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讽刺在《一捧尘土》中的体现 被引量:5
1
作者 苗学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7-98,共2页
《一捧尘土》是一篇以讽刺手法著名的长篇小说。讽刺手法贯穿小说的始终,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环境描写,作者都用讽刺表达了主题。这一手法使该小说成为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一捧尘土》 讽刺 主题
下载PDF
珍妮特·温特森及其小说中的家庭伦理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苗学华 《北方论丛》 2020年第6期89-95,共7页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富有创造力的女性作家,其创作具有明显的伦理内蕴。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珍妮特·温特森独特的被领养身份探索珍妮特·温特森及其小说中的家庭伦理选择。首先,通过分析珍妮特·温...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富有创造力的女性作家,其创作具有明显的伦理内蕴。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珍妮特·温特森独特的被领养身份探索珍妮特·温特森及其小说中的家庭伦理选择。首先,通过分析珍妮特·温特森的出生与成长背景和小说中被遗弃与被领养的孤儿,探究畸形的领养家庭和无法确定的身份给被领养孩子带来的痛苦。其次,通过分析小说中被领养孩子在领养家庭中断裂的亲情与缺失的义务导致被领养孩子的生存困境,以及对领养家庭的恐惧与失望。最后,珍妮特·温特森通过小说表达出对家长制霸权的代际伦理极度不满,并企图摧毁家长制霸权地位,重建家庭民主,彰显出珍妮特·温特森在家庭伦理困境中做出的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家庭伦理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自己的书写与书写的自己——以珍妮特·温特森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苗学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写作的本质是一个品味生活经历和发现生命意义的过程,追求自我与世界的统一是珍妮特·温森特创作的真谛。对珍妮特·温森特而言,写作不仅是她的生存之道,也是她减压、舒缓、发泄的一种方式。珍妮特·温特森通过写作把苦难... 写作的本质是一个品味生活经历和发现生命意义的过程,追求自我与世界的统一是珍妮特·温森特创作的真谛。对珍妮特·温森特而言,写作不仅是她的生存之道,也是她减压、舒缓、发泄的一种方式。珍妮特·温特森通过写作把苦难拉开距离,抵抗绝望与忧伤,疗愈不幸的童年生活带给她的伤痛,并在写作中找到宽恕的途径。同时,写作也是珍妮特·温特森保持对世界的信念与梦想,并成为她日后探寻世界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写作意义 发泄方式 宽恕途径 探寻世界
下载PDF
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析《溪畔天问》中的和谐思想
4
作者 刘冰 苗学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溪畔天问》是美国作家安妮.狄勒德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学界公认的生态文学经典。该书中的15篇文章无一不体现出对人的道德境界、生物平等境界、生态整体和谐境界的追求。基于此,主要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讨《溪畔天问》中所体现的人与... 《溪畔天问》是美国作家安妮.狄勒德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学界公认的生态文学经典。该书中的15篇文章无一不体现出对人的道德境界、生物平等境界、生态整体和谐境界的追求。基于此,主要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讨《溪畔天问》中所体现的人与生物、非人类存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畔天问》 生态伦理学 和谐思想
下载PDF
论《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伦理判断和情感追寻 被引量:2
5
作者 苗学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58,共4页
珍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著名而且极具争议的女作家,其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母女关系、两性关系以及教堂事件的细致描绘,展示一个充满伦理冲突与伦理矛盾的英国现实社会全... 珍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著名而且极具争议的女作家,其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母女关系、两性关系以及教堂事件的细致描绘,展示一个充满伦理冲突与伦理矛盾的英国现实社会全景。巧妙的情节设计再现出作者对当代英国社会中道德现象的价值判断,传达出作者的道德理想、伦理诉求和情感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价值判断 伦理诉求 情感追寻
原文传递
简·奥斯丁《劝导》中婚恋伦理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苗学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简·奥斯丁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她的封笔之作《劝导》通过讲述贵族小姐安妮·艾略特和青年军官温特沃斯上校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她对当时传统婚恋伦理观的不满和批判,并尝试重新营构理想的婚恋伦理意识的诉求。简·... 简·奥斯丁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她的封笔之作《劝导》通过讲述贵族小姐安妮·艾略特和青年军官温特沃斯上校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她对当时传统婚恋伦理观的不满和批判,并尝试重新营构理想的婚恋伦理意识的诉求。简·奥斯丁在《劝导》中构建的伦理思想在当时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当今文化语境下我们重新审视,由于受时代、个人环境的影响,她的思想难免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从恋爱伦理、婚姻伦理和性别伦理3个方面探讨《劝导》中的婚恋伦理价值,希望对当今的婚恋观和性别平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导》 简·奥斯丁 婚恋伦理观 批判与构建
原文传递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苗学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是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课文大多选自英文的原文,文体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较...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是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课文大多选自英文的原文,文体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较强的文学性。根据这一特点,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对于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省级精品课程 高级英语 《高级英语》 文学素养 皮格特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谭恩美《喜福会》的存在主义三重主题
8
作者 苗学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年第24期159-160,共2页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上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喜福会》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通过对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以及她们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上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喜福会》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通过对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以及她们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的生存状况的描写,全面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但小说的基调是积极的,她们并没有在荒诞的人生境遇中沉沦,而是时刻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自由选择。这种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存在主义哲学 谭恩美 女主人公 自由选择 生存状况 小说评论 主题 人生 母亲
原文传递
纪伯伦在中国的传播现象研究——译介与研究的反差及其反思
9
作者 甘丽娟 苗学华 《东方丛刊》 2021年第1期99-116,共18页
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纪伯伦是第一位被译介到中国的阿拉伯作家,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以译本的出版与发行为主,其次是围绕译本进行研究的学者与译者的共同推进,以及以网络文化为中介的媒体宣传。其传播历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近百... 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纪伯伦是第一位被译介到中国的阿拉伯作家,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以译本的出版与发行为主,其次是围绕译本进行研究的学者与译者的共同推进,以及以网络文化为中介的媒体宣传。其传播历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近百年,曾出现过三次译介高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笔者通过对兼有传播与影响特质的学界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纪伯伦作品在中国译介出版的热情与在中国的研究和影响的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此,本文力图从译本多样化中的不足和纪伯伦传记译介的薄弱与撰写的缺失等方面探究其原因,以期为学界研究工作的深入探寻新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伯伦 中国 传播现象 译介与研究 反差与反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