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玉萍 孟令媛 +5 位作者 龙锋 宿君 孔令喆 肖本夫 路茜 冉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触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绿辉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本夫 易丽 +4 位作者 王多君 谢超 唐学武 刘雷 崔月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93-2996,共4页
在3GPa,1 200℃条件下,分别以碱性玄武岩粉末和等化学计量光谱纯试剂为原料进行高温高压熔融结晶实验,对实验产物进行了电子探针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确定结晶产物为绿辉石,其拉曼谱峰的半高宽较窄且形态尖锐,表明绿辉石晶体中Si—O四面... 在3GPa,1 200℃条件下,分别以碱性玄武岩粉末和等化学计量光谱纯试剂为原料进行高温高压熔融结晶实验,对实验产物进行了电子探针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确定结晶产物为绿辉石,其拉曼谱峰的半高宽较窄且形态尖锐,表明绿辉石晶体中Si—O四面体结构稳定,矿物内部有序度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绿辉石成因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始岩浆,结果表明绿辉石的形成可能受母岩成分、体系流体含量和温压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本实验结果为绿辉石和榴辉岩成因学研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绿辉石 拉曼光谱 碱性玄武岩 成因
下载PDF
强干扰环境下有效数字地震信号的提取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本夫 万永革 祁玉萍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干扰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地震监测,给地震参数的确定和其他地球物理研究造成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处于高环境噪声的防灾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波形资料为例,给出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手段... 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干扰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地震监测,给地震参数的确定和其他地球物理研究造成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处于高环境噪声的防灾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波形资料为例,给出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手段从强干扰环境下提取到地震波有效信号,并按方位角和出射角方向对地震信号各分向信号进行了分解与组合,最后归纳出提取有效信号的一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干扰 频谱分析 数字滤波 射线坐标系
下载PDF
微重力测量在高度测量中应用对比研究
4
作者 赵晓燕 高萍 +1 位作者 武晔 肖本夫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高差测量试验对比及微重力测量应用实例,对重力测量在高程测量上应用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使用重力仪进行高度测量,操作简单快捷、可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观测数据稳定,不需要任何通视条件,具有垂直方向定位准... 高差测量试验对比及微重力测量应用实例,对重力测量在高程测量上应用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使用重力仪进行高度测量,操作简单快捷、可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观测数据稳定,不需要任何通视条件,具有垂直方向定位准确和全天候测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仪 微重力测量 测量精度
下载PDF
地幔不同深度单斜辉石含水量的高压实验
5
作者 唐学武 易丽 肖本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26-1130,共5页
在1.5~5GPa、1100~1200℃条件下开展了含水大陆碱性玄武岩的熔融实验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中单斜辉石的结构水,计算得到其量为1173(153)×10-6~2049(197)×10-6。结果表明:当P〈3GPa时,随着压力增大,单斜辉石的含水... 在1.5~5GPa、1100~1200℃条件下开展了含水大陆碱性玄武岩的熔融实验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中单斜辉石的结构水,计算得到其量为1173(153)×10-6~2049(197)×10-6。结果表明:当P〈3GPa时,随着压力增大,单斜辉石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在3GPa附近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大单斜辉石含水量又逐渐减少。单斜辉石含水量随压力的这种变化关系可能受单斜辉石中Al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上地幔不同深度处水的分布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上地幔 单斜辉石 含水量
下载PDF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祁玉萍 张致伟 +4 位作者 龙锋 肖本夫 梁明剑 路茜 江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95,共19页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和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采用分区域选取地壳速度模型的形式,计算得到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101.5°~104.5°E,26.5°~30.5°N)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结合构造...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和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采用分区域选取地壳速度模型的形式,计算得到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101.5°~104.5°E,26.5°~30.5°N)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结合构造地质、GPS观测数据等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机制为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活动性质较吻合;区域应力场方向与GPS速度场运动方向基本一致,优势方向为NW-SE和NWW-SEE向,整个区域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性质为应力特征。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大凉山次级块体在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华南块体三者联合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的应力格局,川滇块体相对向SE滑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的E、SE向逃逸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及大尺度位移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山次级块体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CAP方法 线性阻尼法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祁玉萍 龙锋 +2 位作者 肖本夫 路茜 江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2-634,共13页
九寨沟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有助于认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孕震机理。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波形拟合(CAP)方法和P波初动+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得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中59次M_L≥3.0地震... 九寨沟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有助于认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孕震机理。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波形拟合(CAP)方法和P波初动+振幅比(HASH)方法反演得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中59次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该结果采用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计算研究区域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给出该区域的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的本次主震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I:走向248°/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II:走向157°/倾角79°/滑动角–4°,矩震级为Mw6.31,矩心深度5 km,属走滑型地震事件;大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错动类型与主震一致,矩心深度集中在3~10 km;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域周边的应力性质为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呈NWW–SEE向,与该区域的应力场方向一致,表明本次地震主要受区域应力的控制。结合该区域的地震地质构造等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走向NW–SE、倾向SW的左旋走滑断裂——树正断裂,巴颜喀拉块体向E-SE向的水平运动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导致此次地震的发生,汶川地震的发生对本次地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利用居民地建筑物数据和高分遥感影像评估地震烈度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建兴 张宇翔 +2 位作者 姬建中 袁小祥 肖本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8-980,共13页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对地震烈度评定工作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遥感作为地震灾情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居民地建筑数据评估地震烈度...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对地震烈度评定工作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遥感作为地震灾情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居民地建筑数据评估地震烈度的方法模型:在已知居民地建筑物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群体震害预测方法,构建居民地房屋倒塌率与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震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居民地房屋的倒塌率,并与倒塌率预测模型进行比对,反推该居民地遭遇的地震烈度。利用本方法对玉树县城内相邻但破坏情况相差巨大的2个街区进行了烈度计算,计算结果与现场科考结果一致。经验证,在利用遥感手段评估地震烈度时,本方法能有效避免由建筑抗震性能差异造成的影响,可较准确地评估地震烈度,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地 遥感 倒塌率 地震应急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祁玉萍 龙锋 +4 位作者 林圣杰 肖本夫 赵小艳 王培玲 冯建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96,共20页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中段 地震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序列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四川筠连M_S4.9地震震害特征及致灾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本夫 毛利 +4 位作者 罗安元 祁玉萍 梁厚朗 格桑扎西 刘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02-208,共7页
根据四川筠连M_S4.9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总结震区各类房屋震害特征及典型地震地质震害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初步探讨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区多数房屋为砖混结构,其整体破坏情况较砖... 根据四川筠连M_S4.9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总结震区各类房屋震害特征及典型地震地质震害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初步探讨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区多数房屋为砖混结构,其整体破坏情况较砖木和土木结构房屋重;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受高差、坡度和岩性影响较强。震害破坏程度较重的主要因素包括: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低;场地地基软弱或存在临空面,不均匀沉降现象突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震害"上、下盘效应"明显;短时间段内地震频发,震害累积效应显著;人文地理环境限制,屋顶蓄水增强荷载不均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连4.9级地震 地震烈度 房屋震害 地震地质灾害 致灾因素
下载PDF
准实时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波形自动反演系统的构建及在首都圈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玉萍 李闽峰 +4 位作者 李圣强 王斌 刘桂平 肖本夫 江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依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准实时地震波形数据服务系统,通过接收区域实时连续波形数据,构建了首都圈地区准实时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使系统实现当地震大于3.5级时,可自动、迅速... 基于Cut And 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依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准实时地震波形数据服务系统,通过接收区域实时连续波形数据,构建了首都圈地区准实时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使系统实现当地震大于3.5级时,可自动、迅速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同时考虑到一些台站的地震波形质量或信噪比等因素,系统也可通过人为干预方式重新反演求得相关结果。文中详细阐述了震源机制解波形反演系统的运行流程及该系统的基本构建思路,并对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波形反演系统 首都圈地区
下载PDF
基于MINA框架的应急救助与地震灾情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本夫 申源 +3 位作者 陈维锋 毛利 格桑扎西 梁厚朗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应急救助和地震灾情需求,基于MINA框架,运用阿里云基础架构、微信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方法,设计并构建集灾情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救助服务、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震后...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应急救助和地震灾情需求,基于MINA框架,运用阿里云基础架构、微信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方法,设计并构建集灾情信息收集与报送、应急救助服务、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震后现场应急队员收集并准确报送实时灾情信息,还可为被救助人员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等应急救助信息,实现了应急救助与地震灾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震后应急救助、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A框架 应急救助 地震灾情 管理平台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的SVM图像分类技术的无人机遥感建筑物震害识别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莹 郭红梅 +3 位作者 尹文刚 赵真 鲁长江 肖本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6,56,共8页
在现有的建筑物震害信息获取途径中,相比传统的现场调查法,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震害信息获取手段。而在遥感图像中识别建筑物震害时,常用的人工目视解译及现有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存在效... 在现有的建筑物震害信息获取途径中,相比传统的现场调查法,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震害信息获取手段。而在遥感图像中识别建筑物震害时,常用的人工目视解译及现有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足等缺陷。结合机器学习最新进展,将基于特征提取的SVM图像分类技术应用到无人机遥感建筑物震害识别中,通过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提取图像特征后,再采用视觉词袋构建建筑物震害无人机遥感图像特征向量标签库,作为SVM进行图像分类的基础。并以2021年9月16日发生的四川泸县6.0级地震为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从无人机遥感图像中识别出建筑物震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 特征向量标签库 支持向量机(SVM) 图像分类技术 无人机遥感 建筑物震害识别 四川泸县6.0级地震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研究——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本夫 吴今生 +3 位作者 毛利 顾铁 梁远玲 代友林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624,共8页
遥感影像识别方法是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快速、准确获取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遥感影像识别方法主要以人工目视识别方法和半自动识别方法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针对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解译时间长、投入人力多等问题,以2... 遥感影像识别方法是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快速、准确获取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遥感影像识别方法主要以人工目视识别方法和半自动识别方法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针对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解译时间长、投入人力多等问题,以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为研究样本,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首先结合震后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提取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影像特征,并构建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解译指标和分类数据集;然后采用DeepLabv3+网络结构及softmax损失函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影像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方法;最后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进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可有效识别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信息,整体分类识别准确率为94.22%,F_(1)分数值为0.77,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提升地震现场灾情获取和重点地震隐患识别等工作效率及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网络 地质灾害 DeepLabv3+ 图像语义分割 九寨沟7.0级地震
下载PDF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波 王芳 肖本夫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5-616,共12页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基于事件静、动态情景分析生成应急决策方案,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本范式。近年来,"情景-应对"研究理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逐渐被引入地震应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基于事件静、动态情景分析生成应急决策方案,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本范式。近年来,"情景-应对"研究理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逐渐被引入地震应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预测-应对"模式的不足,为震后高效行动及充分应对提供有效支撑。本文从情景识别、情景推演及应对处置方案生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情景-应对"理论体系发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分析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应对 情景识别 情景推演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下载PDF
四川地区震后应急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祁玉萍 汪小厉 +3 位作者 林圣杰 肖本夫 何畅 廖晓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3,共8页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川震情的震后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当四川及邻区发生中强地震时,通过该系统可在收到地震短信5分钟内以请求触发的方式快速产出应急会商资料,并以微信、PowerPoint和Word的形式将基础资料发送给分析预报人员,为后期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会商资料快速产出 震后趋势判定 数据专家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典型情景可视化震害定量评估——以四川马尔康震群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本夫 袁小祥 +5 位作者 陈波 张露露 梁远玲 祁玉萍 杨璐遥 刘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7-863,共17页
地震灾害定量评估是震后地震应急处置的重要流程之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和决策的工作效率。文中构建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典型情景可视化震害定量评估流程,建立了情景可视化震害解译标志,并以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 地震灾害定量评估是震后地震应急处置的重要流程之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和决策的工作效率。文中构建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典型情景可视化震害定量评估流程,建立了情景可视化震害解译标志,并以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为例提取了极震区典型情景的可视化房屋震害信息,实现了对极震区地震灾害定量评估,同时结合现场震害调查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1)基于倾斜摄影技术构建的典型情景可视化模型可反映建筑物的顶部、外墙和底部等部位的震害信息,能够直观地反映震后地震的破坏情况,与使用传统的准垂直视角震后遥感影像相比,利用该模型可更加有效地提取建筑物承灾体的基础信息和震害信息;2)按照等效震害指数对3类共计520栋房屋结构的地震破坏程度进行了定量评定,其中,藏式石木结构的等效震害指数为0.60,砖混结构的等效震害指数为0.4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等效震害指数为0.37,综合判定研究区的地震烈度为Ⅷ度(8度),与现场调查结果一致;3)结合现场房屋震害调查结果,基于情景可视化震害提取得到的分类结果与现场调查震害分类结果的OA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92%和0.87,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震害提取的分类结果与现场调查震害结果的OA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45%和0.25,与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震害定量评估方法相比,基于情景可视化的震害定量评估方法在识别精度和准确度方面效果更好。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典型情景可视化震害定量评估方法为将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数据用于建筑物震害定量评估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结果可作为地震烈度评定、地震应急救援和人员指挥调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技术 情景可视化 地震灾害定量评估 四川马尔康
下载PDF
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地区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本夫 祁玉萍 +3 位作者 龙锋 申源 梁厚朗 田优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3期13-18,共6页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利用四川、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台站地震波形记录,反演得到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3次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相关参数,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后探讨...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利用四川、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台站地震波形记录,反演得到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3次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相关参数,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后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4月5日M5.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属逆冲型地震,2014年8月17日M5.0地震和2019年5月16日M4.7地震均为走滑型地震;结合该区域的地震构造、震后地震烈度分布和余震序列分布,推测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地区3次M≥4.7地震及余震的主发震构造为位于莲峰-昭通断裂与峨边-金阳断裂之间的无名断裂,或是莲峰-昭通断裂的前端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善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CAP方法
下载PDF
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无人机影像震害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本夫 张露露 +3 位作者 陈波 毛利 孟凡馨 宴金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08,共8页
利用无人机平台及倾斜摄影系统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部分区域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了群体建筑物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典型建筑物震害和遇难人员周边环境进行解析,初步分析了本次房... 利用无人机平台及倾斜摄影系统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部分区域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了群体建筑物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典型建筑物震害和遇难人员周边环境进行解析,初步分析了本次房屋震害和人员遇难原因,为地震现场震害调查、地震烈度评定及灾情研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 M_(S)6.0 地震 倾斜摄影 震害调查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M的少震、弱震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湖南省茶陵—永兴盆地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本夫 肖和平 +2 位作者 祁玉萍 敬少群 李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度区域分别位于盆地的南东侧和北西侧,坡度陡立区域呈线性分布,与区内断裂空间展布一致,显示出断裂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的发育有较强制约作用。另外,盆地内部及周边不同时代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及规模与数字地形剖面分析结果存在较好一致性,反映了构造地貌特征与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相关性,以及盆地演化和地貌生长模式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少震、弱震区 构造演化 茶陵-永兴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