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移动与海温场的联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蒋全荣 郑定英 余志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本文通过EOF分解,分析讨论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移动与海温场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副高的两次北跳与东西进退都与海温场的扰动加热有关,海洋的热力强迫作用是引起大气环流系统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海温 季节性移动 海温场
下载PDF
北极I区海冰面积变化及其与大气遥相关型的联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全荣 王春红 徐桂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0-247,共8页
EOF和功率谱分析表明,北极I区海冰面积的第2、第3特征向量的年际变化具有40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在这一频带上,海冰面积变化的热力强迫作用可分别激发出EU和EA大气遥相关型。经对比,进一步发现,北极海冰和赤道中、东太... EOF和功率谱分析表明,北极I区海冰面积的第2、第3特征向量的年际变化具有40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在这一频带上,海冰面积变化的热力强迫作用可分别激发出EU和EA大气遥相关型。经对比,进一步发现,北极海冰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北半球冬半年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是引起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面积变化 大气 遥相关型
下载PDF
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全荣 王春红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8-165,共8页
本文综述了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主要结果。诊断分析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具有3-4年的振荡周期,大气中的遥相关型不仅与海冰面积变化的区域有关,还与海冰面积的振荡频率有关.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 本文综述了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主要结果。诊断分析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具有3-4年的振荡周期,大气中的遥相关型不仅与海冰面积变化的区域有关,还与海冰面积的振荡频率有关.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是互相维持的,一方的加强有利于另一方的加强,本文最后还对北极海冰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北半年冬半年中纬度大气环流影响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面积 大气 遥相关型
下载PDF
太阳辐射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季节性移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蒋全荣 王宁邦 《热带气象》 CSCD 198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本文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净太阳射入辐射场进行了自然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第二、第四特征向量分别具有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分布不均匀性。太阳辐射的扰动加热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副热带 高压 季节性移动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及与海温的联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全荣 郑定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分布特征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的受热相对较小或失效相对较大,冷流区则反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分别具有一年、半年和四个月三种周期,并分别与太阳辐射、海流... 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分布特征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的受热相对较小或失效相对较大,冷流区则反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分别具有一年、半年和四个月三种周期,并分别与太阳辐射、海流以及大气环流等相联系。海水表层错直热通量和海温的特征向量是基本相似的,其相应的时间系数也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伴随着海水表层热通量的变化,海温也相应发生变化。海温变化的滞后时间,基本场为2个月,扰动场为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水表层 季节变化 海温
下载PDF
冬半年北半球太平洋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其遥相关 被引量:5
6
作者 蒋全荣 J.M.Wallace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21-628,共8页
根据作者在讨论大西洋地区的同样方法7,本文讨论了冬半年太平洋海温场的大尺度水平结构,大气对海洋的响应以及大气对海温的强迫作用等问题。结果表明,PNA型是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态结构。
关键词 海洋 大气 相互作用 遥相关 太平洋
下载PDF
大气与北极Ⅱ区海冰面积的相关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全荣 王春红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71-476,共6页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北极Ⅱ区(110°w~20°w)海冰面积之间在冬半年存在两种相关结构.一种结构是NAO或WA遥相关型,且主要是大气相对较高频的贡献,其特征十分相似于冬半年大西洋中纬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北极Ⅱ区(110°w~20°w)海冰面积之间在冬半年存在两种相关结构.一种结构是NAO或WA遥相关型,且主要是大气相对较高频的贡献,其特征十分相似于冬半年大西洋中纬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另一种结构具有中纬度与高、低纬地区呈相反变化趋势,活动中心分布在冬半年平均槽脊位置上的基本特征,且存在3~4a的低频变化周期.这一结构与贝加尔湖高脊的扰动变异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 相关结构 大气 相互作用 海洋
下载PDF
江淮下游6~7月雨量趋势的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全荣 丁伟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对1951~1994年6~7月江淮下游(6站平均)雨量距平进行小波变换,结果表明:该区域6~7月雨量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周期振荡,一个是28~29年的长周期,另一个是8~9年的中周期.文中分析了两个周期的不同位相所对应的... 对1951~1994年6~7月江淮下游(6站平均)雨量距平进行小波变换,结果表明:该区域6~7月雨量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周期振荡,一个是28~29年的长周期,另一个是8~9年的中周期.文中分析了两个周期的不同位相所对应的雨量特征,提出6~7月雨量趋势的预测思路,预测结果与实况对比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雨量趋势 周期振荡 预测
下载PDF
北半跨冬半年大西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遥相关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全荣 J.M.Wallace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分析表明,冬半年大西洋海温场及其海气的相关场都具有明显的WA型遥相关结构,且主要是海温相对较高频率变化的贡献。海气系统的这种遥相关结构是互相维持的,它们具有准一年的振荡周期。WA型的振荡变化对中高纬以及热带地区的环流和... 本文分析表明,冬半年大西洋海温场及其海气的相关场都具有明显的WA型遥相关结构,且主要是海温相对较高频率变化的贡献。海气系统的这种遥相关结构是互相维持的,它们具有准一年的振荡周期。WA型的振荡变化对中高纬以及热带地区的环流和大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 海温场 相互作用 大西洋
下载PDF
信息区海温及其与大气遥相关指数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全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514-523,共10页
本文确定和讨论了表征海温大尺度变化的信息区。分析表明,信息区的位置和海流、海气热交换的强中心以及大气遥相关型的活动中心密切有关,信息区的海温与大气遥相关指数距平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也随季节而变化。
关键词 海温 大气 信息区 遥相关 PNA WA
下载PDF
冬半年北半球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全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分析表明,亦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半球中太平洋海温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冬半年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表现为不同于PNA的呈纬向分布的模态结构。夏半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强的“记忆”能力对长期天气趋势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大气 海温 北半球 赤道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冬半年海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全荣 沙文钰 《热带气象》 CSCD 1991年第1期26-32,共7页
本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引起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冬半年月平均海温变化的两类过程。第一类过程是通过海洋向大气的潜热、感热输送,引起海洋混合层中热贮存量的变化。第二类过程发生在海洋内部。分析表明,这两类过程对海温变化都有... 本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引起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冬半年月平均海温变化的两类过程。第一类过程是通过海洋向大气的潜热、感热输送,引起海洋混合层中热贮存量的变化。第二类过程发生在海洋内部。分析表明,这两类过程对海温变化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中纬度 海洋 温度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交换场的EOF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全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众所周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童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lark计算的资料对20°N以北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蒸发潜热、净长波辐射和感热输送进行了EOF分析,以讨论其季节变化特征。资料范围在22.5—52.5°... 众所周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童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lark计算的资料对20°N以北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蒸发潜热、净长波辐射和感热输送进行了EOF分析,以讨论其季节变化特征。资料范围在22.5—52.5°N,122.5°E—112.5°W,共128个网格点,格距5×5度,1950-197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 热交换场 中纬度地区 EOF分析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输送的季节变化特征
14
作者 蒋全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46-751,共6页
资料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持征,12月最强.6月最弱.热输送的分布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偏强.冷流区偏弱.酉边界上的两支海流(黑潮和亲潮)热输送的季节变化比东边界上的两支海流(阿拉斯加... 资料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持征,12月最强.6月最弱.热输送的分布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偏强.冷流区偏弱.酉边界上的两支海流(黑潮和亲潮)热输送的季节变化比东边界上的两支海流(阿拉斯加流和加里福尼亚流)更明显.160°E以西、37.5°~42.5°N海面存在看热输送强大的南北梯度,以3月最强.6月基本消失.热收支比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2月全海域有热量的净支出.6用则反之.热收支分布也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较大.冷流区较小.热收支比随纬度的变化.6月与12月有完全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热输送 季节变化 海洋 大气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建立太平洋副高活动的预报模型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韧 蒋国荣 +1 位作者 余志豪 蒋全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基于赤道附近海温和副热带高压相关性的观测和研究事实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 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建立了近赤道海温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之间的预报模型 .该模型可根据月平均的近赤道海温和副高面积指数的前期分布 ,预报出其后 ... 基于赤道附近海温和副热带高压相关性的观测和研究事实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 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建立了近赤道海温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之间的预报模型 .该模型可根据月平均的近赤道海温和副高面积指数的前期分布 ,预报出其后 3个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基本走向和变化趋势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赤道海温 太平洋副高活动
下载PDF
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士松 杨修群 +4 位作者 蒋全荣 汤明敏 王召民 谢倩 朱永春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6-56,共11页
本文为“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专题研究工作的简单小结。本工作从资料分析特别是从数值试验研究了极地海冰广度异常的气候效应,着重揭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可激发出全球大气异常遥相关型波列,... 本文为“极地海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专题研究工作的简单小结。本工作从资料分析特别是从数值试验研究了极地海冰广度异常的气候效应,着重揭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它可激发出全球大气异常遥相关型波列,表现出具有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同样重要的作用;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机制以及极地海冰变化特征和物理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环流建立过程及ENSO循环的形成机制方面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海冰 大气环流异常 气候
下载PDF
北极III区海冰面积低频变化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春红 蒋全荣 余志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北极II区海冰面积的低频变化所引起的热力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EA和类似于WP的大气遥相关型。冰气系统之间存在着3~4年的不规则振荡,在振荡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对比表明,北极II区的重冰年和轻冰年。
关键词 海冰 面积 大气环流异常 EA型 低频变化 北半球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活动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的形态和西伸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韧 余志豪 +2 位作者 蒋全荣 罗坚 董兆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基于db1小波基和shannon熵的4层小波包分解重构及NCEP / 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讨论了南海夏季风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形态和西伸过程的相关特征,提出和定义了诊断判别副高活动的夏季风小波包频域能量判据,揭示出南海夏季风低频扰... 基于db1小波基和shannon熵的4层小波包分解重构及NCEP / 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讨论了南海夏季风与季内北太平洋副高东西形态和西伸过程的相关特征,提出和定义了诊断判别副高活动的夏季风小波包频域能量判据,揭示出南海夏季风低频扰动与太平洋副高形态活动之间的一些新的现象和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副高 南海 夏季风 小波包 频域能量判据
下载PDF
低频位势波与夏季北太平洋副高活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韧 余志豪 +2 位作者 蒋全荣 喻世华 董兆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5-423,共9页
分析研究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内活动受东太平洋副高变化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作用过程与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低频位势中心的西传关系密切,东、西太平洋副高间的遥相关可能通过低频位势波的传播加以联系和实现。
关键词 夏季 太平洋副高 遥相关 低频位势波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颖 赵连泽 +3 位作者 吴小根 蒋全荣 邵进 陈云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大地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