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粳稻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的扩库增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3 位作者 李奕松 张培江 杨联松 许传万 《江苏农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5-39,共5页
1994~1996年选用中粳分蘖力较弱的大穗型组合80优121和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西光,在合肥进行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粳稻库、源形成与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密切相关,其有效库容和经济产量源均与稻... 1994~1996年选用中粳分蘖力较弱的大穗型组合80优121和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西光,在合肥进行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粳稻库、源形成与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密切相关,其有效库容和经济产量源均与稻谷产量呈线性关系。稀播少本栽的平均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颖花量显著加大,单位有效库容扩大16%左右,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增9%~13%。追氮采取“轻攻蘖重保花措施”使大穗型组合有效库容扩大10.8%~14.5%,后期增源15.9%~28.5%。多穗型品种采取“重攻花轻保花”措施有效库容扩大4.1%~14.7%,后期增源6.5%~29.7%。播栽密度和追氮方法库、源效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多穗型品种稀播少本栽与“重攻花轻保花”配套,大穗型组合超稀播单本栽与“轻攻蘖重保花”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粳稻 播栽密度 追氮方法 有效库容 经济产量源
下载PDF
杂交中稻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罗志祥 施伏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 80优 1 2 1 (中粳 )和协优 5 7(中籼 )为材料 ,进行栽插密度试验 ,以培育数量和质量不同的群体 ,研究群体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等群体数量性状之间和分蘖穗率、茎蘖成穗率等群体质量性... 以杂交水稻组合 80优 1 2 1 (中粳 )和协优 5 7(中籼 )为材料 ,进行栽插密度试验 ,以培育数量和质量不同的群体 ,研究群体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等群体数量性状之间和分蘖穗率、茎蘖成穗率等群体质量性状之间都呈正相关。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之间呈负相关 ,其中基本苗数与分蘖穗率、最高茎蘖数与茎蘖成穗率、总颖花数与结实率、有效穗数与平均穗谷重 4对性状间相互关系最密切。在试验条件下 ,有效穗数、平均穗谷重、总颖花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因此高产栽培需在适宜穗数和总颖花数的前提下提高结实率和平均穗谷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栽培 作物群体
下载PDF
安徽双季晚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薛贞德 刘长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7-43,共7页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回归方程模拟选优,每公顷产量达6750kg以上组合有836个,95%置信度的秧龄32.7~33.4天,48~49.5穴/m^2,每公顷施纯氮175.5~180kg,磷52.5~57kg,钾123~135kg。本文还制订了与回归数模相配套的栽培模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 晚稻 粳稻 栽培
下载PDF
杂交中稻大苗苗质与结实期群体源、库数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孟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在 6~ 7叶期大苗单本移栽 ,苗质显著地影响结实期群体源、库及稻谷产量。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与秧苗单株分蘖数、苗高干重比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其定量关系可用y=a+bx直线回归方程表...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在 6~ 7叶期大苗单本移栽 ,苗质显著地影响结实期群体源、库及稻谷产量。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与秧苗单株分蘖数、苗高干重比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其定量关系可用y=a+bx直线回归方程表示。在旱、湿秧苗的单株分蘖数和苗高干重比指标量相似时 ,两育秧方式间的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江淮地区杂交中稻 6~ 7叶移栽 ,以秧苗单株分蘖数达 1.7~ 2 .0个 ,苗高干重比 5 .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大苗苗质 源库关系 结实期 群体
下载PDF
关于江淮稻区2003年早中稻花期热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1 位作者 杨惠成 王相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07-609,共3页
根据大面积现场调查、天气及气候等资料 ,论述了安徽江淮稻区 2 0 0 3年早中稻花期持续高温的特点、花期热害的特征及其防御途径 ,并探讨了中稻花期热害的气温指标。
关键词 江淮稻区 2003年 早稻 中稻 花期热害 防御
下载PDF
关于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曹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175-176,共2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质量和效果 ,对区试中较常遇到的参试品种适宜区与试验地点的分布 ,栽培技术与品种良法配套 ,主要考核指标与综合性状 ,对照品种及其种子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区域试验 栽培技术 品种适宜区 试验地点分布 主要考核指标 综合性状 对照品种 种子质量
下载PDF
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本文根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原理提出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并作了实例分析.该设计全面实施,既满足同一试验中有较多处理组合,又可使各因素有较大的小区面积,便于农事操作管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三因素 条裂区试验设计 重复 随机排列 局部控制
下载PDF
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之埙 李奕松 黄仲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70-572,共3页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MINQUE(1) 法对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生态环境效应、处理组合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作物产量等目标性状的影响;解决了长期困惑作物栽培试验的非平衡资料分析问题。
关键词 栽培试验 非平衡资料 混合线性模型
下载PDF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罗志祥 施伏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62-163,166,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籼 群体性状 协优57 密度 氮肥
下载PDF
库限制型中粳稻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的扩库增产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1 位作者 李奕松 魏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增产 18.4%。增施攻花肥比不施攻花肥 (一轰头 )平均每穗...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增产 18.4%。增施攻花肥比不施攻花肥 (一轰头 )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19.2 %~ 11.1% ,增产 11.2 %~ 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颖花数 中粳稻 产量 播栽密度 施氮方式
下载PDF
关于客观判断作物新技术增产作用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32-32,47,共2页
为了客观判断作物新技术(品种)的增产作用,针对对照可比性,样本代表性,技术措施间的互作效应等易失误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作物新技术 判断 增产作用 失误 品种
下载PDF
关于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共用统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之埙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改进了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统计方法,使其可为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所共用,计算简便,有利软件通用.
关键词 通用旋转设计 正交旋转设计 组合设计 共用统计方法
下载PDF
江淮地区杂交中稻节本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杨惠成 李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00年第2期25-27,共3页
本模式在选用良种基础上 ,将“抛栽”与“深沟低棚肥床旱育秧”、“旱、湿、浅、蓄节水灌溉”、“基肥补磷增钾 ,追氮少 (不 )攻蘖增施穗肥”、“草虫病害综防 ,适时适量对症下药”等技术优化配套 ,能因地因时定量 ,列成表格 ,简明易懂 ... 本模式在选用良种基础上 ,将“抛栽”与“深沟低棚肥床旱育秧”、“旱、湿、浅、蓄节水灌溉”、“基肥补磷增钾 ,追氮少 (不 )攻蘖增施穗肥”、“草虫病害综防 ,适时适量对症下药”等技术优化配套 ,能因地因时定量 ,列成表格 ,简明易懂 ,可操作性强。 15个县 (市 )大面积应用证明 :按其栽培可达到稻谷亩产超 6 0 0 kg,节本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杂交中稻 节本高效栽培
下载PDF
水稻栽培技术路线、模式表与回归数模配套应用的研究
14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7-9,共3页
针对安徽省水稻产量结构的薄弱环节与主要技术障碍,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路线.以此路线为纲,拟订“模式表”,选定供试栽培技术因子,多点同步进行“模式表”应用验证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供试因子零水平与其它栽培条件力求与“... 针对安徽省水稻产量结构的薄弱环节与主要技术障碍,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路线.以此路线为纲,拟订“模式表”,选定供试栽培技术因子,多点同步进行“模式表”应用验证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供试因子零水平与其它栽培条件力求与“模式表”保持一致.试验数据经统计分析求得“回归数模”,模拟选优并参考示范验证结果修订“模式表”.“栽培技术路线指明了主要栽培技术目标和措施;在供试5项栽培措施方面“回归数模”可以指导“模式表”的灵活应用;按“模式表”栽培既可以确保“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又可以为“回归数模”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技术措施 数学模型/栽培技术路线 模式表 回归数模
下载PDF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的群体库和源效应研究
15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对杂交中稻协优 63进行旱作膜秸覆盖处理 ,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处理间的库、源效应有显著差异 ,它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处理比不覆盖和全程覆秸处理增产40 % ,比全程覆膜和拔节前覆膜处理增产 1 5... 对杂交中稻协优 63进行旱作膜秸覆盖处理 ,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处理间的库、源效应有显著差异 ,它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处理比不覆盖和全程覆秸处理增产40 % ,比全程覆膜和拔节前覆膜处理增产 1 5 % ;其群体总库容依次多 3 8%和 1 5 % ,经济产量源分别多 3 7%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秸覆盖 杂交中稻 群体库效应 群体源效应
下载PDF
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及防御技术 被引量:52
16
作者 杨惠成 黄仲青 +1 位作者 蒋之埙 王相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阐述了 2 0 0 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
关键词 早中稻 花期热害 防御技术
下载PDF
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凤珍 黄仲青 蒋之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进行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粳多穗型品种西光和大穗型品种农林286分蘖穗率分别为25.7%~93.2%和8.2%~90.3%,其分蘖穗率(X)与稻谷产量(Y)间呈显著正相关;分蘖穗率达... 进行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粳多穗型品种西光和大穗型品种农林286分蘖穗率分别为25.7%~93.2%和8.2%~90.3%,其分蘖穗率(X)与稻谷产量(Y)间呈显著正相关;分蘖穗率达70%以上显著增产,其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亩有效穗数虽略有减少,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分蘖穗率(x)与亩颖花量(y)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穗率高低对稻谷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和垩白粒率、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分蘖穗率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奕松 黄仲青 +2 位作者 蒋之埙 何方 朱庆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469-470,474,共3页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及茎鞘中钾的含量 ,并提高产量 ;水稻盖草旱作可通过提...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及茎鞘中钾的含量 ,并提高产量 ;水稻盖草旱作可通过提高分蘖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根中氮、磷、钾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作 覆膜 产量 施肥技术 营养吸收特性
下载PDF
水稻旱作膜秸接力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仲青 蒋之埙 +3 位作者 李奕松 陈周前 汤广民 孟志伟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共2页
水稻旱作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栽培 ,能使地膜覆盖与秸草覆盖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可比全程覆膜旱作增产近 2 0 %。其技术要点为 ,选用耐旱高产优质良种 ;旱育矮壮带蘖秧 ;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 (中 )性化肥 ;宽行早栽 ,适当稀植 ;... 水稻旱作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栽培 ,能使地膜覆盖与秸草覆盖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可比全程覆膜旱作增产近 2 0 %。其技术要点为 ,选用耐旱高产优质良种 ;旱育矮壮带蘖秧 ;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 (中 )性化肥 ;宽行早栽 ,适当稀植 ;覆膜旱栽 ,够苗期揭膜覆秸 ;逢旱润水 ,多蓄雨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作 膜秸接力覆盖 栽培技术 耐旱品种 旱育矮壮带蘖秧 施肥
下载PDF
采矿塌陷区农田复耕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仲青 黄正来 +2 位作者 刘晓玲 李奕松 蒋之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89-190,共2页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积水、雨季积水、短期局部积水、渗漏干旱四个类型。因...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积水、雨季积水、短期局部积水、渗漏干旱四个类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修整渠道、整平耕地,建圩,造田(挖沟、塘取土、或填河泥、煤矸石、粉煤灰后复土),修建塌陷区水库,改变种植制度等复耕技术,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塌陷区 种植条件 复耕 农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