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拉法新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覃君德 蒙莲 +1 位作者 陈洪乔 莫振华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后...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用于脑卒中后抑郁丘脑痛治疗中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且整体用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普瑞巴林 脑卒中 抑郁后丘脑痛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肌电图、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2
作者 覃君德 张琰 +2 位作者 蒙莲 黎达香 莫振华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肌电图、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T2DM...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肌电图、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T2DM合并DPN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和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T2DM合并DPN患者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依帕司他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炎症因子 血流变学
下载PDF
螺旋藻激酶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溶栓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庞辉 李小花 +8 位作者 陈高斯 凌凯南 王保斌 张崔勇 黄家俍 刘庆 朱召熊 安明 蒙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索螺旋藻激酶(SPK)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静脉环路血栓模型,通过称取血栓重量来测定螺旋藻激酶的溶栓作用;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测定螺旋藻激酶对血浆D二聚体、TPA含量的影响。结果螺旋藻... 目的探索螺旋藻激酶(SPK)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静脉环路血栓模型,通过称取血栓重量来测定螺旋藻激酶的溶栓作用;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测定螺旋藻激酶对血浆D二聚体、TPA含量的影响。结果螺旋藻激酶使动静脉环路血栓干、湿重明显减轻,高、低剂量螺旋藻激酶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高剂量螺旋藻激酶使TP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螺旋藻蛋白激酶能抑制血栓形成,激活纤溶活性,具有较好溶栓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蛋白激酶 颈动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
下载PDF
学生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洪乔 黄进瑜 +2 位作者 蒙莲 莫振华 覃君德 《现代医院》 2024年第5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临床医学本科大四学生随机分成为传统临床带教对照组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组。对照组以传统临床带教的方式进行临床实... 目的探讨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临床医学本科大四学生随机分成为传统临床带教对照组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组。对照组以传统临床带教的方式进行临床实践教学,SSP组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实践结束后所有学生接受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及完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SSP组在OSCE考试中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查体得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SSP组在临床思维提升、激发学习兴趣、沟通能力提升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病史采集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病人 临床实践 神经内科 教学方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下载PDF
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德祥 蒙莲 唐玉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关于中国人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c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体分析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内地汉族人,携带I等位基因及II基因型的人群患AD的风险更高,合并的OR值分别为1.66[95%CI(1.31,2.12),2.17[95%CI(1.54,3.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内地汉族人AD的发病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痴呆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宝共 卢非 +5 位作者 张献 覃君德 陈洪乔 韦彬 蒙莲 黄进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20-2722,共3页
目的:分析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 目的:分析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和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志、语言、眼症、面瘫及抽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抗血小板作用较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血清Caspase-3蛋白、LPA、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莫振华 覃莲 +7 位作者 黄进瑜 蒙莲 廖宝共 覃君德 韦彬 卢非 陈洪乔 雷江 《现代医院》 2021年第1期132-135,14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一个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地收集158名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人口生物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资料,并随访6-12个月,采... 目的探讨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一个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地收集158名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人口生物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资料,并随访6-12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VCI相关的危险因素,用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共有133名患者完成随访,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VCI患病率为38.35%(51/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NIHSS评分(β=0.264,OR=1.302,95%CI=1.097-1.546)、高同型半胱氨酸(β=0.080,OR=1.083,95%CI=1.001-1.172)、高超敏C反应蛋白(β=0.030,OR=1.031,95%CI=1.008-1.054)、急性非腔隙性病灶(β=1.032,OR=2.806,95%CI=1.098-7.172)、高脑白质病变FAZEKAS评分(β=0.515,OR=1.674,95%CI=1.098-2.553)是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出现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诊断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CI=0.777-0.908)。结论高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非腔隙性病灶、脑白质病变高FAZEKAS评分为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建立的诊断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急性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后6-12个月VCI的发生,有助于筛查脑梗死后发生VCI高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前循环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老年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预测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蒙莲 覃莲 +7 位作者 莫振华 廖宝共 覃君德 韦彬 卢非 陈洪乔 雷江 黄进瑜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发病后12~18个月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分析,收集148例PACI患者的发病急性期的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指标,并随访12~18个月,应用蒙... 目的探讨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发病后12~18个月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分析,收集148例PACI患者的发病急性期的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指标,并随访12~18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与VCI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共有126例患者完成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82,95%CI:1.002~1.167)、高糖化血红蛋白(OR=1.653,95%CI:1.052~2.598)、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291,95%CI:1.098~1.518)、高超敏C反应蛋白(OR=1.026,95%CI:1.005~1.047)、低受教育程度(OR=2.485,95%CI:1.231~5.018)是PACI后12~18个月出现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与上述指标比较,诊断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28(95%CI:0.755~0.902)。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糖化血红蛋白、高NIHSS评分、高超敏C反应蛋白、低受教育程度为PACI后12~18个月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诊断预测模型的应用有助于筛查VCI高危患者,及时给予临床关注和诊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梗死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