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径级绒毛白蜡矿质养分再吸收特征比较研究
1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马翠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集中分布在40%—60%之间, Ca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则集中分布(–10%)—(–40%)之间,而其他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取值范围则相对分散。对比表明,绒毛白蜡小径级植株N元素再吸收效率高于中大径级植株,而其K元素再吸收效率则明显低于中大径级植株。相关分析表明,绒毛白蜡N与P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落叶前叶片的有机N、P组分在分别被水解为氨基酸和无机P之后再转运出来,而这两种生理过程是同时进行且存在密切关联的。Ca与Mg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Ca和Mg分别为细胞壁和叶绿素的重要结构性元素,落叶期这两种元素在植物叶片中经常出现持续积累的“负转移”现象,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养分再吸收生理过程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绒毛白蜡幼树成熟鲜叶N/P比值大于16,而当绒毛白蜡直径在10 cm以上时, N/P多小于14,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逐步由P限制转变为N限制;因而,建议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逐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系统认识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养分再吸收 径级 矿质元素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7
2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宋爱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72-3080,共9页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样方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类可以将林下灌丛及阴坡灌丛与阳坡(或半阳坡)喜光耐旱灌丛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各样方划分为8个组。根据各样方中灌木种的二元属性数据分析,TWINSPAN分类可将29个常见灌木种划分为4个组,这种分类可以比较明确的区分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的灌木种和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的物种被准确的区分开来。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样方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生境的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应了样方海拔梯度的变化,即热量条件的差异。对角线上各样方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灌木种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最左边多为分布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如美蔷薇(Rosa bella)、红瑞木(Cornus alba)等;而最右边则多为典型的干旱阳坡指示种,如对结木(Sageretia paucicostat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对角线上物种的排序综合反映了各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左上方各物种多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土石山地区,而右下方各物种不仅在土石山区有分布,而且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也多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 黄土丘陵 土石山区 交错地带 灌木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下载PDF
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董林水 陈礼光 +2 位作者 郑郁善 林文革 童美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4-247,共4页
通过对木荷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生物量、蓄积量、生长状况和空间利用方面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一定的密度下 ,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能显著提高林分生产力及空间利用率。当密度为 3 15 0株 /hm2 时 ,混交比例为 1∶1的 7年生林分生... 通过对木荷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生物量、蓄积量、生长状况和空间利用方面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一定的密度下 ,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能显著提高林分生产力及空间利用率。当密度为 3 15 0株 /hm2 时 ,混交比例为 1∶1的 7年生林分生物量最大达m/ 82 .90t·hm-2 ,蓄积量最大为V/ 2 4.73m3·hm-2 ,叶生物量m/ 14.2 7t·hm-2 ,林分生长状况良好 ;该处理林分 ,空间利用率高 ,生物量或蓄积量比其它模式提高 30 %~ 80 % ,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马尾松 混交林 混交比例 生物量 空间利用 生产力 蓄积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5 位作者 孙景宽 赵西梅 杨红军 屈凡柱 李华 付战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9-295,共7页
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砂基质和相邻滨海盐土的盐分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贝壳堤岛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选择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2种土壤类型进行剖面盐分特征测定,比较研究土壤类型及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特征的影响,并应用... 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砂基质和相邻滨海盐土的盐分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贝壳堤岛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选择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2种土壤类型进行剖面盐分特征测定,比较研究土壤类型及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特征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除Ca2+外,贝壳砂基质剖面中其余盐分特征指标由表层至底层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Ca2+含量由上至下则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2)贝壳砂基质剖面盐分含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近海侧剖面(地下水埋深1.5m)细颗粒含量、含水量、含盐量及pH值均高于滩脊剖面(地下水埋深2.5m)对应各层次;而各盐分离子中,近海侧剖面各层K+、Na+、Cl-、SO42-含量明显高于滩脊剖面对应各层次;而Ca2+、Mg2+则不同,其近海侧剖面与滩脊剖面对应各层次含量均比较接近;(3)贝壳堤岛土壤样品盐分特征指标相关分析表明,除Ca2+外,其余各指标之间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贝壳堤岛土壤样品盐分特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265%,分别依次可以理解为土壤的盐化状况因子、土壤Ca2+含量因子、土壤含盐量及碱化特征因子、土壤K+含量因子;主成分得分可以很好的将各土壤样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贝壳堤岛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性 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晋西土石山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复杂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宋爱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1-475,共5页
在晋西黄土高原中阳县土石山区阴坡地段,选择4种典型群落次生演替阶段样地,研究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群落复杂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高度级结构及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高大个体在群落中所占比例... 在晋西黄土高原中阳县土石山区阴坡地段,选择4种典型群落次生演替阶段样地,研究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群落复杂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高度级结构及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高大个体在群落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低高度级和小径级个体数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按高度级结构计算的群落树种组成复杂性H(X)、层次结构复杂性H(Y|X)、群落总体复杂性H(X,Y)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H(X)指数值在演替初期阶段为2.96,演替中期增加到3.85,至乔木林阶段又降低为3.75;H(Y|X)指数值演替初期为1.27,演替中期增加为1.66,至乔木林阶段则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群落结构 复杂性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北段植被物种丰富度及盖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李冬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1-556,共6页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境因素的影响。(3)研究区域北部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与物种丰富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多以乘幂指数方程拟合精度较高。而在研究区域南部,则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样带中群落盖度主要受少数优势种盖度所控制,而与群落物种数量相关性不大。最后,提出今后需要加强青藏铁路沿线高寒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的相关研究,以便深入分析区域植被分布的格局和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植被样带 物种丰富度 盖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生态位及排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宋爱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0,共6页
应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简化Morisit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晋西黄土区和土石山区交错地带29个主要灌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树种的DCA排序分析结果与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应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简化Morisit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晋西黄土区和土石山区交错地带29个主要灌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树种的DCA排序分析结果与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us)、黄刺玫(Rosa xanthina)等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他物种。(2)多数灌木种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只有少数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以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为例,406个种对之中,有116个种对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占总种对数的28.57%;指数值在0-0.5间的种对数为276对,占总种对数的67.98%;指数值在0.5-1时种对数只有14对,仅占总种对数的3.45%。(3)物种DCA排序图第一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对比分析表明,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多位于DCA排序图的边缘区域,而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则多位于排序图的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DCA排序 黄土区 土石山区 晋西地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7-162,共6页
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的典型交错地带中阳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的植物区系科、属、种的组成、属的分布类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这两个区域的植物区系组成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中阳县土石山地区,... 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的典型交错地带中阳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的植物区系科、属、种的组成、属的分布类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这两个区域的植物区系组成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中阳县土石山地区,共计有种子植物64科,204属,354种。植物区系属的分布类型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有87属,占总属数43%。黄土丘陵边缘区仅有种子植物134种,分属93属,42科;分别占中阳县土石山区的37.85%,45.59%,65.63%。从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讲,晋西土石山次生林区应该是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发现黄土丘陵区泛热带成分分布的多种灌木均自然分布在极端干旱的阳坡地段,这种区系的分布类型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天然次生植物区系特征的分析,对于深入研究该区域天然植被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 黄土丘陵区 土石山区 交错地带 植物区系特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1 位作者 周金星 宋爱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22期3601-3608,共8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分别从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植被恢复总体思路、植被生态建设分区这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围绕“黄土高原尤其是厚层黄土塬区是否有可能恢... 对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及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分别从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恢复前景、植被恢复总体思路、植被生态建设分区这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围绕“黄土高原尤其是厚层黄土塬区是否有可能恢复森林植被”这一焦点问题展开论述,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前景 策略
下载PDF
生物农药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林水 李宏伟 +1 位作者 宋爱云 曹帮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35-139,共5页
统计分析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中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系统研究了申请文献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国家或省区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申请人申请量比例组成、申请数量较多的申请人及其发明技术内容、国内外申请文献技术特点对比等内... 统计分析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中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系统研究了申请文献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国家或省区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申请人申请量比例组成、申请数量较多的申请人及其发明技术内容、国内外申请文献技术特点对比等内容,根据统计结果总结了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今后生物农药专利技术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专利申请 统计 专利分析 技术领域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土壤典型理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1 位作者 周金星 姜鑫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青藏工程走廊沿线植被恢复策略,掌握沿线土壤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的土壤典型理化特征,共设置样带27条,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碳酸... 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青藏工程走廊沿线植被恢复策略,掌握沿线土壤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的土壤典型理化特征,共设置样带27条,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沿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由北至南均表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多在10.0~40.0 g/kg之间,全氮则多介于0.4~2.0 g/kg之间。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全磷质量分数多在0.3~0.8 g/kg之间,由北至南呈“两端高,中间低”变化趋势;全钾质量分数多介于13.0~30.0 g/kg,由北至南增高趋势明显;土壤p H值则表现为“北高南低”;沿线阳离子交换量多在6.0~24.0 cmol(+)/kg之间;碳酸钙质量分数呈现“南北迥异”的变化规律,北部样带多在8.0%~15.0%之间,南部样带则多只有1.0%~3.0%,这与土壤钙积作用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沿线土壤各理化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部分指标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工程走廊 土壤理化特征 植被类型 样带
下载PDF
我国农业大学国内专利申请动态发展趋势及技术领域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年第12期36-39,共4页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农业大学专利申请的总体数量动态变化和技术领域分布(IPC)情况,并对几所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学专利申请技术领域分布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可以基本反映国内农业大学专利申请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大学专利...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农业大学专利申请的总体数量动态变化和技术领域分布(IPC)情况,并对几所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学专利申请技术领域分布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可以基本反映国内农业大学专利申请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大学专利申请的总体技术领域分布规律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学 农业院校 专利分析 文献计量 专利申请数量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桥杂环化合物国际专利分类方法研究
13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任晓伟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9期627-634,共8页
桥杂环类结构复杂化合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是化学领域专利文献检索的难点,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桥杂环化合物的IPC分类思路与方法。对比分析桥环化合物环数的确定方法和IPC分类表中关于桥杂环化合物分类的相关附注解释,进一步通... 桥杂环类结构复杂化合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是化学领域专利文献检索的难点,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桥杂环化合物的IPC分类思路与方法。对比分析桥环化合物环数的确定方法和IPC分类表中关于桥杂环化合物分类的相关附注解释,进一步通过逻辑推理,系统解析了桥杂环化合物的IPC分类思路及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说明。提出桥杂环化合物(或稠杂环化合物)IPC分类方法的要点为“避免相关环的重复计数”,即每个新计数的“相关环”与已经计数的环系相比,都必须存在一个“新”的连接(或称为“桥”),此结论可由桥杂环化合物环数计算的“搭桥法”推理得出。所述分类技巧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稠杂环系化合物。可为准确地进行桥杂环化合物(或稠杂环化合物)的IPC分类提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杂环化合物 相关环数 稠环系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7
14
作者 宋爱云 刘世荣 +1 位作者 史作民 董林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4-1178,共5页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 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 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4个样方分为12个群落类型.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和土壤含水量.DCA排序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从上到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耐寒性越来越强;第2轴基本上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亚高山草甸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苗期DRIS营养诊断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旭东 董林水 +1 位作者 周金星 郑郁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5-1170,共6页
以我国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的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苗期的DRIS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D-最优饱和设计法进行了福建柏苗期N、P、K3因素10处理盆栽施肥试验。与以往的研究仅以某月份或特定时间的取样制定的营养诊断标准不同... 以我国珍稀乡土树种福建柏的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苗期的DRIS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D-最优饱和设计法进行了福建柏苗期N、P、K3因素10处理盆栽施肥试验。与以往的研究仅以某月份或特定时间的取样制定的营养诊断标准不同,以整个生长季节(6~12月份)内选取的共计10 0份苗木叶片养分含量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图解法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其诊断正确率较高,验证了DRIS营养诊断方法可以排除1年生苗木不同月份叶龄的影响。福建柏苗期叶片3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 P=11.4 12 1±1.4 137;K/ N=0 .5 0 32±0 .10 39;K/ P=5 .6 16 8±1.0 6 0 4。DRIS诊断标准分别经各月份苗木叶片养分元素含量回代检验,所诊断的苗木N、P、K需肥次序与实际施肥量基本一致。以生长中期的8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诊断正确率达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苗木 营养诊断 诊断施肥综合法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爱云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董林水 刘京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2,共6页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chamaejasm e)和蒿草(Kobresia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 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β多样性(W ilson-Schm ida指数、群落相异系数βCS及Cody指数)随着海拔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亚高山草甸 物种组成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下载PDF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5
17
作者 陈卓梅 郑郁善 +3 位作者 黄先华 王舒凤 董林水 陈礼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min-1,林分总持水量达1 0 97.33t·hm-2 .其它依次为秃杉杉木混交林 >秃杉纯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秃杉 混交林
下载PDF
ICP-OES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红军 孙景宽 +3 位作者 宋爱云 屈凡柱 董林水 付战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7-1313,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高效、快速地测定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中重金属As,Cd,Cu,Fe,Hg,Mn,Pb,Se和Zn的有效态浓度,研究了它们在贝壳堤岛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保护区土壤环...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高效、快速地测定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中重金属As,Cd,Cu,Fe,Hg,Mn,Pb,Se和Zn的有效态浓度,研究了它们在贝壳堤岛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保护区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样品中9种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除镉(Cd)和汞(Hg)稍高外,其余均远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级背景含量,贝壳堤岛土壤整体处于清洁水平。从水平分布来看,由于背海侧受人类干扰较多,且海水淋洗较少,七种重金属(As,Cd,Cu,Fe,Mn,Pb,Zn)有效态含量背海侧明显高于向海侧,且呈显著差异(p≤0.05)。从纵向土壤剖面分析,受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取沙和地形与水流方向的影响,有效态重金属浓度平均值随剖面样品中<0.5mm粒径土壤颗粒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0.5mm粒径土壤颗粒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贝壳堤岛土壤中的重金属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大部分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都位于表层以下各层,但各层重金属含量整体上变化不大。贝壳堤岛土壤中重金属As,Cd,Cu,Fe,Pb,Zn可能有大致相同的来源,而与Hg,Mn和Se的来源不同。综合来看,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土壤环境未受到明显外源污染,贝壳堤岛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滤食性贝类对海水中重金属的富集、风化过程中土壤颗粒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以及外源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有效态重金属 土壤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香樟优选株和普通株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爱云 陈辉 董林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从 8 5个随机引物中选 10个随机引物对 8个香樟样品的DNA进行了扩增 ,应用RAPD技术区别 6个优选株和 2个普通株 ,共获得 78个DNA片断 ,把这些DNA片断作为遗传位点用UPGMA法计算出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并作了聚类分析 .在D =0 .738... 从 8 5个随机引物中选 10个随机引物对 8个香樟样品的DNA进行了扩增 ,应用RAPD技术区别 6个优选株和 2个普通株 ,共获得 78个DNA片断 ,把这些DNA片断作为遗传位点用UPGMA法计算出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并作了聚类分析 .在D =0 .738处 8个样品分为两大类 ,而且普通株同优选株的亲缘关系很近 .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子标记 香樟 优选株 普通株 遗传位点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金星 Jun Yang +2 位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植被样带 物种丰富度 盖度 物种共有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