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年底中国东南沿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与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66
1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郑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1-590,共10页
1997年11月底和12月19—25日对同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发生于广东饶平县柘林湾及南澳岛周围海域的大规模赤潮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是棕囊藻Phaeocystispouchetii。这种赤潮生物在其生活史中... 1997年11月底和12月19—25日对同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发生于广东饶平县柘林湾及南澳岛周围海域的大规模赤潮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是棕囊藻Phaeocystispouchetii。这种赤潮生物在其生活史中有游泳单细胞和群体胶质囊2个生活阶段。游泳单细胞为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6.0—7.2μm,有2根不等长的鞭毛和1根定鞭丝。群体胶质囊为球形或近球形,直径为110μm—2.6cm。直径在150μm以下的小胶质囊呈略似实心的球体,细胞分布不均,大小只有3.1-5.2μm;当直径大于200μm后,胶质囊已呈中空状,细胞均匀地分布在胶质囊表面,细胞大小增至62-7.4μm,群体胶质囊细胞内的2个林状叶绿体沿着细胞周壁相向嵌合。在赤潮高峰期,棕囊藻胶质囊遍布柘林湾,湾外的赤潮带达十数公里长,细胞密度最高为25×108cells/L,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99.7%。此次赤潮的诱因主要是受1997—1998年度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冬季气候反常,气温升高,东南风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 有害赤潮 中国 东南沿海 生物学 生态学
下载PDF
汕头市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岩 杨国义 +1 位作者 董巧香 黄长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7-1074,共8页
对汕头市电子垃圾环境污染典型区域土壤中的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在118个表层土壤样品中,有42个样品的重... 对汕头市电子垃圾环境污染典型区域土壤中的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在118个表层土壤样品中,有42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6%.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6.3%,Cu超标18.6%,Hg超标7.6%,As超标0.85%,其余重金属未超标.5个土壤剖面点共20个分层样品中,有7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0%.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0.0%,Hg超标15.0%,Cu超标10.0%.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在0.32-6.08之间,平均1.26.受污染土壤占39.1%,其中重度污染为7.2%,中度污染为10.9%,轻度污染为21.0%.在汕头市各区域中,以潮阳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最高(1.98),其余依次为金平区、澄海区、潮南区、龙湖区、濠江区和南澳县.环境污染、工农业活动以及污灌水是造成汕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汕头市土壤中,Cu、Pb、H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广东省、国家和世界的土壤背景值.采取控制源头,以综合治理方法促进土壤改良是恢复和改进汕头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 土壤质量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有机质、氮和磷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林俊达 商栩 李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50,共13页
柘林湾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区,近2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日益加重,赤潮频繁发生。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对该湾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W)、有机质(TOM)和不同形态的氮(TkN,NH4+)与磷(Ex-P,Fe-P,Au-P,De-P,OP)进行每月... 柘林湾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区,近2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日益加重,赤潮频繁发生。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对该湾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W)、有机质(TOM)和不同形态的氮(TkN,NH4+)与磷(Ex-P,Fe-P,Au-P,De-P,OP)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及不同形态的氮、磷均呈现极显著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今后可用含水量直接对这些指标进行粗略估算。有机质与氮、磷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是影响氮、磷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凯氏氮(TkN)和总磷(TP)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 113.1±382.5)μg/g和(567.2±223.3)μg/g,显著高于国内外许多同类型的海湾。各形态氮、磷含量年均值的平面分布呈现湾内(除S1,S7站外)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网箱渔排养殖区高于牡蛎养殖区的总体趋势,说明湾内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海湾富营养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形态氮、磷含量均于盛夏至初秋的高温季节(7-9月)处于年度峰值,这与该季节养殖动物处于生长旺期与高死亡率所造成的生物碎屑增多和有机质分解加速有关。与2002年7月相比,2003年7月的TkN和TP均出现大幅升高,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趋势相符。此外,自生磷(Au-P)年平均占TP的49.2%,是该湾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磷形态。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能导致沉积物的pH降低,继而促进Au-P中的自生钙氟磷灰石和碳酸钙所结合的磷释放进入水体,因而表层沉积物中高浓度的Au-P可能成为此类海湾富营养化水平加剧和赤潮大规模暴发加剧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表层沉积物 含水量 有机质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3港口有机锡污染的调查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雷瓒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对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和惠阳3个大型港口21个站位的水样、底泥和生物样的有机锡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品的一丁基锡(MBT)含量最高,三丁基锡(TBT)次之,二丁基锡(DBT)大多低于检测限.水样的TBT含量实测值从低于检测限至9 8ng/dm3,泥样的为0 3 ~174 7ng/g(干重),生物样的为2 1~23 0ng/g(湿重).水样TBT含量均值以惠阳港的为最高,泥样和生物样的均以厦门港的最高.影响有机锡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船舶吞吐量、水文状况、季节和与大型码头的距离.关联的海产腹足类性畸变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沿海有机锡污染比较普遍和严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结果 锡含量 东南沿海 污染现状 检测限 有机锡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样 底泥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马茹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9-315,共7页
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壬基酚(nonylphenol)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效应和对鱼体的器官损伤。结果表明,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3.4、351.5... 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壬基酚(nonylphenol)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效应和对鱼体的器官损伤。结果表明,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3.4、351.5、311.2和264.6μg/L,属剧毒物质。与空白对照相比,奥尼罗非鱼血红细胞的核异常率在最低处理浓度(150.0μg/L)下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微核率在≥337.5μg/L时也开始具有显著意义的增加。不同的暴露时间和剂量对血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鳃、肾脏、脾、肝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罗非鱼 微核 组织病理学 毒性
下载PDF
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柘林湾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继波 董巧香 黄长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7-485,共9页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海水增养区柘林湾表、底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湾浮游细菌总均值为59.4×10^4/dm^3,与国内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内湾海域大致相当。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总体上表现出湾内高于湾外、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格局,说明大规模增养殖业对浮游细菌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网箱养殖的影响尤其显著。湾顶黄冈河口浮游细菌呈现显著的逐年增加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与调查期间降雨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周边陆源污染输入加剧的影响。在周年变化上,浮游细菌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周年变化模式,主要是受水温的调控。年度峰值出现在夏季高温季节(6~8月),低谷出现在冬季低温季节(12~2月)。浮游细菌与溶氧呈现显著意义的负相关关系,但低溶氧可能是湾内养殖区初级生产力低下所致,而非浮游细菌耗氧所为。相反,溶氧降低可能会促进专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增加,使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细菌 时空分布 温度 溶氧
下载PDF
PCBs和PBDEs对人类癌细胞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对比(英文)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华萍 黄长江 +4 位作者 陆芳 杨军华 TANGUAY Robert 孙鲁浙 董巧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25-633,共9页
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 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47)、十溴二苯醚(PBDE209)对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对受精后5~6h(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对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126≈PCB156〉PCB1254(Aroclor1254)〉PBDE47〉PCB77〉PCB105≈PCB118≈PBDE209.其中PBDE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126和PCB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多溴二苯醚 人类癌细胞 斑马鱼胚胎 毒性
下载PDF
大规模增养殖区柘林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2 位作者 吴常文 王壮雄 周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柘林湾是粤东一个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和赤潮重灾区.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对柘林湾及其周边水域(共设19个站位)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实测值年变化为0 01~3 26 mg/m3,均值为0 56 mg/m3.平面分布的基本... 柘林湾是粤东一个大规模海水增养殖区和赤潮重灾区.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对柘林湾及其周边水域(共设19个站位)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实测值年变化为0 01~3 26 mg/m3,均值为0 56 mg/m3.平面分布的基本格局表现为湾顶黄冈河内与湾口外侧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的,湾内外侧和东部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湾内内侧和湾西部的.结合同步调查的水化数据得知,柘林湾是一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的海湾,其原因可能与高密度、大规模海水增养殖业引起的水流不畅、水下光照减弱和养殖贝类的摄食等有关.柘林湾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2001年夏季8月,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 月和2002年7月,其中2002年7月的叶绿素a含量仅为2001年7月的1/10左右.这种巨大的年际间变化显然与2001~2002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粤东地区于2002年春夏期间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径流剧减和调查海区浊度大幅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叶绿素A 周年调查 分布
下载PDF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I 被引量:42
9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7-204,共8页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活体水样 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优势种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三宅裸甲藻 (Gymnodinium mikimotoi)是此次赤潮的最...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活体水样 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优势种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三宅裸甲藻 (Gymnodinium mikimotoi)是此次赤潮的最优势种,最高密度达到 7.6 × 106cells/L。另两种优 势种为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其最高密度分 别达到 1.1× 105cells/L和 104-105cells/L。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都属于裸甲藻类,死后或用 福尔马林固定后细胞要么立即裂解,要么变形缩小。有些种类如螺旋螺沟藻在固定样品中找 不到其踪迹,因而无法精确计数。本文描述的3种赤潮藻在细胞、色素体、核、上锥沟和链状群 体等形态构造及外观上与国外学者所描述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细胞比日本海域产的稍小。 这可能与珠江口海域纬度较日本低有关。电镜照片显示三宅裸甲藻有一明显的上锥沟,斯氏 多沟藻则营养细胞和孢囊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裸甲藻 赤潮 分类 珠江口 生物学
下载PDF
柘林湾水体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杜虹 黄长江 董巧香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根据2001年7月~2002年7月间对柘林湾进行的溶解氧和营养盐含量的调查数据,探讨柘林湾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柘林湾的溶解氧含量年均值为5.88mg/dm^3,呈河口、湾外高,湾内低的平面分布规律.回归... 根据2001年7月~2002年7月间对柘林湾进行的溶解氧和营养盐含量的调查数据,探讨柘林湾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柘林湾的溶解氧含量年均值为5.88mg/dm^3,呈河口、湾外高,湾内低的平面分布规律.回归分析表明,柘林湾溶解氧含量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O4-P、NH3-N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是影响柘林湾水体DO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柘林湾 溶解氧 时空分布 营养盐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生态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长江 王超 +1 位作者 董巧香 林小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站位实测值为0~1.4×10^7cells/dm^3,总均值为3.3×10^5cells/dm^3,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67.1%,为调查海区第1优势种。在总共1045份样品中,有中肋骨条藻出现的样品数为1020份。其中,种群密度大于10^6cells/dm^3的样品有65份,大于10^7cells/dm。则有4份。以大于10^6cells/dm^3为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密度标准,在调查期间至少于2000年、2003年发生4次赤潮。运用灰关联理论对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与13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排序分析发现,水温、pH值和浮游动物是影响柘林湾中肋骨条藻种群时空分布的关键因子。水温还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对数值具极显著意义的线性关系,而达到赤潮密度的样品均落在24.5~32.0℃区间,即每年的5~9月份高温季节。由于柘林湾浮游动物的年高峰期也出现在高温季节,说明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存在可能是柘林湾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重要抑制因子。2004年调查海区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骤然降低,可能与水体营养盐结构和Fe含量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调查与监测对于研究海湾生态学和赤潮发生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中肋骨条藻 种群动力学 赤潮
下载PDF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Ⅱ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3-238,T002,共7页
对 1998年 4月 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新鲜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此次赤潮共有 7种原因生物,全部属于裸甲藻类,其中最占优种三宅裸... 对 1998年 4月 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新鲜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此次赤潮共有 7种原因生物,全部属于裸甲藻类,其中最占优种三宅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和优势种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已在本系列论文的第一篇报道。本文报道其余 4种红色裸甲藻(Gym.sanguineum)、灰白下沟藻(Katodinium glaucum)、螺沟藻98型(Gyrodinium sp. type-98)和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其中,红色裸甲藻是此次赤潮的优势种之一,灰白下沟藻和多环旋沟藻在我国是新记录,螺沟藻98型则可能是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裸甲藻 赤潮 珠江口 海洋污染 生物学
下载PDF
雷帕霉素(RAP)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运动行为和免疫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将飞 马雪 +2 位作者 盖增鑫 李雯雯 董巧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用斑马鱼研究了雷帕霉素(RAP)对胚胎的发育、免疫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将野生型AB品系胚胎于8—120 hpf暴毒于浓度范围为0—5μmol·L-1的RAP溶液中,结果表明RAP在120 hpf的半致畸浓度(EC50)为0.024μmol·L-1,主要畸形表型为卵黄... 用斑马鱼研究了雷帕霉素(RAP)对胚胎的发育、免疫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将野生型AB品系胚胎于8—120 hpf暴毒于浓度范围为0—5μmol·L-1的RAP溶液中,结果表明RAP在120 hpf的半致畸浓度(EC50)为0.024μmol·L-1,主要畸形表型为卵黄囊水肿、卵黄未被吸收和游囊关闭.在运动行为毒性上,自主运动频率(17—26 hpf)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差异,表现为前期下降而后期上升的模式;接触反应(27—48 hpf)也显著不同,表现为低浓度RAP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模式;低浓度组(0.01、0.05μmol·L-1)的运动能力(120 hpf)均显著弱于对照组,高浓度组(0.1μmol·L-1)则无显著性.通过注射罗丹明B标记的异硫氰酸酯右旋糖苷,发现RAP能抑制糖苷吸收,这可能是抑制卵黄吸收并引起胚胎发育畸形的原因之一.借助免疫转基因斑马鱼MPO品系,发现RAP能抑制免疫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荧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斑马鱼 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 免疫毒性
下载PDF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Ⅲ 被引量:25
14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对1998年4月22—24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大规模赤潮海域之一的深圳湾的活体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水样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群落构成研究。结果发现,深圳湾赤潮水样里仍以甲藻为主,但硅藻也具相当的数量。其中,最占优种为无纹螺沟... 对1998年4月22—24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大规模赤潮海域之一的深圳湾的活体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水样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群落构成研究。结果发现,深圳湾赤潮水样里仍以甲藻为主,但硅藻也具相当的数量。其中,最占优种为无纹螺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其最高密度为3.6×107cells/L;其次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1.6×107cells/L、原甲藻(Prorocentrum)的6.1×106cells/L。另外,三宅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红色裸甲藻(Gym. sanguineum)也占有一定的数量。其中,无纹螺沟藻、哈曼褐色多沟藻(Pheopolykrikos hartmannii)和链状裸甲藻(Gym. catenatum)为我国首次记录。赤潮样品中浮游植物总数量与甲藻所占百分比成正比,而与硅藻所占比例成反比。这说明深圳湾赤潮仍属于1998年春珠江口大规模裸甲藻赤潮的一部分,同时标志着此次珠江口大规模赤潮已开始走向消亡,其特征就是裸甲藻占绝对优势的赤潮群落开始被硅藻和其它甲藻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裸甲藻 赤潮 分类 珠江口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低温冷冻及短期保存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乐云 黄种持 +2 位作者 危林丹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4,共7页
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精子的激活特点、超低温冷冻方案筛选、短期保存、受精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5℃、比重为1.018的海水对赤点石斑精子具有最佳的激活效果,活力为(82.50±4.18)%;在进行超低温冷冻时... 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精子的激活特点、超低温冷冻方案筛选、短期保存、受精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5℃、比重为1.018的海水对赤点石斑精子具有最佳的激活效果,活力为(82.50±4.18)%;在进行超低温冷冻时,选择距离液氮面7 cm的高度进行降温,获得冻后活力为(65.83±3.76)%,显著高于1、3、15 cm的处理组(P<0.0001),利用冻存液B(含30 g/L海藻糖、10%DMSO的生理盐水)冻存赤点石斑精子,冻精活力为(67.92±3.96)%,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冻存液(P<0.05);通过优化的方案(冻存液B,7 cm高度)冻存得到精子可获得较好的受精效果,受精率为(74.55±4.31)%,而相应的鲜精受精率可达(87.42±4.63)%,二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短期保存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在4℃环境中保存约两周后活力降低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精子 超低温冷冻 低温保存
下载PDF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四喜 董巧香 +3 位作者 沈金辉 于秀娟 杜虹 黄长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7,共9页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形芋螺(Conus betulinus) 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性畸变 有机锡 指示种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虹 李金 +1 位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51,共9页
对柘林湾代表性水区柱状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历史演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除湾西北三百门(S2站)和湾中央大规模网箱渔排养殖区中心(S6站)外,其余各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氮(TOM)、凯氏... 对柘林湾代表性水区柱状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历史演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除湾西北三百门(S2站)和湾中央大规模网箱渔排养殖区中心(S6站)外,其余各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氮(TOM)、凯氏氮(TKN)及各形态磷含量基本呈现"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成岩作用的结果。S2、S6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多项氮磷指标,在表层10 cm以深不降反升与这两测站的高污染压力和弱水体交换能力导致的污染物快速堆积有关。底栖动物对沉积物垂直方向的扰动可能是各氮磷指标在沉降和降解阶段产生波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生物扰动对NH4+的垂直变化影响最大。自生磷(Au-P)与有机磷(OP)在表层以下随深度呈一定的镜像关系,与Au-P和OP在成岩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有关。Au-P随深度的变化幅度比OP的大,表明磷在Au-P和OP之间的转移并不是磷再分配的唯一途径,其它形态的磷也可能参与磷的再分配,而两者在表层不呈镜像关系主要与微生物对两者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沉积物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全球温暖化与海平面上升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长江 董巧香 林俊达 《自然杂志》 2000年第4期225-232,共8页
海平面因全球温暖化在近一世纪内平均上升了10~25cm。影响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的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洋的热膨胀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使得温室效应完全消失后海平面还会以相当的速率持续上升。南极西部冰盖在... 海平面因全球温暖化在近一世纪内平均上升了10~25cm。影响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的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洋的热膨胀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使得温室效应完全消失后海平面还会以相当的速率持续上升。南极西部冰盖在历史上有过完全消融,并使海平面上升5~6m的经历,它的稳定性是未来海平面是否会在短时期内大幅上升的关键。多数学者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世纪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将在30~60cm之间,此后情况可能会更糟,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我国拥有18000km的海岸线,对此应有清醒与超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温暖化 海洋灾害 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长江 胡晓蓉 董巧香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56,共6页
研究罗非鱼暴露在苯并[a]芘(B[a]P)后,其肝脏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结果显示,SOD和CAT都表现出在暴露初期被迅速抑制,然后诱导,再被抑制的反应模式,并... 研究罗非鱼暴露在苯并[a]芘(B[a]P)后,其肝脏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结果显示,SOD和CAT都表现出在暴露初期被迅速抑制,然后诱导,再被抑制的反应模式,并且CAT对污染的胁迫反应比SOD更加敏感,二者均是B[a]P污染的良好标志物.相比之下,GPx的胁迫反应不明显,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下才表现出诱导趋势,并不适合于短时间暴露下单独用来作为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罗非鱼 抗氧化防御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氧酶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下载PDF
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磷
20
作者 杜虹 黄长江 +1 位作者 董巧香 李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5-799,共5页
对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间采集的柘林湾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形态无机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与调查海区沉积物粒径有关,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 对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间采集的柘林湾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形态无机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与调查海区沉积物粒径有关,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平面分布基本呈现为湾内(除S1、S7站外)高于湾外的总体趋势。无机磷中以自生磷(Au-P)为主要存在形态,占总磷的47.3%,有机磷(OP)含量次之,占总磷的19.5%,铁结合磷(Fe-P)最低。其中,生物可利用磷(包括Ex-P、Fe-P、OP和部分Au-P)占TP的35.7%~83.0%,在国内外海湾中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沉积物 生物可利用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