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进展 |
林茹
张倍恩
范冠华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初次就业派遣员工留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京津地区商业银行派遣员工队伍为例 |
范冠华
王友江
|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3
|
概念框架视角下乳腺癌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
卜柳秀
范冠华
郑少燕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组织内关键人物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基于组织惯性的视角 |
范冠华
|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
2012 |
8
|
|
5
|
“临床早期接触”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分析——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为例 |
范冠华
欧少闽
郑少燕
张倍恩
黄锦裕
卜柳秀
杨棉华
陈海滨
|
《医学教育管理》
|
2022 |
3
|
|
6
|
基于“抗疫精神”的从医榜样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为例 |
范冠华
杨棉华
曾旸
|
《医学教育管理》
|
2021 |
3
|
|
7
|
慢性病诊疗带教中的“隐性课程”对医德养成有心理连带效果吗?—一项基于多教学医院数据的实证分析 |
范冠华
林翰
张倍恩
|
《心理学进展》
|
2018 |
1
|
|
8
|
面向太平洋:全球化时代的加拿大与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
范冠华
张新梅
李鸿美
|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9
|
对加拿大西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阐释——读李普塞特《农业社会主义》 |
范冠华
许婴(校对)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0
|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流动成因分析 |
范冠华
|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
2008 |
0 |
|
11
|
基础课程教学在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中的角色及其意义——以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为例 |
范冠华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2 |
0 |
|
12
|
成员目标互赖、交互记忆会影响巴林特小组心理疏导效能吗?—理论演绎与命题推导 |
范冠华
张倍恩
|
《心理学进展》
|
2018 |
0 |
|
13
|
找回从学校到工作的“中间地带”——大学本科生实习的类型区分与意义解析 |
袁庆宏
范冠华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4
|
医学人文教育的回归与创新 |
林常敏
曾旸
范冠华
许龙水
杨棉华
|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
2017 |
14
|
|
15
|
新教学模式毕业生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
郑少燕
杨棉华
范冠华
|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
2017 |
1
|
|
16
|
《孙子兵法》的组织文化建设思想 |
王学秀
范冠华
|
《滨州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7
|
基于自主设计研究性实验课的医学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黄梓键
吴晓曼
黎子华
李枞森
李梓博
林淳彪
詹炜杰
郑淳文
邹海鹰
方王楷
吴炳礼
龙琳
范冠华
郑少燕
杨棉华
许丽艳
李恩民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8
|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3+X”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恩民
郑少燕
许丽艳
孙宏
邹海鹰
方王楷
龙琳
吴炳礼
程银伟
谢维洁
李利艳
杨苗
范冠华
杨棉华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9
|
融医学人文教育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探索——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 |
倪娜
曾旸
范冠华
杨苗
林常敏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0 |
5
|
|
20
|
社区血糖管理人群血糖自我监测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陈俊键
范冠华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