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a复合体系改性分散土的崩解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翼飞 布泽凡 +4 位作者 蔡东廷 樊恒辉 张卓 茹含 巨娟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1352,共12页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石灰、水泥等进行改性,但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选取纳米硅溶胶和氯化钙组成Si/Ca复合体系作为分散土的改性材料,采用针孔试验、泥球试验、分散崩解试验研究改性效果,通过物理化学性质...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石灰、水泥等进行改性,但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选取纳米硅溶胶和氯化钙组成Si/Ca复合体系作为分散土的改性材料,采用针孔试验、泥球试验、分散崩解试验研究改性效果,通过物理化学性质等试验分析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纳米硅溶胶在25%掺量下可完全消除分散性;单一氯化钙在0.40%掺量下可完全消除分散性;1%纳米硅溶胶与0.05%氯化钙组成的Si/Ca复合体系可完全消除土体分散性,有效减少单独使用两种材料的掺量。纳米硅溶胶改性土的崩解过程与分散土存在差异,其最终崩解时间较短,且崩解速率更稳定;与氯化钙共同作用时,最终崩解时间进一步缩短,崩解速率增大。Si/Ca复合体系改性分散土的作用机制包括降低土体的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和pH、形成水化硅酸钙等。研究表明,由纳米硅溶胶和氯化钙组成Si/Ca复合体系可有效改性分散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土 纳米硅溶胶 氯化钙 崩解特性 改性机制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加筋土挡土墙加筋材料合理设计参数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玉海 王林 +2 位作者 茹含 刘伟强 贾兴利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72,共5页
为了得到施工过程中填料和加筋材料的搭配、加筋材料设计的参数,依托德商高速的加筋土挡土墙,采用大型岩土软件PLAXIS,建立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性分析模型。选择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在合理范围内,挡土墙的... 为了得到施工过程中填料和加筋材料的搭配、加筋材料设计的参数,依托德商高速的加筋土挡土墙,采用大型岩土软件PLAXIS,建立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性分析模型。选择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在合理范围内,挡土墙的稳定性随加筋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加筋材料竖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加;加筋长度越长,加筋材料竖向间距越小,对挡土墙水平位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竖向位移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设计参数 有限元 加筋材料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仿真与分析
3
作者 张庆宇 李韧 +2 位作者 茹含 丁庆涛 李孟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68,共7页
为制定合理的疏散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陈述性偏好(SP)调查问卷,得到样本在突发事件下的选择偏好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 为制定合理的疏散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陈述性偏好(SP)调查问卷,得到样本在突发事件下的选择偏好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采用聚类算法最大程度消除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基于多项Logit回归分析和SVM模型预测,分别建立基于不同社会背景集群的突发事件人群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集群之间的疏散方式选择模型存在差异性,这是由数据集的异质性造成的,本文建立的选择模型可尽量避免异质性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多项Logit模型总预测准确率达76.32%,比传统非聚类模型提升15.54%;SVM模型总预测准确率达83.85%,比非聚类模型提升8.95%。研究结果可为管理者制定疏散资源分配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交通方式选择 SP调查 聚类分析 LOGIT模型 支持向量机 人群疏散
下载PDF
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韩跃杰 王荣华 茹含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了建立中国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以国内外公路功能等级体系为参考,深入分析景区道路功能分类的原因,阐明景区道路功能的本质。针对景区道路交通特性、景点吸引度和游客需求,分析游客对景区道路功能的需求,提出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 为了建立中国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以国内外公路功能等级体系为参考,深入分析景区道路功能分类的原因,阐明景区道路功能的本质。针对景区道路交通特性、景点吸引度和游客需求,分析游客对景区道路功能的需求,提出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分类法,将景区道路功能分为景区直通线、景区疏通线、景区连通线3类。分析景区道路等级的影响因素,提取等级划分指标。以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指标,将景区道路划分为景区直通线Ⅰ级、景区直通线Ⅱ级、景区疏通线Ⅰ级、景区疏通线Ⅱ级、景区连通线5个等级,并确定了道路等级、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和观光车限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直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8万人和3.5万~8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60、50 km/h;景区疏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6万人和1万~6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40、30 km/h;景区连通线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小于3.5万人,设计速度为20 km/h。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可为景区道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景区道路 道路功能等级 游客出行需求 交通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