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96,共8页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译者 读者 读者意识 跨文化对话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的外显化策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作友 卢玉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本文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译本和施友忠译本的外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提取威氏拼音和词汇、句法层面的参数发现:两个英译本总体呈现外显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及诗学形式、词句意... 本文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译本和施友忠译本的外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提取威氏拼音和词汇、句法层面的参数发现:两个英译本总体呈现外显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及诗学形式、词句意义和文化语境等方面,背后的非文本原因可归于翻译意图、文化立场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两位译者的外显化翻译使译文指涉更加明确,语境更加清晰,意义更易理解,原著的文论思想、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得到充分阐释。外显化翻译在信息补偿、话语建构和文论互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表明其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指导性翻译策略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外显化 宇文所安 施友忠
下载PDF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的英译--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作友 代晨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是指刘勰建构的古代文论话语体系,包括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思想及其内含文体与风格。施友忠在用英语再现《文心雕龙》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处理汉语术语的模糊性与西方术语的明晰性,从而传达了文体论思想;化解汉语语言形象性与英语语言抽象化的矛盾,从而传播了创作论思想;适当使用副文本,解决了文化专有项问题,从而传递了批评论思想;采用原文句型,控制译文句长,从而移植了汉语的骈体与赞体;解决了词句美和情趣美问题,从而再现了原文的风格。恪守翻译伦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施友忠在《文心雕龙》英译方面留下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中西文论的合作与交流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话语体系 文体论 创作论 批评论 异域再现 施友忠
下载PDF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翻译研究——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胡作友 孙晓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融通新创的翻译策略建构译文格式塔意象,而支撑这些翻译策略的是译者认知、读者认知和混合认知三种翻译路径。三种翻译路径作为文论逻辑建构的网络节点,充当了认知开关的按钮,激发了读者关于意象的语义联想,疏通了读者关于文论思想的解读通道,拓展了译文可理解和接受的空间,也为《文心雕龙》在异域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 翻译策略 认知路径 语义联想 《文心雕龙》 施友忠
下载PDF
《莫失莫忘》的成长叙事与伦理反思
5
作者 胡作友 卢逸凡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石黑一雄在《莫失莫忘》中抛弃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序列,转而采用现在与过去交替并行的波形叙事时间结构,使人物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推动情节的展开。克隆人生活在“惩戒规训”和“调节控制”泛滥的社会,虽然有从自... 石黑一雄在《莫失莫忘》中抛弃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序列,转而采用现在与过去交替并行的波形叙事时间结构,使人物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推动情节的展开。克隆人生活在“惩戒规训”和“调节控制”泛滥的社会,虽然有从自我意识到思想启蒙的成长,但逃避不了从空间隔绝到暴力政治带来的生命权利的反成长。小说中的时间结构与成长叙事融为一体,把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将梦想与现实交错呈现,实现了人与物从“现实”之此岸到“过去”之彼岸与从“过去”之彼岸到“现实”之此岸的跨越。波形时间建构的非线性叙事彰显了善意与恶意、希望与绝望、成长与反成长的对抗,引起读者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与意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时间结构 成长叙事 石黑一雄 《莫失莫忘》 伦理反思
下载PDF
《苗族史诗》英语译介与研究述略
6
作者 胡作友 孙月朋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8-55,共8页
作为苗族民间口传史诗,《苗族史诗》自19世纪末传入西方,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先后诞生了葛维汉译本、马克·本德尔译本、张绍乔与张继乔译本以及其他节译本。《苗族史诗》在英语世界传播时间跨度长,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国... 作为苗族民间口传史诗,《苗族史诗》自19世纪末传入西方,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先后诞生了葛维汉译本、马克·本德尔译本、张绍乔与张继乔译本以及其他节译本。《苗族史诗》在英语世界传播时间跨度长,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国外研究论著颇丰。外国传教士的主动译介、民间翻译力量的主动参与、官方力量的主动推介,共同推动了《苗族史诗》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苗族史诗》的英译和西传,深化了全球苗族对其族源和文化的阐释和文化凝聚力量,丰富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跨界民族的文化共享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将拓展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史诗》 口传史诗 文化西传 他者
下载PDF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绩、问题与思路
7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21-527,共7页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国际前沿研究的影响与带动下一步步发展,慢慢形成了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的描述和相应的评价,从知识结构的拓展、信息技术的融入、科研意识的作用、影响因素的推动...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国际前沿研究的影响与带动下一步步发展,慢慢形成了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的描述和相应的评价,从知识结构的拓展、信息技术的融入、科研意识的作用、影响因素的推动、发展路径的丰富、实证研究的崛起等六个方面勾勒出此类研究的路径及进展,指出现有研究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但也存在从理论到实践的种种问题与不足,未来需要在加强实证研究、拓宽理论渠道、扶持薄弱地区、跟踪研究热点方面取得新突破。21世纪的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需要在总结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开创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科研意识 影响因素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残雪作品在北美的译介与启示
8
作者 胡作友 陈少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4-100,114,共8页
残雪作为中国新时期先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因融合东方美学与西方哲学的气质而备受赞誉。残雪因深度探讨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独特的灵魂叙事与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驱。其作品在北美的成功译介,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残雪作为中国新时期先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因融合东方美学与西方哲学的气质而备受赞誉。残雪因深度探讨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独特的灵魂叙事与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驱。其作品在北美的成功译介,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有译者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出版社大力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残雪为中国文学带来启示:中国文学作品在对外翻译时更适宜用短篇小说代替鸿篇巨制;本土译者与国外译者的搭配更有竞争力;关注文化交流,强调国际合作,可以展现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更多可能性。中国文学对外译介需要优化路径,推动中西文学交流互鉴,深入拓展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英语世界 翻译 传播 文化
下载PDF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对中国译学创新的启示
9
作者 胡作友 陈晓敏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西方翻译理论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再到系统的过程,形成了体系化发展的局面,对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翻译理论研究遵循继承、批判、创新的发展模式,其独特性在于紧密的内在关系和清晰的逻辑联系,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再到系统的过程,形成了体系化发展的局面,对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翻译理论研究遵循继承、批判、创新的发展模式,其独特性在于紧密的内在关系和清晰的逻辑联系,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我国翻译理论研究走的是一条从译介到借鉴再到新创的道路,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理论研究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动力不足、基础不牢和创新不足的缺陷,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翻译理论 理论体系 科研创新 中国特色
下载PDF
托马斯·曼战争小说对社会困境的描写与反思
10
作者 胡作友 卢逸凡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8,119,共8页
托马斯·曼是德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托马斯·曼对德国社会的描写,往往聚焦社会现实,却未得到学界足够关注。《魔山》和《浮士德博士》作为其长篇小说的代表,立足于二十世纪的德... 托马斯·曼是德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托马斯·曼对德国社会的描写,往往聚焦社会现实,却未得到学界足够关注。《魔山》和《浮士德博士》作为其长篇小说的代表,立足于二十世纪的德国社会现实,描写社会心理,揭示社会病态,从政治、伦理与社会群众心理角度隐喻二十世纪德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两部小说见证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横行、虚无主义的泛滥、极端民族主义的暴虐,揭示了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用文学的力量发出了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呐喊,警醒人们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加强世界各国的和平合作,共同建设和平共处、平等友爱的人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曼 社会困境描写 军国主义 虚无主义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我国学术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现状研究——以当当网2012-2022年学术英语教材为例
11
作者 李翔 胡作友 张章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文章对当当网目前在售的2012-2022年学术英语教材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在出版总量增长的趋势下,不同年份的出版数量呈现波动;其二,专业出版社的出版数量最多,承担出版的主要任务;其三,教材分类日趋细致。笔者发现,学术英语教材出版存... 文章对当当网目前在售的2012-2022年学术英语教材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在出版总量增长的趋势下,不同年份的出版数量呈现波动;其二,专业出版社的出版数量最多,承担出版的主要任务;其三,教材分类日趋细致。笔者发现,学术英语教材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实践性不足、文化和交际差异信息不足、教材立体化建设不足。因此,对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机构应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出版立体化建设,加强出版管理建设,推动学术英语教材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教材 当当网 出版研究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探析
12
作者 李为山 胡作友 +1 位作者 李康熙 张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54-159,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本质特征和独特标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并促进其国际传播,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本质特征和独特标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并促进其国际传播,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目的在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普及,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对外传播 传播路径 传播平台 传播方式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13
作者 周燕 胡作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死亡书写 死亡意象 生死观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作友 胡晓娟 李而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160,286,共9页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次叛逆和革命。该理论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该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中国 接受
下载PDF
语境,参与人和充分性——《文心雕龙》宇文所安和杨国斌英译本评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作友 陈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104,326,共10页
作为一种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理论,翻译目的论一般多应用于非文学翻译,而对于是否适用文学翻译的问题,则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翻译目的论过度重视翻译的目的性,所以不适合文学翻译。为了验证这种观点,将文学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框... 作为一种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理论,翻译目的论一般多应用于非文学翻译,而对于是否适用文学翻译的问题,则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翻译目的论过度重视翻译的目的性,所以不适合文学翻译。为了验证这种观点,将文学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语境条件、参与人和充分性三方面对比《文心雕龙》的两个英译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翻译目的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的方法会有显著差异;第二,目的语所处的语境条件,参与人,比如发起人、译本受众和译者以及译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会制约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分析说明,译者在保证充分性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是达成翻译目的的有效手段。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目的与方法具有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文心雕龙 语境条件 参与人 充分性
下载PDF
走向心灵的家园——《文心雕龙》英译中的阐释学评介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作友 陈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201,共13页
斯坦纳将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相结合,认为理解就是翻译,翻译就是阐释。译文不是单纯的原文思想的忠实再现,而是译者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阐释在信任、入侵、吸收、补偿四个层面上发挥着层层推进的作用。以此为观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 斯坦纳将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相结合,认为理解就是翻译,翻译就是阐释。译文不是单纯的原文思想的忠实再现,而是译者的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阐释在信任、入侵、吸收、补偿四个层面上发挥着层层推进的作用。以此为观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的阐释更多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而杨国斌对《文心雕龙》的阐释更加突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两个译本在从不同角度传递中国古典文论的过程中,却阐释了相同的精神,即文学是心灵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纳 阐释学 《文心雕龙》英译 宇文所安 杨国斌
下载PDF
人情与反人情之争——《伊坦·弗洛美》悲剧主题认知新论
17
作者 朱妤双 胡作友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知和人格系统理论看这本小说,它叙写了华顿的自我认知失调与救赎历程。她把源于人格矛盾的冲突性认知投射成相应的人物角色、不和谐的叙事声音和冷漠的文化现状,以缓解痛苦。可由于这些调节机制和情感认知经不起群体理性认知的质疑,不能被合法化,导致她逃不掉理性的罪与罚。真实的关系人情需求、反人情的现实历史文化与群体理性的三方博弈未能协调她内在的认知失调,也导致了故事的阴郁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美》 伊迪斯·华顿 人情 理性 认知失调 投射
下载PDF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文学翻译批评——以《格列佛游记》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作友 李而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1-96,共6页
有关翻译目的论是否适合于指导文学翻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的两个译本发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也就不同;发起人对译者的翻译要求、目的语所处的语境条件以及译本所要达到的交际... 有关翻译目的论是否适合于指导文学翻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的两个译本发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也就不同;发起人对译者的翻译要求、目的语所处的语境条件以及译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对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译者只有在保证译本充分性的前提下,依据专业知识对信息的取舍作出判断,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创作出符合受众期待的好译本。翻译目的论对于翻译行为的影响证明了这个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批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格列佛游记 译本 语境条件 参与人 充分性
下载PDF
语篇翻译中的语境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217,共6页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关照语篇翻译的七要素,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原语语篇的题中之旨及题外之意,又要充分照顾原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原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文化差异 语篇翻译
下载PDF
意图性与语用翻译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3-208,共6页
意图性是原作者隐含在语篇中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必需考虑意图性。本文从意图性与交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意图性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并通过例证说明只有传递了原作者的意图性才能达到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 意图性 功能对等 语用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