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云鹏 李伟举 +1 位作者 胡青松 吕朝晖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PVP治疗90例入组的OVCF患者。采用电子握力器测量优势手的握力,利用PACS软件扫描CT/MRI横截面图像,测量计算胸12椎体椎弓根水平面肌肉组织的横截面积(cm^(2)),肌肉横截面积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得到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标准,握力和SMI同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入组肌少症组,其他的患者入组非肌少症组。两组患者均已经接受PVP手术治疗OVCF,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周VAS、离床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肌少症组(t=3.512,P<0.001);肌少症组女性占比多过非肌少症组(χ^(2)=2.078,P<0.001);肌少症组患者平均体质量小于非肌少症组(t=1.613,P<0.001);肌少症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长于非肌少症组(t=3.849,P<0.001);肌少症组住院时间长于非肌少症组(t=4.993,P<0.001);肌少症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低于非肌少症组(Z=-4.687,P<0.001)。结论肌少症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居多,体质量偏低,手术后恢复时间偏长,需要重点关注该类患者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骨质疏松症 骨骼肌质量指数 经皮椎体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刘军教授治疗肌少症的学术经验撷萃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云鹏 吕朝晖 +2 位作者 李伟举 曾令烽 刘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29-31,34,共4页
刘军教授临证20余年,活用经典古方,学贯中西,践行大医精诚,展现了医者、师者的人格魅力,热心给病患解决疾苦,更将所学、所思、所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笔者长期跟师侍诊,耳闻目濡,现将老师治疗肌少症的学术经验粗略总结,供同道分享。
关键词 肌少症 针刀疗法 穴位注射 推拿按摩 辨证施治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新茹 董云鹏 +5 位作者 李鑫蕊 郭凤丹 王淑 赵秋晨 王玉清 王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2-2309,共8页
穴位贴敷法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起到治疗作用,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使用便捷等优点,其中临床使用频次最高的贴敷药物为白芥子。本文通过对CNKI、万方数据库1995年至2023年穴位贴敷的相关文献包括主要应用剂型... 穴位贴敷法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起到治疗作用,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使用便捷等优点,其中临床使用频次最高的贴敷药物为白芥子。本文通过对CNKI、万方数据库1995年至2023年穴位贴敷的相关文献包括主要应用剂型、处方类型、联合用药方式、常用穴位、适用病症、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此归纳白芥子穴位贴敷在临床的应用现状。目前,白芥子穴位贴敷临床以传统剂型药饼为主,多与细辛、甘遂、延胡索、麻黄、葶苈子、紫苏子、皂角等搭配复方配伍,常与口服化药、口服中药复方、推拿及耳穴压豆等联合应用,常用贴敷穴位为肺俞、神阙、大椎、肾俞、定喘、天突、膻中穴,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中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主要为对皮肤的刺激性。但白芥子穴位贴敷目前仍以整体药效评价为主,单一活性成分药效分析较少,作用机制、起效路径等仍不清晰。今后,白芥子穴位贴敷研究方向主要在优势病种筛选、药效成分作用机制探、剂型改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贴敷 呼吸系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BMD、骨代谢指标与椎体骨折相关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张兵 吕朝晖 +2 位作者 董云鹏 邱剑鸣 李伟举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 目的通过Meta分析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索有关发生OVCF的PMOP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设定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05月。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Meta分析显示:OVCF患者腰椎BMD显著低于非OVCF患者[MD=-0.18,95%CI(-0.24,-0.13),P=0.003],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含有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亚组分析:无腰椎压缩性骨折的OVCF患者腰椎BMD显著低于非OVCF患者[MD=-0.15,95%CI(-0.18,-0.12),P<0.00001];含腰椎压缩性骨折的OVCF患者腰椎BMD低于非OVCF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6,0.00),P=0.09]。OVCF患者股骨颈BMD低于非OVCF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1,95%CI(-0.01,0.00),P=0.17];OVCF患者CTX水平显著高于非OVCF患者[MD=0.17,95%CI(0.16,0.19),P<0.00001];OVCF患者PINP水平显著高于非OVCF患者[MD=21.45,95%CI(17.56,25.33),P<0.00001];OVCF患者BALP显著高于非OVCF患者[MD=2.24,95%CI(1.57,2.91),P<0.00001];OVCF患者1,25(OH)2D3水平显著低于非OVCF患者[MD=-5.78,95%CI(-7.05,-4.51),P<0.00001]。结论BMD的变化与发生OVCF的风险尚不明确,但CTX、PINP、BALP水平与发生OVCF的风险呈正相关;1,25(OH)2D3水平则相反,其与发生OVCF的风险呈负相关。临床上可密切观察PMOP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早期干预,尽量较少OVCF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META分析
下载PDF
抗滑桩极限位移及桩侧阻力分布型式研究
5
作者 周喜武 朱俊高 +3 位作者 包腾飞 陈学东 颜韬 董云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研究抗滑桩桩侧阻力的分布型式,本文提出了抗滑桩极限位移的概念,并应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研究了桩径、桩周土体初始侧向应力及土体力学参数对抗滑桩极限位移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有限元计算成果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抗滑桩极限位移... 为研究抗滑桩桩侧阻力的分布型式,本文提出了抗滑桩极限位移的概念,并应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研究了桩径、桩周土体初始侧向应力及土体力学参数对抗滑桩极限位移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有限元计算成果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抗滑桩极限位移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笔者在前文给出的抗滑桩极限阻力计算模型,并结合桩阻力与桩位移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确定桩侧阻力分布型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极限位移 桩侧阻力 分布型式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肌骨拉伸功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兵 李伟举 +3 位作者 吕朝晖 董云鹏 邱剑鸣 王东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肌骨拉伸功注射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筛选出60例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予常规诊疗... 目的:探究肌骨拉伸功注射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筛选出60例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予常规诊疗(脱水联合营养神经+消炎止痛);治疗组30例采用在常规诊疗基础上加上肌骨拉伸功锻炼。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VAS评分、JOA评分、有效率以及安全指标作为疗效程度评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及JOA评分降低,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及提高腰椎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且安全性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肌骨拉伸功医治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有利于帮助恢复腰部肌肉功能和预防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拉伸功 肝肾亏虚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河流地貌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巨大立 杨钊 +3 位作者 史小辉 段亮 董云鹏 尤嘉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3-1090,共28页
本文基于近年来全球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实例及新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载体与思路,讨论了河流地貌演化事件背后的地质、环境意义。沉积学、地貌学、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等是解决河流地貌演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沉积学记录着河流演化的... 本文基于近年来全球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实例及新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载体与思路,讨论了河流地貌演化事件背后的地质、环境意义。沉积学、地貌学、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等是解决河流地貌演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沉积学记录着河流演化的一手资料,同时,沉积物定年技术的发展为揭示河流演化过程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约束。地貌指数研究是根据河流剖面形态与流域特征等揭示河流及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手段,在恢复基岩隆升历史,定义地貌演化状态和判断分水岭迁移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碎屑热年代学的物源分析方法结合沉积物沉积年代测定的研究思路则是利用了地表物质的“源-汇”过程变化,是揭示水系沟通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当借助中-低温热年代学的多方法联合和单矿物的多重定年作为物源示踪剂时,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精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另外,低温热年代学和宇宙核素10Be等对浅表过程十分敏感,记录了百万年-千年尺度的河流侵蚀作用,是示踪流域侵蚀方式空间变化和定量化揭示侵蚀过程的有力工具。河流的诞生与演化是地表过程的重大事件,记录了局部或区域的构造-气候背景,也是研究构造-气候-地貌耦合及互馈过程的重要纽带。特别是新生代晚期以来,地貌形成过程伴随着古人类的诞生与发展,而河流的演化则在古人类活动和迁徙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河流地貌演化的背景动力及环境意义体现了地球多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演化 构造-气候过程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碎屑热年代学
下载PDF
特约主编致读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范例、进展和趋势
8
作者 王成善 邓军 董云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1-I0004,共4页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六大门类之一,不仅探索地球起源、演化和发展趋势,而且为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知识、认知途径和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重大需求的日益增长,当前地球科学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六大门类之一,不仅探索地球起源、演化和发展趋势,而且为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知识、认知途径和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重大需求的日益增长,当前地球科学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阶段,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固体地球层圈及其外部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层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科学 固体地球 地球起源 大气圈 认知途径 研究范例 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N-K模型和尖点突变的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9
作者 潘福全 董炳洁 +3 位作者 董云鹏 张丽霞 杨金顺 陈秀锋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了探究公交车交通事故中的风险耦合关系,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基于N-K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度量模型,以国内... 为了探究公交车交通事故中的风险耦合关系,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基于N-K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度量模型,以国内发生的664起公交车交通事故为例,得到了不同风险因素耦合发生概率和风险耦合度值,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尖点突变模型,最后通过仿真,使公交车交通安全系统风险状态可视化。结果表明:参与风险耦合的因素数量越多,发生公交车交通事故的风险越大;人的因素和道路因素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在风险耦合过程中造成的风险最大,是影响公交车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交通事故 N-K模型 风险耦合 尖点突变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被引量:89
10
作者 董云鹏 查显峰 +3 位作者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93-1508,共16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冲断褶皱构造 巴山弧形断裂带 南秦岭
下载PDF
中天山北缘干沟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地球化学 被引量:42
11
作者 董云鹏 周鼎武 +3 位作者 张国伟 赵霞 罗金海 徐静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6,共8页
中天山北缘干沟蛇绿混杂岩带主要由属于弧前火山-沉积岩系的混杂基质及其襄胁的构造岩块组成,后者主要包括蛇绿岩残块、岛弧火山岩残块,以及大理岩、花岗岩等外来构造岩块。并因蛇绿岩及岛弧火山岩的出露而成为古板块缝合带的标志。干... 中天山北缘干沟蛇绿混杂岩带主要由属于弧前火山-沉积岩系的混杂基质及其襄胁的构造岩块组成,后者主要包括蛇绿岩残块、岛弧火山岩残块,以及大理岩、花岗岩等外来构造岩块。并因蛇绿岩及岛弧火山岩的出露而成为古板块缝合带的标志。干沟蛇绿岩岩石组合出露较为齐全,包括变质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构造岩块,但几乎均呈零散的构造岩块,散布于混杂基质中。变质橄榄岩以相对低SiO_2、TiO_2、Al_2O_3和CaO、高MgO为特征,类似于大洋中脊二辉橄榄岩主元素化学组成;∑REE低,LREE亏损,富集Cr、Ni,与世界典型蛇绿岩的超镁铁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以中等TiO_2、高MgO,不具有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与MORB相比较,高场强元素(HSFE)丰度低且平坦不分异;与原始地幔相比较,具有类似于N-MORB的亏损地幔特征,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应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岛弧型火山岩出露于混杂岩带南部,主要为橄榄粗安岩;主元素以高MgO、Al_2O_3、K_2O、Na_2O、K_2O/Na_2O≈1、低TiO_2和CaO含量,富含挥发份为特征。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zr、Th、U和LREE等,并以Nb、Ta亏损和Th富集显示其成因与消减作用有关,形成于板块俯冲过程中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干沟区段的混杂岩因存在蛇绿岩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而厘定为蛇绿混杂岩带,并指示沿中天山北缘曾存在古洋盆及其俯冲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蛇绿混杂岩 构造环境 干沟 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53
12
作者 董云鹏 周鼎武 +4 位作者 张国伟 张成立 夏林圻 徐学义 李向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主要由构造岩块和混杂基质两部分组成,构造岩块主要包括: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组成的蛇绿岩残块、中天山基底变质岩系的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构造块体以及来源于南天山泥盆系的大理岩残块;混杂基质主... 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主要由构造岩块和混杂基质两部分组成,构造岩块主要包括: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组成的蛇绿岩残块、中天山基底变质岩系的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构造块体以及来源于南天山泥盆系的大理岩残块;混杂基质主要为强烈剪切变形的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和变砂岩。变质橄榄岩主要为蛇纹石化的橄榄岩,SiO2、TiO2、Al2O3和CaO含量相对较高,而MgO含量相对较低。总体特征类似于二辉橄榄岩。稀土元素总量低,是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总量的0.3-0.5倍,以强烈亏损LREE为特征。乌瓦门玄武岩属于拉斑系列,主量元素显示低Al2O3、高TiO2、MgO,贫K2O、P2O5,Na2O>K2O性状,并以低∑REE、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不分异为特征,类似于N-MORB。同时,部分岩石样品在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性状类似的基础上,具有不同程度的LILE、Th富集和Nb、Ta亏损,以及Pb富集特征,并有Zr的轻度低谷,显示岩浆源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乌瓦门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董云鹏 杨钊 +3 位作者 张国伟 赵霞 徐静刚 姚安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6-1194,共9页
关子镇蛇绿岩是东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标志,主要由蛇纹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总体均以高SiO2、MgO,低TiO2、Al2O3,Na2O>>K2O,LREE和LILE亏损,以及HFSE不分异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变玄武岩又可以... 关子镇蛇绿岩是东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标志,主要由蛇纹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玄武岩)组成。变玄武岩总体均以高SiO2、MgO,低TiO2、Al2O3,Na2O>>K2O,LREE和LILE亏损,以及HFSE不分异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变玄武岩又可以划分为A类(主要分布南部区段)和B类(主要分布北部区段),B类相对于A类而言,具有更低的TiO2、Al2O3、MgO含量和高ΣFe2O3含量特征。同时,B类岩石LREE亏损程度较A类岩石更为明显。综合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两类岩石均源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古大洋中脊构造环境,但成生于不同的岩浆演化阶段,是古洋盆扩张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性质的确定,为商丹古洋盆西延与演化,以及中国大陆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关子镇 商丹缝合带 西秦岭
下载PDF
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被引量:38
14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 位作者 赵霞 姚安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的多陆块长期裂解、拼合的复合型造山带。最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共同揭示沿商丹带分布有中新元古代蛇绿岩,并伴生有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弧后盆地、岩浆弧、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北秦岭...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的多陆块长期裂解、拼合的复合型造山带。最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共同揭示沿商丹带分布有中新元古代蛇绿岩,并伴生有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弧后盆地、岩浆弧、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北秦岭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曾发展成为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活动大陆边缘,出现板块向北俯冲消减、弧后盆地的生成和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的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变质作用 元古代 构造格架 秦岭造山带 碰撞造山作用
下载PDF
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62
15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朱炳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0,共8页
秦岭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表明 ,北秦岭具有明显高的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 ,区别于明显低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的华北陆块和扬子块体群。北秦岭与南秦岭具有明显不同的前寒武纪构造与演化特征。北... 秦岭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表明 ,北秦岭具有明显高的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 ,区别于明显低初始εNd(t)值和Pb同位素比值特征的华北陆块和扬子块体群。北秦岭与南秦岭具有明显不同的前寒武纪构造与演化特征。北秦岭是 2 0 0 0Ma左右形成于华北陆块南侧洋岛基础上的独立陆块 ,经历 2 2 0 0~ 180 0Ma和 140 0~ 90 0Ma分别以垂向加积增生和侧向加积增生为主要机制的地壳生长。北秦岭在早元古代洋盆演化基础上 ,首次于 16 0 0Ma左右拼接于华北陆块南缘 ,130 0~ 10 0 0Ma发生扩张裂解 ,出现宽坪裂谷 洋盆构造环境 ,10 0Ma左右再次拼贴于华北陆块南缘。同时 ,北秦岭南侧可能发生与南秦岭陆块群中的陡岭微陆块的拼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同位素年代学 岩浆活动 大地构造 前寒武纪 秦岭造山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中央造山系原-古特提斯多阶段复合造山过程 被引量:16
16
作者 董云鹏 惠博 +5 位作者 孙圣思 杨钊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 史小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26-3448,共23页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保存了...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保存了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羌塘等众多大小陆块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综述了中央造山系地质、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550 Ma之前,众多大小陆块孤立散布于原特提斯洋;(2)541~485 Ma,原特提斯洋各分支开始俯冲;(3)485~444 Ma,原特提斯洋持续俯冲,导致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打开;(4)444~420 Ma,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南祁连洋和商丹洋闭合,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关闭;(5)420~300 Ma,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继承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勉略洋逐步扩张;(6)300~250 Ma,昆仑洋自阿其克库勒湖-昆中缝合带向木孜塔格-布青山-阿尼玛卿缝合带发生俯冲后撤;(7)250~200 Ma,原-古特提斯昆仑洋、古特提斯勉略洋关闭;(8)200 Ma以来,中央造山系转入陆内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造山系 昆仑造山带 祁连造山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 原-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三里岗—三阳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 位作者 姚安平 赵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36,共12页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 ,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 ,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 ;2 )逆冲推覆变形 (D2 ) ,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 ,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 ,发育长英质糜棱岩 ,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 ,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 ,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3)韧 脆性右行平移剪切 (D3) ,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 ,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 ,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 ,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 ;4)伸展正断层 (D4) ,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 ,呈NW—SE向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构造变形 韧性剪切带 襄樊-广济断裂 南秦岭微陆块
下载PDF
哀牢山缝合带中两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8
作者 董云鹏 朱炳泉 +1 位作者 常向阳 邓尚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3,共8页
在哀牢山构造带的哀牢山断裂与花山-雅邑断裂之间出露大量不同构造环境的岩浆岩。除双沟蛇绿岩外,尚发现有景东火山岩和墨江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景东火山岩具有类似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P-MORB)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以双沟... 在哀牢山构造带的哀牢山断裂与花山-雅邑断裂之间出露大量不同构造环境的岩浆岩。除双沟蛇绿岩外,尚发现有景东火山岩和墨江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景东火山岩具有类似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P-MORB)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以双沟蛇绿岩为代表的哀牢山洋盆先期的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墨江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哀牢山洋盆向西俯冲消减作用下的岛弧构造环境。景东裂谷型火山岩和墨江岛弧火山岩分别代表了哀牢山洋盆形成演化过程的两个端员阶段岩浆活动,反映了沿哀牢山构造带存在从初始裂谷扩张、形成洋盆、后期洋壳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完整板块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带 构造演化 火山岩 地球化学 云南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9
作者 董云鹏 周鼎武 +1 位作者 张国伟 柳小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2-441,共10页
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环境。岩石稀土总量高,稀土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综合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南秦岭造... 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环境。岩石稀土总量高,稀土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综合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南秦岭造山带南部边缘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为板内伸展-初始裂谷环境的拉斑质大陆玄武岩。区域对比表明,南秦岭与扬子陆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晚期是大陆板内伸展裂陷环境。这种伸展扩张的动力学体制始于早古生代初期;早古生代晚期伸展扩张形成以兰家畈拉斑质大陆玄武岩为代表的大陆板内伸展-初始裂谷;晚古生代初期,在古特提斯的伸展扩张以及深部地球动力学作用下,才进一步扩张形成勉略-花山有限洋盆,并最终使秦岭微板块从扬子板块北部分裂出来形成独立的微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秦岭造山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3 位作者 孙圣思 张菲菲 何登峰 孙娇 柳小明 杨钊 程斌 惠博 岳远刚 周波 程超 杨子强 史小辉 龙晓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69-797,共29页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前者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印支期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南北分野;后者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以“十字构造”为坐标系,中国大陆四个象限的地质、地球物理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 中央造山系 南北构造带 秦岭造山带 祁连造山带 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