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向土工格栅筋土界面及摩擦特性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苗晨曦 郑俊杰 +2 位作者 崔明娟 谢明星 赵建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23-430,共8页
为研究筋土界面细观结构演化并定量评价格栅摩擦特性对加筋性能的影响,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运用"clump"较真实地模拟了三向格栅的增强型节点。通过分析拉拔荷载下界面内颗粒及筋材的力学响应,并将其与前人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 为研究筋土界面细观结构演化并定量评价格栅摩擦特性对加筋性能的影响,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运用"clump"较真实地模拟了三向格栅的增强型节点。通过分析拉拔荷载下界面内颗粒及筋材的力学响应,并将其与前人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模型的准确性,得出了局部孔隙率以及配位数等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格栅表面摩擦系数参数发现,表观黏聚力与摩擦系数具有正相关性,当摩擦系数达到一定值时摩擦角不再增长。统计结果表明,宏观上界面强度提高可归因于细观上的组构优化。分析筋土界面采用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可为加筋土结构机制分析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摩擦系数 离散元法
下载PDF
节点突起影响格栅加筋性能的离散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苗晨曦 郑俊杰 +2 位作者 崔明娟 谢明星 赵建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1186,共6页
为研究筋土界面特性及节点突起对格栅加筋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通过副颗粒的引入从构造上对节点处突起进行了模拟,并对含节点突起的三向土工格栅拉拔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筋-土界面剪胀效应,揭示了宏观强度发展与细... 为研究筋土界面特性及节点突起对格栅加筋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通过副颗粒的引入从构造上对节点处突起进行了模拟,并对含节点突起的三向土工格栅拉拔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筋-土界面剪胀效应,揭示了宏观强度发展与细观组构演化的内在关联,明确了节点突起对格栅工作性能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系数曲线与拉拔力曲线偏离较大,综合考虑法向接触力幅值与各向异性程度的组构演化系数更能准确反映宏观强度的发展;节点突起调整了纵肋内力分布,允许筋-土间发生较大程度的相对位移,更有助于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角度优化格栅加筋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突起 组构各向异性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下载PDF
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苗晨曦 李亚梅 +1 位作者 郑俊杰 黄杰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在处理一些科技前沿问题上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微生物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土体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工程性质。本文综述了基于MICP(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precipitation)的土体加固技术的国内... 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在处理一些科技前沿问题上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微生物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土体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工程性质。本文综述了基于MICP(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precipitation)的土体加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从理、化、生角度较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作用及改性机理,比选了几种常见的MICP方式,指出了微生物在土木工程中巨大的应用前景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比了传统地基处理方式与微生物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MICP 土体加固
下载PDF
氧化钙改性赤泥固化黄土的电阻率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志伟 韩素丽 +2 位作者 秦鹏举 苗晨曦 谢明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37,共7页
【目的】研究CaO改性赤泥固化黄土的电阻率特性。【方法】对不同CaO和赤泥掺量以及养护龄期条件下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分析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另外,测试了不同条件下试样的XRD、SEM、EDS和孔隙度、孔喉分布率,通过分析微观指标的差异揭... 【目的】研究CaO改性赤泥固化黄土的电阻率特性。【方法】对不同CaO和赤泥掺量以及养护龄期条件下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分析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另外,测试了不同条件下试样的XRD、SEM、EDS和孔隙度、孔喉分布率,通过分析微观指标的差异揭示了电阻率的变化机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O和赤泥的增加,电阻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水泥固化土相比,CaO改性赤泥固化土孔隙水中的导电离子在离子种类和离子浓度两方面都有所增加,这导致孔隙水的导电性增加;而CaO改性赤泥固化土的孔隙度和孔喉分布率差别不大,所以试块内部的导电通路差别不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电阻率整体呈现出对数增长的趋势;水泥固化土中的导电离子因参与反应逐渐减少;CaO改性赤泥固化土中过量的CaO未参与反应,导致孔隙水中的导电离子持续存在,因此养护龄期大于28 d时孔隙水的导电性降低幅度有限;另外,由于固化土的孔隙度和孔喉分布率均有所增加,且试块处于非饱和状态,故其内部断路增多导致导电通路减少,致使电阻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土 电阻率 孔隙度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化学处理方式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崔明娟 郑俊杰 +2 位作者 章荣军 苗晨曦 张君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92-396,共5页
微生物固化(microbial-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简称为MICP)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起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诱导产生的碳酸钙晶体胶结松散土颗粒,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作为固化细菌,采用单一浓度(0.5、... 微生物固化(microbial-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简称为MICP)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起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诱导产生的碳酸钙晶体胶结松散土颗粒,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作为固化细菌,采用单一浓度(0.5、1.0 mol)和多浓度相结合(前期采用0.5 mol,后期采用1.0 mol)的化学处理方式注射胶结液(尿素/氯化钙混合液),研究化学处理方式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强度的影响。基于试验测试分析了固化砂土试样的强度、破坏模式以及碳酸钙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方式对固化砂土试样的强度有显著影响,对破坏模式和碳酸钙含量无明显影响;多浓度相结合的化学处理方式能够以较少的灌浆次数获取较高强度的试样。最后,对化学处理方式对强度影响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 砂土 化学处理方式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机制分析
下载PDF
界面特性及填料粒径影响格栅加筋性能的离散元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郑俊杰 苗晨曦 +1 位作者 谢明星 张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3-1428,共6页
为研究筋土界面细观结构演化及填料粒径对加筋效果的影响,采用"clump"方法开发了可模拟砂土性状的椭球形颗粒,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系统分析了拉拔阻力、格栅应变、局部孔隙率等力学响应... 为研究筋土界面细观结构演化及填料粒径对加筋效果的影响,采用"clump"方法开发了可模拟砂土性状的椭球形颗粒,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系统分析了拉拔阻力、格栅应变、局部孔隙率等力学响应并揭示了其发展规律。拉拔试验结果显示大粒径填料置换后表观黏聚力提高显著而摩擦角变化不大,进行宏细观分析后发现,置换体系颗粒发生了更大程度的位置重排,拉拔力增量主要来源于摩擦阻力。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角度探究筋土界面机理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界面抗剪强度 离散元
下载PDF
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耦合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崔岚 郑俊杰 +1 位作者 苗晨曦 董友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15,共9页
目前,多数关于开挖面空间效应的研究仅采用弹性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然而,具有不同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岩体呈现不同的峰后破坏模式,应采用合适的力学模型计算表征空间效应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同时,可将相同模型下围岩特征曲线... 目前,多数关于开挖面空间效应的研究仅采用弹性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然而,具有不同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岩体呈现不同的峰后破坏模式,应采用合适的力学模型计算表征空间效应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同时,可将相同模型下围岩特征曲线与之进行耦合,从而指导隧道支护设计。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分析方法,该法可计算Hoek-Brown与Mohr-Column屈服准则下,采用理想弹塑性、弹脆塑性、应变软化模型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利用已有研究成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并比较了不同GSI范围与不同力学模型下开挖面后部某一位置处的虚拟支撑力。结果表明:GSI越大,3种模型下对应的虚拟支撑力差别越大,更应如实考虑岩体峰后力学行为;GSI中等或较高时,离开挖面距离小于约0.8倍洞径时,理想弹塑性模型设计偏于保守,但大于此距离时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 变形 耦合分析 弹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多层格栅加筋道砟界面联动‒互扰行为
8
作者 苗晨曦 张威 +2 位作者 朱孝振 陈小艺 张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3-1400,共8页
探究多层加筋土体系中筋材‒道砟间合理间距对拉拔抗力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单层格栅‒道砟拉拔数值试验模型,实现了多层格栅等位移幅值下的同步拉拔的离散元模拟。数值模型采用刚性颗粒簇模拟道砟颗粒非球型特征,并运用黏结颗粒串模拟受... 探究多层加筋土体系中筋材‒道砟间合理间距对拉拔抗力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单层格栅‒道砟拉拔数值试验模型,实现了多层格栅等位移幅值下的同步拉拔的离散元模拟。数值模型采用刚性颗粒簇模拟道砟颗粒非球型特征,并运用黏结颗粒串模拟受力均匀的三向土工格栅,同时考虑了道砟颗粒间的嵌固效应和土工格栅的拉伸特性。以平均拉拔力、特定层位处界面强度与筋材应变为指标,科学识别多层格栅加筋道砟界面联动行为,并从颗粒尺度系统揭示了多层加筋体系层间互扰机制。结果表明,多层格栅的拉拔力和增长速率小于单层格栅,尤其在高法向应力下差异更明显,且存在不均匀性。随着加筋层数增加,筋材抗力差异显著,同时摩擦耗能增大。层间颗粒位移存在叠合,导致筋材宏观力学响应减弱,其内在原因是颗粒力链发育不够充分。法向接触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多层格栅加筋体系下的层间互扰可能导致法向接触力分布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道砟 多层拉拔试验 互扰机制
下载PDF
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牡丹 李海珊 +1 位作者 苗晨曦 董青青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并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施行常规吸痰法... 目的 观察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并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施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施行小导管气管套管内持续吸引。比较两组痰液喷溅污染情况、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前区皮肤、床单位、护理人员隔离衣及病房空气菌落数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3 d 1次者占比36.7%(11/30)高于对照组的6.7%(2/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导管持续吸引能够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避免交叉污染,降低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导管持续吸引 气管切开术 痰液喷溅 污染 菌落数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向土工格栅加筋道砟界面宏细观特性离散元研究
10
作者 李杰 苗晨曦 +1 位作者 赵云锋 陈小艺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117,共5页
为研究拉拔荷载作用下格栅-道砟界面宏细观力学响应,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建立三向土工格栅加筋道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揭示了格栅轴力及格栅分段应变的发展规律、拟合分析统计区域颗粒间法向接触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拉拔荷载主要... 为研究拉拔荷载作用下格栅-道砟界面宏细观力学响应,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建立三向土工格栅加筋道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揭示了格栅轴力及格栅分段应变的发展规律、拟合分析统计区域颗粒间法向接触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拉拔荷载主要由格栅前端横肋承担,道砟间接触力及各向异性演化决定颗粒间宏观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土工格栅 道砟 离散元 接触力 拉拔荷载
下载PDF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被引量:26
11
作者 迟晓华 吕静 +3 位作者 王双艳 刘昕 黄埔士懿 苗晨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13-201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家养老老年人各210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测评。结果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抑郁比...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家养老老年人各210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测评。结果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抑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构养老老年人抑郁程度较居家养老老年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心理健康状况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国内外居民院外心肺复苏普及培训现状及对我国的培训启示 被引量:43
12
作者 苗晨曦 吕静 +3 位作者 王丹丹 杨陆 王双艳 皇甫士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59-161,共3页
心肺复苏术(CPR)是拯救心脏骤停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救命措施。而我国目前掌握心肺复苏操作及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公众意识和CPR培训技能应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率的核心任务... 心肺复苏术(CPR)是拯救心脏骤停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救命措施。而我国目前掌握心肺复苏操作及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公众意识和CPR培训技能应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率的核心任务。关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培训,国外己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而我国关于CPR的普及培训的相关政策较少。我国学生群体在普及全民心肺复苏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我国也应加紧出台相关急救政策,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救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普及 培训 启示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急救护理学》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静 董妍 +3 位作者 刘增霞 王双艳 苗晨曦 皇甫士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216人为对照组,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生226人为观察组。在《急救护理学》临床护理教学中,对照组实施传统评价方法,观察组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216人为对照组,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生226人为观察组。在《急救护理学》临床护理教学中,对照组实施传统评价方法,观察组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综合成绩(78.16±6.42)分,高于对照组(70.13±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和评价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课程学习兴趣、知识掌握与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认可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能够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急救护理学 教学改革 护理教育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优化设计
14
作者 王晓毅 刘建文 +1 位作者 赵强 苗晨曦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技术是新型的边坡支护技术,在含软弱夹层边坡支护应用中有重要意义。以含软弱夹层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模型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边坡模型,调整框架梁锚索间距,得到了边坡水平位移及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技术是新型的边坡支护技术,在含软弱夹层边坡支护应用中有重要意义。以含软弱夹层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模型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边坡模型,调整框架梁锚索间距,得到了边坡水平位移及预应力锚索内力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含软弱夹层边坡支护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边坡 数值模拟 预应力锚索 软弱结构面 组合结构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昕烨 吕静 +2 位作者 公双双 王双艳 苗晨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将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183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观察组,在课程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2012级18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期末总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 将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183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观察组,在课程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2012级18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期末总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2.07分,高于对照组78.14分(P<0.05)。在《外科护理学》考核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有助于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了教学互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外科护理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长春市960名中学生对院外心肺复苏术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晨曦 吕静 +4 位作者 王丹丹 董妍 皇甫士懿 王秀秀 于雪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11-614,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长春市960名中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状况,为提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培训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长春市3个学校共960名中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及回收,了... 目的通过了解长春市960名中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状况,为提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培训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长春市3个学校共960名中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及回收,了解长春市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6%的中学生知道心肺复苏术,但是参与过心肺复苏系统培训的学生仅占27.1%。长春市中学生心肺复苏态度平均得分为(26.15±6.56)分,有较好的态度;知识平均得分为(32.89±12.47)分,低于及格水平。中学生更愿意对自己亲近的人实施两项急救操作。结论长春市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较低,缺乏系统的心肺复苏理论结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肺复苏术 中学生 认知 态度
下载PDF
亚砷酸钠致小鼠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雪 曹阳 +2 位作者 李婷 苗晨曦 阎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880-882,共3页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 As O2)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NMu MG)的影响,为砷致乳腺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亚砷酸钠对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砷酸钠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R...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 As O2)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NMu MG)的影响,为砷致乳腺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亚砷酸钠对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砷酸钠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基因P21 m RNAs表达水平。结果 Na As O2对NMu MG具有毒性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Na As O2浓度升高,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凋亡明显增多,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增殖的抑制基因P21 m RNA水平增高了18.12倍。结论亚砷酸钠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表达来抑制NMu MG增殖,可能是砷中毒引起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增殖 P21基因 乳腺癌
下载PDF
长春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水平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苗晨曦 吕静 +2 位作者 皇甫士懿 仲崇高 刘昕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了解长春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院前急救的认知状况,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的院前急救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8所高校中方便抽样3所,再随机抽取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共计265人为调查... 目的:了解长春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院前急救的认知状况,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的院前急救培训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8所高校中方便抽样3所,再随机抽取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共计265人为调查对象。结果:判断心搏骤停知晓率仅为13.28%,但是却有92.97%的人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各种急救技能,有93.36%的人愿意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各种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以互联网为主(88.67%)。影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获取院前急救知识的主要因素主要为担心自己的急救能力不足以施救病人(46.09%),也担心被误解而背黑锅(35.16%)。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于院前急救知识的认知了解程度低,缺乏对院前急救知识了解的来源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院前急救 知识水平 现状调查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pullout behaviour of geogrid in sand with emphasis on size effect of protrusive junctions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晨曦 郑俊杰 +2 位作者 章荣军 谢明星 殷建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21-2133,共13页
Geogri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Deep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ckfill soil and the geogri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pe... Geogri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Deep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ckfill soil and the geogri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eogrid 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calibrated model of sand and geogrid, a series of numerical pullout tests are conducted using PFC^(3D) und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of particle angularity and aperture geometry of the geogrid. In this work,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contact force developed among particles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orc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geogrid are all visualized with PFC^(3D) simulations so that new understanding on how geogrid-soil interaction develops under pullout loads can be obtained. Meanwhile, a new variable named fabric anisotropy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scopic strength and microscopic fabric anisotropy. A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dopt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between the newly-proposed coefficient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ne. Furthermore, additional pullout tests on geogrid with four different joint protrusion heigh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at extent and how vertical reinforcement elements may result in reinforcement effects from perspectives of bearing resistance contribution, energy dissipation, as well as volumetric respons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magnitude and the directional variation of normal contact forces govern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scopic strength and the reinforcing effects of joint protrusion heigh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ccelerated energy dissipation across the particle assembly and the intensive mobilization of the geo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ID pullout behaviou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joint protrusion fabric anisotropy energy dissipation
下载PDF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婷 巩越丽 +3 位作者 沙菲 董雪 苗晨曦 刘永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7-1351,共5页
目的 :对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进行调查,并分析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照顾者准备度和对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 :2017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200名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作... 目的 :对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进行调查,并分析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照顾者准备度和对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 :2017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200名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总分为(13.87±4.7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有无共同照顾者、照顾经验及患者年龄是影响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的因素(P<0.05)。结论 :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情况不容乐观,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有照顾经验、有共同照顾者、患者年龄小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主要照顾者 准备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