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金春光 陈丽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菌药物作敏感试验,其中20株进行脉冲场凝胶分析。结果20株PAE对9种抗菌药物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菌药物作敏感试验,其中20株进行脉冲场凝胶分析。结果20株PAE对9种抗菌药物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为30%;20株菌经脉冲场凝胶分析分别有3组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脉冲场凝胶电泳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PFGE 烧伤病房
下载PDF
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锡浩 马越波 +2 位作者 李孝麟 林瑞丽 戴峥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2期86-86,88,共2页
目的 总结应用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瘢痕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实施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5例,随访时间1-7年。转移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色泽、弹性均较理想。结论... 目的 总结应用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瘢痕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实施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5例,随访时间1-7年。转移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色泽、弹性均较理想。结论 邻近部位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颈部瘢痕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面部损伤 颈部损伤 瘢痕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虞江声 傅维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啶64.0%、阿米卡星44.5%、环丙沙星64.32%、头孢哌酮/舒巴坦70.12%、亚胺培南79.1%、氨曲南58.32%、哌拉西林47.62%、头孢吡肟51.43%。22株耐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率为31.8%。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4个克隆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Β-内酰胺酶类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锡浩 《宁波医学》 1997年第5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气管损伤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烧伤病人感染时常见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的观察
5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宁波医学》 1998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并发症 革兰阴菌 抗药性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理用药管控的探索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萍 胡锡浩 +2 位作者 朱素燕 陈江飞 刘瑶 《中国医院》 2013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为医院开展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医院临床用药的现状,采取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制定各种切合医院实际的合理用药举措,并分析实施前后各项用药指标和效果。结果和结论: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设置临床用药的管控规则... 目的:为医院开展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医院临床用药的现状,采取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制定各种切合医院实际的合理用药举措,并分析实施前后各项用药指标和效果。结果和结论: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设置临床用药的管控规则,确实能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和安全,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合理用药 管控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马越波 徐培君 +2 位作者 胡锡浩 戴峥 林瑞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4期367-368,37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美容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几何计算方法预先测定颜面部脂肪颗粒移植的组织量,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自体皮下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颜面部需要填充的部位。结果 72例(136个部位)中61例接受1次脂...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颜面部年轻化美容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几何计算方法预先测定颜面部脂肪颗粒移植的组织量,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自体皮下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颜面部需要填充的部位。结果 72例(136个部位)中61例接受1次脂肪颗粒注射,11例接受2次脂肪颗粒注射,每次注射量为2~60mL;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效果较满意,仅2例形态欠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是较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是一种易操作、损伤小、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整形 颜面部 自体脂肪颗粒 移植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LM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克强 李光明 +2 位作者 曹树立 刘颖斌 胡锡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1期1442-1444,共3页
关键词 大肠癌组织 临床病理参数 VEGFR-3 VEGF-C 淋巴管生成 淋巴转移机制 淋巴道转移 技术检测
下载PDF
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范友芬 张淳 +5 位作者 陈粹 晋国营 何祥辉 乐欣 许小敏 胡锡浩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3期318-320,360,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71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和UTI治疗组(=38),两组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切(削)痂及植皮术和营养支持治疗;UTI组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经静脉...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71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和UTI治疗组(=38),两组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切(削)痂及植皮术和营养支持治疗;UTI组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经静脉滴注UTI 10万U/次,每8小时1次,3次/d,连续用药7 d。治疗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对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乳酸脱氢酶(D-LDH)、二胺氧化酶(DA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异型(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PR)、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UTI治疗组:TNF-含量伤后第5及7天较用药前明显下降;CK含量在治疗第7天,CK-MB、ALT及AST含量用药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B含量治疗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CPR含量治疗第7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NE、MDA含量治疗后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UTI治疗组SOD及Scr含量用药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烧伤早期应用UTI能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基释放,降低SOD消耗,从而减轻对机体器官的损害,控制脓毒症,争取时间进行切(削)痂及植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烧伤 治疗
下载PDF
烧伤复合肺爆震伤(附19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粹 邬薇薇 +1 位作者 胡锡浩 张震霞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7期372-373,374,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并发症 爆震伤 肺损伤 复合伤 治疗 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实时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K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克强 陈功星 +2 位作者 张佳炜 曹树立 胡锡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相对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idkine(MK)基因的表达,探讨MK基因在大肠癌不同病理状态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4例临床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RNA... 目的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相对定量大肠癌组织中Midkine(MK)基因的表达,探讨MK基因在大肠癌不同病理状态中的意义。方法提取34例临床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总RNA,经寡聚脱氧胸腺嘧啶逆转录,RT—PCR扩增,以内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mRNA相对定量MK基因的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K表达差异。结果34例样本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MK基因表达降低(P〈0.01);其中在Duckg分期中C期、女性组、淋巴结转移、管状腺癌和浸润浆膜层组中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降低(P〈0.05),其余组大肠癌组织较之癌旁正常组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病程晚期癌组织中MK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 PCR Midkine基因
下载PDF
肿瘤HSP70活化的γδTCR^+CIK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傅庆国 杨峂 +2 位作者 李克强 胡锡浩 孟庆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12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HSP70活化的TCR+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培养人类的肿瘤细胞,提取HSP70,以此活化TCR+CIK,进行肿瘤杀伤实验。结果肿瘤HSP70活化的TCR+CIK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不受MHCⅠ类... 目的研究肿瘤HSP70活化的TCR+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培养人类的肿瘤细胞,提取HSP70,以此活化TCR+CIK,进行肿瘤杀伤实验。结果肿瘤HSP70活化的TCR+CIK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不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与未活化的CIK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肿瘤HSP70活化的TCR+CIK较普通CIK更具有杀伤作用,有较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苯酚烧伤11例治疗体会
13
作者 何祥辉 胡锡浩 邬薇薇 《宁波医学》 2000年第8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苯酚烧伤 创面处理 内脏损害 治疗
下载PDF
高考体检中胸透违规现象亟待纠正
14
作者 胡锡浩 《前进论坛》 2009年第7期64-64,共1页
现状:目前学生高考体检中,违反胸透有关规定,让学生几人一组一起进入胸透室,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受检查的现象十分普遍,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胸透一次的x射线剂量相当于拍片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个学生一起进入机房,就... 现状:目前学生高考体检中,违反胸透有关规定,让学生几人一组一起进入胸透室,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受检查的现象十分普遍,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胸透一次的x射线剂量相当于拍片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个学生一起进入机房,就相当于几次受到射线照射,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种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规现象 高考 身体健康 X射线 学生 青少年
下载PDF
应用CHIMEHERB人工皮覆盖网状植皮创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民权 胡锡浩 +3 位作者 董立纲 金丽华 吴天斌 陈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3期59-63,共5页
应用CHIMEHERB人工皮覆盖烧伤切(削)痂后自体网状植皮创面30例、44个创面,每例平均应用体表面积为5.22%,网状皮扩展比例为1:3.结果有明显积液者5个创面(11.36);感染3个创面(6.82%);需要补植皮创面4个(9.1%).人工皮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应用CHIMEHERB人工皮覆盖烧伤切(削)痂后自体网状植皮创面30例、44个创面,每例平均应用体表面积为5.22%,网状皮扩展比例为1:3.结果有明显积液者5个创面(11.36);感染3个创面(6.82%);需要补植皮创面4个(9.1%).人工皮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可给创面造成无菌的内环境,未观察到过敏反应和排异现象,贮藏不需特殊设备,使用方便,具有人工皮所要求的基本特性,作为自体网状植皮表层覆盖物,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MEHERB人工皮 切削痂创面 网状植皮
下载PDF
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2 位作者 糜祖煌 范友芬 冯伟云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法,检测PA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traA、traF、tnpA、tnpU、rnerA和intI 1。结果32株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7%、32.0%、46.8%、49.9%,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56.0%以上。32株PA中17株携带了转座子和(或)整合子遗传标记,其中tnpA与merA同时阳性1株,merA与intI 1同时阳性8株;单独tnpA阳性1株,单独merA阳性2株,单独intI 1阳性5株。结论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PA耐药情况严重,可能与其转座子和(或)整合子携带率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假单胞菌 铜绿 质粒 整合子类 转座子
原文传递
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oprD_2基因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冯伟云 范友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19-4422,共4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 32株PAE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 32株PAE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9.4%、56.3%、46.8%、62.5%、32.0%、43.7%、68.8%、59.4%;oprD2基因缺失32株,阳性率为100.0%;β-内酰胺酶基因TEM阳性32株,阳性率为100.0%,OXA-10群阳性9株,阳性率为28.1%,VEB阳性8株,阳性率为25.0%,IMP阳性8株,阳性率为25.0%,VIM阳性3株,阳性率为9.4%,β-内酰胺酶基因总阳性率为100.0%。结论烧伤科分离的PAE为多药耐药菌,oprD2基因完全缺失,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高,主要有TEM、OXA-10群、VEB、IMP、VIM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基因 oprD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ROC曲线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对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舒晋峰 梁珊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647-464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病(IFI)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3月ICU 52例IFI患者及200例非IFI患者的血清,将5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病(IFI)诊断中血清(1,3)-β-D葡聚糖(BDG)的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3月ICU 52例IFI患者及200例非IFI患者的血清,将52例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设为IFI组,200例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测定BDG含量,并绘制ROC曲线,分析BDG的最佳诊断值。结果 IFI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16.91pg/ml,对照组的BDG浓度均值为27.70pg/ml,IF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最佳诊断阈值为50.0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94.5%、79.2%和95.0%。结论 BDG是诊断IFI的良好指标,在以50.0pg/ml为阈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ROC曲线 (1 3)-β-D葡聚糖 阈值
原文传递
烧伤科同期存在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流行株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冯伟云 范友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45-4748,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科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同期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烧伤科分离的32株PAE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4种耐药基因,Average法进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以确定菌株亲缘性。结果 32株PAE中,基因阳性率分别为TE... 目的了解烧伤科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同期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烧伤科分离的32株PAE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4种耐药基因,Average法进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以确定菌株亲缘性。结果 32株PAE中,基因阳性率分别为TEM 100.0%、OXA-10 28.1%、VEB 25.0%、IMP25.0%、VIM 9.4%、oprD缺失100.0%、aac(6′)-Ⅰb 9.4%、aac(6′)-Ⅱ3.1%、ant(3″)-Ⅰ28.1%、ant(2″)-Ⅰ25.0%、rmtB1 3.1%、qacE△1-sul1 50.0%、tnp513 9.4%、tnpA 6.2%、merA 34.4%和intⅠ1 40.6%,其他基因均阴性;根据耐药基因聚类分析32株PAE分为2群,为烧伤科该时期存在的主要流行株。结论烧伤科分离的32株PAE,检测到16种耐药基因,主要有2种流行株传播,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存在暴发流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伟云 胡锡浩 +1 位作者 许小敏 毛联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对分离自烧伤病房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获得质粒DNA图谱;利用脉冲场电泳分析菌株的亲缘性。结果 32株铜绿假单...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对分离自烧伤病房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获得质粒DNA图谱;利用脉冲场电泳分析菌株的亲缘性。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7株对>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占53.1%,8株(25.0%)铜绿假单胞菌对检测抗菌药物全部耐药;29株(90.6%)含有质粒,分属于4种质粒表型,主要有2种质粒表型的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电泳聚类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由3个克隆株引起。结论分离自烧伤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克隆传播,甚至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质粒图谱 脉冲场电泳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