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南传统人居文化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南人居的建筑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这种中庸文化的审美取向,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但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既定格式。湘南人居村落民俗文化具有兼容性,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民俗民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
宗族
德治
中庸
溶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南民间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
2
作者
胡师正
孟伟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人民
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
宗教崇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坎勒的玻卡水彩艺术读解
3
作者
胡师正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水彩艺术
读解
艺术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变革与创新
形式技巧
审美趣味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人居伦理文化的基本范畴
4
作者
胡师正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111,共3页
传统人居文化的核心即是伦理型文化,其基本范畴主要是以族居为特点的宗族制,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中心的德治,以中庸伦理文化为建筑装饰取向的审美观。宗族制伦理文化核心是祖宗崇拜,主要特征即是男权政治。德治伦理文化的内核是礼,其德治...
传统人居文化的核心即是伦理型文化,其基本范畴主要是以族居为特点的宗族制,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中心的德治,以中庸伦理文化为建筑装饰取向的审美观。宗族制伦理文化核心是祖宗崇拜,主要特征即是男权政治。德治伦理文化的内核是礼,其德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即时的社会和谐。儒家伦理文化的中庸形成了人居建筑的审美取向,追求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达到中和之大道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化
宗族
德治
中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庸——湘南人居村落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述
5
作者
胡师正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0期79-,共1页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及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四书'里面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及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四书'里面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湘南民居从建筑到装饰,都十分妥帖地验证着这一文化取向.其大的结构、小的布局、房屋的朝向、生存的居留空间、房子周边的石栏或者花园菜圃,都在融会贯通地从外至内地贯注着中庸的文化精神.人居其中,和谐自如,心安理得.如永州六仕町的布局,以中心点为轴心,东西院落相背而建,村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湘南
中庸性
人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发展规律初探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5-78,共4页
一、审美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人类艺术史的漫长过程,铸造了人类自身相对的审美发展体系,艺术创造者本身缔造了促使艺术消长的审美欣赏者。艺术发展的种种繁荣颓衰的成因,可以到艺术审美发展史中寻找,审美欣赏的冷热程度牢牢地钳...
一、审美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人类艺术史的漫长过程,铸造了人类自身相对的审美发展体系,艺术创造者本身缔造了促使艺术消长的审美欣赏者。艺术发展的种种繁荣颓衰的成因,可以到艺术审美发展史中寻找,审美欣赏的冷热程度牢牢地钳制着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审美欣赏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是审美发展神秘难测,繁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审美发展内在规律的最重要因素。它们的出现与变化形成了审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走向。不管是群体意识还是个体精神,只要谁一占上峰,艺术审美的天平便严重发生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展
群体意识
自身发展规律
个体精神
艺术发展
审美精神
审美意识
艺术家
审美欣赏
发展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彩艺术“又一村”──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水彩画专业教师作品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0,77,共3页
关键词
水彩艺术
水彩画艺术
专业教师
师范大学
美术系
作品
述评
地平线法
教学与创作
装饰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晓浒的山水画艺术初论
8
作者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7-89,共3页
曾晓浒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联合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常委,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山水画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从其大量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中...
曾晓浒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联合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常委,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山水画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从其大量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画风日趋成熟,浑然自成一家。曾晓浒先生的山水画。以宏幅巨制著称,下笔雄伟,故作品气势磅礴,红尘万丈,令人观而赞之。而在山水满怀,浑然有致的艺术风貌中,又始终洋溢着一股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憾人力量。曾晓浒先生在求学期间,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悉心指导,继而潜心钻研宋元及古代山水画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艺术作品
文化交流
艺术家
气势
古代山水
师范大学
艺术风貌
艺术实践
中国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绘画心理机制的建构与开发
9
作者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6期88-91,共4页
一、绘画心理机制的一般形式人脑的理性世界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非常有限,且经过后天的社会体验与经意学习,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知识性,逻辑性。这种有序心理思维系统,面对看纷纭万千的生活,是人们在绘画创造中的主导性思维。是绘画心理...
一、绘画心理机制的一般形式人脑的理性世界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非常有限,且经过后天的社会体验与经意学习,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知识性,逻辑性。这种有序心理思维系统,面对看纷纭万千的生活,是人们在绘画创造中的主导性思维。是绘画心理机制建构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感觉的心理系统,是无序的,非理性的,是随时随地经常地将现实生活内化为感觉形式的思维心理。这种无序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过程的无目的性,无方向性,无把握性。但它是绘画心理机制中的极活跃部分,具有无限发展的主动能力和意义。这种无序性的感觉的特点,是在于他分明可以感知却又不能把握其生息出没的生命体背后的变幻莫测的神秘自然力。绘画者的心理调适过程,意念的把握过程,实质是揭示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补充、渗透和运动、推移,以取得各方面不成系统的心理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而不是激化冲突或互不相容。即是将无序心理变为有序心理,将游离分散模糊心理转变成固定集中清晰心理,而后顺应此种扭转的心理机制,让其成系统的驰骋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其实,绘画的真实动机,不是为了把看得见的东西多此一举地再画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的东西变成人的器官可以感觉得到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机制
绘画作品
绘画心理
心理感受
思维过程
主要表现
非理性
机制建构
相互补充
思维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艺术的基本观众
10
作者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5年第4期82-85,共4页
任何艺术都是为了给人欣赏的,文学艺术要有读者,音乐艺术需要听众,电影、戏剧,美术等艺术离不开观众。艺术欣赏是艺术创造的归宿。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品获得更多的观众——包括听众和读者,是一个美的创造者的天职。然而事实上任何艺术都...
任何艺术都是为了给人欣赏的,文学艺术要有读者,音乐艺术需要听众,电影、戏剧,美术等艺术离不开观众。艺术欣赏是艺术创造的归宿。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品获得更多的观众——包括听众和读者,是一个美的创造者的天职。然而事实上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拥有全部的观众,也没有某一个人会喜爱所有的艺术,成为所有艺术的忠实观众。在艺术争取观众、观众挑选艺术、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观众
艺术欣赏
审美趣味
审美主体
欣赏者
社会实践
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
发展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舞伴歌浅论
11
作者
胡师正
李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7-50,共4页
本文探讨了舞伴歌这种歌唱表演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近年来在我国艺坛重新崛起的内外动因,以及这种综合艺术样式的内在契合关系、艺术规律与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
舞伴歌
历史渊源
现代动因
艺术规律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术作品中舞蹈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12
作者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3-76,共4页
从艺术史的现有资料看,似乎美术比舞蹈形成的时间要早。因为我们看到了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塑、骨刻、石刻、岩画、壁画图案等美术作品。而最早记载“百兽率舞”舞蹈的书籍只不过是二千年前的《尚书》,即使是青海...
从艺术史的现有资料看,似乎美术比舞蹈形成的时间要早。因为我们看到了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塑、骨刻、石刻、岩画、壁画图案等美术作品。而最早记载“百兽率舞”舞蹈的书籍只不过是二千年前的《尚书》,即使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墓地发掘出的舞蹈纹陶盆,也只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比美术还是晚万多年或几万年。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舞蹈的产生要大大早于美术,它是伴随着劳动生产一道产生,是世人公认的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些最早的舞蹈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而恰恰是后起的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保留下了比较早的舞蹈形式。有形的美术作品把转瞬即逝的舞蹈动作固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作品
审美效应
艺术形式
旧石器时代晚期
动作姿态
叶浅予
法国印象派
孙家寨
野兽派
陶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白一绘画图式初论
13
作者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38,共5页
一、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图式创造 中国画特有的图式美包括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美,表现主观的心灵美和艺术装饰的趣味美。图式作为组织、汇聚这三者的形式载体是中国画艺术美的物质呈现。图式的构成涉及“经营位置”的整体画面构图...
一、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图式创造 中国画特有的图式美包括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美,表现主观的心灵美和艺术装饰的趣味美。图式作为组织、汇聚这三者的形式载体是中国画艺术美的物质呈现。图式的构成涉及“经营位置”的整体画面构图,“一点一拂、动笔皆奇”的线条造型,“随类赋彩”、色光俱生的色调赋形,“以墨取韵”的笔墨造象。这些图式元素各自独立,又难解难分,功能虽异,却归途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结构
中国画艺术
取韵
艺术装饰
经营位置
随类赋彩
形式载体
俱生
兰叶描
装饰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
被引量:
3
14
作者
胡师正
孟伟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3-113,共1页
探究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对全面了解日本漫画的审美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日本故事漫画的文学故事性和文学原创性两个方面对其文学性进行简单的探讨,指出日本漫画蕴涵的文学性特征为其形成蔚之大观的文化现象,发挥了功不可没的...
探究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对全面了解日本漫画的审美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日本故事漫画的文学故事性和文学原创性两个方面对其文学性进行简单的探讨,指出日本漫画蕴涵的文学性特征为其形成蔚之大观的文化现象,发挥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故事漫画
文学故事性
文学原创性
原文传递
圣洁的高贵 纸样的人生——曾传兴油画语境解读
15
作者
胡师正
《美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欧洲古典主义画风在繁荣兴盛了百多年后,在新的流派不断涌现之时,似乎沉寂衰落了下去。但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流派和画风,并没有终结其对人类审美理想的贡献,对绘画领域顽强地持续不断地影响。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
欧洲古典主义画风在繁荣兴盛了百多年后,在新的流派不断涌现之时,似乎沉寂衰落了下去。但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流派和画风,并没有终结其对人类审美理想的贡献,对绘画领域顽强地持续不断地影响。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一直在古典主义画风的经典油画语式中追寻、探讨,从中吸取精华,试图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绘画语言。早先有靳尚谊,后有杨飞云、王沂东的成功学习消化与刨造,现有年轻同家曾传兴锲而不舍地吸收与转化。而曾传兴是后起学习、继承和研究古典画风的优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
解读
语境
人生
圣洁
古典主义
绘画语言
审美理想
原文传递
范式与失范之间--孟宪文油画艺术读解
被引量:
1
16
作者
胡师正
孟宪文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短暂历史,基本完成了油画艺术自律、他律特征的全面尝试。无论是神性创造的宗教意识整合力量的酒神崇拜,还是启蒙时代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范抑或是满足性的理性概念的艺术本体论无论是取得极大成就并逐步形成自我意...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短暂历史,基本完成了油画艺术自律、他律特征的全面尝试。无论是神性创造的宗教意识整合力量的酒神崇拜,还是启蒙时代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范抑或是满足性的理性概念的艺术本体论无论是取得极大成就并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的庞大建构,还是将主观精神从自然状态生活方式中释放出来,将人从不同的生活领域里不断地分离,最终形成各自独立的不确定的当代艺术观,都已经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不同范式里得到了呈现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读解
艺术发展
中国油画
生活方式
艺术本体论
艺术自律
宗教意识
原文传递
忠诚于人民 真诚于艺术——谭谈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胡良桂
胡师正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谭谈是一个浸润着我们民族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有一种特殊的细腻情感和清逸风怀.读他的作品,总感到有一股质朴清新的情调和韵味灌注其间;他的笔端的人物弥漫在由情思和意绪所运化的美的氛围之中.
关键词
作家
作品
矿工
《桥》
金竹
现实主义创作
小说
情感性
文学
民族
原文传递
浅谈女书文化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18
作者
陈琳
胡师正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1期16-16,共1页
女书是起源于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以及相邻的江华和道县地区,所以又称江永女书。女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声名早已蜚声海内,这一特殊文化现象也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这种神奇而古老的女性文字,才能更...
女书是起源于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以及相邻的江华和道县地区,所以又称江永女书。女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声名早已蜚声海内,这一特殊文化现象也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这种神奇而古老的女性文字,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性及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书
艺术性
艺术魅力
原文传递
题名
湘南传统人居文化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研究"(03C234)
文摘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南人居的建筑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这种中庸文化的审美取向,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但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既定格式。湘南人居村落民俗文化具有兼容性,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民俗民风。
关键词
宜居
宗族
德治
中庸
溶合
Keywords
suitable for living
patriarchal clan
rule of virtue
the golden mean
uniting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南民间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
2
作者
胡师正
孟伟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文摘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湘南人民
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
宗教崇拜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坎勒的玻卡水彩艺术读解
3
作者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水彩艺术
读解
艺术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变革与创新
形式技巧
审美趣味
艺术形式
分类号
J21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人居伦理文化的基本范畴
4
作者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111,共3页
文摘
传统人居文化的核心即是伦理型文化,其基本范畴主要是以族居为特点的宗族制,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中心的德治,以中庸伦理文化为建筑装饰取向的审美观。宗族制伦理文化核心是祖宗崇拜,主要特征即是男权政治。德治伦理文化的内核是礼,其德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即时的社会和谐。儒家伦理文化的中庸形成了人居建筑的审美取向,追求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达到中和之大道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伦理文化
宗族
德治
中庸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庸——湘南人居村落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述
5
作者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大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0期79-,共1页
文摘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及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四书'里面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湘南民居从建筑到装饰,都十分妥帖地验证着这一文化取向.其大的结构、小的布局、房屋的朝向、生存的居留空间、房子周边的石栏或者花园菜圃,都在融会贯通地从外至内地贯注着中庸的文化精神.人居其中,和谐自如,心安理得.如永州六仕町的布局,以中心点为轴心,东西院落相背而建,村子的……
关键词
建筑装饰
湘南
中庸性
人居
分类号
TU238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发展规律初探
被引量:
1
6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5-78,共4页
文摘
一、审美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人类艺术史的漫长过程,铸造了人类自身相对的审美发展体系,艺术创造者本身缔造了促使艺术消长的审美欣赏者。艺术发展的种种繁荣颓衰的成因,可以到艺术审美发展史中寻找,审美欣赏的冷热程度牢牢地钳制着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审美欣赏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是审美发展神秘难测,繁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审美发展内在规律的最重要因素。它们的出现与变化形成了审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走向。不管是群体意识还是个体精神,只要谁一占上峰,艺术审美的天平便严重发生倾斜。
关键词
审美发展
群体意识
自身发展规律
个体精神
艺术发展
审美精神
审美意识
艺术家
审美欣赏
发展变化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彩艺术“又一村”──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水彩画专业教师作品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0,77,共3页
关键词
水彩艺术
水彩画艺术
专业教师
师范大学
美术系
作品
述评
地平线法
教学与创作
装饰性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晓浒的山水画艺术初论
8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7-89,共3页
文摘
曾晓浒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联合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常委,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山水画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从其大量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画风日趋成熟,浑然自成一家。曾晓浒先生的山水画。以宏幅巨制著称,下笔雄伟,故作品气势磅礴,红尘万丈,令人观而赞之。而在山水满怀,浑然有致的艺术风貌中,又始终洋溢着一股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憾人力量。曾晓浒先生在求学期间,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悉心指导,继而潜心钻研宋元及古代山水画艺。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艺术作品
文化交流
艺术家
气势
古代山水
师范大学
艺术风貌
艺术实践
中国美术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绘画心理机制的建构与开发
9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6期88-91,共4页
文摘
一、绘画心理机制的一般形式人脑的理性世界是有序的,但这种有序非常有限,且经过后天的社会体验与经意学习,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知识性,逻辑性。这种有序心理思维系统,面对看纷纭万千的生活,是人们在绘画创造中的主导性思维。是绘画心理机制建构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感觉的心理系统,是无序的,非理性的,是随时随地经常地将现实生活内化为感觉形式的思维心理。这种无序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过程的无目的性,无方向性,无把握性。但它是绘画心理机制中的极活跃部分,具有无限发展的主动能力和意义。这种无序性的感觉的特点,是在于他分明可以感知却又不能把握其生息出没的生命体背后的变幻莫测的神秘自然力。绘画者的心理调适过程,意念的把握过程,实质是揭示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补充、渗透和运动、推移,以取得各方面不成系统的心理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而不是激化冲突或互不相容。即是将无序心理变为有序心理,将游离分散模糊心理转变成固定集中清晰心理,而后顺应此种扭转的心理机制,让其成系统的驰骋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其实,绘画的真实动机,不是为了把看得见的东西多此一举地再画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的东西变成人的器官可以感觉得到的东西。
关键词
心理机制
绘画作品
绘画心理
心理感受
思维过程
主要表现
非理性
机制建构
相互补充
思维系统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艺术的基本观众
10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5年第4期82-85,共4页
文摘
任何艺术都是为了给人欣赏的,文学艺术要有读者,音乐艺术需要听众,电影、戏剧,美术等艺术离不开观众。艺术欣赏是艺术创造的归宿。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品获得更多的观众——包括听众和读者,是一个美的创造者的天职。然而事实上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拥有全部的观众,也没有某一个人会喜爱所有的艺术,成为所有艺术的忠实观众。在艺术争取观众、观众挑选艺术、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
关键词
石窟艺术
观众
艺术欣赏
审美趣味
审美主体
欣赏者
社会实践
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
发展变化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舞伴歌浅论
11
作者
胡师正
李志明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7-50,共4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舞伴歌这种歌唱表演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近年来在我国艺坛重新崛起的内外动因,以及这种综合艺术样式的内在契合关系、艺术规律与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
舞伴歌
历史渊源
现代动因
艺术规律
审美价值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术作品中舞蹈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12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3-76,共4页
文摘
从艺术史的现有资料看,似乎美术比舞蹈形成的时间要早。因为我们看到了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塑、骨刻、石刻、岩画、壁画图案等美术作品。而最早记载“百兽率舞”舞蹈的书籍只不过是二千年前的《尚书》,即使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墓地发掘出的舞蹈纹陶盆,也只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比美术还是晚万多年或几万年。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舞蹈的产生要大大早于美术,它是伴随着劳动生产一道产生,是世人公认的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些最早的舞蹈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而恰恰是后起的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保留下了比较早的舞蹈形式。有形的美术作品把转瞬即逝的舞蹈动作固定下来。
关键词
美术作品
审美效应
艺术形式
旧石器时代晚期
动作姿态
叶浅予
法国印象派
孙家寨
野兽派
陶盆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白一绘画图式初论
13
作者
胡师正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38,共5页
文摘
一、建立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图式创造 中国画特有的图式美包括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美,表现主观的心灵美和艺术装饰的趣味美。图式作为组织、汇聚这三者的形式载体是中国画艺术美的物质呈现。图式的构成涉及“经营位置”的整体画面构图,“一点一拂、动笔皆奇”的线条造型,“随类赋彩”、色光俱生的色调赋形,“以墨取韵”的笔墨造象。这些图式元素各自独立,又难解难分,功能虽异,却归途同一。
关键词
图式结构
中国画艺术
取韵
艺术装饰
经营位置
随类赋彩
形式载体
俱生
兰叶描
装饰风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
被引量:
3
14
作者
胡师正
孟伟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3-113,共1页
文摘
探究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对全面了解日本漫画的审美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日本故事漫画的文学故事性和文学原创性两个方面对其文学性进行简单的探讨,指出日本漫画蕴涵的文学性特征为其形成蔚之大观的文化现象,发挥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本故事漫画
文学故事性
文学原创性
分类号
J23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圣洁的高贵 纸样的人生——曾传兴油画语境解读
15
作者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文摘
欧洲古典主义画风在繁荣兴盛了百多年后,在新的流派不断涌现之时,似乎沉寂衰落了下去。但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流派和画风,并没有终结其对人类审美理想的贡献,对绘画领域顽强地持续不断地影响。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一直在古典主义画风的经典油画语式中追寻、探讨,从中吸取精华,试图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绘画语言。早先有靳尚谊,后有杨飞云、王沂东的成功学习消化与刨造,现有年轻同家曾传兴锲而不舍地吸收与转化。而曾传兴是后起学习、继承和研究古典画风的优秀者。
关键词
油画
解读
语境
人生
圣洁
古典主义
绘画语言
审美理想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范式与失范之间--孟宪文油画艺术读解
被引量:
1
16
作者
胡师正
孟宪文
机构
不详
湖南美协理事、湖南油画艺委会和理论委员会委员
出处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文摘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短暂历史,基本完成了油画艺术自律、他律特征的全面尝试。无论是神性创造的宗教意识整合力量的酒神崇拜,还是启蒙时代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范抑或是满足性的理性概念的艺术本体论无论是取得极大成就并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的庞大建构,还是将主观精神从自然状态生活方式中释放出来,将人从不同的生活领域里不断地分离,最终形成各自独立的不确定的当代艺术观,都已经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不同范式里得到了呈现与表达。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读解
艺术发展
中国油画
生活方式
艺术本体论
艺术自律
宗教意识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忠诚于人民 真诚于艺术——谭谈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胡良桂
胡师正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摘
谭谈是一个浸润着我们民族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有一种特殊的细腻情感和清逸风怀.读他的作品,总感到有一股质朴清新的情调和韵味灌注其间;他的笔端的人物弥漫在由情思和意绪所运化的美的氛围之中.
关键词
作家
作品
矿工
《桥》
金竹
现实主义创作
小说
情感性
文学
民族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女书文化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18
作者
陈琳
胡师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1期16-16,共1页
基金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文摘
女书是起源于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以及相邻的江华和道县地区,所以又称江永女书。女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声名早已蜚声海内,这一特殊文化现象也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这种神奇而古老的女性文字,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性及艺术魅力。
关键词
女书
艺术性
艺术魅力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南传统人居文化论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湘南民间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
胡师正
孟伟
《船山学刊》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坎勒的玻卡水彩艺术读解
胡师正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传统人居伦理文化的基本范畴
胡师正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庸——湘南人居村落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述
胡师正
《美术大观》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审美发展规律初探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水彩艺术“又一村”──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水彩画专业教师作品展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曾晓浒的山水画艺术初论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绘画心理机制的建构与开发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艺术的基本观众
胡师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舞伴歌浅论
胡师正
李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美术作品中舞蹈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陈白一绘画图式初论
胡师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日本故事漫画中的文学性
胡师正
孟伟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
3
原文传递
15
圣洁的高贵 纸样的人生——曾传兴油画语境解读
胡师正
《美术》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6
范式与失范之间--孟宪文油画艺术读解
胡师正
孟宪文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17
忠诚于人民 真诚于艺术——谭谈论
胡良桂
胡师正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2
原文传递
18
浅谈女书文化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陈琳
胡师正
《明日风尚》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