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BF-SVM算法探究不同训练程度参与下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信号的智能分类与识别分析
1
作者 李素姣 蔡文倩 +2 位作者 郑金钰 陈真 喻洪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在临床康复训练中保持高水平的参与度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监测被试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变化,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参与度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临床评估提供客观量化... 目的:在临床康复训练中保持高水平的参与度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监测被试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变化,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参与度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临床评估提供客观量化参与信息,促进优化康复训练方案。方法:本研究招募了16名健康的右利手被试者,参与了不同难度水平的训练任务。使用一般线性模型选择显著激活的fNIRS通道,提取氧合血红蛋白(HbO)浓度特征,包括均值、斜率和样本熵,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被试者的训练参与程度进行分类和识别分析。结果:通过8次3折交叉验证评估了SVM分类器的性能,结果显示:斜率、均值、样本熵及这三种特征的组合下,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75.1%、83.2%、80.5%和86.8%。结论:采用SVM分类器能够有效对fNIRS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该研究为运动训练提供了量化参与程度评估信息,将进一步或可为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智能评估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智能康复处方的制定和动态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运动康复训练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运动训练 参与度 康复机器人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下载PDF
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促进土壤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及研究建议
2
作者 蔡文倩 周丽 +2 位作者 余婷 王谦 邹国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2-1540,共9页
作为实现“城乡无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利用路径,对于提升农村污染控制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 作为实现“城乡无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利用路径,对于提升农村污染控制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利用的主要路径以及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有机废物还田对土壤健康状况改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发现,还田利用解决了大部分农业有机废物消纳的问题,有利于土壤肥力和固碳效果提升,但也带来了农田病虫害增加、稻田甲烷排放量居高不下、土地消纳粪污量超载等新的问题。同时,还田利用的市场要素不健全,短时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闭环。应从还田利用长期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构建、完善还田利用效果监测评估标准体系、补齐市场要素等方面,加快推动农业废物还田利用研究工作和制度建设,为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有机废物 还田利用 土壤健康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种植模式协同秸秆管理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婷 翟壮 +1 位作者 高镜清 蔡文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4-1512,共9页
在浙江省嘉善县选取1.3 hm^(2)稻田,设置节水旱管+秸秆还田/不还田与普通淹灌+秸秆还田/不还田2种种植模式4个处理组(以下简称节水还田、节水不还田、普通还田、普通不还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获取28批次336个稻田甲烷(CH_(4))和氧... 在浙江省嘉善县选取1.3 hm^(2)稻田,设置节水旱管+秸秆还田/不还田与普通淹灌+秸秆还田/不还田2种种植模式4个处理组(以下简称节水还田、节水不还田、普通还田、普通不还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获取28批次336个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数据,同时结合土壤颗粒有机碳(POC)等6个环境因子12个样品分析结果,探究种植模式协同秸秆管理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CH_(4)累计排放量依次为普通还田>普通不还田>节水还田>节水不还田,N_(2)O累计排放量为普通还田>节水不还田>节水还田>普通不还田。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普通还田最高,分别为7696.03 kg/hm^(2)(以CO_(2)计,全文同)、0.97 kg/kg;节水不还田最低,分别为2110.12 kg/hm^(2)、0.21 kg/kg。2)最小显著差异法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CH_(4)累计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CH_(4)累计排放量与P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N_(2)O累计排放量则与硝态氮(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GWP、GHGI与P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植模式与秸秆管理均对CH_(4)累计排放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对CH_(4)累计排放量、N_(2)O累计排放量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水稻节水旱管种植协同秸秆还田措施是一种气候友好型的高产经济种植模式,既可保证粮食安全,降低秸秆离田成本,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旱管 秸秆还田 稻田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GWP)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
下载PDF
多重视角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以铜冶炼渣为例
4
作者 黄文博 杨桂蓉 +4 位作者 韩雪萌 王军强 蔡文倩 李金惠 曾现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0-1588,共9页
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环境资源交互属性、生命周期评价和有价资源价值评估3项指标,建立多维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升级回收和降级回收的资源化途径,... 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环境资源交互属性、生命周期评价和有价资源价值评估3项指标,建立多维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升级回收和降级回收的资源化途径,工业固体废物的生态毒性和人体健康毒性较填埋途径分别降低96.86%和98.53%,能够减少土壤污染,维护土壤生态安全。预计2035年铜冶炼渣升级回收、降级回收和原级回收的比例分别达到30%、50%和10%时,可以实现最优目标,但升级回收占比的提高会导致碳排放升高和综合效益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降级回收能够大规模消纳工业固体废物,但受到建筑行业和产品质量管理制约。因此,远期规划需合理分配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占比,以获得最大化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资源化 碳排放 土壤污染 路径优化
下载PDF
不同稻田冬茬绿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
作者 马晓 吕卫光 +6 位作者 蔡文倩 余婷 张月 张海韵 汤勇华 董月霞 张翰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46-52,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青浦地区不同稻田冬茬绿肥翻压后的土壤养分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筛选出最有利于土壤培肥的、适宜当地种植的稻田冬茬绿肥轮作模式。本试验设置3个稻田冬茬绿肥处理:紫云英处理(ZY...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青浦地区不同稻田冬茬绿肥翻压后的土壤养分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筛选出最有利于土壤培肥的、适宜当地种植的稻田冬茬绿肥轮作模式。本试验设置3个稻田冬茬绿肥处理:紫云英处理(ZY)、蚕豆处理(CD)、油菜处理(YC)。结果表明:(1)不同绿肥轮作模式对于土壤pH、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CD和ZY处理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YC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顺序为CD>YC>ZY;ZY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比CD和YC分别高出12.60%和28.70%,YC处理则速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为最高水平。(2)各绿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CD处理和YC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ZY处理,CD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ZY和YC高出22.10%和55.17%。(3)CD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处于最高水平,均显著高于ZY处理。(4)绿肥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土壤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较高(P<0.001);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加权关联度顺序为CD>YC>ZY。综合比较,水稻蚕豆轮作是最适宜试验地区的稻田冬茬绿肥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冬茬绿肥 土壤养分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猕猴桃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对比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声鹏 李乐怡 +5 位作者 张佳曼 蔡文倩 李浩莹 陈云 吴小勇 伍芳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本文采用超声辅助酸法(Ultrasonic-assisted Acid,UAC)、超声辅助碱法(Ultrasonic-assisted Alkali,UAL)、超声辅助酶法(Ultrasound-assisted Enzyme,UEN)、剪切乳化辅助酶法(Shear Emulsification-assisted Enzyme,SEN)分别从猕猴桃皮... 本文采用超声辅助酸法(Ultrasonic-assisted Acid,UAC)、超声辅助碱法(Ultrasonic-assisted Alkali,UAL)、超声辅助酶法(Ultrasound-assisted Enzyme,UEN)、剪切乳化辅助酶法(Shear Emulsification-assisted Enzyme,SEN)分别从猕猴桃皮渣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提取率、基本成分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粒径、流变特性等各项指标对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种SDF均拥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特征,且均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中,UEN法拥有最高的提取率(31.17%±0.5%)、总糖含量(84.11%±3.66%)以及还原糖含量(17.80%±0.45%)。此外,该方法在提取过程中能较好的保护SDF的结构,且拥有最小的粒径和PDI,性质上更加稳定。综上所述,UEN法更具备绿色、环保的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SDF结构的同时提高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皮渣 水溶性膳食纤维 性质测定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铅在海水中的析出及其对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
7
作者 童一帆 韩雪萌 +1 位作者 蔡文倩 田胜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0,共8页
铅(Pb)在海水中易产生沉淀,这将影响毒性实验中效应值的计算。本研究通过海水中不同重金属对中国广泛分布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以及毒理学研究常用的海水模式生物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实验,... 铅(Pb)在海水中易产生沉淀,这将影响毒性实验中效应值的计算。本研究通过海水中不同重金属对中国广泛分布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以及毒理学研究常用的海水模式生物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实验,对比分析了海水中Pb的生物毒性特点以及暴露溶液中Pb的析出对毒性实验结果的影响。用人工海水与天然海水配制Pb溶液时,理论浓度为18.7~1200 mg/L的Pb溶液中均出现大量白色沉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对析出物进行检测,根据元素组成推测析出物主要为氯化铅与碳酸铅。对溶液浓度进行检测发现,Pb的实测浓度仅为理论浓度的1/15~1/2,根据实测浓度计算的Pb对双齿围沙蚕和卤虫的96 h/48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值低于根据理论浓度计算值的1/10。对比Pb、Cu、Cd对双齿围沙蚕与卤虫的LC_(50)值发现,Pb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于Cu和Cd,且对不同生物的毒性效应存在差异。对比研究报道中Pb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发现,Pb对幼体生物的毒性效应较显著,而在海水有效溶解浓度内对成体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较低甚至无急性毒性效应。结合Pb在海水中的析出特性及其毒性效应特点,关于海水中Pb的毒性研究应该更多地针对生物的幼体阶段,开展低暴露剂量的慢性毒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重金属 海水 析出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及生物基准的确定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2 位作者 林岿璇 夏阳 刘录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91-2799,共9页
基于2009~2013年7个航次渤海湾天津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沉积物环境数据,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首次尝试采用AZTI海洋生物指数以及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确定参考点,同时采取标准化方法筛选生物指标,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分级标准,从而... 基于2009~2013年7个航次渤海湾天津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沉积物环境数据,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首次尝试采用AZTI海洋生物指数以及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确定参考点,同时采取标准化方法筛选生物指标,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分级标准,从而构建出生物完整性指数.取参考点生物完整性指数值的90%分位数作为基准值,得出该海域生物基准值为5.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生物完整性指数能够较好地指示研究区受干扰的生态质量状况,较为敏感地响应营养盐及重金属压力,也适用于评价该区域的底栖生态质量状况.因此,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法来确定生物基准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物基准 渤海湾
下载PDF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的辽东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蔡文倩 周娟 +3 位作者 林岿璇 王瑜 夏阳 刘录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离岸海域取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轻度干扰为主,而北部河口区(如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则以重度干扰为主,且沿河口区向外有明显的空间梯度。这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湾从而导致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关。各指数均能较为敏感地响应富营养化的空间梯度变化,且与富营养化指数显著相关;同时,3个指数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辨析北岸河口区组与近岸海域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性差异,适用于评价辽东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指数 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辽东湾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摄食群上的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文倩 林岿璇 +3 位作者 朱延忠 周娟 夏阳 刘录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65-2873,共9页
基于2011年5月和9月航次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数据,采用建立在功能摄食群上的摄食均匀度指数(the feeding evenness index,jFD)并辅以建立在群落结构指标上的多元AZTI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 AZTI Marine Biological Index,M-AM... 基于2011年5月和9月航次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数据,采用建立在功能摄食群上的摄食均匀度指数(the feeding evenness index,jFD)并辅以建立在群落结构指标上的多元AZTI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 AZTI Marine Biological Index,M-AMBI)评价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本研究将所有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5个摄食群,但2个航次均未发现植食者.从物种丰富度的角度看,碎屑食者和肉食者占比最高;从栖息密度的角度看则是浮游生物食者占比最高,而杂食者则在上述两个指标中均占比最低.摄食均匀度指数值大都低于0.60,说明研究区大部分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这可能与该海域所受到的人为干扰如陆源排污、围海造陆有关.与M-AMBI相比,二者指示的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基本一致,且均能敏感地响应渤海湾近岸河口至离岸海域的环境压力梯度.总体上来讲,jFD适用于评价渤海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功能摄食群 摄食均匀度指数 M-AMBI 渤海湾
下载PDF
中国武汉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1
11
作者 蔡文倩 胡晞江 +1 位作者 戴翔 熊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9-1924,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地贫)常见基因突变类型,并对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对产检疑似地中海贫血的357例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召回阳性孕妇的丈夫进行地...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地贫)常见基因突变类型,并对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对产检疑似地中海贫血的357例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召回阳性孕妇的丈夫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经遗传咨询,对9例孕有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的孕妇抽取羊水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结果:在35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孕妇中,经基因确诊214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孕妇80例,基因型--SEA/αα(78.75%)和-α3.7/αα(15.00%)占90%以上;β-地中海贫血孕妇133例,基因型为IVS-2-654/N(43.61%)、CD41-42/N(20.30%)和CD17/N(19.55%)占80%以上。9例行羊水穿刺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其中1例-α3.7/--SEA、1例-α3.7/αα、2例--SEA/αα、2例IVS-2-654/N,3例正常,继续妊娠;1例-α3.7/--SEA,对家属充分遗传咨询后,自愿终止妊娠。分娩后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武汉地区孕妇地中海贫血以静止型和轻型最为常见;对疑似地中海贫血阳性的孕妇进行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并对孕有高风险胎儿的孕妇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能有效防止中间型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中国武汉地区 基因型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不同妊娠期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文倩 胡晞江 +1 位作者 姚婷 陈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082-4086,共5页
目的建立武汉地区不同妊娠期女性特异性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并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产科门诊进行正规孕前咨询的女性及产前检查的孕妇1 186名,检测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目的建立武汉地区不同妊娠期女性特异性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并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产科门诊进行正规孕前咨询的女性及产前检查的孕妇1 186名,检测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统计学分析妊娠各期各指标特异性,并建立武汉地区不同妊娠期TSH、FT3、FT4参考范围。结果与未孕女性相比,妊娠各期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表达水平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孕前FT3水平高于妊娠期,且随着妊娠进程逐渐降低;(2)中孕和晚孕时期FT4水平较孕前和早孕时期略有降低;(3)TSH水平从孕前到早孕时期降低、早孕到中孕时期差异不大、而中孕到晚孕时期又回升至与孕前相近水平。如果以孕前范围为参考,早孕、中孕和晚孕TSH错误比例分别为5.84%、19.09%和28.91%。结论武汉地区不同妊娠期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呈现地区特异性变化,建立本地区本实验室参考范围,能有效减少妊娠期甲状腺相关疾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甲状腺激素 参考范围
下载PDF
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蔡文倩 胡晞江 +1 位作者 熊乾 周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9-222,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基因分析,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PCR、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中国武汉地区1 376例地中海贫血,以筛查阳性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检测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基因分析,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PCR、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中国武汉地区1 376例地中海贫血,以筛查阳性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检测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436例,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0例。α-地中海贫血以轻型和静止型为常见,其中--^(SEA)/αα237例(54.36%)、-α^(3.7)/αα135例(30.96%)、-α^(4.2)/αα30例(6.88%)在α-地中海贫血中高达92.20%,中间型-α^(3.7)/--^(SEA)仅1例;基因频率以--^(SEA)/缺失、-α^(3.7)/缺失和-α^(4.2)/缺失为主,而α^(CS)突变、α^(QS)突变、α^(WS)突变则较少,构成比分别为:54.12%、32.29%、7.13%、3.79%、2.45%和0.22%。结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地中海贫血以静止型和轻型最为常见;基因频率中缺失型--^(SEA)/αα、-α^(3.7)/αα和-α^(4.2)/αα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中国武汉地区
下载PDF
五种蜂花粉醇提物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文倩 卢佳琨 +2 位作者 兰桃芳 王丽媛 孟良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8,共4页
比较五种蜂花粉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蜂花粉中的抗氧化物质,并通过DD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以及还原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五种蜂花粉醇提物均表现出较强... 比较五种蜂花粉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蜂花粉中的抗氧化物质,并通过DD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以及还原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五种蜂花粉醇提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能力均小于VC,除荷花蜂花粉外其他四种蜂花粉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均大于BHT,且抗氧化活性与醇提物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五种蜂花粉均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抗氧化 自由基 醇提物
下载PDF
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文倩 朱延忠 +3 位作者 刘静 周娟 林岿璇 刘录三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532-539,共8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近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栖居于此的生物。同时,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梯度,研究生物的变化状况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描述,并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重点介绍生物指数的发展情况及其在生物环境指示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建议加强野外观测平台的建设,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域特征的指数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指示 海洋环境质量 生物指数
下载PDF
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与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文倩 童静 +1 位作者 胡晞江 冷培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62-3664,3667,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在B超引导下抽取150例孕妇的羊水,用特异性探针GLP13/21和CSP18/X/Y对未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同时培养羊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并结果对比。结果...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在B超引导下抽取150例孕妇的羊水,用特异性探针GLP13/21和CSP18/X/Y对未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同时培养羊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并结果对比。结果150例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结果均成功。核型分析报告时间为10-15d,而FISH仅为2d。150例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46例,结构异常7例。FISH检测出非整倍体45例,敏感性97.83%;未能检测出1例X染色体部分缺失及其他结构多态性;无假阳性结果,特异性保持在100.00%。结论FISH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但判断结构异常仍需核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非整倍体
下载PDF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录三 郑丙辉 +3 位作者 李宝泉 蔡文倩 韩庆喜 林岿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 根据近30年来的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09年和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长江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演变时段。同时结合长江口海域近50~60年来的入海径流量和携沙量变化、营养盐和DO等水质特征变化,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底栖生物群落无论物种数、生物量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底栖生物群落的上述指标都有所降低,表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干扰的加剧;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至现在,由于长江口水域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底栖生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对长江口海域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底栖生物群落变化受到长江口区域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变化趋势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演变 长江口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油菜蜂花粉的破壁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孟良玉 蔡文倩 +3 位作者 兰桃芳 卢佳琨 周璐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2-75,共4页
研究纤维素酶对油菜蜂花粉破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油菜蜂花粉破壁的影响,以油菜蜂花粉破壁率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油菜蜂花粉的最佳破壁条件为料液... 研究纤维素酶对油菜蜂花粉破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油菜蜂花粉破壁的影响,以油菜蜂花粉破壁率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油菜蜂花粉的最佳破壁条件为料液比1:50(g/mL)、加酶量为1.75%、酶解温度47.5℃、酶解时间5.0h,此条件下的油菜蜂花粉的破壁率为85.72%,多糖提取率为1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纤维素酶 破壁 显微镜观察 多糖
下载PDF
天津市河流生态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香勤 蔡文倩 +3 位作者 雷坤 殷旭旺 韩洁 孙明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08-2317,共10页
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可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基于2018年8—9月天津市河流现场调查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指标(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大型植物、陆生植物)数据,构建包含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 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可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基于2018年8—9月天津市河流现场调查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指标(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大型植物、陆生植物)数据,构建包含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在内的河流IEI(index of ecological integrity,生态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对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生物栖息地评分和水质状况确定参照点位,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候选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三部分指标权重,最终得出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结果.结果表明:①IEI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等级为“健康”的样点占18.8%,“较好”的样点占28.1%,“一般”的样点占40.6%,“较差”的样点占6.3%,“差”的样点占6.3%,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②相关性分析表明,ρ(NH4^+-N)和ρ(COD Mn)超标是造成天津市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IEI评价法能够较为敏感地响应研究区面临的环境压力,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落指标 生态完整性指数(IEI)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天津市
下载PDF
环渤海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海博 蔡文倩 +3 位作者 林岿璇 刘录三 朱延忠 周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9-1345,共7页
对2008年9月在环渤海11个潮间带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30个生物样品,以及对现场测定的温度,pH和ρ(DO)与沉积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发现... 对2008年9月在环渤海11个潮间带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30个生物样品,以及对现场测定的温度,pH和ρ(DO)与沉积物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76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19种,其他类动物8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40±187.30)m-2与(100.90±56.40)g/m2.数据分析显示,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明显,优势度大于1%的仅有4种,分别为托氏昌螺、四角蛤蜊、哈氏美人虾和中华近方蟹.物种多样性指数则以位于渤海口的莱州湾最高,为1.909.11个采样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总体较低,相似系数约为20%.相关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类型显著相关,而与温度,pH和ρ(DO)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与历史资料相比,过去的30 a,环渤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因周围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特征 环渤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