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一大”代表特点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双全 杨秀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4,共4页
192 1年 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分析“一大”代表的基本特点 ,对于认识我党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 ,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历... 192 1年 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分析“一大”代表的基本特点 ,对于认识我党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 ,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历史背景 ,乃至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整个进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 党史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双全 贺祥林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渊源,更是基于新世纪之初对国情与世情的深深思考而作出的现实选择;既包含原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永不称霸的外交方略,更包含新近提出的“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渊源,更是基于新世纪之初对国情与世情的深深思考而作出的现实选择;既包含原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永不称霸的外交方略,更包含新近提出的“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四大要义;既蕴含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挥,更显示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发展 理论渊源 现实选择
下载PDF
简析19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双全 龚桂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罗敦伟等人从时代发展潮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保护中国幼稚民族产业利益与安全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实施"统制经济"的必要性。而素来秉承自由主义理想的胡适等人,认为实施"统制经济"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弊端... 罗敦伟等人从时代发展潮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保护中国幼稚民族产业利益与安全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实施"统制经济"的必要性。而素来秉承自由主义理想的胡适等人,认为实施"统制经济"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弊端,诸如"与民争利"、官僚腐败、效率低下等问题,力主"自由经济"。这场争论对上述两种经济体制的利弊有了一种较为清醒的认识,加深了对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制经济” “自由经济” 争论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康有为、梁启超佛教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双全 杨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83-89,共7页
康有为、梁启超虽都力图吸收与利用佛教中某些有益的资源为改良社会服务,但由于二人对宗教所持的立场及其涉猎佛教深广度的不同,他们对佛教的态度与认识必然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康氏始终坚信唯有定孔教为国教,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佛教... 康有为、梁启超虽都力图吸收与利用佛教中某些有益的资源为改良社会服务,但由于二人对宗教所持的立场及其涉猎佛教深广度的不同,他们对佛教的态度与认识必然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康氏始终坚信唯有定孔教为国教,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佛教只是为补充其儒家思想的不足;而梁氏则服膺政教分离、信教自由的宪政原则,佛教对他具有救世、学术与自我修养等多种意义。比较研究康、梁的佛教思想,可从中窥见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摄取 改造 启迪
下载PDF
洋务运动与“实业救国”思想关系新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双全 王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参与洋务运动的阵营虽然庞杂,但大体可分为洋务派官僚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洋务派官僚并不是真正的"实业救国"论者,因为他们所兴办的各种新式企业不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他们所要挽救的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只是... 参与洋务运动的阵营虽然庞杂,但大体可分为洋务派官僚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洋务派官僚并不是真正的"实业救国"论者,因为他们所兴办的各种新式企业不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他们所要挽救的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只是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不仅在经济上要求自由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倡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而且还在政治上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度,他们才是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想的真正首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救国”思想 民族国家 自由 “商战”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应以七七事变为开端——兼与郭德宏先生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蔡双全 陈其贵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2-77,共6页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流,当时中国政局的关键仍然是如何结束国内政局的分裂与动荡状态,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战争仍只是属于局部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流,当时中国政局的关键仍然是如何结束国内政局的分裂与动荡状态,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战争仍只是属于局部战争,而中日两国并没有进入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全面战争状态。只有到了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才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时代主题,中国抗日战争因此应从七七事变算起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起点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代主题
下载PDF
试析革命家毛泽东与文学家鲁迅文艺观的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双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毛泽东与鲁迅尽管在文艺思想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细究起来,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毛泽东主要是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文艺的性质和作用的,其中心思想是阶级论、人民性和工具论,相对而言却较为忽视文艺的... 毛泽东与鲁迅尽管在文艺思想上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细究起来,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毛泽东主要是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文艺的性质和作用的,其中心思想是阶级论、人民性和工具论,相对而言却较为忽视文艺的独立性、审美价值和艺术规律;而鲁迅则是以文艺为本位,较多强调文艺独立于政治的特殊性以及尊重并服从文艺规律,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规律性和审美价值。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学考察和认识角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家 文学家 毛泽东 鲁迅 文艺观 差异
下载PDF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双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他们由简单认定宗教是"凭空构造"的结果,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由强调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进而主张积极吸收、利用宗教中西方净土观念...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他们由简单认定宗教是"凭空构造"的结果,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由强调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进而主张积极吸收、利用宗教中西方净土观念、普渡众生等有益的思想元素,为挽救世道人心、构建理想社会服务。他们这种对宗教既有批判又有吸收、利用的认识与态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宗教问题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宗教 批判 利用 科学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双全 郭帅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39-43,79,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一个标准。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应具有的基本权利,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方面分析留守儿童权利缺失的原因及后果,...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一个标准。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应具有的基本权利,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方面分析留守儿童权利缺失的原因及后果,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双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城市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从初步制定到发展再到完善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由于制定了正确的城市政策,中国共产党顺利地完成了城市的接管工作,从而为新中国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解放战争后期 中国共产党 城市政策 接收 管理
下载PDF
论南京政府被迫转向抗日的经济原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双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72-74,共3页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制了伪“满洲国”。东北的沦丧,使中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华北地区 财政收入 抗战时期 沿海地区 《塘沽协定》
下载PDF
从洋务派官僚自身素质透视洋务运动的破产
12
作者 蔡双全 龚桂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7-32,共6页
洋务派官僚奉行的"中体西用"理论纲领,说明他们缺乏对西方国家近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新式企业采取"官督商办"企业经营方式,说明他们并不具备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为特定企业采取借款缓息、减... 洋务派官僚奉行的"中体西用"理论纲领,说明他们缺乏对西方国家近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新式企业采取"官督商办"企业经营方式,说明他们并不具备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为特定企业采取借款缓息、减免税厘、提供专利特权等措施,说明他们并不具备举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必需的经济学知识。洋务运动的破产固然有诸多客观原因,但也与洋务派官僚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缺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官僚 “中体西用” 现代化规律 “官督商办” 经济自由
下载PDF
略评蒋介石的抗战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双全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4-46,61,共4页
本文从蒋介石对敌强我弱的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持久消耗战略”的抗日总方针以及“外交友 ,少树敌”的外交战略等三个方面对蒋介石复杂的抗战思想进行了简单的评介 ,既肯定了蒋介石的抗战思想对中国抗战具有较大的积极意... 本文从蒋介石对敌强我弱的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持久消耗战略”的抗日总方针以及“外交友 ,少树敌”的外交战略等三个方面对蒋介石复杂的抗战思想进行了简单的评介 ,既肯定了蒋介石的抗战思想对中国抗战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同时又指出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抗战观 持久消耗战略 外交战略 抗战思想
下载PDF
谭嗣同、梁启超“应用佛学”之异同析论
14
作者 蔡双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3,共5页
谭嗣同、梁启超所倡导的"应用佛学",虽然都是希望从中摄取和利用某些有益的资源为救国救民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态度与认识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谭氏往往根据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地加以取舍、改造和引申,以充实其仁... 谭嗣同、梁启超所倡导的"应用佛学",虽然都是希望从中摄取和利用某些有益的资源为救国救民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态度与认识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谭氏往往根据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地加以取舍、改造和引申,以充实其仁学思想体系;而梁氏则除此之外,还希望利用佛学来改造国民性。比较谭、梁二人的应用佛学,既可认识佛学与他们各自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又可从中略窥佛学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梁启超 应用佛学 摄取 改造 异同
下载PDF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之学理辨析
15
作者 蔡双全 王正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3-229,共7页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是希望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中国民主化,以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他的这种思想主张既考虑了人们维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愿望,又兼顾了国民素质低下、经济社会和思...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是希望由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中国民主化,以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他的这种思想主张既考虑了人们维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愿望,又兼顾了国民素质低下、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落后等特殊国情,在理论上具有许多合理的因素。然而,就当时的实际而言,梁启超寄希望于腐朽、没落而又自私自利的清政府来推行开明专制,不啻是与虎谋皮。梁启超所倡导的开明专制论,曲折地反映了中国早期民主化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清政府 开明专制 暴力革命 国民素质
下载PDF
周作人附逆心理探究
16
作者 蔡双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周作人叛国投敌历经了复杂、微妙而又艰难的心理过程。周氏在考察中日关系时,虽然认为“中国必败”,但又不甘心腆颜事敌,故抗日战争初期,极力鼓吹“文化决定论”和“隐”、“忍”哲学。然而,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下,周作人因为不能忘... 周作人叛国投敌历经了复杂、微妙而又艰难的心理过程。周氏在考察中日关系时,虽然认为“中国必败”,但又不甘心腆颜事敌,故抗日战争初期,极力鼓吹“文化决定论”和“隐”、“忍”哲学。然而,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下,周作人因为不能忘情于舒适甚至奢侈的物质生活,怕死,最终还是堕落为汉奸文人。这种结局与周氏的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叛国投敌 “文化决定论” “隐”“忍”哲学 虚无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试论胡适与周作人抗战时期不同的人生道路抉择
17
作者 蔡双全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6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胡适 周作人 抗战时期 人生 抉择
下载PDF
试析瞿秋白与鲁迅文艺观的差异
18
作者 蔡双全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1年第2期76-85,共10页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艺固有的内部规律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强调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作用,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和内部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鲁迅 “武器”论 启蒙功能
下载PDF
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双全 杨秀林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7-101,共5页
关键词 汪精卫 汉奸 抗战 国民党 民主主义革命 心理动机 阶段 正当 探究 道路
全文增补中
从君主专制制度合法性视角透视清王朝的覆亡
20
作者 蔡双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4-110,15-16,共7页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与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宣传与传播,中国民众在思想观念上逐渐觉悟,对沿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合法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动摇与否定,推崇西方民主制度。这样,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与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宣传与传播,中国民众在思想观念上逐渐觉悟,对沿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合法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动摇与否定,推崇西方民主制度。这样,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清王朝为挽救这种合法性危机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但这些改革却事与愿违,引发了更深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终究无法挽救最终覆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专制制度 清王朝 民情 政治体制 政治衰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