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抗心脏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少艾 胡明 +2 位作者 汤晓燕 陈美婷 罗承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心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建立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10~90μmol/L)黄连素刺激,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胶原Ⅲ和p38 MAPK蛋白表达...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心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建立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10~90μmol/L)黄连素刺激,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胶原Ⅲ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的TGF-β1可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促进胶原Ⅲ的合成。黄连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降低胶原Ⅲ的合成,促进p38MAPK蛋白磷酸化。结论黄连素可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Ⅲ的合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p38MAPK蛋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Ⅲ P38 MAPK
下载PDF
钙调蛋白激酶Ⅱ信号转导途径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少艾 刘念 +5 位作者 张存泰 吕家高 阮燕菲 周仑 全小庆 阮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对异丙肾上腺素和咖啡因诱导的晚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影响,探讨CaMKⅡ磷酸化途径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家兔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对异丙肾上腺素和咖啡因诱导的晚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影响,探讨CaMKⅡ磷酸化途径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家兔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采用含1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和0.3mmol/L咖啡因的正钙台氏液灌流心室肌细胞,在快频率(3Hz)电刺激下,诱发DAD和触发活动,建立CPVT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KN-93(1μmol/L)和KN-92(1μmol/L)进行灌流,观察KN-93和KN-92对DAD和触发活动诱发率的影响。结果在1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和0.3mmol/L咖啡因的正钙台氏液灌流下,3Hz时DAD和触发活动的诱发率达到18/20和6/20,建模成功。KN-93组、KN-92组DAD的发生率为8/20、18/20,触发活动的发生率为6/20、19/20。结论CaMKⅡ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CPVT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钙调蛋白激酶Ⅱ 晚期后除极 触发活动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3
作者 蔡少艾 赵甘剑 +2 位作者 黄尹 邓波 王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38-444,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12 h建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Ang(1-7)或PI3K抑制剂LY294002与H9c2心肌细胞共处理12 h观察对ISO诱导...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12 h建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Ang(1-7)或PI3K抑制剂LY294002与H9c2心肌细胞共处理12 h观察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H9c2心肌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ISO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相对细胞活性,Ang(1-7)呈浓度依赖性逆转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相对活性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ISO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Ang(1-7)可抑制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减少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p-Akt蛋白表达量。LY294002预处理后Ang(1-7)对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表现为心肌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Akt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 ISO能诱导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而Ang(1-7)能抑制ISO诱导的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Ang(1-7)抑制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异丙肾上腺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通过抑制ClC-3通道减轻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少艾 陈景福 +6 位作者 陈美姬 林健聪 冯鉴强 林凯 智喜梅 张伟杰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明显地增加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1μmol/LAng-(1-7)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显著地抑制葡萄糖对ClC-3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1μmol/LAng-(1-7)或100μmol/L氯通道抑制剂氯通道抑制剂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减轻葡萄糖引起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增加细胞存活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小细胞凋亡数量,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1)。结论 ClC-3通道参与葡萄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Ang-(1-7)通过抑制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葡萄糖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ClC-3通道 高糖 心肌细胞 损伤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少艾 黄淑妍 徐米清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2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高血压组)和56例高血压肾损害老年患者(高血压肾损害组)进行aPTT、PT、TT、Fbg、D二聚体(D-D)及血肌酐(Cr)等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2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高血压组)和56例高血压肾损害老年患者(高血压肾损害组)进行aPTT、PT、TT、Fbg、D二聚体(D-D)及血肌酐(Cr)等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组Fbg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结果高血压肾损害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aPTT、PT、TT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Fbg及D-D明显升高(P<0.05)。eGFR与Fbg呈负相关,随肾功能的恶化,Fbg表达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Fbg与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损害 凝血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高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GGT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蔡少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62例高龄老年NAFLD患者(NAFLD组)和44例无脂肪肝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血脂水平及GGT检查,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62例高龄老年NAFLD患者(NAFLD组)和44例无脂肪肝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血脂水平及GGT检查,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水平、GG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NAFLD组患者两种以上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AFLD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GGT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颈动脉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NAFLD的高龄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其存在脂代谢紊乱及GGT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脂代谢紊乱 谷氨酰胺转肽酶
下载PDF
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阮磊 张存泰 +4 位作者 刘念 蔡少艾 肖幸 贺莉 操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方法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KN93组以及H89组。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模型,正常组灌流蒂罗德液,模型组灌流咖啡因和异丙肾...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方法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KN93组以及H89组。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模型,正常组灌流蒂罗德液,模型组灌流咖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KN93组在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加灌KN93,H89组同样在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加灌H89。观察通过程序性刺激后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为0。通过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以后,QT间期明显缩短,模型组触发活动的诱发率为12/13,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13;而灌流KN93和H89后触发活动分别减少至4/9和6/1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到1/9和2/11。钙调蛋白激酶Ⅱ抑制剂和蛋白激酶A抑制剂可以减少药物灌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模型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跟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钙调蛋白激酶Ⅱ 蛋白激酶A
下载PDF
CaMK Ⅱ途径在慢性心衰模型触发性心律失常产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方雁 张存泰 +3 位作者 刘念 蔡少艾 周仑 张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和高频率刺激对心衰心肌细胞晚发后除极(DADs)产生的影响以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途径在DADs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家兔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正常对照+异丙肾上腺...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和高频率刺激对心衰心肌细胞晚发后除极(DADs)产生的影响以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途径在DADs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家兔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正常对照+异丙肾上腺素干预组(Ctl+ISO组)、慢性心衰组(CHF组)、慢性心衰+异丙肾上腺素干预组(CHF+ISO组)、慢性心衰+异丙肾上腺素干预+KN93干预组(KN93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采用含1μmol/L异丙肾上腺素的正钙蒂罗德液灌流心室肌细胞,在1~2Hz电刺激下,诱发心肌细胞产生DADs。在此基础上用KN93(1μmol/L)灌流心衰心肌细胞,观察CaMKⅡ的特异抑制剂KN93对DADs发生率、DADs的幅值、联律间期和发生个数的影响。结果灌流正钙蒂罗德液,并在1Hz电刺激下,Ctl组、Ctl+ISO组、CHF组、CHF+ISO组的DADs发生率分别为15.0%(3/20)、45.0%(9/20)、26.7%(12/45)、92.3%(36/39)。以含1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和1μmol/L KN93的蒂罗德液灌流心衰心肌细胞,在1Hz电刺激下,KN93组的DADs诱发率为50%(7/14);再给予2Hz的刺激,记录到DADs的幅值为(1.82±0.78)mV、联律间期为(524.62±390.91)ms、个数为(2.42±0.90)。结论异丙肾上腺素和高频率刺激均可诱发心衰心肌细胞DADs的产生;模型应激状态下,KN93可以抑制慢性心衰心肌细胞DADs,CaMKⅡ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慢性心衰触发性心律失常产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钙调蛋白激酶Ⅱ 晚发后除极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丹红注射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新怀 徐米清 +1 位作者 方燕龄 蔡少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245-246,共2页
老年人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高发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丹红注射液通常被用于血管硬化性疾病,如脑梗死、冠心... 老年人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高发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丹红注射液通常被用于血管硬化性疾病,如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该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的提取物,其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除烦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红花则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2,3].本研究通过分析丹红注射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血脂、动脉硬化指数(AI)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该注射剂的疗效及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症 丹红注射液 注射剂 患者 冠状 闭塞性动脉硬化 相关疾病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内科带教的几点体会及思考
10
作者 蔡少艾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5期781-782,共2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内科系统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的重要课程。该文从入科教育、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定期考核四方面探讨内科实习带教的...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内科系统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的重要课程。该文从入科教育、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定期考核四方面探讨内科实习带教的经验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内科学 学生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新怀 徐米清 +1 位作者 方燕龄 蔡少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0期3396-3400,共5页
目的明确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组(B组)、丹红注射液组(C组)、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组(D组)。抽血各组患者血清并提... 目的明确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组(B组)、丹红注射液组(C组)、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组(D组)。抽血各组患者血清并提取和分离淋巴细胞,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IFN-γ阳性淋巴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的比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KCNA3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oxLDL含量,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HDL含量。结果B、C、D组血清中IFN-γ阳性淋巴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的比率、TNF-a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组、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和D组中HDL、TC、TG、oxLDL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和D组中LDL-c水平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和D组中可见KCNA3蛋白表达均较A组降低,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中所有检测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剂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患者的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调节钾离子通道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管的硬化程度,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丹红注射液 炎症反应 KCNA3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少艾 徐米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评估、抗生素使用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41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心衰肺炎组)和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进行PCT、B型钠尿肽(BNF)及...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评估、抗生素使用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41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心衰肺炎组)和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进行PCT、B型钠尿肽(BNF)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PCT动态变化、住院时间、病情加重情况,同时分析心衰肺炎组PCT与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URB-65)、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情加重情况的关系。结果心衰肺炎组与心衰组比较,PCT明显升高[(1.25±1.80)μg/L比(0.11±0.02)μg/L]、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3.73±5.06)d比(11.61±3.07)d3(t=3.76、2.18,均P〈0.05)。心衰肺炎组PCT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r=0.585,P〈0.05)。随着PCT水平的升高,心衰肺炎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F=3.58、3.53,P=0.038、0.039),在PCT〉0.5μg/L组出现了5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PCT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是否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项指标指导抗生素使用,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衰竭 肺炎 降钙素
原文传递
短QT间期综合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阮磊 张存泰 +4 位作者 全小庆 魏勇 李连东 蔡少艾 周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pinacidil)建立的短QT间期综合征模型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并观察缝隙连接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该模型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pinacidil灌注家兔楔形心肌块建立短QT间期综合征模型。将20只新西兰长耳白...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pinacidil)建立的短QT间期综合征模型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并观察缝隙连接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该模型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pinacidil灌注家兔楔形心肌块建立短QT间期综合征模型。将20只新西兰长耳白兔随机分成pinacidil组和AAP10组,每组10只。pinacidil组灌流10μmol/L的pinacidil,AAP10组灌流AAP10500nmol/l和pinacidil10μmol/L的混合液,同步记录灌流前后内外膜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灌流前后QT间期,跨室壁离散度(TDR),程序性刺激观察心肌组织不应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灌流pinacidil后,QT间期从(291±19)ms缩到(232±19)ms(P<0.05),TDR从(44±12)ms减少到(22±7)ms(P<0.05),而不应期从(164±8)ms减少到(112±14)ms(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从0/10增加至8/10(P<0.05)。AAP10组和pinacidil组的TDR、QT间期、不应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无显著差别。结论:TDR减小和不应期的缩短可能是pinacidil建立的短QT间期模型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AAP10对pinacidil诱导的短QT间期综合征模型电不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室 心动过速 电生理 缝隙连接
原文传递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永红 张存泰 +7 位作者 阮磊 李连东 全小庆 周青 徐仁德 王国强 蔡少艾 王天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流台氏液,伊布利特组灌流2 mg/L伊布利特40 min,低钾低镁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台氏液的伊布利特。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早后除极(EAD)和Tdp的发生情况,对QT间期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结果:伊布利特组QT间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337±46)ms∶(548±73)ms],TDR也显著增加[(49±15)ms∶(132±36)ms],EAD的发生率为4/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为0。低钾低镁组QT间期近一步延长至(652±184)ms、TDR增至(157±59)ms,EAD发生率为5/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与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增加为7/10,与正常组、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结论:在伊布利特合并低钾低镁的情况下才易诱发Tdp,电解质正常时不易致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尖端扭转性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燕 全小庆 +7 位作者 张存泰 吕家高 陈柏迪 阮磊 蔡少艾 杨新玮 方雁 徐仁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LQTS)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Kr)阻滞剂E-4031(0.5μmol/L)在兔左室楔型心肌块建立LQT2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LQT2组、100 nmol/L缝隙连接激动剂(AAP-... 目的:观察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LQTS)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Kr)阻滞剂E-4031(0.5μmol/L)在兔左室楔型心肌块建立LQT2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LQT2组、100 nmol/L缝隙连接激动剂(AAP-10)干预组(AAP-100组)、500 nmol/L AAP-10干预组(AAP-500组),每组10只。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结果:LQT2组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R-on-T期前收缩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LQT2模拟状态下,500 nmol/L AAP显著缩短了QT间期和TDR(P<0.05),降低了EAD、R-on-T期前收缩和TdP的发生率(P<0.05)。结论:增加缝隙连接耦联能减少兔LQT2模型TD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 长QT综合征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