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教论衡视野下的《十门辩惑论》——以复礼护法高僧身份为核心
1
作者 刘林魁 范子依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十门辩惑论》是复礼回应权无二《释典稽疑》的一部佛学著作。复礼为长于文学的译经高僧,年岁与权无二接近。《释典稽疑》中的问题是佛教入门者常见的困惑,复礼对权无二的回应多方便权教之法,二人间的交流不具备较胜的性质。从三教论... 《十门辩惑论》是复礼回应权无二《释典稽疑》的一部佛学著作。复礼为长于文学的译经高僧,年岁与权无二接近。《释典稽疑》中的问题是佛教入门者常见的困惑,复礼对权无二的回应多方便权教之法,二人间的交流不具备较胜的性质。从三教论衡的发展历史来看,《释典稽疑》质疑佛教的路径、问题,可能为东晋南北朝道教徒经常采用。因此,《十门辩惑论》可与道教徒构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十门辩惑论》的这一弘法价值,在智升《开元释教录》中被肯定称颂。北宋赞宁《宋高僧传》更将复礼归入“护法”高僧中,使复礼的译经僧身份变成了护法僧的陪衬。由此,历代大藏经就收录了一部义学水平并不高深的护法著作。复礼身份及《十门辨惑论》定位的转变,与唐五代中国化佛教的发展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礼 《十门辩惑论》 护法 三教论衡
下载PDF
想象孝子:论南北朝王祥的符号化
2
作者 范子依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22,共5页
通过对比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典籍发现,魏晋时王祥的孝子形象乃是精心经营下的产物,政治气息浓厚;而南北朝的王祥却是众人想象中的孝子,具有理想孝子的特征。当王祥成为众人想象中的完美孝子,他就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了。这种符号化表现... 通过对比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典籍发现,魏晋时王祥的孝子形象乃是精心经营下的产物,政治气息浓厚;而南北朝的王祥却是众人想象中的孝子,具有理想孝子的特征。当王祥成为众人想象中的完美孝子,他就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了。这种符号化表现在王祥之孝的典故化和王祥姓名含义的衍生上。其主要原因则在于记载王祥之孝的文献文体和叙事手法的改变,王祥从历史人物转向文学人物。又因王祥其人其事寓意美好、其身份特殊,故而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文化符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祥 孝子 想象 符号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