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发现同时产CYM-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 被引量:14
1
作者 蒋燕群 李轶 +1 位作者 李卿 汤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同时产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在242株大肠埃希菌中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AmpC酶;对确认为产CIT群质粒AmpC酶的菌株进行PCR、克隆、测序;接合试...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同时产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在242株大肠埃希菌中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AmpC酶;对确认为产CIT群质粒AmpC酶的菌株进行PCR、克隆、测序;接合试验证实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PCR及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等电聚焦电泳检测细菌β-内酰胺酶等电点(PI);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株产CIT群酶细菌所携带AmpC酶基因均为blaCMY-2(PI 9.0),且均携带blaTEM-1(PI 5.4),9株同时携带blaCTX-M-14(PI8.0),无菌株携带blaSHV-like;12株产CMY-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实验阳性,经PCR证实接合子均传递了blaCMY-2,并有1株同时传递了blaCTX-M-14;多数产CMY-2型酶的细菌呈多重耐药,并有1株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结论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产CMY-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ESBL的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CMY-2 CTX-M-14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蒋燕群 朱文欣 +1 位作者 王坚强 汤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分子流行病学 碳青霉烯类 金属酶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中质粒ampC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蒋燕群 曹娜 +2 位作者 陈泰尧 汤瑾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质粒ampC基因。 方法 通过热裂解获得DNA模板 ,用 6组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结果  2 0 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有 6株为质粒ampC基因阳性。 ... 目的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质粒ampC基因。 方法 通过热裂解获得DNA模板 ,用 6组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结果  2 0 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有 6株为质粒ampC基因阳性。 结论 用多重PCR技术能简单、快速地检测革兰阴性杆菌质粒ampC基因 ,且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质粒 AMPC基因 检测 分析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转录水平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燕群 李俐 钱燕斐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调查细菌耐药性与其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调控基因对其外排泵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9株,根据头孢他啶耐药情况分为实验组(耐药)与对照组(敏感),... 目的调查细菌耐药性与其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调控基因对其外排泵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9株,根据头孢他啶耐药情况分为实验组(耐药)与对照组(敏感),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crR并测序,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外排泵及调控基因marA的相对转表达水平,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实验组大肠埃希菌46.7%(7株)acrAB基因转录水平增高,肺炎克雷伯菌中51.9%(14株)acrAkp基因转录水平增高,敏感组外排泵基因均未见增高。实验组大肠埃希菌中,3株acrR发现突变,9株marA基因转录水平增高。59株菌株中39株(66.1%)AmpC阳性。结论主动外排泵系统是细菌耐药机制之一,常与其他耐药机制共同存在。acrR突变与marA表达增高均可引起大肠埃希菌acrAB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外排泵 耐药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的筛选 被引量:18
5
作者 蒋燕群 王坚强 +2 位作者 陈珊珊 李桂兰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介导的 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方法经头孢泊肟初筛 ,分别用 NCCL 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 Am p C。结果 34 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介导的 β-内酰胺酶的分布、表型及其检测方法。方法经头孢泊肟初筛 ,分别用 NCCL 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和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 Am p C。结果 34 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经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 16 4株 (48.1% )头孢泊肟 (CPD)的 MIC>1μg/ m l,对其中的 10 2株进行检测 ,结果产 ESBL 的有 6 4株 ,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阳性者有 6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 β-内酰胺酶以 ESBL 为主 (30 .2 % ) ,质粒 Amp Cs仅占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质粒AmpC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两株阴沟肠杆菌的DHA-1型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燕群 韩立中 +3 位作者 奚伟 汤瑾 王坚强 倪语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 通过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是存在于整合子还是质粒上 ,来探讨此类AmpC酶的播散方式。方法 分别提取细菌的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通过斑点杂交的方式 ,并将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 ,来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存在... 目的 通过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是存在于整合子还是质粒上 ,来探讨此类AmpC酶的播散方式。方法 分别提取细菌的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通过斑点杂交的方式 ,并将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 ,来确定编码AmpC酶DHA 1型基因存在的位置。 结果  2株阴沟肠杆菌的斑点杂交试验均在质粒DNA中发现AmpC酶DHA 1型基因 ,而染色体DNA和整合子片断中未找到相关基因。 结论 这 2株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DHA 1型的基因均存在于质粒上 ,说明他们的AmpC酶是通过质粒的转移而散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DHA-1型 耐药基因 转移 斑点杂交 整合子 质粒
下载PDF
EDTA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高产AmpC酶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燕群 朱海燕 李轶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高产AmpC酶的方法。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1 935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AmpC酶的初筛试验,然后用EDTA纸片法、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时对327株初筛阳性细菌进行AmpC酶的...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高产AmpC酶的方法。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1 935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AmpC酶的初筛试验,然后用EDTA纸片法、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时对327株初筛阳性细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PCR、头孢西丁三维试验、EDTA纸片法阳性菌株分别为54、85、94株,阳性率分别为2.79%、4.39%、4.86%,EDTA法与三维试验的符合率为97.25%,2种检测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EDTA对质粒AmpC酶的检测率高于三维试验。结论EDTA纸片法用于这2种临床菌株中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支持,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酶 三维试验 EDTA纸片法
下载PDF
用双纸片法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诱导型β-内酰胺酶 被引量:13
8
作者 蒋燕群 王坚强 +1 位作者 陈珊珊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用双纸片法对1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的检测,以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他定与头孢噻肟为基质,结果发现在22种革兰阴性杆菌中,有九种能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 用双纸片法对1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的检测,以头孢西丁或亚胺培南为诱导剂,头孢他定与头孢噻肟为基质,结果发现在22种革兰阴性杆菌中,有九种能产生诱导型β-内酰胺酶,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蜂房哈夫尼亚菌、鲍曼不动杆菌、粘质沙雷菌、普通变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抗坏血酸克鲁沃菌。头孢西丁组出现扁平区的有19株(15.8%),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9株(7.5%);亚胺培南组出现扁平区的有27株(22.5%),可判断为IB阳性的为26株(21.7%)。结论:21.7%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IB。用亚胺培南作为诱导剂检测IB的生成,其作用优于头孢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双纸片法
下载PDF
4株AmpC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大肠埃希菌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蒋燕群 倪语星 Nancy D.Hanson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 研究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与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关系。 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双纸片法、三相试验、等电聚焦电泳 (IEF)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其耐药机制 ,并对其AmpC的启动子和衰减子直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衰减子的发夹状... 目的 研究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与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关系。 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双纸片法、三相试验、等电聚焦电泳 (IEF)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其耐药机制 ,并对其AmpC的启动子和衰减子直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衰减子的发夹状二级结构用DNASIS软件分析。结果 琼脂稀释法、双纸片法、三相试验、IEF和PCR证明这 4株菌都产染色体AmpC酶 ,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它们在启动子和衰减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 ,同时还观察到其中一株菌的衰减子的G C发夹状二级结构由于突变导致△G 7.6kcal/mol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启动子 衰减子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用斑点ELISA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毒(TDH)和TDH类似毒(TRH)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燕群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本文用斑点ELISA和溶血试验分别检测26株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的耐热溶血毒(TDH)和TDH类似溶血毒(TRH),TD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8%(21/26)和73.1%(19/26)TR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2%(5/26)和7... 本文用斑点ELISA和溶血试验分别检测26株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的耐热溶血毒(TDH)和TDH类似溶血毒(TRH),TD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8%(21/26)和73.1%(19/26)TR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2%(5/26)和7.7%(2/26)。经卡方检验,两试验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斑点ELISA比溶血试验稳定,影响因素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斑点ELISA 耐热溶血素 TDH类似毒
下载PDF
938株临床分离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燕群 何怡青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7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抗生素 耐药性 埃希菌属 葡萄球菌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智能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燕群 李欣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965-966,共2页
微生物检测流程的复杂性使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滞后于其他专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智能化专栏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覆盖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流程的复杂性使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滞后于其他专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智能化专栏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MLIS),覆盖微生物检测经典流程的5个环节:涂片及接种、鉴定及药敏、报告复核、样本校核预警及危急值报告环节,并实现了个人计算机(PC)终端和移动终端2种模式的应用。智能化的MLIS规范了微生物检测操作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质量控制,明显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 自动化 智能化
下载PDF
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AmpCs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燕群 顾敏晔 倪语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3期166-167,共2页
为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介导的 型β-内酰胺酶 (Am p C)的情况 ,利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对 5 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检测 ,结果有 2株阳性 。
关键词 头孢西丁 三相试验 质粒AmpCs
下载PDF
质粒AmpC β-内酰胺酶及其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燕群 倪语星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3年第3期33-36,共4页
质粒AmpC酶属BushⅠ型β-内酰胺酶,可分为6个不同的群(ACC、FOX、MOX、DHA、CIT和EBC)。Perez和Nancy等设计用6组特异性AmpC引物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质粒ampC基因,一次聚合酶链反应即可分析多个ampC基因,并能排除诱导型AmpC β-内... 质粒AmpC酶属BushⅠ型β-内酰胺酶,可分为6个不同的群(ACC、FOX、MOX、DHA、CIT和EBC)。Perez和Nancy等设计用6组特异性AmpC引物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质粒ampC基因,一次聚合酶链反应即可分析多个ampC基因,并能排除诱导型AmpC β-内酰胺酶干扰,还可进行多重耐药机制的检测和多重AmpC β-内酰胺酶的鉴别,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AmpCβ-内酰胺酶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分群 细菌耐药性 监测 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86株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燕群 段少雷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6年第3期150-151,共2页
86株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蒋燕群,段少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1],常引起医院内的感染。近年来,由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 86株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蒋燕群,段少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1],常引起医院内的感染。近年来,由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因此对其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肝杆菌 分布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优菌多颗粒对人体肠道益生菌影响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蒋燕群 张和春 +1 位作者 王坚镪 汤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服用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通过优菌多颗粒人群试食,对服用前后胃肠道症状、代谢、排便情况和食欲表现及菌群变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肠道菌群DNA指纹图谱分析,评价优菌多颗粒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 目的探讨服用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通过优菌多颗粒人群试食,对服用前后胃肠道症状、代谢、排便情况和食欲表现及菌群变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肠道菌群DNA指纹图谱分析,评价优菌多颗粒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结果试食人群食欲表现和胃肠道症状在服用优菌多颗粒4~8 d后得到显著改善,12 d后极显著改善;在服用优菌多颗粒20 d后,人体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服用前相比有极显著提高,而肠道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却极显著下降;在服用20 d优菌多颗粒后,人体肠道菌群比服用前更具多样性.结论优菌多颗粒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使人体肠道细菌种群更具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优菌多颗粒 DNA指纹图谱分析
下载PDF
2010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6
17
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32 位作者 汪复 郭燕 蒋晓飞 倪语星 孙景勇 应春妹 汪雅萍 王传清 王爱敏 蒋燕群 汤瑾 张泓 孔菁 王蓉 沈燕雅 周庭银 陈险峰 傅启华 黄卫春 杨海慧 卫颖珏 汤荣 丁星 袁轶群 武楠 汪瑞忠 房华 刘瑛 陈峰 张正银 孙晴 戴俊华 吴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36-445,共10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16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41 326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0.3%,革兰阴性菌占69.7%。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16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41 326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0.3%,革兰阴性菌占69.7%。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各自为57.9%和78.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56株肺炎链球菌中7株为脑脊液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其余为非脑膜炎分离株。儿童分离株中PSSP占71.2%,PISP和PRSP分别占17.0%和11.8%。成人分离株中97.0%为PSSP,1株为PISP。发现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和6株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其中分别有11株和5株为vanA型耐药,其余均为vanB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分别占56.8%、40.8%和1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仍继续增高,耐药率分别为49.6%和51.2%。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泛耐药菌株较2009年显著增多。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 药敏试验 泛耐药菌
下载PDF
200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5
18
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28 位作者 汪复 郭燕 阮斐怡 倪语星 孙景勇 应春妹 汪雅萍 王传清 薛建昌 蒋燕群 汤瑾 张泓 李万华 沈燕雅 金文敏 周庭银 陈险峰 张蓓 黄卫春 杨海慧 卫颖珏 汤荣 丁星 吴丽桂 武楠 汪瑞忠 房华 吕新华 朱爱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8年14所医院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08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菌35 7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3%,革兰阴性菌占67.7%。4 486株金葡菌中M...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8年14所医院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08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菌35 7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3%,革兰阴性菌占67.7%。4 486株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62.3%,2 02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MRCNS检出率为77.0%。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16株肺炎链球菌中7株为脑膜炎肺炎链球菌,609株为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568株儿童患者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菌株(PSSP)占78.5%,青霉素中介株(PISP)和青霉素耐药株(PRSP)检出率分别为11.3%和10.2%。41株成人患者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均为PSSP,未发现青霉素不敏感株。检出3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2株为Van A型,1株为Van B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8.9%、49.6%和15.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8%和19.2%。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4%和28.3%。出现少数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现用抗菌药(除多黏菌素外)均耐药的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出现少数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较往年有较显著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 药敏试验 泛耐药菌
下载PDF
2011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9
19
作者 朱德妹 杨洋 +44 位作者 蒋晓飞 王传清 王爱敏 刘瑛 陈峰 倪语星 孙景勇 应春妹 汪雅萍 张泓 孔菁 蒋燕群 汤瑾 周庭银 陈险峰 袁轶群 武楠 汤荣 刘庆忠 杨海慧 卫颖珏 张蓓 黄卫春 王金铎 魏丽 胡必杰 黄声雷 李娜 臧先林 张正银 孙晴 沈燕雅 金文敏 孙杰 沈思娣 康向东 戴俊华 唐群力 冯景 汪瑞忠 房华 唐之俭 王芳 张莉 秦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目的总结2011年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海地区23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56 032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28.7%,革兰阴性菌占71.3%。耐甲氧西林金... 目的总结2011年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海地区23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56 032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28.7%,革兰阴性菌占71.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种的56.9%和79.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798株肺炎链球菌中7株为脑膜炎分离株,其余为非脑膜炎分离株。非脑膜炎儿童分离株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菌株各占70.0%、13.7%和16.3%。发现32株屎肠球菌和4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2株屎肠球菌中分别有12株和10株为vanA型和vanB型万古霉素耐药,7株为vanF型万古霉素耐药;4株粪肠球菌中vanA型和vanB型万古霉素耐药菌各1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7.9%、39.6%和14.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5%。不动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仍继续增高,耐药率分别为53.0%和5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仍有少数泛耐药株。磷霉素对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肠球菌属细菌、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菌株和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性呈继续增长趋势,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某些医院中多重耐药菌相对集中的科室及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 药敏试验 泛耐药菌
下载PDF
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坚镪 丁在咸 +3 位作者 张旻 陈红旗 秦环龙 蒋燕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LP组三组。IL-10^(-/-)+LP组每...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LP组三组。IL-10^(-/-)+LP组每日灌胃0.5 mL LP菌液(1.0×10~9CFU/mL),其余两组灌胃Ringer缓冲液0.5 mL,持续4周。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移位为检测指标。结果IL-10^(-/-)小鼠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升高,且肠道细菌移位明显增加;而连续灌胃LP菌液4周后,益生菌发挥了对肠道的调节作用,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衡,并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结论LP能纠正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CGMCC 1258 菌群紊乱 细菌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