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耀国 李朝阳 +1 位作者 廖震文 周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 ,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 ,银矿物主要有三种 :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 ,Ag的摩尔数与Sb、Z...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 ,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 ,银矿物主要有三种 :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 ,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 Zn Ag和Pb 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厂坡银矿床 银矿物 矿物特征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处铅锌银矿床中银矿物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耀国 李朝阳 +1 位作者 温汉捷 黄智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地轴 矿床 沉积盖层 峨眉山玄武岩 银矿物 小江 区域地质 西南 滇东北 西部
下载PDF
滇黔边界大规模自然铜矿化的极端成矿条件耦合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耀国 朱炳泉 常向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90-393,共4页
野外观察发现在滇黔边界存在很富的自然铜工业矿体和广泛的自然铜矿化点。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环境和上覆宣威组炭泥质层控制,矿层厚度达15m左右。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黑铜矿与辉铜矿(平均品位4%~5%)。自然铜呈板片状... 野外观察发现在滇黔边界存在很富的自然铜工业矿体和广泛的自然铜矿化点。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环境和上覆宣威组炭泥质层控制,矿层厚度达15m左右。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黑铜矿与辉铜矿(平均品位4%~5%)。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密切相联系。该区大规模自然铜矿化涉及多种极端成矿条件的耦合:①从苦橄质到安山质高分异岩浆喷发;②火山口环境从400°C至100°C的变温同生热液活动,使CuO沉淀和生烃作用同时发生,并随后还原出自然铜;③出现罕见的炭质泥岩、生物硅质岩和硅质沥青岩组合,形成极富的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矿床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边界
下载PDF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蚀变过程中组分迁移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耀国 李朝阳 温汉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a、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2O-3、Fe-2O-3、FeO、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云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移的主要因素除各组分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外,水岩反应的物化条件也是造成银的不同富集阶段中不同组分发生不同程度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富集 组分迁移 定量计算 银厂坡
下载PDF
花岗岩风化壳的不均一性与海岸带的可蚀性研究——以南海北大陆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耀国 杨少芹 +2 位作者 罗健 卢冬 彭四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海岸带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是影响海岸侵蚀过程与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海北大陆海岸带主要由花岗岩风化边坡组成。通过对该海岸带的北东翼及西南翼典型花岗岩风化壳剖面的黏土矿物及风化指标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不均一性:横向上,北东... 海岸带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是影响海岸侵蚀过程与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海北大陆海岸带主要由花岗岩风化边坡组成。通过对该海岸带的北东翼及西南翼典型花岗岩风化壳剖面的黏土矿物及风化指标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不均一性:横向上,北东翼黏土矿物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西南翼黏土矿物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两翼均未见较明显的蒙脱石。相同层位比较,西南翼黏土矿物总量高于北东翼。垂向上,自地表到深部,北东翼黏土矿物组合及总量无明显的分层性,而西南翼则呈明显的分层性且地表含量明显高于深部。海岸带的风化作用也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表现为横向上,北东翼海岸带风化程度要稍弱于西南翼;垂向上,北东翼化学风化指标n(Al2O3)/n(SiO2),n(Fe2O3+Al2O3)/n(SiO2),n(TiO2)/n(Al2O3)、CIA在风化壳中呈无规律变化,而西南翼则呈明显的分层性,这种分层基本与表土层、红土层及砂土层成一定的对应关系。从化学可蚀性指标来看,由南海北大陆海岸带花岗岩风化壳演化而成的土壤均为强抗蚀性,但相同层位比较,北东翼可蚀性要稍弱于西南翼剖面。研究认为,组成南海北大陆海岸带的花岗岩风化壳之黏土矿物与风化作用的不均一性可很大程度影响海岸带的可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壳 不均一性 大陆海岸带 可蚀性 南海北
下载PDF
新生代华夏岩石圈减薄与东亚边缘海盆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朱炳泉 王慧芬 +3 位作者 陈毓蔚 常向阳 胡耀国 谢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221,共9页
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表明,华南的茂名与三水盆地从92~38Ma期间有近连续的火山喷发,并在(56±2)Ma火山作用源区发生了急剧的转折。这与东亚边缘海盆地最早伸展在时间上和构造方向上是一致的,形成了一系列NE向左旋剪切伸展盆地以及... 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表明,华南的茂名与三水盆地从92~38Ma期间有近连续的火山喷发,并在(56±2)Ma火山作用源区发生了急剧的转折。这与东亚边缘海盆地最早伸展在时间上和构造方向上是一致的,形成了一系列NE向左旋剪切伸展盆地以及南海南西海盆、苏拉威西海、西菲律宾海等洋盆。35~17Ma期间印支块体沿红河断裂向东南挤出,使东亚沿NE向左旋剪切伸展受阻。因此,这一期间华夏块体上没有出现与拉张有关的玄武质岩浆作用,始新世洋盆NE向扩张也逐渐被终止。关于南海的晚第三纪扩张,年代学与构造证据是与根据磁异常确定的32~17Ma扩张期相矛盾的。17Ma以后,华夏、东海至日本海岩石圈均出现了强的NE向伸展,也使印支块体沿红河断裂从左旋挤出转向右旋走滑。南海在这一期间再次出现扩张,应是一个合理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亚边缘海 新生代 同位素地球化学 华夏岩石圈 年代学 地球化学制约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组铜矿化与层位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正伟 程占东 +3 位作者 朱炳泉 张乾 朱笑青 胡耀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 ,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 ,二者之间难于识别 ,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 ,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 ,形...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 ,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 ,二者之间难于识别 ,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 ,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 ,形成作用与有机质有关 ,很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铜矿工业类型。基于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矿鉴定 ,按铜矿化的矿物组合及赋存特点 ,初步划分为 :硅质沥青铜矿化 ;次生氧化、硫化物铜矿化 ;团块浸染状自然铜矿化 ;热液蚀变沸石化型黑铜矿化 ;凝灰角砾岩型黄铜矿化和碳质、硅化木铜矿化等 6种铜矿化类型。这些矿化类型分别与相应的玄武岩组韵律层相对应 ,其中 ,沥青质铜矿化类型在区域上分布广泛 ,沥青广泛充填于熔结凝灰岩的气孔和含矿凝灰岩、碳泥质岩石破碎带中 ,自然铜、黑铜矿等矿物赋存于硅质沥青岩中 ,矿化层稳定 ,找矿标志明显 ,具有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意义和找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玄武岩 贵州 云南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及其生态控制 被引量:34
8
作者 朱立安 王继增 +3 位作者 胡耀国 程炯 魏秀国 张会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述了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负荷计算综合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从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3个方面提出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 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述了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负荷计算综合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从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3个方面提出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方法和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非点源污染 生态控制 形成 危害 区域布局 生态工程
下载PDF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中两阶段自然铜矿化的^(40)Ar/^(39)Ar与U-Th-Pb年龄证据 被引量:32
9
作者 朱炳泉 戴橦谟 +6 位作者 胡耀国 张正伟 陈广浩 彭建华 涂湘林 刘德汉 常向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7,共13页
滇东北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自然铜矿化分布于鲁甸、茂林和迤车向斜的二叠纪玄武岩与上覆宣威组地层之间。与自然铜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浊沸石(LD-14-3、YSD-1和YC-1)均给出了一致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226~228Ma)... 滇东北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自然铜矿化分布于鲁甸、茂林和迤车向斜的二叠纪玄武岩与上覆宣威组地层之间。与自然铜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浊沸石(LD-14-3、YSD-1和YC-1)均给出了一致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226~228Ma)。这类矿物不存在Ca和Cl的干扰,是合适的40Ar/39Ar定年对象。但它们的Ar封闭温度较低,在100~110℃之间。所得年龄代表了第一次成矿作用的年龄。片沸石的Ar封闭温度低于70℃,无Cl干扰的片沸石LG-2给出了(134.0±1.7)Ma的40Ar/39Ar稳定坪年龄,并与U-Th-Pb等时线定年结果相一致,表明该区在白垩纪早期存在第二次低温热液作用和自然铜矿化。因此无氯沸石40Ar/39Ar定年可广泛应用于低温变质作用和冷却热历史研究。38Ar含量高的阳起石和片沸石样品存在Cl干扰对40Ar/39Ar定年的影响。应用40Ar/38Ar-39Ar/38Ar等时线关系或39Ar/38Ar-36Ar/38Ar相关性进行36Ar修正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年龄值;修正后的阳起石年龄为235.7~238.6Ma,片沸石年龄为149.1Ma,可与无氯沸石的年龄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自然铜矿化 40Ar/39Ar定年 沸石 峨眉山
下载PDF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的发现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新思路 被引量:54
10
作者 朱炳泉 常向阳 +1 位作者 胡耀国 张正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12-917,共6页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相角砾凝灰岩—气孔状熔岩和上覆宣威组碳泥质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与辉铜矿。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相角砾凝灰岩—气孔状熔岩和上覆宣威组碳泥质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与辉铜矿。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硅化和沸石化密切相关。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寻找沿河式铜矿应关注以下重要问题:①地球化学急变带所确定的岩石圈不连续界面控制了峨眉山玄武岩裂隙式喷发;②古火山口相从苦橄质到安山质高分异岩浆喷发;③火山口环境联系下的贫硫、贫酸根同生热液活动;④富有机质地层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强还原性环境;⑤脆韧性断裂带的发育导致矿体的进一步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急变带 峨眉山 玄武岩 古火山口 自然铜-氧化铜矿床 火成岩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找矿方向
下载PDF
滇西—滇西北斑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1 位作者 胡耀国 俞广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9,共6页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从斑岩类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体接触构造带脉状金矿床 ;与正长 (粗面 )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 ;与...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从斑岩类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体接触构造带脉状金矿床 ;与正长 (粗面 )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 ;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床。同时从不同类型斑岩、成矿构造和地球化学条件等多角度阐述了斑岩型金矿床形成的条件 ,认为本区斑岩型金矿床具有多类型、多成因与成矿作用多期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控矿条件 构造破碎带 地球化学 成矿构造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快速绿化技术的应用与水土保持效果 被引量:30
12
作者 卓慕宁 李定强 +6 位作者 贺新良 张美兴 周静 胡耀国 郑煜基 凌云 王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79-80,108,共3页
研究液压喷播和喷混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的应用 ,并对其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液压喷播和喷混植生技术可以快速恢复坡面植被 ,水土保持护坡效果明显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液压喷播 喷混植生 边坡绿化 护坡效果
下载PDF
滇东北发现具工业价值的火山凝灰角砾岩层控型铜矿床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炳泉 张正伟 胡耀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0-450,共1页
关键词 工业价值 火山凝灰角砾岩 铜矿床 云南 蚀变 成矿作用 矿石品位
下载PDF
黔西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上部凝灰岩层发现黄铜矿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正伟 朱炳泉 +1 位作者 常向阳 胡耀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铜矿床 黄铜矿化 二叠统 玄武岩组 凝灰岩层 成矿规律 矿床勘探
下载PDF
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幔柱资源系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炳泉 常向阳 +1 位作者 胡耀国 张正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7-293,共7页
地幔柱产生大面积软流圈上涌,沿深断裂形成岩浆房,导致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裂隙式喷发。良好的地幔柱成矿系统常出现在岩石圈不连续界面和三叉拼接裂谷,表现为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幔柱资源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幔柱岩浆分异成矿系统,从... 地幔柱产生大面积软流圈上涌,沿深断裂形成岩浆房,导致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裂隙式喷发。良好的地幔柱成矿系统常出现在岩石圈不连续界面和三叉拼接裂谷,表现为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幔柱资源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幔柱岩浆分异成矿系统,从封闭到开放环境的岩浆分异形成了富钛、富镁和低钛三个岩浆端员,构成了Cu Ni(PGE)硫化物、Fe Ti V氧化物和Cu Ag自然金属三个成矿体系;(2)地幔柱同生火山热液成矿系统,包括赤铁矿 阳起石 硅化氧化铜,沥青化 绿泥石 浊沸石化自然铜和碳酸盐化硫化物三个成矿体系;(3)地幔柱同构造盆地油气系统,巨量岩浆的快速成溢流导致地壳的快速沉降,形成同构造热盆地,具有油气前景;(4)地幔柱火山岩、硅质岩和富有机质砂页岩组合为优势生态体系提供了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成矿系统 地球化学边界 地质环境
下载PDF
粤北两类钨矿的成矿时代--以棉土窝和禾尚田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武国忠 王登红 +1 位作者 胡耀国 王成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3,共9页
粤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根据围岩的差异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南雄县棉土窝钨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以寒武系砂岩地层、中粗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围岩,以细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锆石U-Pb法测得细粒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53.82... 粤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根据围岩的差异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南雄县棉土窝钨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以寒武系砂岩地层、中粗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围岩,以细粒花岗岩为成矿岩体,锆石U-Pb法测得细粒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53.82±0.96 Ma和146.95±0.84 Ma,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测得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50.5±1.4 Ma,黑云母Ar-Ar等时线法测得成矿年龄为151.0±1.2 Ma,从而得出棉土窝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同时由于前人测得中粗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30±2.3 Ma,属印支期,证明了印支期花岗岩也可作为石英脉型钨矿的围岩;另一类石英脉型钨矿床以乐昌禾尚田为代表。该矿床以泥盆系灰岩为围岩,Ar-Ar法测得其成矿年龄为161.1±1.1 Ma,证明其成矿时代也为晚侏罗世。这两类实例证明了粤北地区钨矿床与晚侏罗世侵入岩关系密切,印支期花岗岩与泥盆系灰岩中也可赋矿,这对该地区寻找类似钨矿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印支期 灰岩 石英脉型钨矿 测年
下载PDF
大规模有限元系统的GPU加速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小虎 胡耀国 符伟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研究了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计算应用于有限元方法中的总刚计算和组装、稀疏矩阵与向量乘积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并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平台利用GTX295GPU进行程序实现和测试。系统总刚采用CS... 研究了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计算应用于有限元方法中的总刚计算和组装、稀疏矩阵与向量乘积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并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平台利用GTX295GPU进行程序实现和测试。系统总刚采用CSR(Compressed Sparse Row)压缩格式存放于GPU显存中,用单元染色方法实现总刚并行计算组装,用共轭梯度迭代法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对300万自由度以内的空间桁架和平面问题算例,GPU有限元计算分别获得最高9.5倍和6.5倍的计算加速比,并且加速比随系统自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GFLOP/s峰值也有近10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计算 有限元 共轭梯度法 并行计算 CUDA
下载PDF
粤西典型崩岗侵蚀剖面可蚀性因子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艳忠 胡耀国 +1 位作者 李定强 杨少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3-410,共8页
广东崩岗侵蚀区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崩岗侵蚀机制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与可蚀性因子K又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参数。针对粤西典型红壤侵蚀区的两种不同侵蚀强度的花岗岩风化壳侵蚀土壤剖面,从垂向上研究... 广东崩岗侵蚀区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崩岗侵蚀机制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与可蚀性因子K又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参数。针对粤西典型红壤侵蚀区的两种不同侵蚀强度的花岗岩风化壳侵蚀土壤剖面,从垂向上研究了两种剖面中土壤颗粒组成特性、有机质空间变化,并利用USLE型中的土壤可蚀性K因子修正方程计算了两种不同侵蚀程度剖面的可蚀性K因子,分析了三个指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发现典型花岗岩区土壤侵蚀剖面的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和可蚀性K因子呈现较好的规律性,表现为:自剖面上部至下部,土壤颗粒组成逐渐变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递减,可蚀性K因子逐渐升高,三个指标在红土层与砂土层过渡区(剖面2~3m深度范围)分界明显,界面上下含量相差悬殊;相同层位对比研究发现,强侵蚀剖面相对于弱侵蚀剖面,土壤的黏粒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更低,可蚀性K因子值更大;两剖面中三个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黏粒、粉粒、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K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在广东崩岗侵蚀区,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及可蚀性K因子的空间变化均可有效地反映来源于花岗岩风化壳的土壤之可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侵蚀土壤剖面 颗粒组成 有机质 K因子 土壤可蚀性
下载PDF
广东省1960-2007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健 荣艳淑 +2 位作者 陈乐 戴力犇 胡耀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5个站点48年(1960-2007)的日雨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的降雨侵蚀力,并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和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5个站点48年(1960-2007)的日雨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的降雨侵蚀力,并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和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呈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侵蚀力呈现不明显上升趋势,且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特征和降雨量分布类似,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4-9月的雨季。对于季节序列,冬季、春季和夏季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秋季全省几乎所有地区呈下降趋势。汛期的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与年降雨侵蚀力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广东省
下载PDF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 eenaw)型铜矿中有机质与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德汉 孙永革 +5 位作者 徐世平 朱炳泉 陈广浩 柴平霞 胡耀国 常向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5,i0002-i0003,共11页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填状沥青。铜矿区原生沉积有机质经受的热演化程度达到VRo1.6%~1.9%,远比矿区外围VRo1.08%~1.35%高,说明矿区受热程度高。后期进入的充填沥青热演化程度为ERo=1.32%~1.56%,略比原生沉积有机质低。镜质体和炭化木的总碳同位素介于-21.29‰~-22.5‰之间,充填沥青总碳同位素介于-32.2‰~-33.14‰之间,两类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别很大。充填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表现为:高三环萜化合物、高伽玛蜡烷、C27-C28-C29甾烷均势分布、丰富四甲基甾烷等,反映出低等水生生源输入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初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生代海相沉积有机质(泥盆系或下二叠统源岩)。流体包裹体组成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表明,流体中CH4含量较高,表明成矿体系富含甲烷,有利于氧化铜还原为自然铜的反应。据矿区蚀变矿物组合与有机的热演化程度,以及矿区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玄武岩中的铜具有早期高温分异富集特征,但是大量自然铜是在晚期温度、压力不太高的流体中受多种有机质还原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矿床 固体沥青 镜质体 流体包裹体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