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页岩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模式
1
作者 蒲秀刚 董姜畅 +5 位作者 柴公权 宋舜尧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解德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9,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孔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但由于缺乏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晰。通过开展全岩X射线衍射、全岩光片显微组分、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TOC)、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有机质富集受陆源碎屑输入、古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和古盐度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湖盆中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发育,在五级层序T-R旋回转换期形成高丰度有机质富集段。陆源碎屑输入为湖盆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提高了湖盆生产力;古气候、古水深与古盐度主导了湖盆中水生/陆源有机质贡献比例的变化;细菌活动对有机质的改造提高了页岩H/C原子量比与“腐泥化”程度。以C3开发层系T-R旋回转换期为主的⑧号小层页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低盐度和水体较深的沉积古环境,TOC平均为2.7%,游离烃含量(S1)为3.7 mg/g,可动油指数(OSI)为215 mg/g,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页岩油有利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母质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页岩油 孔店组 古近系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组构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2
作者 蒲秀刚 付永强 +8 位作者 时战楠 柴公权 陈长伟 姜文亚 韩文中 鄢继华 官全胜 许静 董姜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4-1007,共14页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 为明确断陷湖盆细粒区页岩微观组构特征及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基于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页岩层系取心、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利用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针对页岩样品开展多尺度、多维度精细表征,从微观、定量的角度系统分析了页岩矿物、有机质、孔隙及页岩油赋存特征,揭示了页岩油成藏富集规律并建立了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视域下,多类型矿物以“组分混合”和“组构叠置”构成复杂页岩类型;储集空间可划分为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微裂缝3大类9小类,其中无机孔隙贡献率平均可达85%以上,孔径<50 nm的孔隙占据储集空间的主体;微观上有机质可划分为同沉积有机质、交生分异有机质和运移充填有机质3种类型;烃类主要赋存于长英质纹层、灰云质纹层或粉砂岩纹层中。基于矿物、有机质、储集空间、烃类4个要素的“四元耦合”页岩油富集成藏规律,建立了3类富集成藏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沧东凹陷孔二段实施多口水平井获高产,优质页岩油区块已经实现当今油价下的效益开发,歧口凹陷沙三段及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均获得重要突破,展示出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店组二段 沙河街组三段 沙河街组一段 黄骅坳陷 组构特征 富集成藏规律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3
作者 蒲秀刚 董雄英 +7 位作者 柴公权 李宏军 李昊东 吕德胜 于超 勐睿 邵阳 何川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0,共11页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具备煤岩气勘探条件,但勘探亟待明确主力煤层分布、顶板封挡性、煤层含气性与资源规模等地质问题。文章基于坳陷内40余口煤层钻遇井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深,具备煤岩气勘探条件,但勘探亟待明确主力煤层分布、顶板封挡性、煤层含气性与资源规模等地质问题。文章基于坳陷内40余口煤层钻遇井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煤层分布、太原组煤岩气形成条件、含气性及资源量等前期评价。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发育孔店—关家堡、泊头—盐山地区南北两个聚煤区,主体埋深为1500~4500m,“煤薄层多”,单层厚度为0.5~6.2m,大多为1~3m,累计厚度可达32.7m;受深埋和火山活动的热作用,太原组煤岩镜质组反射率R_(o)普遍大于0.85%,处于中等热演化阶段;研究区内煤岩与顶板岩层具有煤—泥、煤—灰、煤—砂3种储盖组合类型,其中广泛发育的煤—泥储盖类型,封挡条件较好;利用测井参数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预测太原组Ⅳ、Ⅴ、Ⅵ组煤层含气量分布,初步计算太原组煤岩气资源量超1.1×10^(12)m^(3)。优选乌马营地区王官屯斜坡为突破方向,探索煤岩气“常非储层共生、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存”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太原组 煤岩气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陆相中高成熟页岩油“组分流动”条件及其在提高页岩油产量中的作用
4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8 位作者 李永新 刘伟 秦冰 蒲秀刚 江建林 刘诗局 关铭 董劲 申玉坦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基于中国陆相页岩油区重点试采井的生产曲线、生产制度、烃产物数量和产出烃构成随时间的变化等资料,开展页岩油精细馏分切割和页岩油组成变化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试验以及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提出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并对组分流动... 基于中国陆相页岩油区重点试采井的生产曲线、生产制度、烃产物数量和产出烃构成随时间的变化等资料,开展页岩油精细馏分切割和页岩油组成变化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试验以及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提出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并对组分流动的形成机理与条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在地下页岩微纳米孔隙中,轻烃、中质烃和重烃会按相似相溶原理发生混相,使重烃等难流动组分以分子聚集体方式“悬浮”在轻烃和中质烃溶剂中,从而显著降低其黏度并增加流动性和流动量;(2)小分子芳烃是组分流动发生的载体,气态烃和轻烃含量越高,越利于抑制胶质和沥青等重组分形成尺寸更大的聚集体,并增加其塑性变形能力,组分流动效果越好;(3)较高的地层温度可降低蜡质等重烃组分黏度,提高其流动性;(4)保存条件、地层能量和生产制度对控制轻烃组分含量、流出速度和形成稳定的“组分流动”都有重要作用,是页岩油多组分烃形成最优配伍和最大流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地下页岩油“组分流动”概念的提出对于提高页岩油单井产量和累计采出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纯页岩型页岩油 中高成熟页岩油 微纳米孔隙 多组分烃 组分流动 相似相溶 分子聚集体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生排烃效率及对含油性的影响
5
作者 冯家乐 杨升宇 +6 位作者 胡钦红 马斌玉 文家成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度以外孔二段页岩排烃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选取深度和成熟度较为接近的样品,以排除成熟度这一公认的生排烃效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类型等是控制其生排烃效率的重要因素。Ⅲ型干酪根产物以轻烃为主,排烃效率变化大且普遍高于Ⅰ型和Ⅱ型干酪根。Ⅰ型和Ⅱ型干酪根在TOC超过3%以后,排烃效率随TOC的增加而增大。墨水瓶型孔对液态烃的滞留能力强于狭缝型孔;对气态烃而言墨水瓶型孔反而是利于排烃的优势通道。纹层状页岩比薄层状页岩具有更低的排烃效率。生排烃共同控制着页岩的含油量,页岩中含油量与排烃效率整体呈负相关,但与生烃潜力、生烃效率和滞留烃率的乘积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展示了生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页岩油 排烃效率 含油量 生烃潜力平衡法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亚段页岩岩相特征及含油性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蒲秀刚 马超 +6 位作者 郭彬程 周可佳 卞从胜 马建英 周素彦 曾旭 张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9,I0004,I0005,共17页
页岩岩相精细识别与类型划分是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基础。采用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测试、热解、矿物组成、显微岩石薄片、荧光薄片及高频二维核磁共振(2D-NMR)等方法,识别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沙三上亚... 页岩岩相精细识别与类型划分是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基础。采用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测试、热解、矿物组成、显微岩石薄片、荧光薄片及高频二维核磁共振(2D-NMR)等方法,识别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沙三上亚段)主要岩相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岩相含油性差异。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亚段页岩富含石英、黏土和碳酸盐矿物,w(TOC)平均为1.08%,发育纹层状、薄层状和块状3类层理沉积构造,沙三上亚段细粒岩划分为纹层状页岩相、层状页岩相、块状页岩相、钙质页岩相和粉砂岩相5类岩相,不同岩相储层内部含油性不同,长英质矿物质量分数及沉积构造类型对页岩油含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纹层状和层状页岩相内部发育大规模由有机质、矿物纹层和薄层控制的孔—缝网结构,为页岩油提供大量的有效储集空间,具有高可动油含量特征;块状和钙质页岩相生烃潜力较差且储层结构相对致密,储集性能较差,具有低可动油含量特征。该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段页岩油勘探选区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岩相 含油性 沙三上亚段 歧北次凹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旋回及其对有机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10 位作者 鄢继华 金凤鸣 时战楠 柴公权 韩文中 刘岩 姜文亚 陈长伟 张伟 方正 解德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8-480,共13页
基于陆相水进-水退旋回(T-R旋回)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官108-8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连续500m完整取心及化验资料分析,开展湖相盆地细粒沉积岩的高频旋回特征研究。通过应用测井岩性组合判别方法,搭建孔二段细粒沉积岩... 基于陆相水进-水退旋回(T-R旋回)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官108-8井古近系孔店组二段连续500m完整取心及化验资料分析,开展湖相盆地细粒沉积岩的高频旋回特征研究。通过应用测井岩性组合判别方法,搭建孔二段细粒沉积岩的五级高频旋回地层格架。采用不同尺度及方法表征细粒沉积岩高频旋回特征,研究表明五级T旋回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古盐度低、古气候偏潮湿、纹层密度大,五级R旋回则表现为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盐度高、古气候偏干旱、纹层密度小。高频旋回变化控制了有机质的丰度与类型,T旋回中TOC值较高,除了有较高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外,水体内生有机质也较为丰富,显示湖泊的初级生产力较高,有利于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高频旋回 纹层密度 有机质 古近系孔店组二段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新生古储型潜山成藏控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凤鸣 张飞鹏 +7 位作者 韩国猛 蒲秀刚 王华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 程鑫 孙沛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8,共14页
“新生古储”型潜山是大港油田潜山勘探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勘探突破,多期断裂演化控制了新生古储潜山类型多样性及成藏条件多样性。通过系统分析坳陷控山断裂的静态、动态特征,恢复断裂发育对潜山山系形成的控制作用,针对古生界内幕碳... “新生古储”型潜山是大港油田潜山勘探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勘探突破,多期断裂演化控制了新生古储潜山类型多样性及成藏条件多样性。通过系统分析坳陷控山断裂的静态、动态特征,恢复断裂发育对潜山山系形成的控制作用,针对古生界内幕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储机制、烃源岩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等成藏要素系统分析,区划潜山类型,指出不同类型潜山勘探潜力层系及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1)现今断裂具有多走向、多性质的特征,受控于多期次叠合演化的结果。其主要为四个期次:T_(3)时期近EW和NW(W)逆断,J_(1+2)继承发育;J_(3)+K_(1)初期挤压逆冲形成NNE(近SN)向逆断-转换断层;至K_(1)为负反转发育阶段,形成负反转断层;E时期受伸展作用控制,形成NE(E)向伸展断层。(2)“两期挤压成山-一期块断成山”成山过程,内幕储层经历“早成岩期—表生期—中成岩期—晚成岩期”多期成岩作用,奥陶系碳酸盐储层为中孔-中渗储层,碎屑岩储层为中-低孔隙、中-低渗储层。(3)在孔二段和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条件下,源-储对接关系成为潜山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受断裂控制形成五种源-储对接类型。(4)“以烃源岩为主线,源-储对接为依据,内幕构造样式为辅”,将新生古储潜山划分为3大类、7小类,其平面呈环带展布特征;潜力勘探区包括盆地多期构造叠合区奥陶系层系、盆缘中低位层系和盆外高位潜山源岩对接的深部层系等三个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演化过程 成储机制 源-储关系 潜山类型区划 黄骅坳陷
下载PDF
烃源岩油气藏的圈层效应特征、差异成藏机制与有序分布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群 赵贤正 +5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姜文亚 张宏利 邱兆轩 文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近源找油、进源勘探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方向。目前近源找油、进源勘探还面临很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烃源岩附近,尤其是烃源岩内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分布规律认识不到位。重新定义了烃源岩系统和烃源岩油气藏的概念,认为一个烃源... 近源找油、进源勘探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方向。目前近源找油、进源勘探还面临很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烃源岩附近,尤其是烃源岩内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分布规律认识不到位。重新定义了烃源岩系统和烃源岩油气藏的概念,认为一个烃源岩系统就是一个独立的油气成藏单元,而烃源岩油气藏为赋存于烃源岩系统内的油气聚集。划分出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两大类,泥岩裂缝油气藏等6种烃源岩油气藏,受构造控制,造就了它们独有的形成机制和特定的分布规律,形成了横向并列成圈、纵向有序成串、上下分层过渡、常规与非常规差异机理成藏和有序共生的圈层结构特征:即从内圈的深湖相页岩油气藏、浊积砂岩性油气藏,到中圈的半深湖相的致密油气藏,再到外圈的浅湖-半深湖过渡相的岩性尖灭油气藏分布序列。成藏机制上,也形成了内圈的页岩油气藏以原地连续性“滞留”与微运移“停留”,中圈的致密油气藏以大面积初次运移“停留”、外圈的岩性尖灭油气藏以浮力二次运移“截流”为特征的有序成藏机理序列。明确了页岩油气藏甜点区位于深盆区内圈前三角洲相带的具有“优势组构-滞留烃超越效应”的区域;致密油气藏甜点区位于深盆区中圈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具有“优势孔缝耦合”的区域;岩性尖灭油气藏有利分布区位于深盆区外圈三角洲平原相带具有汇聚脊优势运移通道的圈闭区域。烃源岩油气藏类型众多、潜力巨大,人类对烃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油气藏 圈层效应 成藏机制 富集模式 有序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文家成 胡钦红 +5 位作者 杨升宇 马斌玉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0,共8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比抽提前后的孔体积之差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结果,揭示了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主要发育纳米级的粒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及微米级的微裂缝等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直径为20~40 nm和80~200 nm的孔隙中;长英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可动油饱和度,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孔隙连通性和渗流能力,有利于页岩油的运移。页岩储层中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孔径小于50 nm的孔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页岩油的吸附能力较强,不利于页岩油的流动。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赋存空间 可动性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和源下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润泽 赵贤正 +3 位作者 刘海涛 李宏军 赵长毅 蒲秀刚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5,共16页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及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储层可有效聚集油气,紧邻的煤系地层烃源岩可优先对其供烃,稳定的构造背景使源内油气藏得到良好的保存。②研究区源下储层油气成藏的2个必要条件为:上部终止于煤系内部且下部连接奥陶系储层的断裂系统,且低角度断裂的油气输导效率更高;源储间存在大于10 MPa的压差,可为源下储层的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动力。③研究区源内及源下油气藏具备早晚2期成藏、中期破坏的特征。中白垩世,低熟的煤系原油大量充注于储层中;白垩纪末期,地层的强烈抬升使古油藏遭受破坏或调整;新生代,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成熟并生、排烃,形成了大量煤型气和轻质油油气藏。④研究区烃源岩有效充注范围内,储层相对优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为源内勘探有利区,印支期逆冲断裂发育、受后期伸展作用改造较弱的区域为源下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源内成藏 源下成藏 源储压差 油气聚集机制 古生界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一亚段有利岩相及页岩油甜点区优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斯宇 陈世悦 +1 位作者 鄢继华 蒲秀刚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为了优选出目标层位页岩有利岩相与预测页岩油分布甜点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页岩油资源量(滞留烃)、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工程性质(脆性指数、岩石力学参数)3个主地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与纹层状混合质... 为了优选出目标层位页岩有利岩相与预测页岩油分布甜点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页岩油资源量(滞留烃)、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工程性质(脆性指数、岩石力学参数)3个主地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相与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相滞留烃含量高、孔渗性好且脆性指数偏大;王官屯、七里店以南、沈家铺东南地区为页岩油分布甜点区,具有较好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滞留烃 孔隙度 渗透率 页岩油甜点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有机质-矿物-孔隙在升温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规律——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13
作者 尹玲芝 蒲秀刚 +2 位作者 陈世悦 鄢继华 张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6,共10页
在埋藏过程中,随着埋深的增加,细粒沉积岩的矿物组成、有机质形态、孔隙类型与质量分数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揭示其变化规律,对有机质热模拟的残样进行了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有机碳质量分数等测试... 在埋藏过程中,随着埋深的增加,细粒沉积岩的矿物组成、有机质形态、孔隙类型与质量分数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揭示其变化规律,对有机质热模拟的残样进行了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有机碳质量分数等测试。发现在从室温(25℃)到550℃的升温过程中,有机质形态由团块状向条带状、团块状变化;黏土矿物由层片状逐渐向絮状转化;碳酸盐矿物溶蚀加剧,温度超过500℃后,出现溶蚀-沉淀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由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有机质孔的面积不断增加,在450~475℃时,有机质孔孔径达最大,当温度高于475℃后,有机质孔的数量增多、孔径缩小;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土矿物由蒙脱石向伊蒙混层再向伊利石转化,导致其晶间孔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溶蚀孔主要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产生,与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有机酸密切相关,溶蚀孔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随后又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当温度为450~475℃时,孔隙数量达最多、孔径最大,形成良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热模拟 有机质 矿物 孔隙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56
14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8 位作者 王文革 韩文中 肖敦清 刘海涛 陈长伟 张伟 袁选俊 卢异 柳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8,共13页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歧口凹陷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构造背景、物源、沉积体系、储集性能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具有多凹多坡的地质特点,各类斜坡区占全凹陷面积70%以上;来自盆内外物源的多个大型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重力流砂带与多类斜坡区匹配,为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油气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深层碎屑岩埋深一般大于2 500 m,主要为岩屑长石类砂岩,以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为主。歧口凹陷中深层碎屑岩整体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该阶段跨越深度范围较大,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可以通过数学地质的方法识别出9项,虽其总体物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但较高的沉降速率、中等地温场、高流体压力、高长石含量、较高溶蚀率、早期烃类充注等有利因素促使中深层碎屑岩发育纵向延伸上千米的3~4个异常高孔隙带,均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中深层碎屑岩 油气储集层 成岩演化 古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细粒相沉积地质特征与致密油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55
15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6 位作者 韩文中 周建生 王文革 张伟 陈世悦 时战楠 柳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3,共10页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湖盆中部细粒相区600多米连续整体取心、上万块次系统分析联测及配套测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传统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及致密油气形成新理论新方法,对孔二段细粒相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湖盆中部细粒相区600多米连续整体取心、上万块次系统分析联测及配套测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传统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及致密油气形成新理论新方法,对孔二段细粒相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是孔店组最大湖泛期的沉积,半深湖—深湖亚相细粒沉积分布较广,主要发育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及白云岩类,而黏土岩类不发育,细粒岩类具有"岩石成分多,优势矿物少;碎屑矿物多,黏土矿物少;方沸石多,黄铁矿少;脆性矿物多,石英含量少;岩石类型多,油页岩少;致密储集层多,无裂缝的少;优质烃源岩多,非烃源岩少;高频旋回多,单一沉积少"等特点。这些认识更新了以往关于陆相闭塞湖盆中部仅以"泥页岩"烃源岩沉积为主的观点。在地质认识指导及配套工程工艺技术的支撑下多口探井获工业油流,展示了陆相湖盆细粒相区致密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细粒相 致密油 地质特征 勘探前景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斜坡区重力流沉积与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65
16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7 位作者 韩文中 陈长伟 袁选俊 林常梅 柳飒 韩国猛 张伟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岩多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泥质碎屑流沉积为含有较多砂质团块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正递变层理是识别传统浊积岩的重要标志。受多物源供给、地形坡-折、不同触发机制、湖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斜坡区中低部位—主凹区形成多级远岸水下扇扇体,可识别水下主水道、水下分流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多期多级重力流沉积造成湖盆区"富泥又富砂",平面上优质烃源岩、致密储集层大面积分布,纵向上源、储紧邻,形成多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为湖盆深水区致密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勘探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水下分流水道与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微相为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型致密油勘探的两个主要沉积类型,是歧口凹陷斜坡区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致密油 沙一段 斜坡区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1
17
作者 蒲秀刚 吴永平 +6 位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勘探领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纹层结构类型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宋斯宇 陈世悦 +1 位作者 鄢继华 蒲秀刚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富有机质页岩大多发育有纹层结构,不同的纹层结构对页岩的储集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X射线衍射测试数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AMICS等资料的分析,根据矿物纹层组合关... 富有机质页岩大多发育有纹层结构,不同的纹层结构对页岩的储集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X射线衍射测试数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AMICS等资料的分析,根据矿物纹层组合关系,总结出3种页岩纹层结构类型,分别为长英质-碳酸盐-黏土型纹层结构、黏土(有机质)-碳酸盐-方沸石型纹层结构、长英质-有机质-黏土(有机质)纹层结构。研究表明,长英质-有机质-黏土(有机质)纹层结构纹层平直且层厚较小,互层现象明显;层理缝与矿物解理缝发育较多且后期被白云石充填,有机孔与粒间孔大量发育,溶蚀孔与晶间孔也少量发育,有机质孔与矿物颗粒间的边缘微裂缝构成了良好的孔-缝联通体系;孔隙度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6%,孔径介于微孔与宏孔间,孔容最大,储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结构 储集性能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44
19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5 位作者 肖敦清 滑双君 陈长伟 袁选俊 韩国猛 张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南缘为一由基底隆升引起上覆披盖层变形而形成的挠曲缓坡带。该区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古近纪湖盆最大扩张期,碎屑物源不发育,在宽缓的滨浅湖湖湾背景下,沉积了上千平方千米稳定分布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主要岩性为粒屑灰岩和白云岩类(泥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分布面积达1650km2,厚度一般为5~25m,平均10m,主要为中晚期埋藏白云岩和准同生期白云岩。白云岩类储集层主要发育晶间或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储集空间,属中孔低渗储集层,它与油页岩、暗色泥岩交互叠置,低熟油气近源充注,利于大面积成藏。勘探实践表明,歧口凹陷西南缘沙河街组沙一段下亚段湖相白云岩类油层具有埋藏适中、区域性含油的特点,是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段下亚段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 湖相白云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与流动特征及在“甜点”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5 位作者 蒲秀刚 刘诗局 关铭 刘伟 李永新 董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出“甜点”评价关键要素。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1.5%或者2.0%)且单层集中段厚度较大(10~15 m或更大)的咸化湖盆页岩,在中低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_(o)<0.8%)就可形成较多滞留烃,且纵向上具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近源微运移,形成富集段;混积型页岩黏土含量较低,对液态烃吸附总量较小,且页岩具有较好脆性,可保证地下可动烃数量较多,人工改造也可形成较好导流效果;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层微纳米孔隙和碳酸质与长英质层超压成因的微裂缝和构造缝中,非均质性极强,但多组分烃和非烃通过混相可改善重质烃和非烃组分的流动性,支撑中低熟液态烃有较高的流动量。此外,良好封闭性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足够高的现今地层温度(最好大于120℃)可提高中低熟页岩油地下流动性,合理的生产制度可保障多组分烃和非烃最佳混相从而形成最大流动量。具备上述条件的咸化湖盆中低熟页岩油称为“甜点”靶体,可用水平井和体积改造等非原位转化技术进行开发,并与需原位转化的淡水湖盆中低熟页岩油并列,构成中国中低熟页岩油两种主要类型,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是陆相页岩油革命得于发生的重要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非原位转化型 多组分烃与非烃混相 烃组分流动 控制因素 吸附性 “甜点”评价 咸化湖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