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嘉骏 王繁麟 +7 位作者 葛卫文 范晶娴 曾丽婷 王齐 谢挺 张霖 徐兵 葛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总结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39例头颈肿瘤病人采用胃造口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情况。结果:339例病人中拉出法胃造口(Pull-PEG)303例(89.4%),介入法(Intro-PEG)34例(10.0%)... 目的:总结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39例头颈肿瘤病人采用胃造口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情况。结果:339例病人中拉出法胃造口(Pull-PEG)303例(89.4%),介入法(Intro-PEG)34例(10.0%),改良手术造口2例(0.6%)。Intro-PEG中鼻胃镜引导造口30例,CT引导造口4例(其中超细推泵延长管充气3例,腹腔穿刺针刺入充气1例)。303例Pull-PEG出现5例并发症:管周感染2例,术后腹痛、造口出血及包埋综合征各1例。34例Intro-PEG病人中发生流出道不全梗阻1例。303例Pull-PEG中,125人顺利拔管,2例换管;34例Intro-PEG中换管1例,改良手术胃造口者无人拔管。结论:Pull-PEG、Intro-PEG和剖腹手术胃造口术是头颈肿瘤进食障碍病人建立肠内营养管道的有效方法;三种术式对上消化道径路依赖程度依次递减,但难度顺序递增,应根据病人上消化道径路情况早期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头颈部肿瘤 拉出法经皮胃造口 介入法经皮胃造口 手术胃造口
下载PDF
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术在上消化道狭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嘉骏 王繁麟 +7 位作者 葛卫文 范晶娴 曾丽婷 王齐 谢挺 张霖 徐兵 葛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总结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术在上消化道狭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61例上消化道部分或完全梗阻肿瘤患者[男48例,女13例;年龄18~90岁,平均(60.02±9.88)岁],采用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建立肠内营养管道,分析术前准备... 目的:总结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术在上消化道狭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61例上消化道部分或完全梗阻肿瘤患者[男48例,女13例;年龄18~90岁,平均(60.02±9.88)岁],采用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建立肠内营养管道,分析术前准备、胃腔充气膨胀方式、胃壁固定穿刺置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1例患者中,造瘘成功60例,失败1例。鼻胃镜充气膨胀52例,超细管充气4例,腹腔穿刺针刺入充气5例,其中1例穿刺充气失败,原因是穿刺针滑入胃壁,造成胃黏膜下充气,形成夹层。鼻胃镜引导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CT引导下手术后1例伤口出血,止血处理后出院。结论:Introduce法经皮胃造瘘术是上消化道梗阻患者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有效方法。鼻胃镜和CT均可引导胃造瘘,但前者可提供可视窗口,安全性较好;CT不能实时监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法胃造瘘术 上消化道狭窄 超细鼻胃镜 CT
下载PDF
分诊制下326例口腔颅颌面创伤急诊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3
作者 葛卫文 吴嘉骏 +6 位作者 葛奎 范晶娴 徐慧 徐兵 张勇 张诗雷 张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总结分诊制下口腔颅颌面创伤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2021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南部院区口腔颅颌面创伤患者急诊接诊救治情况。期间共接诊36 599例患者,急诊留观处理1 683例,住院治疗326例。... 目的:总结分诊制下口腔颅颌面创伤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2021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南部院区口腔颅颌面创伤患者急诊接诊救治情况。期间共接诊36 599例患者,急诊留观处理1 683例,住院治疗326例。收集住院患者入院前处理情况,包括基础生命支持(急诊止血、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手术)、伤情、高级生命支持、多学科联合救治及转归情况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6例急诊入院患者中,男253例,女73例,男女比例3.47∶1;年龄20~73岁,平均(41.64±15.34)岁。最常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169例),其中电瓶车事故伤138例,占81.63%;其次为生活意外伤(89例),其中跌伤65例,占73.01%;工伤33例,其中坠落伤14例,占42.42%;其他损伤35例。83例进行初级生命支持(心电监护、液体复苏,清创止血),其中输血30例,气管插管或切开7例,石膏或支具外固定9例。65例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235例直接收住口腔颅颌面科,54例根据创伤情况收入相应专科,37例收入EICU继续高级生命支持。所有患者均成功救治,326例患者经急诊或延期手术得到确切治疗,4例出院后做二期修复。结论:采取急救辅助下的专科诊治是有效解决分诊制下日益增多口腔颅颌面创伤救治需求的有效措施。由急诊科牵头,强调以生命救治、器官功能保护和重建、社会回归为中心,在各个专科之间开展协作,是口腔颅颌面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颅颌面外科 多发伤 急诊医学 生命支持 多学科团队
下载PDF
改良鼻旁植骨减少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的探讨
4
作者 葛卫文 祁磊 +1 位作者 王昀 张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鼻旁植骨是否能减少Le Fort 1型截骨下降手术术后上颌骨垂直向的复发。方法:选择双颌手术中上颌骨下降幅度>3 mm的患者30例,分为改良鼻旁植骨组和非改良鼻旁植骨组。利用术前(T0)、术后3天(T1)和术后6个月(T2)的颌面CT... 目的:探讨改良鼻旁植骨是否能减少Le Fort 1型截骨下降手术术后上颌骨垂直向的复发。方法:选择双颌手术中上颌骨下降幅度>3 mm的患者30例,分为改良鼻旁植骨组和非改良鼻旁植骨组。利用术前(T0)、术后3天(T1)和术后6个月(T2)的颌面CT数据对上颌骨位置进行三维测量;同时利用T1与T2的CT数据计算植骨块厚度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在垂直方向上,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0.54±0.35)mm,非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1.18±0.76)mm(P=0.3997)。2组在前后、水平方向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11.75±6.25)%,非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33.77±11.56)%(P<0.0001)。结果:改良鼻旁植骨可有效减少植骨块吸收,以及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旁植骨 复发 三维分析 Le FortⅠ型截骨术 正颌手术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construction 3D-Printed External Fixation Helmet in Early Functional Treatment of Facial Fracture
5
作者 GE Weiwen WANG Yun +5 位作者 GE Kui WU Jiajun FAN Jingrian YANG Tianye WANG Qi XU Bing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21年第3期368-371,共4页
Facial fracture repair is time-dependent.Earl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after trauma help with later repair.Abnormal healing caused by delayed repair increases not only the difficulty of reconstruction,but also the risk... Facial fracture repair is time-dependent.Earl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after trauma help with later repair.Abnormal healing caused by delayed repair increases not only the difficulty of reconstruction,but also the risk of aesthetic or functional defects.Digital technology was used to model local trauma in three dimensions.The fracture fragments were reset,and the facial shape was reconstructed on the reset model.After resampling,3D printing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personalised external fixation helmet.Combined with the posterior nasal passage lift reduction technique,early reduction of the mid-face fractures was performed.Through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a 3D-printed personalised external fixation helmet to a patient with a comprehensive fracture,the helmet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effect of this application was investigated.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fractures,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a 3D-printed personalised external fixation helmet is conducive to fractur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late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fixation helmet facial fractur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3D prin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