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即使我国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依然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称之为不确定期或灰区(grey zone,GZ).但当前关于不确定期或GZ的解读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即使我国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依然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称之为不确定期或灰区(grey zone,GZ).但当前关于不确定期或GZ的解读与判断标准较为混乱,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不甚清晰,不同研究所指向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认定不确定期或GZ,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判断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与是否需要及时治疗.基于GZ对应于“治疗的适应证分类”和不确定期对应于“自然史分期”的理解,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对慢性HBV感染不确定期与GZ的再认识.GZ即为不治疗对象(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而不确定期仅为难以明确归于自然史分期(不符合自然史分期)的患者,GZ应包括不确定期,而不是等同关系.对应我国新版指南标准,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对应欧洲肝病学会2017年指南标准,免疫控制期与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展开更多
当前,乙型肝炎的治疗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似乎已经进入了“全员治疗(Treat-all)”或“简化治疗”时代.在此背景下,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对于基线高病毒载...当前,乙型肝炎的治疗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似乎已经进入了“全员治疗(Treat-all)”或“简化治疗”时代.在此背景下,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对于基线高病毒载量(我国指南定义为>2×10^(7) IU/mL,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指南定义为>10^(7) IU/mL)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后,可能会存在病毒学应答率不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LLV)和HBV耐药突变风险增加等问题.患者出现LLV后,其肝脏疾病会持续进展(包括肝纤维化进展、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进展).对LLV人群,其后续的优化治疗策略如何实施:替换治疗?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的方式?优化治疗的效果如何?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新策略可能带来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HBV DNA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慢性HBV感染基线高病毒载量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LLV的流行病学与疾病进展、LLV的优化治疗策略,以期为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宁波市两家定点医院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感染途径分布,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1年4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确诊为慢性HCV感染者且基因型明确,...目的分析宁波市两家定点医院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感染途径分布,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1年4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确诊为慢性HCV感染者且基因型明确,分析不同检测时间、年龄和感染途径人群HCV基因型分布。结果调查HCV感染者1342例,基于定点医院就诊者的数据,HCV基因型检出数量(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达高峰192例(14.31%),2021年降至135例(10.06%)。HCV感染前3位的基因型分别为1型659例(49.11%)、6型268例(19.97%)和3型208例(15.50%)。每年仍以HCV基因型1型为主,但2015年之后3型和6型的所占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后期组中3型及6型的构成比(18.07%和27.10%)均高于前期组(11.87%和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4、60.329,P<0.01)。男性感染HCV6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vs.17.27%,χ^(2)=5.072,P=0.024)。以中青年(>20~60岁)为主,1179例(87.85%);各年龄段间1型、2型、3型及6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86,P<0.01);1型在>50~60岁组的占比(64.42%)最高,2型在>60岁组的占比(16.13%)最高,3型、6型在>30~40岁年龄段中的占比(26.01%和26.59%)最高。能明确感染途径的患者345例,前3位为静脉药瘾86例、有偿献血史61例和不安全的针刺、注射、口腔诊疗57例;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1,P<0.01;χ^(2)=38.278,P<0.01)。结论宁波市两定点医院就诊者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1型、6型和3型为前3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和感染途径等存在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即使我国新版指南扩大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依然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称之为不确定期或灰区(grey zone,GZ).但当前关于不确定期或GZ的解读与判断标准较为混乱,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不甚清晰,不同研究所指向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认定不确定期或GZ,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判断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与是否需要及时治疗.基于GZ对应于“治疗的适应证分类”和不确定期对应于“自然史分期”的理解,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对慢性HBV感染不确定期与GZ的再认识.GZ即为不治疗对象(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而不确定期仅为难以明确归于自然史分期(不符合自然史分期)的患者,GZ应包括不确定期,而不是等同关系.对应我国新版指南标准,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对应欧洲肝病学会2017年指南标准,免疫控制期与属于GZ的不确定期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文摘目的分析宁波市两家定点医院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感染途径分布,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1年4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及宁波市第四医院确诊为慢性HCV感染者且基因型明确,分析不同检测时间、年龄和感染途径人群HCV基因型分布。结果调查HCV感染者1342例,基于定点医院就诊者的数据,HCV基因型检出数量(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达高峰192例(14.31%),2021年降至135例(10.06%)。HCV感染前3位的基因型分别为1型659例(49.11%)、6型268例(19.97%)和3型208例(15.50%)。每年仍以HCV基因型1型为主,但2015年之后3型和6型的所占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后期组中3型及6型的构成比(18.07%和27.10%)均高于前期组(11.87%和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4、60.329,P<0.01)。男性感染HCV6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vs.17.27%,χ^(2)=5.072,P=0.024)。以中青年(>20~60岁)为主,1179例(87.85%);各年龄段间1型、2型、3型及6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86,P<0.01);1型在>50~60岁组的占比(64.42%)最高,2型在>60岁组的占比(16.13%)最高,3型、6型在>30~40岁年龄段中的占比(26.01%和26.59%)最高。能明确感染途径的患者345例,前3位为静脉药瘾86例、有偿献血史61例和不安全的针刺、注射、口腔诊疗57例;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61,P<0.01;χ^(2)=38.278,P<0.01)。结论宁波市两定点医院就诊者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1型、6型和3型为前3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和感染途径等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