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江豚保护进展与工作展望
1
作者 徐跑 刘凯 +3 位作者 应聪萍 尹登花 蔺丹清 张家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7-1084,共8页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齿鲸,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及其支流尾闾,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自原...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齿鲸,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及其支流尾闾,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自原农业部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年)》以来,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工作展望 拯救行动 生态系统健康 禁渔 保护进展 指示物种 通江湖泊
下载PDF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栋 蔺丹清 +4 位作者 王召根 潘杰 邢晓勇 叶昆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0-1671,共12页
为探究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研究于2021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和水下噪声进行了3个水期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目视调查长江江豚数量共计46头次,声学拖曳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 为探究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研究于2021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和水下噪声进行了3个水期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目视调查长江江豚数量共计46头次,声学拖曳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数量共33头,固定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发声事件共2253次,其种群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水下噪声强度较高,均方根声压级(SPL_(rms))中值为133.80 dB re 1μPa,90%声压级在125.77—137.42 dB re 1μPa,比水下背景噪声平均高11.50 dB,差值最大可达31.12 dB,水下噪声也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将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强度叠加分析,显示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声24h累计加权声暴露级(SEL_(cumw))超过长江江豚暂时性听力阈移(TTS)的阈值,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下,可能会使其听力下降,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研究可为减缓水下噪声污染提供数据指导,为保护区长江江豚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种群分布 水下噪声 相关关系 长江江豚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究
3
作者 陈宇宽 蔺丹清 +7 位作者 李栋 张家路 叶昆 张四刚 胡欣 陈丽蓉 严燕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1659,共9页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 研究于2021年秋季至2023年夏季在长江安庆段(安庆市程营村-凤凰码头)开展了2个周年共8次目视考察,从种群数量、集群规模、迁移规律、栖息地偏好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长江江豚555群次、1000头次,最大单次评估结果为192头;其中2023年观测到长江江豚336群次、603头次,较2022年分别上升53.4%和51.9%。研究期间长江江豚最大集群规模为8头,平均集群规模为1.8头/群。考察发现长江安庆段长江江豚总体呈连续分布,但存在明显的热点区域,其中张家州北汊、上三号洲、下三号洲洲尾及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四个栖息地内观测头次分别占总头次的19.3%、4.9%、12.6%和10.8%。禁捕后长江江豚在河口汇流区活跃的月份增加并有从八里江安徽段向下游扩散分布的趋势,但码头、崩岸区对其栖息地范围的拓展仍存在一定影响,华阳河口以下江段仍只有清洁洲洲头水域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因此研究认为在十年禁渔及鄱阳湖极端枯水频发的背景下,长江安庆段的长江江豚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同时长江江豚对各重要栖息地斑块之间迁移通道的利用情况逐渐好转,分布更具连续性。研究建议,应在长江江豚可能的聚集觅食区及迁移通道保持自然岸线占比,加大岸线整治力度,加强人类活动管控;根据极枯水位下鄱阳湖长江江豚迁移入江的时序特征,制定湖口-华阳河口水域的应急管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分布特征 极枯水位 重要栖息地 长江江豚
下载PDF
4种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目标强度测定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蔺丹清 张辉 +3 位作者 李君轶 杨焕超 邸军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范围)的目标强度,并拍摄X光影像以了解鱼体鳔室结构及特征。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7尾、鳜鱼(Siniperca chuatsi)9尾、鲫鱼(Carassius auratus)6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尾。结果显示,单体鱼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角度具有cos三次方函数关系,体侧向与背腹向上最大目标强度均出现于鱼体主轴垂直于入射声波时,最小目标强度出现于头尾方向朝向声波时,与最大目标强度相差10dB。不同种鱼类体侧向平均目标强度略大于背腹向0.5~5dB。单室鳔鱼类目标强度比相近体长的两室鳔鱼类小。对4种鱼类的目标强度与鱼体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体侧向与背腹向目标强度主要受体长、鳔长和鳔长/鳔高值的影响较大。通过目标强度与实验鱼全长、体长、体重的线性回归,获得体侧和背腹入射方向目标强度与3个生物学参数的关系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鳔室形态鱼种的回波特征差异,辅助判别长江内常见鱼类(如瓦氏黄颡鱼、鱖鱼、鲫鱼等)的声学信号,结果对于淡水水域水平原位监测时分析评估资源量相关参数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强度 水平方向 声波 入射角度 鳔室结构 线性回归 淡水养殖鱼类
下载PDF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下载PDF
基于声学测量方法的大伙房水库鱼类资源季节变动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赞 蔺丹清 +2 位作者 汤勇 孙建富 李九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9,共8页
2012年7月19~21日,9月14~16日及2013年5月12~14日,使用分裂波束科学鱼探仪(70 kHz)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声学调查,并选择上、中、下游站位进行了水文参数调查。分析库区内鱼类密度分布的季节变动,评估渔业资源现存量... 2012年7月19~21日,9月14~16日及2013年5月12~14日,使用分裂波束科学鱼探仪(70 kHz)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声学调查,并选择上、中、下游站位进行了水文参数调查。分析库区内鱼类密度分布的季节变动,评估渔业资源现存量。结合水文参数讨论了鱼类垂直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动。结果表明,春季鱼类主要在0~10m、夏季在5~15m、秋季在10~20m水层分布。不同季节的水平分布,春季鱼类呈小集群在库区均匀分布;夏季主要集中在上、中游;秋季主要集中在下游分布。库区水温和溶解氧(DO)随季节变化较大,鱼类分布受水温影响较大,主要在温跃层以浅水层分布。秋季库区水文条件相对其他季节稳定,无明显温跃层,鱼类回波成垂直分散状态,更适合声学调查和资源评估。9月库区资源现存量约为1 52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声学调查 水库资源评估 季节变动 鱼类密度
下载PDF
清河水库鲢鳙鱼类资源声学评估——回波计数与回波积分法的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靖 张超 +3 位作者 王丹 蔺丹清 李娜娜 汤勇 《南方水产》 2010年第5期50-55,共6页
2009年7月下旬使用挪威Simrad公司EY60型(70kHz)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对清河水库进行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资源声学调查。使用声学处理软件Echoview4.0进行声学回波数据的后处理,研究库区内... 2009年7月下旬使用挪威Simrad公司EY60型(70kHz)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对清河水库进行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资源声学调查。使用声学处理软件Echoview4.0进行声学回波数据的后处理,研究库区内鲢和鳙昼夜分布特性,尝试使用回波计数法与回波积分法进行资源密度的评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适合于水库鲢和鳙的声学调查方法。结果表明,鲢和鳙分布于水库10m附近水层,昼间较为集中,单体回波较少,夜间较为分散,可以识别的单体回波较多。深水区域个体较大且密度较低,较浅的区域个体较小且密度较大。声学计数评估更适合夜间进行。根据夜间数据,2种评估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回波积分法获得鱼类密度为0.063ind.m-3,回波计数法为0.049ind.m-3,可以确定2种方法均适合鲢和鳙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评估 回波积分 回波计数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频差技术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时空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栋 蔺丹清 +5 位作者 王召根 李佩杰 潘杰 叶昆 徐跑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为掌握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利用水声学频差技术和网具调查方法同步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评估调查江段鱼类资源时空特征。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均值为(0.094±0.1... 为掌握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利用水声学频差技术和网具调查方法同步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评估调查江段鱼类资源时空特征。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均值为(0.094±0.183)尾/m^(2),鱼类单体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均值为–(57.33±5.69)dB,主要分布在–62.5-–50.5 dB,随着水深的增加,TS逐渐增大;网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共采集鱼类758尾、53.53 kg,鉴定鱼类种类达48种,其中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占优,中上层鱼类群体数量和质量占比分别为36.15%和66.12%,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体长小于20 cm、体高小于6 cm、体重小于100 g的中上层鱼类)数量和质量占比分别为23.22%和8.72%。在时间特征上,4月和9月鱼类资源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4月鱼类TS均值小于9月,且4月鱼类平均规格小于9月。在空间特征上,鱼类资源主要分布于和畅洲北汊和焦北滩附近水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相对较多,且4月鱼类资源分布相对更集中。水声学频差技术能够有效地剔除水域环境中的浮游生物信号和背景噪声信号,对于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声学评估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该保护区长江江豚饵料鱼类资源,支撑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并为长江下游鱼类资源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声学 频差技术 资源评估 目标强度
下载PDF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银平 匡箴 +3 位作者 蔺丹清 李佩杰 杨彦平 刘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17-2426,共10页
沙洲水域环境良好,饵料资源丰富,栖息生境多样,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为了解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12月对安庆江段新洲水域鱼类群落进行季节性调查。共采集鱼类64种,分属5目11科4... 沙洲水域环境良好,饵料资源丰富,栖息生境多样,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为了解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12月对安庆江段新洲水域鱼类群落进行季节性调查。共采集鱼类64种,分属5目11科48属,其中62.5%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新洲水域鱼类种类多样性水平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显著(P<0.05),空间差异不明显。新洲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1855)、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1758)、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1887)、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1874)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Bleeker,1864)。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42.19%)和肉食性(35.94%)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4.37%);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37.50%。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低(<0.01%),但个体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高。总体上,新洲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偏低,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捕捞强度过大、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江湖阻隔及外来物种入侵是新洲水域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由此,建议持续开展长江渔业资源监测,加强长江干流沙洲水域渔业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态类群 摄食功能群
下载PDF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代培 王银平 +4 位作者 匡箴 蔺丹清 杨彦平 刘思磊 刘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23-631,共9页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种;优势种共11种,其中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4个季度共有优势种,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t)为夏季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53 ind.·L^-1和0.15 mg·L^-1,群落结构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现存量季节差异明显,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同时,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干流和南汊水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北汊最少,密度和生物量则表现为干流和北汊水域高于南汊,中汊水域最低。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温度和浊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余3个季节差异显著,且与温度和浊度呈正相关,与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等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新洲水域
下载PDF
安庆市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9
11
作者 陶峰 刘凯 +2 位作者 蔺丹清 张家路 尤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为了解西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4个季节(3、6、9、12月),设5个采样断面15个采样点对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4种,其... 为了解西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4个季节(3、6、9、12月),设5个采样断面15个采样点对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4种,其中绿藻门58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4种,金藻门4种,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各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种类数最多,为73种,秋季种类数最少,为4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4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4.88×10~7 cells/L和12.11 mg/L,4个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秋季生物量和密度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中的TN、TP、NH_3-N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且不同时空格局均以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为主;西江在不同季节共发现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群为17种,不同季节差异明显;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西江水质,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级,定性评价水质为优;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DO、NH_3-N、COD、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水质良好,适合长江江豚生存与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长江近口靖江段近岸鱼类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宗波 王银平 +3 位作者 蔺丹清 刘思磊 李佩杰 刘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14-619,共6页
为掌握长江近口靖江段鱼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水平,于2017年在该江段布设4个调查样点,进行4个频次的鱼类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于10目20科53属,群落结构以小型鱼类(42种,59.15%)占优,优势类群依次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 为掌握长江近口靖江段鱼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水平,于2017年在该江段布设4个调查样点,进行4个频次的鱼类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于10目20科53属,群落结构以小型鱼类(42种,59.15%)占优,优势类群依次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占比为71.83%)、杂食性鱼类(占比为49.30%)和底层鱼类(占比为42.25%)。春夏季、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春夏季的物种数、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冬季;各样点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则较低,4号样点的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样点。分析表明:水温和生境特征分别是影响长江靖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长江靖江段鱼类资源丰富,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近口段 生态类群 群落多样性 小型化
下载PDF
长江下游及鄱阳湖长江江豚体内元素累积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阚雪洋 尹登花 +4 位作者 方昕 蔺丹清 应聪萍 徐跑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为研究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体内元素的累积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样品中的14种元素(... 为研究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体内元素的累积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样品中的14种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锰Mn、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按干质量计算长江江豚体内的常量元素含量依次为K>Na>Ca>Mg,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Mn>Cu>Cr>Co,非必需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Pb>Hg>As>Cd;心、肾、胃中元素平均含量最高,脂肪、肌肉中含量最低;总体上,雄性个体体内Ca和Cr的平均含量显著大于雌性(P<0.05),鄱阳湖个体体内K、Ca、Na、Mg的平均含量显著大于长江下游个体(P<0.05),而长江下游个体体内Hg、As平均含量则显著大于鄱阳湖个体(P<0.05)。研究表明,各元素在长江江豚组织中的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和长江江豚野外死亡个体溯源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长江下游 元素 累积特征
下载PDF
皖河口江豚主要栖息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谈金豪 蔺丹清 +2 位作者 王银平 叶昆 刘凯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RDA)分析,解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2属、47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占优,轮虫(12种)和枝角类(11种)次之,桡足类(4种)较少。全年共出现优势种6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仅出现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一种富营养指示种。皖河口浮游动物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0.18个/L和0.1586 mg/L,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生物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总体上呈小型化现象,以食藻原生动物种类群落及喜中营养化轮虫群落结构为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1.53和0.32。综合营养指数(TLI)显示,皖河口水质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性表明,溶解氧(DO)、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氨氮(NH;-N)也是影响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河口 长江江豚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谈金豪 蔺丹清 +2 位作者 代培 张家路 刘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494-6505,共12页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段长江江豚的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时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江段长江江豚的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时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41属90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为40种,其次为桡足类和枝角类,而轮虫类较少。三年共确定优势种8种,以食藻类原生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呈现夏、秋季较春、冬季高的现象。Pearson相关性和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溶氧、pH和氮营养盐是造成浮游动物群落显著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渔产潜力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与历史资料相比,保护区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渔业资源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江豚的食物资源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为镇江保护区江豚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渔产潜力 长江江豚
下载PDF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凤娇 蔺丹清 +4 位作者 张晓可 尹登花 张家路 陶峰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3-633,共11页
安庆西江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区。为了解安庆西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进而评价西江长江江豚栖息地的生境情况,于2017年夏季对西江河岸带10个断面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 安庆西江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区。为了解安庆西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进而评价西江长江江豚栖息地的生境情况,于2017年夏季对西江河岸带10个断面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50科131属,其中藻类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科1属2种,种子植物48科129属163种,以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为优势科,科、属的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对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 Shannon-Wiener指数变幅为0.213—0.899,均值为0.629±0.399; Simpson指数变幅为0.135—0.465,均值为0.315±0.204,物种丰富度变化范围在3—14,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西江河岸带植被分布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征,两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较低;自然区域的植物覆盖面积大,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则较高。总体而言,西江河岸带植被物种丰富,覆盖率高,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为小型定居性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对于维持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的栖息和繁衍生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迁地保护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昆 蔺丹清 +2 位作者 陶峰 刘思磊 刘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2017年对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进行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9种,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0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 493. 15 ind./L和4.39 mg/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西江... 2017年对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进行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9种,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0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 493. 15 ind./L和4.39 mg/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体。全年优势种共15种,包括原生动物10种、轮虫5种。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时空特征,主要表现为:(1)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小型浮游动物则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浮游动物密度均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2)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断面变化趋势一致,大型浮游动物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增高;小型浮游动物则相反,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降低。CCA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采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全年为优。结果表明,西江水域生态环境优良,是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理想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西江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特征
18
作者 潘杰 王召根 +4 位作者 李佩杰 王银平 张家路 蔺丹清 刘凯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了解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特征,于2016年1月、4月、6月和10月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水域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30科49属84种,其中硅藻门(41.67%)物种数最多,其次为绿藻门(30.95%)和蓝藻... 为了解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特征,于2016年1月、4月、6月和10月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水域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30科49属84种,其中硅藻门(41.67%)物种数最多,其次为绿藻门(30.95%)和蓝藻门(14.29%);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84.07×10^(3) ind./L和0.1043 mg/L,其中密度主体为蓝藻门,生物量主体为硅藻门。指出,整体上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现存量较大,该水域可为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及长江江豚等重点保护对象提供丰富的饵料,是理想的栖息及繁育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镇江段 和畅洲水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江底隧道地铁运营期水下噪声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钱金玉 蔺丹清 +5 位作者 邢彬彬 龚德华 郭建磊 刘英泰 李子铭 殷雷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研究江底隧道地铁噪声对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AQH听水器,带宽为20~100000 Hz)通过停船抛锚方式,记录了南京地铁10号线地铁运营期间途经长江江底隧道水域的水下声音,并对... 为研究江底隧道地铁噪声对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AQH听水器,带宽为20~100000 Hz)通过停船抛锚方式,记录了南京地铁10号线地铁运营期间途经长江江底隧道水域的水下声音,并对声音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声压级计算。结果表明:在水下5 m处,当无列车通过时,水下声音主要为100 Hz的水流噪声和1000 Hz的风成噪声;当单轨道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时域平均声压级为(131.48±0.91)dB re 1μPa,实时增加12.18 dB;当双轨道列车相向经过时产生的时域平均声压级为(136.82±2.63)dB re 1μPa,实时增加12.20 dB;地铁噪声频率集中在20~5000 Hz,1/3倍频程分析显示,地铁噪声主频率峰值集中在63、80 Hz。研究表明,地铁途径水域水下1~5 m的地铁噪声频率主要集中在20~5000 Hz,主峰值分别为63、80 Hz,参考鱼类可听频率范围,地铁噪声完全覆盖了该保护区内鱼类听觉敏感频率段,对淡水鱼类的生存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地铁噪声 水下噪声 频谱分析
下载PDF
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属鱼类种间食物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雷 危起伟 +2 位作者 郭威 蔺丹清 吴金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77-1882,共6页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鱼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1.15‰^-20.31‰和9.67‰~10.21‰,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圆口铜鱼的δ13C和δ15N分别为-23.30‰^-21.18‰和7.40‰~9.21‰,相对铜鱼为偏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铜鱼和圆口铜鱼均与传统肠含物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两种鱼的食物相似性指数和食物重叠系数分别为78.7%和55.6%;3)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竞争不激烈,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食性及种间食物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向家坝蓄水对宜宾江段鱼类营养结构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铜鱼属 种间食物关系 宜宾江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