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荣芬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虚痞临证经验 被引量:6
1
作者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8期810-812,共3页
胃痞病可分实痞与虚痞,临床以虚痞为多见。董荣芬主任临证治疗虚痞以健脾行气、枢转气机为主,多将虚痞分为火结证、水结证、气结证,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常获佳效。在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基础上,火结证常加黄连、... 胃痞病可分实痞与虚痞,临床以虚痞为多见。董荣芬主任临证治疗虚痞以健脾行气、枢转气机为主,多将虚痞分为火结证、水结证、气结证,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常获佳效。在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基础上,火结证常加黄连、瓜蒌以清热散结;水结证常加紫苏叶、茯苓以化气利水;气结证常加白术、枳实以益气健脾、消食导滞。附验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胃痞病 虚痞 董荣芬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名医经验 医案
原文传递
董荣芬辨治痞满临证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6期693-695,共3页
董荣芬主任临床治疗痞满多分为水痞、气痞、食痞论治。水痞为"水渍胃中"导致饮停中焦,治疗重在健脾利水,常用茯苓甘草汤合五苓散加减;气痞为脾虚运化乏力导致腹部气胀,前期治疗重在理气,后期重在健脾,常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 董荣芬主任临床治疗痞满多分为水痞、气痞、食痞论治。水痞为"水渍胃中"导致饮停中焦,治疗重在健脾利水,常用茯苓甘草汤合五苓散加减;气痞为脾虚运化乏力导致腹部气胀,前期治疗重在理气,后期重在健脾,常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食痞为饮食不节导致食滞胃中,治疗重在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水痞 气痞 食痞 董荣芬 名医经验 医案
原文传递
董荣芬治疗便秘临床经验
3
作者 姚玉玺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1298-1300,共3页
董荣芬主任认为,便秘发病根本在脾胃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故恢复胃肠功能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董主任临床常将便秘分为气秘、血秘、痰秘、湿秘、虚秘辨治,气秘重在疏肝理气;血秘重在养血、活血;痰秘重在清热化痰;湿秘重在温阳化气;虚... 董荣芬主任认为,便秘发病根本在脾胃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故恢复胃肠功能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董主任临床常将便秘分为气秘、血秘、痰秘、湿秘、虚秘辨治,气秘重在疏肝理气;血秘重在养血、活血;痰秘重在清热化痰;湿秘重在温阳化气;虚秘重在健脾、补肾。临床收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中医药疗法 分型论治 董荣芬 名医经验 医案
原文传递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4
作者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7期807-810,共4页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胃神 斡旋中焦 董荣芬 名医经验 医案
原文传递
董荣芬治疗功能性胁痛临床经验
5
作者 刘言祥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1185-1187,共3页
董荣芬主任医师认为,胁痛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故临床治疗未见器质性疾病的胁痛患者,不能单纯注重调理肝阳或肝阴,还需关注胃腑和小肠的传导及运化功能。基于此,胁痛应根据疼痛部位辨证治疗。两胁胀痛与肝旺克脾相关,予化肝煎加减治... 董荣芬主任医师认为,胁痛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故临床治疗未见器质性疾病的胁痛患者,不能单纯注重调理肝阳或肝阴,还需关注胃腑和小肠的传导及运化功能。基于此,胁痛应根据疼痛部位辨证治疗。两胁胀痛与肝旺克脾相关,予化肝煎加减治疗;右胁胀痛与气虚胃满相关,予旋覆代赭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左胁胀痛与肝郁腑气不通相关,予达郁汤合三一承气汤加减治疗。可通过腹部叩诊了解胁痛部位与腹部滞气或积气的多少,以判断脾胃功能强弱。临床屡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董荣芬 分部位治疗 名医经验 医案 经验心得
原文传递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玉玺 齐宝云 董荣(指导)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1448-1450,共3页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胃痛 黄元御 脾升胃降 中医理论 经验心得 医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