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海良 曾强 +12 位作者 刘邓 盛益之 刘晓磊 刘源 胡景龙 李扬 夏庆银 李润洁 胡大福 张冬磊 张文慧 郭东毅 张晓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7-485,共19页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谢过程。黏土矿物中的结构铁是微生物铁氧化还原循环的重要电子供/受体。在氧化还原的环境中,多种铁还原/铁氧化细菌可以通过还原氧化黏土矿物中的结构Fe(Ⅲ)/Fe(Ⅱ),进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溶解、转化、沉淀等作用改变黏土矿物的晶格结构及物相,或是产生新的次生矿物。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碳、氮、硅、磷等重要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黏土矿物可以通过吸附有机碳,降低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减缓其矿化速率。在氧化还原波动的环境中,黏土矿物还可以通过活化分子氧,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质,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黏土矿物还会吸附生物胞外酶,影响胞外酶降解有机质的效率。微生物通过耦合黏土矿物中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铁还原与氨氧化等过程影响氮循环。黏土矿物对磷的吸附以及风化过程中硅的释放影响着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重金属固化稳定、有机污染物降解、杀死病原菌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微生物 相互作用 元素循环 能量 电子传递 氧化还原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地质微生物学中几项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海良 于炳松 吕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2-580,共29页
地质微生物学是地质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研究领域涉及全球许多种极端环境,例如从地下深部结晶岩、古沉积岩、到现代超盐度湖泊、干旱的沙漠和热液喷口系统等。因为地质微生物学进展... 地质微生物学是地质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研究领域涉及全球许多种极端环境,例如从地下深部结晶岩、古沉积岩、到现代超盐度湖泊、干旱的沙漠和热液喷口系统等。因为地质微生物学进展的综述可能要用一本专著方可阐述清楚,作者在此仅对地质微生物学几个活跃的前缘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大陆深部、盐碱环境、干旱沙漠等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白云石的微生物成因,古代沉积岩中的微生物古DNA及其环境意义以及海洋地质微生物学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证明了将地质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联系起来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微生物学 极端环境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古DNA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7 位作者 张泽明 刘福来 杨文采 金振民 王汝成 罗立强 黄力 董海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终孔 研究进展 超高压深俯冲 地幔流变学
下载PDF
槲皮素活化mTOR信号通路对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海良 张颖 +5 位作者 黄谢梅 黄宏 郭韡 邢伟 郝进 徐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对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QU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QU对蛋白质翻译调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QU对mTOR介导的蛋白质翻译...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对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QU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QU对蛋白质翻译调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QU对mTOR介导的蛋白质翻译调控通路关键基因mTOR、P-4E-BP1(翻译起始因子4E的结合蛋白)的磷酸化,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及mTOR通路阻断实验。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36 h干预点,浓度为1×10-4、1.5×10-42、×10-4、2.5×10-4 mol/L时,QU可明显促进L929细胞增殖(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在36 h干预点,2.5×10-4 mol/L QU与对照组相比,RLU(相对光单位)值明显增加(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mTORc、yclin、D1和P-4E-BP1的表达明显增加。100ng/ml的雷帕霉素作用36 h后,与对照组相比,QU组P-4E-BP1、mTOR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雷帕霉素组明显减少,雷帕霉素+QU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但较QU组有所减少。结论:QU可通过诱导mTOR信号通路活化,进而促进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表达,诱导L929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L929成纤维细胞 MTOR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苏新 陈芳 +4 位作者 张勇 王媛媛 焦露 蒋宏忱 董海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23,共15页
当前国内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评价发展趋势要求有更多具有精细探测和评价功能的技术,这给地质微生物水合物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和挑战。简要介绍了当前水合物成藏或沉积环境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类别及其主要关系,... 当前国内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评价发展趋势要求有更多具有精细探测和评价功能的技术,这给地质微生物水合物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和挑战。简要介绍了当前水合物成藏或沉积环境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类别及其主要关系,它们绝大多数是适应海底深部低温高压环境的厌氧极端生物。其中重要类群是为天然气提供气源的产甲烷古生菌、参与甲烷厌氧氧化过程的甲烷氧化古生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介绍了国内外几个地质微生物探测技术的实例,包括历史悠久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计数法、群落结构和标志类别法;另外,对新露头角的微生物生物标志物法等其他方法也给予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微生物 微生物丰度 群落结构 甲烷 水合物识别技术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与甲烷渗漏有关的早期成岩作用和孔隙水化学组分异常 被引量:14
6
作者 邬黛黛 叶瑛 +4 位作者 吴能友 蒋宏晨 季珊珊 董海良 刘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6,共11页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采自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沉积物样品中有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渗漏指示意义的自生碳酸盐、硫酸盐和草莓状framboids黄铁矿,自生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特征与冷泉沉积物类似,属微生物成因。沉积物孔隙水化学组...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采自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沉积物样品中有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渗漏指示意义的自生碳酸盐、硫酸盐和草莓状framboids黄铁矿,自生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特征与冷泉沉积物类似,属微生物成因。沉积物孔隙水化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埋藏深度加深,SO42-,Ca2+,Mg2+和Sr2+浓度明显降低,Mg2+浓度与Ca2+浓度和Sr2+浓度与Ca2+浓度的比值急剧增加,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产区的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离子浓度异常吻合较好,暗示采样站位深部可能有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矿物 甲烷渗漏 早期成岩作用 琼东南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沉积物中古DNA在古生态、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侯卫国 董海良 +2 位作者 蒋宏忱 李高远 杨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6-291,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技术的应用逐渐从生物学研究拓展到进化、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因为DNA容易受到水解、氧化、紫外辐射、酶解等过程的破坏,所以人们认为DNA很容易降解,保存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古生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技术的应用逐渐从生物学研究拓展到进化、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因为DNA容易受到水解、氧化、紫外辐射、酶解等过程的破坏,所以人们认为DNA很容易降解,保存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古生物和古人类的化石或骨骼、冻土、湖泊海洋沉积物等样品中包含已保存数千年甚至长达数百万年以来的古DNA。古DNA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可以诠释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进化和迁移过程及它们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反过来,古DNA在古环境、古气候重建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沉积物样品的古DNA往往保存了历史时期的水体和水体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信息。通过对沉积物中古DNA的研究,可以获得历史时期的水生生物(包括藻类、水生动植物等)的群落演化,和水体周围岸基生活的动植物群落(植物落叶、动物毛发冲带到水体并沉积下来)演替,进而反演水体和水体周围气候环境以及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古人类和动物化石中保存的DNA,可以探讨人类的迁徙和进化过程,溯源家畜的驯化历史。本文将介绍环境古DNA的保存和可靠性评价,重点探讨古DNA在古生态以及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优势及应用,并展望古DNA在生物进化和环境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古DNA 古生态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地下岩心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远亮 夏颖 +4 位作者 董海良 东秀珠 杨克迁 黄力 董志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3-539,共7页
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微生物未培养DNA提取技术和16SrDNA分析技术,在中国大陆钻探深层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存在的证据。从地下430.00米(S1)与1033.77米(S13)深度岩芯中分别提取到微生物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通过对S13样品DNA中克隆得到的54... 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微生物未培养DNA提取技术和16SrDNA分析技术,在中国大陆钻探深层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存在的证据。从地下430.00米(S1)与1033.77米(S13)深度岩芯中分别提取到微生物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通过对S13样品DNA中克隆得到的54个16SrDNA的序列测定,初步构建了该深度地下微生物群落的系统进化树,发现了23种不同的微生物序列存在。通过DAPI染色证明在地下1033.77米的微生物数量约为1×104个/克岩石,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分析,发现了其中两种微生物(CCSD1305与CCSD1307)的数量为6.6×104+/g岩石与2.18×106个/g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微生物 16SrDNA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微生物研究——地下3900米一株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远亮 李光玉 +3 位作者 东秀珠 董海良 杨克迁 董志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0-544,共5页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一井的3911.28米处利用厌氧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CCSDFL3900,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5℃,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端生芽孢,不运动,电镜观察无鞭毛。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16SrRNA序...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一井的3911.28米处利用厌氧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CCSDFL3900,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5℃,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端生芽孢,不运动,电镜观察无鞭毛。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16SrRNA序列及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芽孢杆菌或地杆菌。生化试验检测显示,该菌株能够利用多种糖类发酵产酸,最终鉴定为热坚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热坚芽孢杆菌 鉴定 分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深部地层微生物研究——两株未培养地下微生物菌株原位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远亮 夏莹 +4 位作者 东秀珠 董海良 杨克迁 董志扬 黄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03-2106,共4页
从地下1033.77米深处岩芯中提取微生物DNA,经PCR扩增,获得16S rDNA序列。选取其中两个序列(CCSD1305与CCSD1307),根据其16S rDNA可变区设计PCR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确定这两株未培养微生物在岩芯中的生物量。结果表明,CCSD1305与C... 从地下1033.77米深处岩芯中提取微生物DNA,经PCR扩增,获得16S rDNA序列。选取其中两个序列(CCSD1305与CCSD1307),根据其16S rDNA可变区设计PCR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确定这两株未培养微生物在岩芯中的生物量。结果表明,CCSD1305与CCSD1307在该岩芯中的数量分别约为6.6×104和2.18×106个/克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微生物 16S RDNA 实时定量PCR 定量
下载PDF
微生物在生物煤层气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尚 董海良 +4 位作者 侯卫国 蒋宏忱 万云洋 魏晓芳 帅燕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甲烷产生途径 产气速率
下载PDF
两株异化铁还原菌与蒙脱石交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维政 朱云 +7 位作者 鲁安怀 李艳 王清华 张虓雷 王浩然 杨晓雪 王长秋 董海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16,共6页
本文选用采自辽宁某矿的天然钠基蒙脱石与两株异化铁还原菌模式菌株Shewanella putrefaciensCN32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研究了蒙脱石与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均能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三价铁,使微生物作用于蒙脱... 本文选用采自辽宁某矿的天然钠基蒙脱石与两株异化铁还原菌模式菌株Shewanella putrefaciensCN32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研究了蒙脱石与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均能还原蒙脱石晶格中的三价铁,使微生物作用于蒙脱石之后的反应体系中二价铁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反应悬浊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晶格条纹像显示微生物作用后的粘土矿物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层间距d001值从1.29 nm分别减小为1.06 nm(CN32)和1.02nm(MR-1)。上述结果综合指示这两株异化铁还原菌能够通过还原天然蒙脱石结构中的三价铁促进矿物发生物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基蒙脱石 异化铁还原菌 SHE wanella putre faciens CN32 SHE wanella oneidensis MR-1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介导黄芩苷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登艳 宋娇 +4 位作者 董海良 邢伟 徐祥 黄宏 郝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99-240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0.01~100μg/ml)对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被黄芩苷干预的HCT 116细胞的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0.01~100μg/ml)对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被黄芩苷干预的HCT 116细胞的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1~100μg/ml的黄芩苷处理组明显抑制HCT 116细胞的增殖(P<0.05)。用100μg/ml黄芩苷处理后,增殖相关的蛋白mTOR、p70S6K、S6、eIF4E表达明显下调(P<0.05),4E-BP1表达明显上调。p-mTOR(Ser2448)、p-S6(Ser235/236)、p-4E-BP1(Thr37/46)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黄芩苷能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 增殖 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库赛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成艳 成小英 +1 位作者 董海良 王建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7,共6页
正构烷烃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其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可记录气候环境的变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库赛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库赛湖地区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在库赛湖采集了一根长约4m的沉积柱... 正构烷烃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其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可记录气候环境的变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库赛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库赛湖地区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在库赛湖采集了一根长约4m的沉积柱岩心。结果表明,库赛湖沉积柱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在C_16-C_33之间,奇碳优势明显,整体呈现以高碳数占优势的组成特征,揭示库赛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库赛湖沉积柱中所有样品的主碳峰(C_max)都是C_31,进一步显示陆源输入中以草本植物输入为主。据正构烷烃参数,库赛湖地区过去2 500cal a BP来的环境气候变化具3个阶段。阶段1(2 420~2 000cal a BP),总正构烷烃(TNA)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碳优势指数(CPI)呈上升趋势,说明阶段1气候较冷,nC_27/nC_31和P_aq呈先降低后回升的变化趋势,说明湿度先降低后略有回升;阶段2(2 000~850cal a BP),有机物变化趋势不明显,CP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候较暖;阶段3(850cal a BP至今),nC_27/nC_31值和P_aq增加,CPI值降低,说明该阶段气候整体较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正构烷烃 库赛湖 古环境
下载PDF
地质微生物——地球环境中的“协调员”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宏忱 黄柳琴 +2 位作者 冯灿 杨渐 董海良 《自然杂志》 201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简单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从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环境修复、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学和古微生物生态重建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 地球环境-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环境修复 极端环境微生物 古微生物
下载PDF
PET/PA 6共混纤维分散相形貌的演变及其对表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梅 董海良 +4 位作者 潘丹 王立诚 孙俊芬 王松林 陈龙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以特性黏数为0.65 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对黏度为2.4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通过改变体系组分共混比和拉伸倍数制备一系列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PET/PA 6共混纤维,研究了在不同组分共混比和拉伸... 以特性黏数为0.65 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对黏度为2.4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通过改变体系组分共混比和拉伸倍数制备一系列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PET/PA 6共混纤维,研究了在不同组分共混比和拉伸倍数下分散相形貌的演变,以及分散相形貌的演变对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相形貌的演变主要发生在出喷丝孔后的单轴拉伸流场中,分散相由初始阶段的椭球形发展为长微纤状;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是经过纺程线上的拉伸作用后由初始阶段表面的凸起结构经过界面分离和凹陷形成,且沟槽结构的宽度与数量直观上随内部分散相尺寸和数目的增大而增大,随分散相共混比和拉伸倍数的增加,界面分离程度增加,纤维表面沟槽宽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聚己内酰胺 共混纤维 分散相 表面结构
下载PDF
PTT/ECDP并列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董海良 《合成纤维》 CAS 2023年第7期29-32,共4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低温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PTT/ECDP并列复合纤维,研究了牵伸倍数、热定形温度、热处理温度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牵伸倍数的增大,复合纤维的卷曲...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低温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PTT/ECDP并列复合纤维,研究了牵伸倍数、热定形温度、热处理温度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牵伸倍数的增大,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提高;随热定形温度的升高,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卷曲性能提高;随热处理温度的降低,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提高。最后,复合纤维经圆机织造后,进行阳离子染色处理,织物在98℃染色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 ECDP 并列复合纤维 热处理 卷曲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婉雨 杨渐 +5 位作者 董海良 吴耿 王尚 孙永娟 赖忠平 蒋宏忱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5,共8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布逊盐湖 嗜盐微生物 古菌 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沉积柱中长链烯酮的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霞 杨渐 +2 位作者 董海良 杨欢 蒋宏忱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或U37K′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表层水温的重建,但用于恢复湖泊古温度的研究则相对很少。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咸水湖泊库赛湖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心一个5m沉积柱中的长链烯酮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或U37K′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表层水温的重建,但用于恢复湖泊古温度的研究则相对很少。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咸水湖泊库赛湖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心一个5m沉积柱中的长链烯酮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其母源。结果表明该沉积柱的大部分层位存在长链烯酮,其C37/C38<1;DNA测序结果表明库赛湖中的定鞭藻为Isochrysis属,为长链烯酮的母源。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湖泊环境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与温度的经验公式估算出的古湖水温度接近于实测的现代夏季水温,且与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重建的库赛湖古湖水温度范围基本一致。但是,用长链烯酮恢复的古湖水温度总体上稍高于由GDGT计算出的温度且波动更为强烈,这可能与这两种脂类的母源生物在湖中的栖息层位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烯酮 库赛湖 青藏高原 GDGT 古气候
下载PDF
微生物铁还原作用对蒙脱石保存有机物的影响: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天 汪丹 +1 位作者 董海良 曾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0-796,共7页
本文研究了微生物的铁还原作用对黏土矿物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将一种有机化合物(十二氨基十二酸)插层到一种富铁的蒙脱石(绿脱石)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分别对插层前后的绿脱石进行作用,以研究该菌对绿脱石结构中F... 本文研究了微生物的铁还原作用对黏土矿物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将一种有机化合物(十二氨基十二酸)插层到一种富铁的蒙脱石(绿脱石)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分别对插层前后的绿脱石进行作用,以研究该菌对绿脱石结构中Fe3+的还原作用以及层间有机物的影响。结果发现,1Desulfovibrio vulgaris能够还原这2种绿脱石结构中的Fe3+,且电子穿梭体AQDS(蒽醌-2,6-二磺酸)能够增强还原速率和程度;2硫酸盐的存在能够增加还原速率和程度,表明还原过程中生成的硫化物与绿脱石结构中的Fe3+发生了化学还原作用;3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总有机碳分析表明,还原后的绿脱石,其结构层内仍有大量有机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存层间有机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微生物还原 有机物 硫酸盐还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