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威灵仙致重症接触性皮炎和全身性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筑云 毕志刚 +2 位作者 雷铁池 何怡 王乃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6-257,共2页
患者女, 30岁,大面积外敷鲜威灵仙全草 10小时后,接触部发生红斑、大疱和灼痛伴心悸、胸闷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持续 6天,经治疗痊愈。斑贴试验证实鲜威灵仙全草系原发性刺激物。
关键词 威灵仙 接触性皮炎 全身性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薛筑云 孙蔚凌 +1 位作者 余美玲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 被引量:11
3
作者 薛筑云 骆丹 +3 位作者 陈斌 吴迪 时素英 曹筱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病情Ⅱ~Ⅲ级(炎性和非炎性皮损总数分别为31~50个和51~100个),治疗波长415nm,每周2次,治疗4~6周,观察记录临床反应,每周拍摄皮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子痤疮治疗仪治疗3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病情Ⅱ~Ⅲ级(炎性和非炎性皮损总数分别为31~50个和51~100个),治疗波长415nm,每周2次,治疗4~6周,观察记录临床反应,每周拍摄皮损图像。结果:31例患者总有效率61%,皮脂溢出减少率55.7%。治疗期间,未发现刺激、皮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415nm)照射治疗痤疮疗效较好,疗程较短,治疗过程安全,可以作为治疗Ⅱ~Ⅲ级炎性痤疮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不能耐受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寻常型痤疮
下载PDF
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筑云 毕志刚 +2 位作者 范志莘 葛逸平 耿建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薛筑云①毕志刚①范志莘①葛逸平②耿建丽②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广东省顺峰制药厂生产)是将广谱抗真菌药酮康唑与强效皮质类固醇丙酸氯培他索混合制成的外用抗真菌制剂,我科于1... 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薛筑云①毕志刚①范志莘①葛逸平②耿建丽②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广东省顺峰制药厂生产)是将广谱抗真菌药酮康唑与强效皮质类固醇丙酸氯培他索混合制成的外用抗真菌制剂,我科于1996年8~11月使用复方酮康唑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皮康王
下载PDF
蛙粪霉病1例
5
作者 薛筑云 骆丹 +2 位作者 程宝庚 余美玲 梅亚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85-90,共6页
报告1例来自江苏省的蛙粪霉病临床经过:包括皮质类固醇和伊曲康唑作用下的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演变过程;光镜和电镜下,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调查了可疑传染源。研究结果表明:(1)蟾蜍是可能的传染源,真菌反复接种于破损皮肤是... 报告1例来自江苏省的蛙粪霉病临床经过:包括皮质类固醇和伊曲康唑作用下的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演变过程;光镜和电镜下,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调查了可疑传染源。研究结果表明:(1)蟾蜍是可能的传染源,真菌反复接种于破损皮肤是可能的入侵途径。(2)使用皮质类固醇期间,由于炎症反应被抑制,临床表现相对静止。机体虽有防御反应,病灶内致病菌仍然繁殖旺盛,一定条件下发生了病灶播散。(3)伊曲康唑治疗3天见效,3周真菌被清除,8周显效,6个月治愈。药物破坏真菌细胞膜,引起抑菌和杀菌。大量真菌崩解后,促发强烈的急性炎症反应,因而真菌被清除,病灶吸收和修复。演变过程q一形成的脓肿干¨纤维化结节,辅助相应的手术治疗,缩短了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粪霉病 炎症反应 治疗 真菌学 伊曲康唑
下载PDF
585nm 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迪 陈斌 +4 位作者 时素英 曹筱冬 骆丹 薛筑云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585 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应用585 nm Q开关脉冲激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10 ns)、590~1 20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60.J/c... 目的:观察比较585 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应用585 nm Q开关脉冲激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10 ns)、590~1 200 nm强脉冲光(能量密度30~60.J/cm^2,脉宽3.0~5.5ms)以及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能量密度120~145 J/cm^2,脉宽20~50ms)共治疗1415例毛细血管扩张、977例蜘蛛痣、742例血管瘤及442例鲜红斑痣患者。结果:585nmQ开关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及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有效率分别为86.3%、89.7%及88.6%;治疗蜘蛛痣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6.5%及98.8%;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9.6%及74.2%;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率分别为28.4%、33.1%及40.3%。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及鲜红斑痣的瘢痕发生率分别为8.5%和10.7%。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鲜红斑痣疗效无明显差异;长脉宽1 064nm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明显优于585nmQ开关脉冲激光及强脉冲光,但瘢痕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强脉冲光 血管性疾病 皮肤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病毒性皮肤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承权 薛筑云 刘国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6-486,共1页
关键词 扁平疣 寻常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下载PDF
局限性血管角皮瘤并发血管脂肪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志波 薛筑云 +1 位作者 曾学思 骆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3-384,共2页
报告1例局限性血管角皮瘤并发血管脂肪瘤。患儿男,13岁。左足内踝部出现黑褐色角化性斑块及结节13年。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及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内皮细胞增生。真皮深层及... 报告1例局限性血管角皮瘤并发血管脂肪瘤。患儿男,13岁。左足内踝部出现黑褐色角化性斑块及结节13年。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及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内皮细胞增生。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脂肪组织增生,脂肪小叶内可见大量血管增生,以毛细血管样小血管为主,内皮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角皮瘤 局限性 血管脂肪瘤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毕志刚 薛筑云 刘国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3-334,共2页
血清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采用血清肌钙蛋白I的单 隆抗体ELISA法测定50例带状疱疹2血清肌钙蛋白I(cTnI)。结果显示:重症带状疱cTnI明显增高(35.7 ̄100μg/L... 血清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采用血清肌钙蛋白I的单 隆抗体ELISA法测定50例带状疱疹2血清肌钙蛋白I(cTnI)。结果显示:重症带状疱cTnI明显增高(35.7 ̄100μg/L),并有乏力,心悸和心动过速等民损害的临床症状体征:70.8%的中等病情者cTnI增高(7.6 ̄43.0μg/L),但临床上无明显心肌损害的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肌钙蛋白 血清诊断
下载PDF
混合细菌感染引起的芽生菌病样脓皮病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国红 薛筑云 孙蔚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5-396,共2页
报告一例47岁男性芽生菌病样脓皮病。该例存在两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催产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经抗菌治疗等综合处理,大部分皮损愈合,留小片皮损未愈,行刮除术后痊愈。
关键词 芽生菌病样 脓皮病 混合细菌感染
下载PDF
献血者中性粒细胞异常与受血者输血过敏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景霞 吴凯 +2 位作者 林俊杰 薛筑云 程宝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7-228,共2页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中荨麻疹和过敏反应是临床较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因影响因素众多,其作用机制也众说纷纭。薛景霞等通过询问过敏相关病史、家族史,并经电镜超微观察、追踪调查等,提出了诱发反应的可能机制。但因条件所限,作者未作进一...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中荨麻疹和过敏反应是临床较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因影响因素众多,其作用机制也众说纷纭。薛景霞等通过询问过敏相关病史、家族史,并经电镜超微观察、追踪调查等,提出了诱发反应的可能机制。但因条件所限,作者未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测,同时由于病例数少,献血者PMN中AG和SG异常与受血者发生荨麻疹和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尚难充分证明。刊发此文,一是提请临床医生注意观察输血后的病情,收集资料,反馈相关信息给供血单位;二是提请供血单位注意加强供血者过敏相关病史、家族史的询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中性粒细胞 异常 献血者 受血者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并发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麦花 卢新政 +4 位作者 范卫新 刘莉萍 薛筑云 骆丹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及全血细胞减少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女,53岁。口、眼干燥3个月。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抗SSA/SSB抗体阳性,双侧泪流量2mm/5min,角膜荧光染色阳性,下唇黏膜活检示涎腺间质内见多灶淋巴细胞浸润,骨髓活检... 报告1例伴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及全血细胞减少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女,53岁。口、眼干燥3个月。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抗SSA/SSB抗体阳性,双侧泪流量2mm/5min,角膜荧光染色阳性,下唇黏膜活检示涎腺间质内见多灶淋巴细胞浸润,骨髓活检示浆细胞比例增高,偶见幼稚浆细胞。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并发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反应性浆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一种令人厌烦的皮肤病—疣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道金 薛筑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皮肤病 人乳头状瘤病毒 寻常疣 扁平疣 跖疣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和MPO的定量研究
14
作者 程宝庚 薛筑云 +3 位作者 周丽玲 吕湘琴 刘志军 余美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5-45,共1页
本文报道了1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周围血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并对其中10个家系成员2—3代作了同样的研究和50例中性白细胞颗粒作了定量的研究。结果提示:正常人每个中性粒细胞内异常颗粒占颗粒的总平均数的3%(76.8/2741.9)而患... 本文报道了1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周围血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并对其中10个家系成员2—3代作了同样的研究和50例中性白细胞颗粒作了定量的研究。结果提示:正常人每个中性粒细胞内异常颗粒占颗粒的总平均数的3%(76.8/2741.9)而患者组占42%(1192.1/2875.2),两者差异极为显著(x^2=1199.6、P<0.01)。异常颗粒主要表现为颗粒电子密度降低、呈异质性、有的颗粒含絮状内容、严重者全部颗粒呈空泡化,几乎充满胞浆。部分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内高尔基、内质网发达。其家系患者有的未发现有临床症状的家系2—3代成员也有类似的患者周围血多形核白细胞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病 中性粒细胞 超微结构 髓过氧物酶
下载PDF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杜承权 薛筑云 +1 位作者 刘国红 陈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7-647,共1页
关键词 甲真菌病 伊曲康唑
下载PDF
伴脓疱的落叶型天疱疮1例
16
作者 杨波 张美华 +4 位作者 苏忠兰 吴迪 薛筑云 毕志刚 张晓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脓疱 落叶型天疱疮 阿维A 临床资料 治疗
下载PDF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附1例报告)
17
作者 陈伟贤 薛筑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3-263,共1页
关键词 唇炎 淋巴瘤 病理 MRS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定量研究
18
作者 程宝庚 薛筑云 +3 位作者 周丽玲 吕湘琴 刘志军 余美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3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报导了1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正常人异常颗粒占颗粒的总平均数的3%,而疾病组具有低电子密度、异质性的异常颗粒占42.0%。6例正常对照组和2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性白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经研究指出:其... 本文报导了1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正常人异常颗粒占颗粒的总平均数的3%,而疾病组具有低电子密度、异质性的异常颗粒占42.0%。6例正常对照组和2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性白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经研究指出:其阴性率分别为36.2%和59.3%,两者之间出现了有意义的改变,其部分家系成员粒细胞也出现了超微结构和髓过氧化物酶的改变。作者讨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病 超微结构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双侧带状疱疹1例
19
作者 李俊松 李霞 +2 位作者 周林 骆丹 薛筑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82-383,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退休,因左侧头面部水疱、疼痛7天,右侧头部水疱、疼痛5天入院。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于左侧头面部出现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呈带状分布,自觉针刺样疼痛,2天后右侧头部亦出现带状分布的红斑...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退休,因左侧头面部水疱、疼痛7天,右侧头部水疱、疼痛5天入院。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于左侧头面部出现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呈带状分布,自觉针刺样疼痛,2天后右侧头部亦出现带状分布的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自觉针刺样疼痛,期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未经处理,现水疱破裂结痂,疼痛加剧,遂来我院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带状疱疹 大水疱 临床资料 畏寒发热 恶心呕吐 头面部 疼痛 左侧
下载PDF
喷昔洛韦霜与阿昔洛韦霜治疗单纯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建方 倪容之 +7 位作者 薛筑云 陈祥生 曾学思 车敦发 范卫新 林彤 刘国红 曹扬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 了解 1%的喷昔洛韦霜在治疗单纯疱疹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 ,并与 3%阿昔洛韦霜进行比较 ,患者外涂试验及对照药物 ,开始用药的前 12小时内 ,每 2小时一次 ,以后每天 5次 ,总疗程 5天。结果 : ... 目的 : 了解 1%的喷昔洛韦霜在治疗单纯疱疹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 ,并与 3%阿昔洛韦霜进行比较 ,患者外涂试验及对照药物 ,开始用药的前 12小时内 ,每 2小时一次 ,以后每天 5次 ,总疗程 5天。结果 : 疗后第 5天试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6 5 .7% ( 6 9 10 5 )及 10 0 % ( 10 5 10 5 ) ,对照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则分别为 4 6 .3% ( 5 0 10 8)及 90 .7% ( 98 10 8) ,二组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4及P =0 .0 0 2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3%及 11.1%。二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6 2 )。结论 :  1%的PCV霜在治疗单纯疱疹中的疗效高于 3%的ACV霜 ,并可更快地促进皮损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 1%喷昔洛韦霜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