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面螺旋CT曝光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照喜 陈建生 +7 位作者 陈军 安连峰 杜东屏 徐宁 葛鸿惠 刘玉林 付荣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曝光参数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剂量指数 (computedtomographydoseindex ,CTDI)的影响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优化的曝光参数。资料与方法 设备采用MarconiMx80 0 0型CT机及附带QA体模。在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时 ,实验... 目的 分析不同曝光参数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剂量指数 (computedtomographydoseindex ,CTDI)的影响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优化的曝光参数。资料与方法 设备采用MarconiMx80 0 0型CT机及附带QA体模。在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时 ,实验分 90kV ,12 0kV ,140kV 3组 ,每组与可供选用mAs搭配形成不同的曝光组合和只改变层厚模式 ,应用系统默认曝光参数分别对QA体模进行扫描 ,检测分析不同曝光组合和层厚模式对图像质量及CTDI值的影响。结果 当kV不变时 ,图像的噪声随mAs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相应提高 ,CTDI值也随之加大 ;当mAs不变时 ,图像的噪声随kV的升高也得到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 ,并且CTDI值也加大。层厚模式的改变 ,图像的噪声随层厚的增加而改善 ,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同样随之提高 ,而CTDI值在 4mm× 5mm ,2mm× 8mm及 2mm× 10mm层厚模式中变化幅度不明显 ;此时CTDI值与所选用的Increment密切相关。按照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符合条件的曝光参数组合为 90kV与 3 0 0mAs、3 75mAs;12 0kV与 15 0mAs、2 0 0mAs、2 5 0mAs、3 0 0mAs ;140kV与 10 0mAs、15 0mAs、2 0 0mAs、2 5 0mAs、3 0 0mAs。结论 当kV为定值时 ,图像质量与mAs、CTD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曝光参数 优化 质量控制 剂量指数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结肠仿真内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玉林 陈宪 +4 位作者 安连峰 陈军 杜东平 葛鸿惠 付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MSCT结肠仿真内镜优化的成像参数。方法 猪结肠 8段 ,于肠壁内面模拟病变后行MSCT扫描 ,准直层厚 1.0mm、2 .5mm、5 .0mm ,螺距 1.2 5、1.75及重叠重建率 0 %、5 0 %、70 %分别匹配 ,共 16组图像分别行VC观察。结果 第 1组 ... 目的 探讨MSCT结肠仿真内镜优化的成像参数。方法 猪结肠 8段 ,于肠壁内面模拟病变后行MSCT扫描 ,准直层厚 1.0mm、2 .5mm、5 .0mm ,螺距 1.2 5、1.75及重叠重建率 0 %、5 0 %、70 %分别匹配 ,共 16组图像分别行VC观察。结果 第 1组 (准直层厚 1.0mm ,Pitch 1.2 5 ,重叠重建率 5 0 % )病变检出准确率最高 ,但与第 2~ 4、9~ 12组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其中第 12组 (准直层厚 2 .5mm ,Pitch 1.75 ,重叠重建率 5 0 % )的扫描时间和CTDI最小 ,容积重建法VC的检出准确率高于表面重建法VC。结论 层厚和重叠重建率对MSCTVC的病变检出准确率有明显影响 ,优化参数为 :准直层厚 2 .5mm ,螺距 1.75 ,5 0 %重叠重建 ,容积重建法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仿真内镜 结肠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中Boluspro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玉林 陈宪 +3 位作者 郑之青 蒋春林 葛鸿惠 付荣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56-759,共4页
目的 :探讨腹部CTA时Boluspro技术中不同触发阈值对MSCT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评价Boluspro技术在M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无明显循环系统疾病者 5例 ,标准量注射对比剂后 ,绘制主动脉强化上升期时间 密度曲线。40例患者行Boluspro触... 目的 :探讨腹部CTA时Boluspro技术中不同触发阈值对MSCT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评价Boluspro技术在M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无明显循环系统疾病者 5例 ,标准量注射对比剂后 ,绘制主动脉强化上升期时间 密度曲线。40例患者行Boluspro触发CTA扫描 ,随机分成A、B、C三组 ,触发阈值分别设置为 12 0HU、15 0HU、180HU ,比较三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主动脉强化值和MSCTA血管成像质量。结果 :40例均成功完成Boluspro自动触发扫描 ,A组和B组在触发时间和MSCTA血管成像质量评价上均无明显差异 ,但与C组有明显差异 ;三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 ,而CTA中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Boluspro可以为MSCTA提供理想的延迟扫描时间 ,腹部CTA扫描时Boluspro技术选择主动脉阈值以 12 0~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iPass技术在CE-MRA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宁 刘玉林 +5 位作者 陈宪 张照喜 郑之青 蒋春林 葛鸿惠 付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 探讨iPass技术在增强MR血管成像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行CE MRA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其中腹部血管成像 15例 ,颈部血管成像 2例 ,股动脉成像 1例。CE MRA前 ,注射 2ml对比剂行iPass测试。扫描层面位于CE ... 目的 探讨iPass技术在增强MR血管成像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行CE MRA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其中腹部血管成像 15例 ,颈部血管成像 2例 ,股动脉成像 1例。CE MRA前 ,注射 2ml对比剂行iPass测试。扫描层面位于CE MRA冠状视野的远心端 1/ 3处 ,饱和板置于测试平面的近心端 ,iPass扫描1帧 /s,实时图像显示 ,同步绘制血管内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自动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 30 %的时间记为对比剂到达时间 ,自动将到达时间载入CE MRA序列 ,根据到达时间决定扫描延迟时间进行CE MRA扫描。原始图像减影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 ,评价重建血管图像质量。结果  17例一次顺利完成iPass测试和CE MRA ,1例首次未能测出峰值曲线 ,调整感兴趣区 (ROI)后 ,再行注射后测试成功 ,完成CE MRA。MIP血管图像质量评分 3.72±0 .5 7。结论 iPass测试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对比剂到达时间 ,可以自动控制CE MRA的扫描延迟时间 ,有利于提高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ss技术 CE-MRA 图像质量 临床应用 颈部血管成像 腹部血管成像
下载PDF
MR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林 陈宪 +3 位作者 徐宁 张照喜 葛鸿惠 付荣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2期13-16,2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72例,MRI扫描采用Marconieclips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所有病例行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横断位和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横断位,24例在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72例... 目的探讨MR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72例,MRI扫描采用Marconieclips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所有病例行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横断位和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横断位,24例在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72例鼻咽癌MRI均见长T1长T2信号鼻咽部肿块,其中67例可见咽旁间隙侵犯,47例可见颅底骨质信号改变,6例侵犯蝶窦,14例可见海绵窦内软组织影,3例累及后颅窝,61例可见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诊疗 颈部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系统 脂肪抑制序列 咽旁间隙侵犯 T2WI MRI扫描 鼻咽部肿块 横断位 应用价值 病理证实 T1WI 增强扫描 T2信号 信号改变 颅底骨质 邻近结构 可见 冠状位 矢状位 软组织 海绵窦 后颅窝
下载PDF
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C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勇 葛鸿惠 陈宪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CT表现,着重研究颅底骨受侵的部位、范围、形态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136例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6例.女性30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CT扫... 目的:探讨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CT表现,着重研究颅底骨受侵的部位、范围、形态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136例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6例.女性30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CT扫描以 OML为基线向上扫描至颅底,向下扫描包括鼻咽及颈部。结果: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首发症状为头痛.占 66. 2%.发生于顶后壁的肿瘤最多见,占72.1%。颅底骨破坏包括溶骨性破坏(44.9%),硬化性改变(13.2%)和混合性破坏(41. 9%)。结论:颅底骨破坏是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主要表现, CT 对判断鼻咽癌上行性蔓延的范围及表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 CT 诊断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CT表现
7
作者 付荣 葛鸿惠 陈宪 《医学新知》 CAS 2000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后 肿瘤复发 CT
下载PDF
头颈部放疗后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
8
作者 付荣 葛鸿惠 陈宪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和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 ,以提高对头颈部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 70例作CT扫描观察 ,计 13 3次扫描 ,扫描 1次 3 8例 ,2次 15例 ,3次以上 17例。观察时间分为放疗...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和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 ,以提高对头颈部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 70例作CT扫描观察 ,计 13 3次扫描 ,扫描 1次 3 8例 ,2次 15例 ,3次以上 17例。观察时间分为放疗后近期 ( 6个月以内 )、中期 ( 6~ 12个月 )和远期 ( 12个月以上 )。放疗剂量为 40~ 72Gy(单程放疗 )、14 0Gy(二程及二程以上放疗 )。全部病例均有放疗前CT图像对照。结果 :CT所见包括皮下脂肪层变薄 2 6例 ,皮肤增厚15例 ,皮肤凹陷 2 6例 ,肌肉萎缩 19例 ,颈深筋膜增厚 15例 ,皮下纤维性增生 18例 ,涎腺萎缩 19例 ,复发性肿瘤 18例。结论 :CT对头颈部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表现和程度的判断是准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放射性损伤 软组织损伤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