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染色体工程法培育小麦新品种 被引量:9
1
作者 薛秀庄 许喜堂 王祥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16-321,共6页
染色体工程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利用5B染色体效应及定向选择,将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出的M8003品系,对条中22—29号等7个生理小种完全免疫,农艺性状良好。核型鉴定,2n=42,含4条随体染色体;Giemsa C-带和N-带分析,... 染色体工程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利用5B染色体效应及定向选择,将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出的M8003品系,对条中22—29号等7个生理小种完全免疫,农艺性状良好。核型鉴定,2n=42,含4条随体染色体;Giemsa C-带和N-带分析,以及杂种F_1染色体配对分析,初步判断属于2BS/2RS端部易位和5AL/5RL部分易位。它不同于洛夫林10、13号等1B/1R类型的抗条锈基因,为一新的小麦-黑麦类型条锈抗源,而且是可供生产直接利用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 5B效应 定向选择 小麦
下载PDF
“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的创制 被引量:9
2
作者 薛秀庄 吉万全 +1 位作者 王秋英 许喜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17-423,T004,共8页
通过大群体“阿勃”单体自交后代,选择缺体植株,并连续多代大量镜检选株自交,获得了18个(1A、1B、1D、2A、2D、3A、3B、3D、4A、4D、5A、5B、5D、6A、6B、6D、7A和7B)“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这些缺体系经过3-7代自交,平均结实... 通过大群体“阿勃”单体自交后代,选择缺体植株,并连续多代大量镜检选株自交,获得了18个(1A、1B、1D、2A、2D、3A、3B、3D、4A、4D、5A、5B、5D、6A、6B、6D、7A和7B)“阿勃”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这些缺体系经过3-7代自交,平均结实率31.24%,用“中国春”双端体系分别进行测交证明均为正确系;试验结果还表明:“阿勃”缺体大多数系与“中国春”相应缺体系的形态特征基本吻合,同一部分同源群三个缺体系间(例如1A、1B、1D)或多或少存在相同之处。但是,“阿勃”缺体系还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育性和生活力明显优于“中国春”缺体;“阿勃”缺体的细胞学行为与理论基本相符,核型为2n=40=20”,但有少数缺体系,部分或大部分细胞表现减数分裂不规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缺体系 稳定自交结实
下载PDF
用RAPD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Elymus rectisetus染色体附加到普通小麦中 被引量:9
3
作者 薛秀庄 RichardRCWang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39-545,共7页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eclisetus染色体;RAPD结果表明,有13个随机引物(OPBA-08、OPB-14OPEA-09、OPF-05、OPF-09、OPJ-05、OPK-03、OPN-12、OPP-20、OPS-12、OPT-20、OPZ-09、OPZ-11)能够在这36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Erectisetus特异的染色体DNA片段。其中Erectisetus特异染色体DNA片段OPF-05480bp、OPF-09650bp和OPZ-11350bp只能够在“1048”系统的全部8个株系中扩增出;OPN-12350bp只能够在“1057”系统的全部6个株系中扩增出;OPB-14900bp和OPM-05420bp只能够在“1034”、“1026”2个系统的全部22个株系和“1057”-5-3株系中扩增出。直接获得了3个类型不同的异附加系,省去常规通过测配和附加系两两杂交F1PMCMI细胞学鉴定来确证异附加系之间的异同。由此说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有机结合是鉴定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原位杂交 RAPD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中_3、中_4、中_5、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薛秀庄 王祥正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中_3、中_4、中_9杂交,将中间偃麦草的抗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抗条锈为显性核遗传;F_2抗病类型明显多于感病型,随着回交次数增多(普通小麦为轮回亲本),抗病性选择的难度明显加大,单交并加大群... 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中_3、中_4、中_9杂交,将中间偃麦草的抗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抗条锈为显性核遗传;F_2抗病类型明显多于感病型,随着回交次数增多(普通小麦为轮回亲本),抗病性选择的难度明显加大,单交并加大群体或回交1次有利于抗病性选择及抗病性与其它优良经济性状的结合。并育成对条中22、23、25、26、27、28和29号小种免疫,丰产性较好的普通小麦型(2n=42,易位或代换)陕麦8007和对赤霉病、黄矮病抗(耐)性较突出,早熟落黄好的陕麦8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八倍体 小偃麦
下载PDF
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薛秀庄 吉万全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4-48,共5页
第一讲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现状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规育种已不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近缘种、属的有利基因资源,而染色体工程是将近缘种、属基因导入、改良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 1.1 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进展本... 第一讲小麦染色体工程的研究现状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规育种已不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近缘种、属的有利基因资源,而染色体工程是将近缘种、属基因导入、改良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 1.1 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进展本世纪30—50年代是染色体工程基础材料的创制和基本理论形成时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双二倍体、进行染色体组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9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染色体
下载PDF
SSR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4 位作者 王秋英 薛秀庄 任志龙 张宏 蔡东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SS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由于SSR在普通小麦中多态性丰富,随机分布于小麦的整个基因组中,多数表现为共显性,所以它是进行小麦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本文就SSR标记在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 SS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由于SSR在普通小麦中多态性丰富,随机分布于小麦的整个基因组中,多数表现为共显性,所以它是进行小麦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本文就SSR标记在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和标记染色体片段、鉴定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育种 SSR标记 DNA分子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析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小麦种质N9134抗白粉病基因的SSR标记和染色体初步定位(英文)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3 位作者 张改生 王秋英 蔡东明 薛秀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普通小麦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种质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4号表现高抗。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与N9134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抗,F2代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 普通小麦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种质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关中4号表现高抗。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与N9134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抗,F2代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N9134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暂定名为PmAS846。采用66个小麦SSR引物对2个抗感分离群体共176个单株进行分析,发现引物WMS37、WMS67和WMS213的扩增产物在抗感植株DNA池间存在多态性。经分离群体验证,抗病基因PmAS846与小麦染色体5BL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67连锁,遗传距离为20.6 cM,表明PmAS846可能位于5B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野生二粒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微卫星标记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和15亚基的纯化、N-末端序列及部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志勇 赵会贤 +3 位作者 范三红 吉万全 郭蔼光 薛秀庄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1,共6页
用SDS-PAGE制备电泳技术结合一种新的凝胶中蛋白质显色方法,对普通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小偃六号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和15亚基进行了有效的分离纯化,将其转印于PVDF膜上测定了N-端的氨基... 用SDS-PAGE制备电泳技术结合一种新的凝胶中蛋白质显色方法,对普通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小偃六号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和15亚基进行了有效的分离纯化,将其转印于PVDF膜上测定了N-端的氨基酸顺序,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与已知序列的其他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高度同源。用两种双向电泳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等电点(PI)属于碱性范 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纯化 N-末端氨基酸序列 生化特性 贮藏蛋白 等电点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的GISH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吉万全 薛秀庄 +4 位作者 王秋英 王长有 FEDAK George PATROSKI Rene 刘广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1-405,T001,共6页
以染色体组为 Ee Ee 的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elongat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Eb Eb的二倍体比萨偃麦草 (Th.bessarabic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St St St St的四倍体拟鹅冠草 (Pseudoroegneiria strigosa,2 n=4x=2 8... 以染色体组为 Ee Ee 的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elongat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Eb Eb的二倍体比萨偃麦草 (Th.bessarabic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St St St St的四倍体拟鹅冠草 (Pseudoroegneiria strigosa,2 n=4x=2 8)的总基因组 DNA为探针 ,对中间偃麦草 (Th.intermedium)进行 GISH分析。结果表明 ,中间偃麦草是由 2个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组、1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染色体组构成 ;中间偃麦草所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组分别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 Ee、比萨偃麦草染色体组 Eb、以及 1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染色体组与拟鹅冠草染色体组 St 基本相似 ,但不完全一样。因而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用Eet Eet Ebt Ebt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组 GISH 中间堰麦草 小麦近缘种
下载PDF
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宏 罗恒 +4 位作者 吉万全 王长有 王秋英 任志龙 薛秀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利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 3D缺体为母本、中 4 为父本培育出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 N90 2 5 - 3- 3-2 - 1- 1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 ,染色体构型为 2 n=4 2 =2 1″,测交杂种 F1 减数分裂中期 I染色体构型为 2 n=2 0″+2 '... 利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 3D缺体为母本、中 4 为父本培育出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 N90 2 5 - 3- 3-2 - 1- 1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 ,染色体构型为 2 n=4 2 =2 1″,测交杂种 F1 减数分裂中期 I染色体构型为 2 n=2 0″+2 '。该系对目前的条锈病流行小种和新小种均表现高抗至免疫 ,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研究该系的条锈病抗性遗传规律 ,以对条中 32感染的小偃 6号、中国春和阿勃分别与其杂交 ,F1 套袋自交 ,F2 代调查统计并分析其抗性分离情况。χ2 符合性测验结果表明 :小麦—偃麦草异代换系 N90 2 5 - 3- 3- 2 - 1- 1的后代植株对条中 32的抗性以3∶ 1分离 ,即表明该代换系对条中 32的抗性由一对完全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异代换系 抗条锈病 抗生遗传 Χ^2测验 条中32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衍生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2 位作者 王秋英 薛秀庄 张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0-534,T010-T011,共7页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部分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 1个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和新小种高抗至免疫的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 N90 2 5 - 3 - 3 - 2 - 1 - 1。研究表明 ,该选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 ,染色体构型为 2 n=...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部分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 1个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和新小种高抗至免疫的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 N90 2 5 - 3 - 3 - 2 - 1 - 1。研究表明 ,该选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 ,染色体构型为 2 n=42 =2 1″,抗病性来自中间偃麦草(Thinopyron intermedium)。以中间偃麦草 DNA为探针 ,对 N90 2 5 - 3 - 3 - 2 - 1 - 1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证明 ,它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衍生系 分子细胞遗传学 普通小麦 条锈病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基因的转移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吉万全 薛秀庄 +3 位作者 王秋英 王长有 赵会贤 张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1-36,共6页
白粉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寻找并使用新的白粉病抗源成为当今抗白粉病育种的关键。报道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 ,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 ,用普通小麦作轮回亲本 ,随着回交代数增加 ,抗性单株选择难度... 白粉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寻找并使用新的白粉病抗源成为当今抗白粉病育种的关键。报道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 ,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 ,用普通小麦作轮回亲本 ,随着回交代数增加 ,抗性单株选择难度加大 ,从正、反单交F6中均获得了稳定抗病株系。同时 ,研究利用 RAPD方法对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感白粉病 9个衍生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个随机引物 ( OPH- 0 7、OPQ- 0 8、OPQ- 1 6、OPQ- 1 9、OPZ- 1 6)能在抗、感 9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野生二粒小麦特异带型 ;其中 OPH- 0 7340 bp和 OPQ- 1 990 0 bp为抗病系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抗白粉基因 RAPD分析 基因转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条锈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1 位作者 薛秀庄 王秋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58,共5页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 应用缺体回交法 ,以阿勃缺体为母本 ,中 4为父本 ,培育出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 7个 ,其中 St3、St5、St7对目前流行条锈病小种表现免疫。二体异附加系与阿勃杂交及其相互杂交的 F1PMC M1结果表明 ,所有附加系分别附加了一对中 4的外源染色体 ,其中 St5和 St7附加的染色体相同 ,但不同于 St3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这表明中 4的中间偃麦草 St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携带有抗条锈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 条锈病抗性 减数分裂 二体异附加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Elymus rectisetus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长有 李小忠 +3 位作者 吉万全 张改生 王秋英 薛秀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以下简写为E.rectisetus)具有二倍性无融合生殖特性,为了获得小麦-E.rectisetus稳定的异附加系或异代换系,对(小麦-E.rectisetus)BC_2F_2衍生后代的细胞学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C_2F_5~BC_2F_7镜... 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以下简写为E.rectisetus)具有二倍性无融合生殖特性,为了获得小麦-E.rectisetus稳定的异附加系或异代换系,对(小麦-E.rectisetus)BC_2F_2衍生后代的细胞学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C_2F_5~BC_2F_7镜检的单株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在22~50条之间,其中42条和44条染色体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占鉴定植株总数的38.0%和35.9%。三个2n=42=21”的稳定株系与普通小麦Fukuhokomugi杂交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为2n=18″+6′,表明有三对E.rectisetus染色体代换到普通小麦中;三个2n=44=22″的稳定株系与Fukuhokomugi杂交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为21″+1′,表明它们为二体异附加系。此外,衍生后代的形态学特征趋向于普通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牧草 披碱草 Elymusrectisetus 衍生后代 细胞遗传学 形态学 无融合生殖
下载PDF
应用RAPD标记检测导入普通小麦中的Elymus rectisetus遗传物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鲁玉柱 薛秀庄 +1 位作者 王长有 陈毓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 72个含 1 6株系的 BC2 F5(小麦 /Elymus rectisetus//小麦 )单株为供体材料 ,用筛选出的 1 2个 1 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以 E.rectisetus和 Fukuhokomugi(Triticumaestivum)为亲本 ,建立 RAPD标记。实验表明 :1 2个随机... 以 72个含 1 6株系的 BC2 F5(小麦 /Elymus rectisetus//小麦 )单株为供体材料 ,用筛选出的 1 2个 1 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以 E.rectisetus和 Fukuhokomugi(Triticumaestivum)为亲本 ,建立 RAPD标记。实验表明 :1 2个随机引物中 ,有 1 0个随机引物能够在 1 6个株系的 6 8个单株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 E.rectisetus的 DNA片段 ,可分为 6个类型。此外 ,1 0 4 0 - 2 - 5 - 1和 1 0 4 8- Y3 - 3 - 1可能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APD标记 披碱草遗传物质 检测 无融合生殖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薛秀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5-80,共6页
小麦庞大的基因组使得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落后于大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近年来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 DNA水平的遗... 小麦庞大的基因组使得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落后于大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近年来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 DNA水平的遗传标记 ,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标定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与标记外源染色体片段、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绘制品种指纹图谱、遗传分析、物种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技术 小麦 育种
下载PDF
应用SSR检测导入普通小麦的野生二粒小麦遗传物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长有 吉万全 +3 位作者 王秋英 武玉华 薛秀庄 蔡东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以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野生二粒小麦AS846为父本,与阿勃非整倍体植株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抗白粉病的N9134a,N9134b和N9134c3个品系。采用66个SSR引物对AS846、阿勃和3个N9134姊妹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6个引物对(69.7%)在AS84...  以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野生二粒小麦AS846为父本,与阿勃非整倍体植株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抗白粉病的N9134a,N9134b和N9134c3个品系。采用66个SSR引物对AS846、阿勃和3个N9134姊妹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6个引物对(69.7%)在AS846和阿勃之间有多态性,其中34个引物对在AS846中扩增出特异性产物,13个引物对在N91343个系中扩增出AS846的特异性产物。表明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遗传物质已经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根据微卫星标记在小麦染色体的位置及SSR分析结果推断,N9134的5B染色体上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的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遗传物质 SSR标记 转基因 RAPD标记
下载PDF
重组姊妹系中14+15和5+10亚基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宏 任志龙 +4 位作者 吉万全 王长有 王秋英 薛秀庄 蔡东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72-2276,共5页
采用常规杂交和生化鉴定方法将小麦品系 94 34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4 +15与 92 5 7的 5 +10优质亚基聚合 ,获得 8个重组姊妹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14 +15、2 +12与亚基组成为 1、14 +15、5 +10的姊妹系相比较 :硬度、Zelen... 采用常规杂交和生化鉴定方法将小麦品系 94 34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4 +15与 92 5 7的 5 +10优质亚基聚合 ,获得 8个重组姊妹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14 +15、2 +12与亚基组成为 1、14 +15、5 +10的姊妹系相比较 :硬度、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和湿面筋没有差别 P>0 .1 ,出粉率略有差别但不显著 P>0 .0 5 ,蛋白质含量低 3.5 %~ 11.6 % P<0 .0 1 ;粉质仪各参数指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吸水率低 1.2 %~ 3.2 % P<0 .0 5 ,形成时间平均差 1m in P<0 .0 5 ,稳定时间相差 0 .5~ 1.5 min P<0 .0 1 ;弱化度高 5 0~ 5 FU P<0 .0 5 ,评价值平均低 7.6左右 P<0 .0 5 ,FQN值低 3~ 15 P<0 .0 5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7+8、5 +10与亚基组成为1、14 +15、5 +10的姊妹系的单样本平均数测验表明 :后者在湿面筋、出粉率和形成时间显著高于前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 亚基聚合 品质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N9134”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秋英 吉万全 +2 位作者 王长有 薛秀庄 王亚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5B"偏离3∶1外,其余均为3∶1。表明N9134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位于"5B"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 种质资源 “N9134” 抗性遗传 遗传规律 感病品种
下载PDF
小麦黄矮病新抗源中4、中5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善澄 赵怀生 +3 位作者 杨亚凡 张秦凤 薛秀庄 周广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8-85,共8页
中4、中5是用经过连续3年系统选育的天蓝偃麦草作父本,地理远缘的小麦品种克强与南大2419杂交的F_5后代材料作母本,通过两者杂交,并采取延长生育法等技术克服F_1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对小麦黄矮病高抗,对条、叶、秆三种锈病的多... 中4、中5是用经过连续3年系统选育的天蓝偃麦草作父本,地理远缘的小麦品种克强与南大2419杂交的F_5后代材料作母本,通过两者杂交,并采取延长生育法等技术克服F_1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对小麦黄矮病高抗,对条、叶、秆三种锈病的多种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至高抗,还具有高蛋白(含量17.08%、17.13%);高赖氨酸(含量为0.483%、0.50%)等特点,是人工合成的优异的小麦多抗、优质资源.用中4、中5与普通小麦杂交,已成功地将抗黄矮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育成陕麦8007、陕麦8124、忻4070、忻4079、中1001等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矮病 抗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