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益生菌发酵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佳杰 王靖萱 +4 位作者 曹兆立 于文清 杨海峰 张健 陈晓兰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
中药提取物和益生菌均可单独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然而中药提取物中还含有较多大分子物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将中药提取物与益生菌共发酵制成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中药中活性成分的释放、营养... 中药提取物和益生菌均可单独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然而中药提取物中还含有较多大分子物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将中药提取物与益生菌共发酵制成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中药中活性成分的释放、营养成分的吸收,还有助于益生菌的增殖,从而产生更多的有益代谢产物,协同作用明显。中药-益生菌发酵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养殖中具有较好的促生长、调节免疫、保护肝脏、抗氧化和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中药-益生菌共发酵的优势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中药-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生菌 发酵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一株猪源植物乳植杆菌与杜仲叶多糖共发酵产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靖萱 薛佳杰 +6 位作者 杨海峰 王思蓉 解肖羽婷 徐小刚 于文清 曹兆立 陈晓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22-7434,共13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一株猪源植物乳植杆菌(S.L.plantarum)与杜仲叶多糖(ELP)共发酵产物的生物学特性,探究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和鉴定3株益生菌,选择其中具有最佳抑菌能力和生长活性的益生菌与ELP...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一株猪源植物乳植杆菌(S.L.plantarum)与杜仲叶多糖(ELP)共发酵产物的生物学特性,探究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猪新鲜粪便中分离和鉴定3株益生菌,选择其中具有最佳抑菌能力和生长活性的益生菌与ELP进行共发酵;然后基于抑菌作用的强弱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同时测定温度、pH、胃蛋白酶处理对共发酵产物抑菌性的影响以及人工胃肠液处理对其活菌数的影响;最后进行共发酵液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3株益生菌中S.L.plantarum具有最高的活菌数和最强的抑菌活性,与ELP共发酵可显著增加其活菌数(P<0.05),同时显著提升其抑菌活性(P<0.05),基于此确认二者最佳共发酵时间为12~24 h。2)温度对共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pH(pH>4)和高浓度胃蛋白酶抑制了产物的抑菌活性,推测其抑菌活性可能的物质基础为有机酸和小分子多肽。3)S.L.plantarum与ELP共发酵可显著提高S.L.plantarum的胃肠耐受性,且共发酵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综上可知,S.L.plantarum与ELP共发酵可显著提升其抑菌活性和胃肠耐受性,适合口服给药,具备开发成为新型抗菌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植物乳植杆菌 分离鉴定 杜仲叶多糖 共发酵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任忠亮 孟晓敏 +6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薛佳杰 马平 郝青晔 郭雷 王耀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均低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外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观主观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能降低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也可降低患者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改善患者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 面颈部瘢痕 疤痕硬度 外形与功能评分
下载PDF
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孟晓敏 任忠亮 +4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薛佳杰 郝青晔 郭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将85例于我院完成鼻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n=43)和参照组(常规自体皮瓣移植修复,n=4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将85例于我院完成鼻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n=43)和参照组(常规自体皮瓣移植修复,n=4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的面部感觉恢复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可降低创面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与随访面部感觉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恶性肿瘤切除 额部带蒂扩张皮瓣 并发症 面部感觉恢复功能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佳杰 任忠亮 +5 位作者 马平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王耀军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两组均用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治疗效果、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硬度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瘢痕疙瘩复发率分别为13.79%、8.62%,对照组分别为8.77%、1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外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IL-17、TGF-β1水平表达、抑制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序贯治疗 复方倍他米松 曲安奈德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在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薛佳杰 王耀军 +1 位作者 任忠亮 郭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对上肢高压电击伤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患肢均存在广泛的软组织坏死伴血循环障碍,急诊予以患肢切开减张、坏死组织清除... 目的探讨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对上肢高压电击伤的保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患肢均存在广泛的软组织坏死伴血循环障碍,急诊予以患肢切开减张、坏死组织清除、血管探查及游离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并重建肢体远端血运。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6.0cm×4.0cm~17.1 cm×10.3cm,切取皮瓣面积为7.2cm×5.0cm~18.3cm×11.5cm。供区均Ⅰ期闭合。结果1例患者术后7d发生皮瓣下感染,经扩创缝合后顺利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保肢成功,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患肢尺、桡动脉通畅,手、腕部血运良好,功能有一定恢复。供区残余片状瘢痕,小范围感觉麻木。结论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及时有效重建肢体血运的同时修复创面,是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Flow-through皮瓣 急诊手术 保肢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PD-L1/PD-1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h17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给予分化或成熟T细胞PD-1/PD-L1单抗后,流式细胞检测作用第0、4天后PD-1的表达。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与Th1比较,Th17细胞PD-L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39.06±1.14)%、(75.08±1.52)%。在Th1/Th17分化期间,细胞的PD-1表达量逐渐增加,于第6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7±1.23)%、(57.38±1.39)%;给予PD-1/PD-L1单抗对分化或成熟的Th1细胞增殖无显著作用(P>0.05);鼠ADSC与成熟的Th17细胞共培养后阻断PD-L1,其增殖率由(43.14±1.57)%上升至(80.32±1.38)%。结论鼠ADSC选择性免疫抑制成熟Th17细胞通过上调细胞间的接触因子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耀军 薛佳杰 +4 位作者 任忠亮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为89.23%,高于对照组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RP、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修复后3个月整体美观、修复部位色泽、修复部位外形、颜色不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可获得较高的整形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转移修复 乳腺癌根治术 放射性溃疡 背阔肌肌皮瓣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美容修复
下载PDF
空气助燃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热工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会平 薛佳杰 《玻璃与搪瓷》 CAS 2009年第6期1-5,15,共6页
依据燃料燃烧理论和窑内辐射传热原理,应用改进的火焰空间传热模型,从理论角度对空气助燃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燃甲烷天然气玻璃熔窑,全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仅为空气助燃时的三分之一... 依据燃料燃烧理论和窑内辐射传热原理,应用改进的火焰空间传热模型,从理论角度对空气助燃与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燃甲烷天然气玻璃熔窑,全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仅为空气助燃时的三分之一,而理论燃烧温度远高于空气助燃时的温度,在相同的火焰温度要求下,全氧燃烧可大大节约燃料,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全氧燃烧时,烟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含量约为空气助燃时的3.5倍,由此而导致火焰黑度大幅提高,约为空气助燃时的2.3倍,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增加35%;火焰温度升高,火焰黑度略有下降,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增大;胸墙增高,气层有效厚度增大,火焰黑度增加,火焰辐射给玻璃料液面的热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熔窑 全氧燃烧 热工性能 辐射传热 计算机计算
下载PDF
下肢损伤保肢治疗的评估及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佳杰 常文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79-381,共3页
下肢损伤的保肢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病情评估,如骨折缺损程度、肌肉的活性、血管及神经损伤、肢体缺血时间及当地医疗水平等。根据对病情评估的结果,结合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相应治疗。本文就下肢损伤保肢治疗的评估及方... 下肢损伤的保肢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病情评估,如骨折缺损程度、肌肉的活性、血管及神经损伤、肢体缺血时间及当地医疗水平等。根据对病情评估的结果,结合现在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相应治疗。本文就下肢损伤保肢治疗的评估及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损伤 保肢 热缺血时间
下载PDF
锁骨上侧入路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佳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侧入路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确诊并治疗的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侧入路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确诊并治疗的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研究组应用锁骨上侧入路改良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康复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观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2例(4.7%)喉返神经损伤,研究组发生1例(2.3%)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骨上侧入路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手术切口更小,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更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锁骨上侧入路 改良小切口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接受依达拉奉干预后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素明 常文凯 +3 位作者 罗俊茜 薛佳杰 贾英伟 梁炳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8期2867-2871,共5页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验证依达拉奉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20只,分别用自制...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验证依达拉奉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20只,分别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大鼠右后肢根部加压至40 kPa达到阻断血流,4 h后松解形成再灌注,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灌注组于再灌注前5 min由左股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模型组及剩余10只(正常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取每组大鼠右胫前肌,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RT-PCR对每组大鼠胫前肌中bcl-2 mRNA、bax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结论:①电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灌注组与模型组相比肌纤维较整齐,M线、Z线较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其数量及嵴稍增多。②RT-PCR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 h后,右胫前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 mRNA与bax mRNA的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灌注组(P<0.05),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依达拉奉灌注组,且两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促进bcl-2 mRNA、抑制bax mRNA的表达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依达拉奉 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2 位作者 郭雷 郑朝 王耀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烧伤120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烧伤脓毒症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和烧伤不伴感染组各40例,检测...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反应蛋白(CRP)诊断烧伤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6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烧伤120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烧伤脓毒症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和烧伤不伴感染组各40例,检测比较各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并比较烧伤脓毒症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与C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3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烧伤脓毒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局部感染组及烧伤不伴感染组,烧伤局部感染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烧伤不伴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脓毒症组治疗1周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Y(0.943)>CRP(0.910)>中性粒细胞CD_(64)(0.926),灵敏度与特异度新变量Y优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结论临床可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检测来确定烧伤患者感染程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_(64)和CRP水平可以为烧伤感染严重程度诊断及治疗结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性粒细胞CD64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佳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9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使用保留乳腺手术,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使用保留乳腺手术,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转移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转移率、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留乳腺手术 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2 位作者 郭雷 郑朝 王耀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45例,按照补充谷氨酰胺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22例)和静脉滴注组(23组)两组。口服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静脉滴注组...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45例,按照补充谷氨酰胺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22例)和静脉滴注组(23组)两组。口服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静脉滴注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1、2天及第1、2周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治疗第1、3天及第1、2周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脏器损伤指标。结果两组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脏器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均高于治疗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各时间点二氨氯化酶(DAO)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DAO水平逐渐下降,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天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第3天L/M值明显回落接近正常值,治疗第1周和第2周L/M值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治疗第1天起至治疗第2周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总胆红素逐渐降低,两组组内治疗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和静脉滴注补充谷氨酰胺治疗严重烧伤均效果良好,且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谷氨酰胺 投药 口服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MiR-486-5p/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16
作者 高富成 王耀军 +3 位作者 薛佳杰 郝青晔 高登文 郭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73-780,797,共9页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1组、miR-486-5p mimic组和miR-486-5p mimic+FOXO1组。采用miR-486-5p mimic和(或)FOXO1处理伤面,观察伤面愈合情况。在烧伤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止血(0 d)、炎症(1 d)和增殖(7 d和14 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伤面边缘组织中miR-486-5p表达部位和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FOXO1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分析FOXO1与miR-486-5p结合关系。构建miR-486-5p过表达或敲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HaCaTKeratinocytes,HaCaT)模型,通过EdU法和划痕试验考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FOXO1蛋白表达。结果miR-486-5p在小鼠深二度烧伤伤面愈合过程中显著上调。体内模型显示,miR-486-5p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伤面愈合。在HaCaT细胞中,miR-486-5p过表达增加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miR-486-5p则具有相反的效果。FOXO1是角质形成细胞中miR-486-5p的直接靶标。FOXO1过表达导致HaCaT细胞的EdU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伤面愈合降低,并且逆转了miR-486-5p对EdU阳性细胞和伤面愈合的诱导作用。结论miR-486-5p是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关键调节剂,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miR-486-5p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
下载PDF
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疗效对比分析
17
作者 任忠亮 王耀军 +5 位作者 马平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meek植皮组患者手术耗时、供皮面积、植皮面积率、治疗费用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皮片融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植皮皮片成活率高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邮票植皮组(P均<0.05)。结论meek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率明显优于邮票植皮方式,且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更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 meek植皮修复 邮票植皮修复
下载PDF
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与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2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孟晓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与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诊治的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患者69例,根据修复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与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诊治的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患者69例,根据修复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5例,行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B组34例,行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的皮瓣存活情况、色素沉着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修复效果、客观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12个月时,两组受区皮瓣均存活,且术后肿瘤无复发,两组供区、受区皮肤均出现了轻微的色素沉着,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颜色、弹性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整度、瘢痕宽度评分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71%,2/35)与B组(8.82%,3/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菱形皮瓣相比,使用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对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平整度、瘢痕宽度较好,患者的客观满意度较好;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可用于中小面积组织缺损修复,而改良菱形皮瓣只能修复小面积缺损,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 鼻部皮肤肿瘤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5cm×3cm^13cm×9cm,切取修复创面皮瓣及修复第1供区的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cm×4cm^14cm×10cm、5cm×4cm^10cm×6cm。通过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患者均获8~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第2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不影响肢体整体外观。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且血供可靠,手术部位均位于小腿外侧,在修复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改善第1供区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小腿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疗法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换药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7±10)岁]。急诊行清创、骨折外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显微外科修复术后,NPWT组患者行NPWT治疗,常规换药组行常规换药治疗。急诊术后7~10d,计算2组患者动脉栓塞率并观察创面感染情况。统计2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肢体存活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急诊术后7~10d,NPWT组患者动脉栓塞率为6.67%(3/45),与常规换药组患者的5.56%(2/36)相近(χ2=0.043,P>0.05)。急诊术后7~10d,NPWT组1例患者创面感染,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6例,χ2=5.847,P<0.05。NPWT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30±4)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36±8)d,t=2.813,P<0.01。NPWT组24例患者肢体存活,与常规换药组的18例相近(χ2=1.293,P>0.05)。结论NPWT治疗可明显降低毁损肢体急诊术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四肢救助 创伤和损伤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