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离散粒子群优化的控制模式分配算法
1
作者 曾裕钦 蔡华洋 +3 位作者 周茹平 刘耿耿 黄兴 徐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6-2849,共14页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是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微型化的革命性技术.多路复用器的控制模式分配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自动化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难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优化问题.现有工作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控制模式...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是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微型化的革命性技术.多路复用器的控制模式分配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自动化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难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优化问题.现有工作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控制模式分配问题存在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以及算法稳定性差的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下基于混合离散粒子群优化的控制模式分配算法.首先,为了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及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提出了离散的自适应区域搜索策略.其次,通过基于样例的社会学习机制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然后,采用等距抽值的方式筛选出自适应区域搜索策略中重要参数的最佳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分配方案的质量.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多路复用器中阀门使用数量上平均优化了19.01%,在算法稳定性上提高了29.18%,且在现实的生化应用中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 控制模式分配 离散粒子群优化 样例学习 自适应区域搜索
下载PDF
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技术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多龙 蔡华洋 +5 位作者 吕文静 孙艳 石鑫 魏晓静 葛鹏莉 邵亚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从管道补口防腐层的分类、补口材料、补口防腐层的施工以及补口防腐层的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GB/T 51241-2017和ISO_(2)1809-3:2016关于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技术的规定。相比GB/T 51241-2017,ISO_(2)1809-3:2016针对补口类型分类更详细;对... 从管道补口防腐层的分类、补口材料、补口防腐层的施工以及补口防腐层的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GB/T 51241-2017和ISO_(2)1809-3:2016关于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技术的规定。相比GB/T 51241-2017,ISO_(2)1809-3:2016针对补口类型分类更详细;对于热收缩材料补口防腐层,ISO_(2)1809-3:2016中设计温度规定更细致,GB/T 51241-2017对热收缩材料厚度的规定更为具体,并且还规定了原材料的性能要求;两个标准对热收缩材料补口防腐层的表面预处理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规程基本相同;在施工环境和热缩材料在管体防腐层的搭接量的规定上,GB/T 51241-2017更为严格。对于热收缩材料补口防腐层的性能指标方面,ISO_(2)1809-3:2016增加了压痕抗力、搭接剪切强度等性能指标,两个标准对热收缩材料补口防腐层耐阴极剥离性能要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补口技术 热收缩材料 防腐涂层 标准
下载PDF
环氧防腐涂料在模拟海水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失效过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贵容 郑宏鹏 +4 位作者 蔡华洋 邵亚薇 王艳秋 孟国哲 刘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附着力测试、Fourier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环氧防腐涂层在干湿交替及全浸泡环境下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环境中环氧防腐涂层前期的防护效果较好,涂层后期失效快于全浸泡环境下...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附着力测试、Fourier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环氧防腐涂层在干湿交替及全浸泡环境下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环境中环氧防腐涂层前期的防护效果较好,涂层后期失效快于全浸泡环境下的失效速率;环氧防腐涂层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失效的原因是由于涂层交替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使得涂层孔隙率增大,对涂层造成机械损坏,使得涂层内部及表面开裂,最终导致附着力降低,涂层大面积起泡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防腐涂层 干湿交替 涂层孔隙 鼓泡失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