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环境美学基础的自然美学——薛富兴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富兴 李晓梦 《鄱阳湖学刊》 2022年第3期59-74,126,共17页
南开大学哲学院薛富兴教授长期从事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史与环境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翻译了10余部相关的理论著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他是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环境美学在国内的主要翻译者与研究者,并对其中存在的... 南开大学哲学院薛富兴教授长期从事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史与环境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翻译了10余部相关的理论著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他是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环境美学在国内的主要翻译者与研究者,并对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同时,他也十分重视环境伦理学在自然审美中的作用,并将其引入自然审美理论的建构中。他在融合中西美学思想基础上,反思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中的比德与借景抒情传统,建构起较为系统的自然审美理论,从而推动了环境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论 环境美学 美学理论 自然审美 借景抒情 哲学院 中国美学史 自然美学
下载PDF
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专访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薛富兴
2
作者 马小妹 薛富兴 《环境教育》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目前开篇的新型生态文明塑造运动,以全球性环境危机为契机,当代生态哲学所确立的一些核心文明理念也必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深远影响,有能力塑造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目前开篇的新型生态文明塑造运动,以全球性环境危机为契机,当代生态哲学所确立的一些核心文明理念也必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深远影响,有能力塑造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 哲学院 生态文明理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南开大学 哲学视角
下载PDF
艺术语言的更新与革命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富兴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各门类艺术史的后半段由艺术语言的更新和革命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更新”指特定门类艺术中艺术语言系统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三要素发生了独立或组合性革新,从而为该门类艺术带来一定程度或某种意义上的新改观。“革... 各门类艺术史的后半段由艺术语言的更新和革命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更新”指特定门类艺术中艺术语言系统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三要素发生了独立或组合性革新,从而为该门类艺术带来一定程度或某种意义上的新改观。“革命”则指特定门类艺术的艺术语言系统围绕材料、工具、技术和视野四要素发生了独立或合成性重大变革,从而导致原门类艺术之衰微或崭新的门类艺术之产生,为艺术领域带来全局性的、持久的、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系统 材料 工具 技术 视野
下载PDF
比德与格物的内在张力——宋代菊审美论
4
作者 薛富兴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10,共17页
宋代菊审美的核心成就是进入中国古代花卉审美的精致化阶段:菊花培育与欣赏的品类空前丰富;形成一套关于菊花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描述、评估系统。宋人的菊审美围绕菊花的色、香与形展开,并以色为轴心。其赏菊聚焦于菊花的内在生物特性—... 宋代菊审美的核心成就是进入中国古代花卉审美的精致化阶段:菊花培育与欣赏的品类空前丰富;形成一套关于菊花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描述、评估系统。宋人的菊审美围绕菊花的色、香与形展开,并以色为轴心。其赏菊聚焦于菊花的内在生物特性——秋花凌霜。宋人以菊花为典范,提炼出一个完善的花卉审美判断系统:关于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判断、纵向拓展的关于特定对象审美价值高低的量的层次判断、横向展开的关于特定对象特性的风格判断,以及关于何为最高花卉之美的审美理想判断。宋代菊审美特色由两种要素构成:一曰由“格物”所标识,以菊花内外生物特性为核心的认知型客观路径,二曰由“比德”所标识,用人文价值附会和濡染菊花而赏之的主观路径。此二者构成宋代菊审美的基本框架,且存在巨大的内在张力。前者乃宋代菊审美之暂时性景观,后者为古代赏菊之主流审美传统。立足当代环境美学理念,前者属于尊重所欣赏对象特性,客观对待对象,因而是恰当的自然审美方式,后者则属于背离对象物性,对自然对象进行人化的不恰当自然审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菊审美 精致化 菊谱 认知型赏菊 以菊比德
下载PDF
理想的文学鉴赏何以可能?
5
作者 周凹凸 薛富兴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统,此“六观”实由前四观--位体、置辞、通变与奇正构成,后两观属于“置辞”,且以文学作品自身之要素、体裁与存在语境为根本依据;最后,以对文学创作--“情动而辞发”之心理回溯构成的文学鉴赏论--“披文以入情”。刘勰自信的文学鉴赏观实基于儒家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自信。刘勰的文学鉴赏理论模型实质上是文学鉴赏的专业化、精英化模型,是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在创作环节进入专业化和精英化的产物。刘勰持精英立场将此模型视为关于文学鉴赏的唯一恰当模式,然而雅俗共存,而非以雅代俗才是更为合理的文学鉴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观 六观 披文入情 自信的鉴赏 雅俗共存
下载PDF
转识成智: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富兴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3,178,共9页
艾伦·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困境是未能解决科学认知理性及其成果——科学知识在自然欣赏中如何转化为审美感性,即认知型审美经验产生的内在机制问题。借鉴佛教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命题,可以成功处理这一认识论困境。认... 艾伦·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困境是未能解决科学认知理性及其成果——科学知识在自然欣赏中如何转化为审美感性,即认知型审美经验产生的内在机制问题。借鉴佛教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命题,可以成功处理这一认识论困境。认知理性在自然审美经验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细节性科学知识细化既有的自然审美经验;二是范导性知识引导规范自然审美经验产生的基本方向;三是认知理性的理解功能深化欣赏者对所欣赏对象内外在特性、功能以及对象间互依共存功能合作关系的认识与体验,提升自然审美经验的内涵;四是认知理性及其成果——知识积极参与自然审美活动,长期薰习审美感性,积淀于审美感性,最终二者融合,转化为一种新型审美直觉。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理性在审美经验产生中发挥作用的“转识成智”过程。由此科学认知主义理论不仅是有效阐释自然审美欣赏的一种独特路径,也是一种有力解决自然审美经验古今之别和雅俗文化分层的普遍性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知主义理论 认识论困境 自然审美 环境美学 转识成智
下载PDF
中国古代花卉审美概观--以《花史左编》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富兴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9-105,共17页
《花史左编》是中国古代花卉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考察中国古代花卉审美整体情形之典范文本。中国古代培育出对众花卉普遍、热烈、持久的审美热情,花卉审美乃中国古代自然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花卉审美已然形成一个较完善的... 《花史左编》是中国古代花卉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考察中国古代花卉审美整体情形之典范文本。中国古代培育出对众花卉普遍、热烈、持久的审美热情,花卉审美乃中国古代自然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花卉审美已然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活动系统,有游赏与卧赏、独赏与群赏、专赏与会赏,以及戴赏等。其中,“护赏”,即对园林庭院中人工驯化、栽培的众花卉之欣赏乃基本形态。形、色与香是古人审美关注焦点,此三者构成古代花卉审美的核心。以花发“兴”,在赏花的同时体验和享受服饰之美、美人之态、酒食之乐,乃至于吟诗作画、载歌载舞,是中国古代花卉审美的主流方式。中国古代花卉审美已然臻至精致化层次,赏花者能够细腻地感知和描述众花卉的审美特性和价值,拓展出关于众花卉审美价值高低的层次性判断和关于众花卉审美个性区别的风格判断。“人花互喻”思维形式造成古代花卉审美中自然与人文二者间的内在冲突。立足当代环境美学和环境伦理学核心立场,我们需要对中国古代花卉审美传统进行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史左编》 花卉审美 人花互喻 精致化
下载PDF
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持续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富兴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艺术语言系统的确立乃特定门类艺术诞生期之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材料、工具与技术三要素的确立,它们与艺术要表达的观念性要素——功能合起来构成特定门类艺术的完善的语言系统。艺术语言的持续则贯彻了特定门类艺术从诞生到精致化的高峰... 艺术语言系统的确立乃特定门类艺术诞生期之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材料、工具与技术三要素的确立,它们与艺术要表达的观念性要素——功能合起来构成特定门类艺术的完善的语言系统。艺术语言的持续则贯彻了特定门类艺术从诞生到精致化的高峰期与后高峰期之漫长阶段。高峰期标志着对特定语言系统最优质的应用,后高峰期则标志着对特定艺术门类语言的高质量应用。缺乏创新、以继承前代成果为职志的艺术语言持续期乃人类艺术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维持特定门类艺术独特基因的基础性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确立 工具确立 技术确立 精致化 古典主义
下载PDF
作为文学史现象的“知音难”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富兴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24-40,258-259,共19页
知音论是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系统的最后一环——文学鉴赏论。知音观念本身便是中国古代音乐出现专业化与精英化的重要标志。知音难并非文学鉴赏环节必然要面临的困境,它是一群体、时代文学创作进入专业化的历史产物。刘勰分析了... 知音论是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系统的最后一环——文学鉴赏论。知音观念本身便是中国古代音乐出现专业化与精英化的重要标志。知音难并非文学鉴赏环节必然要面临的困境,它是一群体、时代文学创作进入专业化的历史产物。刘勰分析了“知音难”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贱今思古、文人相轻与信伪迷真。它们是一群体、时代文学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文学创作与鉴赏进入专业化阶段后才会出现的历史性“错误”。对于为何会出现“知音难”这一现象,刘勰分别从主客两端总结为知多偏好与文情难鉴。知音难这一命题的提出与分析是从消极角度对文学鉴赏经验的总结,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文学鉴赏是否恰当的分析系统,是中古时期文学鉴赏自觉的重要理论成果。当代学界以接受美学观阐释刘勰的知音观有过度阐释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知音难 信为伪真 知多偏好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感兴:魏晋美学的一个核心命题——以“感赋”为例
10
作者 薛富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1,共9页
“心赋”乃魏晋辞赋的一大类型,其中又包括了以集中呈现人类感性心理状态为主题之“感赋”。魏晋“感赋”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关于人类审美经验何以可能的特殊命题——“感兴”。“感兴”统领的“感物”与“感时”两维构成本时期“感赋”... “心赋”乃魏晋辞赋的一大类型,其中又包括了以集中呈现人类感性心理状态为主题之“感赋”。魏晋“感赋”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关于人类审美经验何以可能的特殊命题——“感兴”。“感兴”统领的“感物”与“感时”两维构成本时期“感赋”抽象层面的审美经验基本框架或机制。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述“感赋”呈现了审美经验产生的5种类型:一曰由自然景观感发审美情感型;二曰由自然景观兴发审美智慧型;三曰由社会性情境感发审美情感型;四曰由自然与社会综合性情节境感发审美经验型;五曰逆感型,即由特定人生场景激发出关于自然的特定审美经验。上述5种感兴类型可大致覆盖本时期“感赋”所代表审美经验产生之全貌。“感兴”命题首先揭示的是人类审美经验产生的内在机制——人心感于物而动;它同时也揭示了自然审美对艺术审美的前提性规范意义:人类首先在自然审美领域内实现了感于物而动,才会在艺术审美领域自觉地以特定自然意象表达情感。基于本时期诸“感赋”的“感兴”命题,标识着中华古代审美意识在本时期实现了审美经验产生机制意义上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 感物 感时 审美意识自觉
下载PDF
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注意力——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富兴 郑天池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在阐释机器人、地区竞争、政府注意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和272个城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对其注意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发现,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能够显著吸引... 在阐释机器人、地区竞争、政府注意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和272个城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对其注意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发现,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能够显著吸引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且其吸引力强度存在经济规模的稀释效应;地方政府机器人产业注意力对相关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考虑到城市异质性后,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和显著性均出现了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 政府注意力 有为政府
下载PDF
生活美学——一种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现实主义思考 被引量:44
12
作者 薛富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1,共10页
本文认为 ,与社会大众现实审美活动相脱离 ,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主要局限。美学应以当代大众现实审美活动为起点、为归宿。审美当是人生之艺、人生之情、人生之趣、人生之福。当代美学应当走出理论美学、艺术中心论与精英立场 ,关... 本文认为 ,与社会大众现实审美活动相脱离 ,是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主要局限。美学应以当代大众现实审美活动为起点、为归宿。审美当是人生之艺、人生之情、人生之趣、人生之福。当代美学应当走出理论美学、艺术中心论与精英立场 ,关心当代大众心理健康 ,参与造就当代大众精神幸福的文化工程。自然审美、工艺审美、生活审美中潜存着极为丰富、重要的美学现实问题与理论信息 ,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只有立足当代大众审美实际 ,才能开拓理论创造的新境界 ,才能充分实现美学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大众文化 现实主义 自然审美 工艺审美 生活审美 人文价值 社会功能 理论美学 中国美学 精神幸福 艺术中心论 个体审美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 被引量:16
13
作者 薛富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5,共12页
本文指出,长期以来,受西方美学及自身传统影响,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审美救世神话,而当代中国社会的两种文化转型——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及文化内部雅俗分化——才是理解中国当代审美的基本参照。唯此,包括新世纪在内的当代审美面临... 本文指出,长期以来,受西方美学及自身传统影响,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审美救世神话,而当代中国社会的两种文化转型——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及文化内部雅俗分化——才是理解中国当代审美的基本参照。唯此,包括新世纪在内的当代审美面临着一个悖论:自律与拓展。自律谓人类审美活动能量有限,不能独当铸造现代人灵魂之重任;拓展谓走出以艺术美为主体的精英文化界域,走回归生活、美化生活、丰富自我之路。当代审美意识由三个层次构成:曰装饰审美,曰娱乐审美,曰高雅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当代审美 审美救世神话 自律 拓展
下载PDF
自然审美的意义 被引量:20
14
作者 薛富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8,共7页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物感说 生态美 天文
下载PDF
对肯定美学的论证 被引量:14
15
作者 薛富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肯定美学对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均极有价值,然其自身尚不成熟。艾伦.卡尔松为肯定美学提供了三种证明,即适当性证明、范畴创造证明和综合证明,是对肯定美学独特、系统和富有启发性的说明。这是从认识论角度解决价值论的尝试。以认识论解... 肯定美学对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均极有价值,然其自身尚不成熟。艾伦.卡尔松为肯定美学提供了三种证明,即适当性证明、范畴创造证明和综合证明,是对肯定美学独特、系统和富有启发性的说明。这是从认识论角度解决价值论的尝试。以认识论解决价值论问题本身存在逻辑困难,卡尔松的三个证明亦均嫌主观,故而并不成功。立足当代环境哲学,生态学证明论证整体自然之审美价值,内在价值证明论证微观自然对象之审美价值,二者结合,正可构成关于自然审美价值根源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美学 卡尔松(Allen Carlson) 生态学证明 内在价值证明
下载PDF
自然审美“恰当性”问题与中国“借景抒情”传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薛富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13,共9页
艾伦·卡尔松集中分析了"不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三种表现:形式主义趣味、艺术地对待自然和分不清自然之所似与所是。他提出"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总体原则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具体途径则是求助于... 艾伦·卡尔松集中分析了"不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三种表现:形式主义趣味、艺术地对待自然和分不清自然之所似与所是。他提出"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总体原则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具体途径则是求助于科学知识的帮助。依据艾伦.卡尔松关于"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原则反思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传统,我们发现了其深刻的内在矛盾:形式发达而基本薄弱,发达的"借景抒情"传统是对自然的功利主义态度,它成全了诗画艺术,削弱了对自然本身的独立、深入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 恰当性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 借景抒情
下载PDF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 被引量:16
17
作者 薛富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5,共7页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立足于自然审美的艺术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自然审美 纵游山水 自然审美拓展形态 物感说
下载PDF
铸造新德性: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 被引量:15
18
作者 薛富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环境伦理学为传统伦理学在元伦理、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个层面带来全局性革命,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虽然深层生态学为环境哲学的内在化、伦理学转向奠定了正确方向,但是美德伦理学的正面建设尚未开始。人与自... 环境伦理学为传统伦理学在元伦理、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个层面带来全局性革命,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虽然深层生态学为环境哲学的内在化、伦理学转向奠定了正确方向,但是美德伦理学的正面建设尚未开始。人与自然平等原则、人与自然共享命运原则和自然大于人原则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美德建设围绕对象自然与环境自然两个维度展开。面对对象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尊重、同情和关爱自然;面对环境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具有感恩之意、依恋之情与敬畏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德伦理学 平等原则 共享命运原则 自然大于人原则
下载PDF
先秦“比德”观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薛富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7,共8页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q...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比德"观同时也呈现了先秦中华自然审美经验。以艾伦.卡尔松的自然审美适当性理论为参照,我们发现,儒家"比德"观所代表的中华古代自然审美其实是一种以主体德性、情感表达代替对自然自身审美特性欣赏的"不适当"自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观 自然审美 儒家美学思想
下载PDF
意境: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31
20
作者 薛富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首先将意境明确地界定为关于中华民族古典艺术审美理想的范畴,并以此为核心具体考察了意境的历史演变、哲学内涵和空间结构。本文力图将范畴研究与具体的门类艺术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存在于诗歌、绘画和书法这三种最具代表性的... 本文首先将意境明确地界定为关于中华民族古典艺术审美理想的范畴,并以此为核心具体考察了意境的历史演变、哲学内涵和空间结构。本文力图将范畴研究与具体的门类艺术研究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存在于诗歌、绘画和书法这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艺术中的意境的共有结构原型及其各自的独特结构,使意境的内涵、价值落到实处,从而从宏观上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整体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古典艺术审美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