句的和能用于比字句的两类。前者的比较对象或范围有时出现在上下文,但更常见的是被省略或隐含;后者中的"稍微"一组的比较对象除了可由"比"... 按照比较对象是否由"比"引介,可将相对程度副词分为不能用于比字句的和能用于比字句的两类。前者的比较对象或范围有时出现在上下文,但更常见的是被省略或隐含;后者中的"稍微"一组的比较对象除了可由"比"引介,还可以其他形式出现在上下文或作为隐含成分;"更"、"还"、"越发"一组在三种句式中存在句法语义的异同。"还"和"越发"的句法语义大致对立互补,而"更"的句法语义功能则大致是前二者的加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程度副词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略论“除了……以外”与“都”、“还”的搭配规则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奚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还、也”和“都、全”与“除了……以外”配合使用,不仅有语义上的差异,且有语法功能上的区别,当“除了”的宾语对应于主句的谓语、宾语或单数主语时,只能用“还、也”表加合关系,不能用“都、全”表排除关系;当“除了”的宾语... “还、也”和“都、全”与“除了……以外”配合使用,不仅有语义上的差异,且有语法功能上的区别,当“除了”的宾语对应于主句的谓语、宾语或单数主语时,只能用“还、也”表加合关系,不能用“都、全”表排除关系;当“除了”的宾语对应于主句的复数主语时,既可用“也、还”表加合关系,亦可用“都、全”表排除关系;“除了”与“都还”连用,既可表加合关系,又可表排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加合关系 排除关系 “还” 宾语 主语 主句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义
下载PDF
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 被引量:42
13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外国学生的汉语照应偏误有六种可能 ,即 :1.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 ,2 .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 ,3.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 ,4 .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 ,5.零形式照应误为名词照应 ,6.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将该用零形式照应的地方误... 外国学生的汉语照应偏误有六种可能 ,即 :1.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 ,2 .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 ,3.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 ,4 .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 ,5.零形式照应误为名词照应 ,6.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将该用零形式照应的地方误为名词、代词照应 ,会造成篇章结构松散、连贯性欠佳。将该用名词照应的地方误为代词或零形式照应 ,则会造成表义不明确。而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 ,会使语言显得贫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 照应 偏误分析
下载PDF
非典型模态副词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奚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7,共8页
按照模态逻辑,模态副词分为典型模态副词和非典型模态副词,非典型模态副词分为疑问模态副词、祈使模态副词、意愿模态副词、意外模态副词、侥幸模态副词和捩转模态副词。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类模态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
关键词 模态副词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除了”句式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除了"句式的句法、语义的相互制约与影响。根据句法构成,将"除了"句式归纳为五个下位句式。其中句式Ⅰ和句式Ⅱ是一类,前者是繁式,后者是简式,二者有可逆性变换关系;句式Ⅲ和句式Ⅳ、句式Ⅴ是一类,句... 本文主要讨论"除了"句式的句法、语义的相互制约与影响。根据句法构成,将"除了"句式归纳为五个下位句式。其中句式Ⅰ和句式Ⅱ是一类,前者是繁式,后者是简式,二者有可逆性变换关系;句式Ⅲ和句式Ⅳ、句式Ⅴ是一类,句式Ⅲ是繁式,句式Ⅳ、句式Ⅴ分别是句式Ⅲ的简式,它们分别与句式Ⅲ有可逆性变换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都"类词、"还"类词和否定词在五个句式中的分布和表义,发现不管"还"类词、"都"类词和否定词用在何种句式中,"还"类词都表示加合义,"都"类词和否定词都表示排除义,它们都是"除了"句式的确定无疑的语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了”句式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也谈"来"和"去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来” “去” 空间位移 屠林明 汉语 语义
下载PDF
试论祈使义句教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奚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45,共3页
现代汉语按语气划分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句类。一种句类是表达一种语气(比如用疑问句表达疑问语气)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因而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有必要学习并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在实际言语中,各句... 现代汉语按语气划分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句类。一种句类是表达一种语气(比如用疑问句表达疑问语气)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因而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有必要学习并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在实际言语中,各句类之间的区分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之间呈现出异常复杂的交叉关系。这表现为: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类来表达,同一个句子亦可表达不同的句类义。换言之,语气与功能之间没有整齐对应的关系,比如,陈述一件事实,不一定非要用陈述语气: (1)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朱自清:背影)例(1)以疑问语气表达了陈述的内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表达同一意思的不同句类的集合称为义句,以别于按语气划分出的句类。由此可得陈述义句、疑问义句、祈使义句和感叹义句。其中祈使义较之陈述义、疑问义和感叹义更常借用其它句类来表达。如何用较为明了较易掌握的方法将汉人在实际交际中经常使用的祈使义句教给留学生使之能够切合场景的得体的使用,这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较难把握的教学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使 句类 陈述语气 下窗 冗余信息 疑问语气 祈使句 述义 教学 君子兰
下载PDF
对《红楼梦》中一般疑问句系统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奚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21-127,共7页
《红楼梦》中的一般疑问句系统中有vp—neg—vp、可vp、vp 吗、可vp—neg—vp 和可vp吗五种形式。其句法分布是:vp—neg—vp 可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其他四种只能作谓语或偶尔用作宾语。其语用功能是: vp... 《红楼梦》中的一般疑问句系统中有vp—neg—vp、可vp、vp 吗、可vp—neg—vp 和可vp吗五种形式。其句法分布是:vp—neg—vp 可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其他四种只能作谓语或偶尔用作宾语。其语用功能是: vp—neg—vp、可vp 和可vp—neg—vp 主要用作一般疑问句, 可vp 吗只用作一般疑问, vp 吗主要用作反问句。本文认为《红楼梦》中的一般疑问句系统不是当时某一方言的实际口语, 也不单纯是当时白话小说的统一风格,它与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其中以北京话为主,同时渗入部分南京话, 有些典型的南京话已变异为南北混合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一般疑问句系统 反问句 vp-veg-vp 可vp vp吗 可vp—neg—vp 可vp吗
下载PDF
“连/又/一边A带/又/一边B”格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奚强 余璐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分布差异,直接导致了三者句法功能的倾向以及格式义丰富性的差异。在语义上,前两种格式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后一种则相反;三种格式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除都存在并列、顺承外,还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在语用上,"连A带B"和"又A又B"多表主客观的融合,而"一边A一边B"只表客观描写;三者焦点信息也不同:"连A带B"在A上,"一边A一边B"在B上,而"又A又B"的则在AB共同构成的语用意义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A带B” “又A又B” “一边A一边B” 三个平面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奚强 张静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在研讨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重动句研究的历史过程及其阶段特点,并从重动句的类别、功能及与相关句式的比较等方面概括了以往重动句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对目前重动句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现代汉语 重动句研究 综述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