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袁平荣 孙传清 +4 位作者 杨从党 周能 应继峰 S.Peng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6-762,共7页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云南 穗粒结构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平荣 卢义宣 +2 位作者 黄迺威 才宏伟 王象坤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 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偏梗。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籼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形态 同工酶 籼粳分化 野生稻
下载PDF
4个光敏核不育系在云南的繁殖研究初报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平荣 卢义宣 +3 位作者 黄乃威 罗军 杨忠义 谭春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对N5047S、N5047-1S、N5088S、NB14018S4个光敏核不育系在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海拔高度进行不同播期的繁殖试验,指出了4个光敏核不育系在云南理想的繁殖地点和播期。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繁殖 光敏核不育系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平荣 杨从党 +3 位作者 周能 贺庆瑞 孙传清 王象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亲和性 云南元江 中国普通野生稻 中国栽培稻 籼粳分化 结实率 云南省 起源与分化 同工酶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植物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平荣 贺庆瑞 文国松 《云南农业科技》 1994年第4期3-4,共2页
我国的野生稻资源非常丰富,现已发现的有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dana Baill.).普通野生稻分布最广,与普通栽培稻一样具有AA型染色体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对其进行研究利用... 我国的野生稻资源非常丰富,现已发现的有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dana Baill.).普通野生稻分布最广,与普通栽培稻一样具有AA型染色体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对其进行研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元江普通野生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海拔最高(780米)的普通野生稻,因气候生态环境独特,使它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化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分布 生态环境 植物学特征
下载PDF
大穗优质小粒稻种的分类地位及利用
6
作者 袁平荣 才宏伟 +1 位作者 黄乃威 张尧忠 《作物品种资源》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通过对孟加拉的Kalijira,尼泊尔的Chhote Dhan,印度的(R14)Badsha Bog等一类粒子极小(千粒重10~12克)、米质好、穗粒数多(多者300粒以上),而结实率高的稻种的形态观察,苯酚反应、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是一类热带低海拔地区的晚粳,... 通过对孟加拉的Kalijira,尼泊尔的Chhote Dhan,印度的(R14)Badsha Bog等一类粒子极小(千粒重10~12克)、米质好、穗粒数多(多者300粒以上),而结实率高的稻种的形态观察,苯酚反应、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是一类热带低海拔地区的晚粳,虽和典型粳略有不同,但在亲缘上是偏粳的。初步利用结果是可以提高其它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米质。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粳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 分类地位
下载PDF
国内外野生稻性状初探
7
作者 袁平荣 张尧忠 才宏伟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4期9-12,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野生稻的形态观察和酯酶同工酶分析:认为国内的野生稻较国外野生稻的野生性强,国外野生稻可能由于栽培稻基因的渗入,而致野生性减弱。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中国 国外
下载PDF
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朱振华 金基永 +6 位作者 袁平荣 赵国珍 苏振喜 世荣 邹茜 杨世准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表现相对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耐冷性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海拔
下载PDF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从党 袁平荣 +5 位作者 周能 朱德峰 杨爱兵 郑学玉 黄庆宇 应继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从党 朱德峰 +2 位作者 周玉萍 周能 袁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5-39,共5页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比,云南稻区能同时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达到提高颖花量;而与亚热带的杭州相比,云南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同时提高穗粒数来提高颖花量。不同生态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云南水稻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穗粒数和有效穗,其次是结实率,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水稻 产量 云南 穗粒数 品种
下载PDF
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玉萍 杨从党 +3 位作者 袁平荣 周能 张朝钟 陆顺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62-764,共3页
以中熟粳稻滇超 2号为材料 ,研究抽穗前期剪去茎上部功能叶和剑叶对水稻结实和千粒重的影响 ,而影响较大的是剑叶、其次是倒 2叶、再次是倒 3叶 ,同时剪去茎上部三片叶、对产量的影响约占 5 7% ,即水稻上部三片叶可控制约 75
关键词 生长期 滇超2号 剪去功能叶 粒重 水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高产水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从党 周能 +4 位作者 袁平荣 贺庆瑞 应继锋 杨洪 杨高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90-95,共6页
本试验于1995年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研究了每公顷实收7.47~14.33吨的6个籼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①生物产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抽穗以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籽粒产量也高,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 本试验于1995年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研究了每公顷实收7.47~14.33吨的6个籼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①生物产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抽穗以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籽粒产量也高,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r=0.9579**)。②抽穗后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大于运转量的贡献,然而产量却随着运转量的增加而提高。③群体生长率(CGR)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收获期;不同品种CGR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某一生长期的结束阶段;④穗分化前,CGR主要受叶面积指数(LAI)的限制;穗分化以后,主要受净光合速率(NAR)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质生长 生物产量 籽粒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84-1789,共6页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产量及产量结构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于敏 世荣 +5 位作者 韩蕊 邹茜 苏振喜 袁平荣 朱振华 赵国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9-1423,共5页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N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60、45万穴/hm2)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株高、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少;最...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N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60、45万穴/hm2)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株高、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少;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但栽插密度对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N量与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的产量影响较大,纯N 150 kg/hm2和栽插6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2 198.2 kg/hm2;减少施N量和增加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的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云粳30号’优质高产的适宜施N量为150 kg/hm2,栽插密度为60万穴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栽插密度 常规粳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培江 才宏伟 +5 位作者 袁平荣 占新春 阮新民 孙传清 何立斌 孙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4,共5页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的核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传清 袁平荣 +2 位作者 吉村淳 岩田伸夫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 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类型较为特殊外,其它73个品种的细胞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均可分为籼粳两种类型,可见籼粳分化是栽培稻核DNA、mtDNA和cpDNA遗传分化的主流,同一品种3个DNA的籼粳属性既有一致的(同型),又有不一致的(异型),但同型是主要的。73个品种中,细胞核与线粒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1个品种,占84%,细胞核与线粒体属性不一致的有12个品种,占16%;细胞核和叶绿体的籼粳属性一致(即同型)的有58个品种,占79%,两者籼粳属性不一致的15个品种,占21%;线粒体和叶绿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4个品种,占88%,籼粳属性不一致的有9个品种,占12%。根据栽培稻在3个DNA上的籼粳分化,提出了新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核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下载PDF
高原粳稻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亲本抗倒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明亮 苏振喜 +6 位作者 邹茜 朱振华 袁平荣 陈于敏 刘慰华 陆树刚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调查了26份高原粳稻品种(系)的田间抗倒性,测定了材料的株高、穗重、穗长、节间长度、节间壁厚、节间直径与节直径7类共20个性状,同时分析了品种抗倒性与系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长、穗重与节间直径3类性状与抗倒性相关不显著,株高... 调查了26份高原粳稻品种(系)的田间抗倒性,测定了材料的株高、穗重、穗长、节间长度、节间壁厚、节间直径与节直径7类共20个性状,同时分析了品种抗倒性与系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长、穗重与节间直径3类性状与抗倒性相关不显著,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下节间壁厚、穗下节直径这4类性状与品种抗倒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品种系谱分析表明,品种(系)的抗倒性与其亲本关系密切。品种抗倒性与其亲本关系密切,选择抗倒伏品种作亲本,可以提高育成品种的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抗倒性 农艺性状 相关性 系谱分析
下载PDF
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国珍 世荣 +7 位作者 刘吉新 邹茜 刘慰华 朱振华 寇姝燕 陈于敏 苏振喜 袁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57-1862,共6页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穗子较小,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选出的影响云南粳稻主栽品种的4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2%,其中第一主成分即穗总粒数是最重要的成分,其贡献率达35.3%。29个云南粳稻主栽品种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19个品种,表明大多数品种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育种中,应适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分蘖力,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国珍 YANG Sea-jun +4 位作者 YEA Jong-doo 袁平荣 朱振华 苏振喜 戴陆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11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品种耐冷性与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农艺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 以11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品种耐冷性与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农艺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着粒密度极显著降低(P<0.01),穗长和剑叶长极显著缩短(P<0.01),剑叶宽度极显著变窄(P<0.01),剑叶与穗下节间的夹角极显著变小(P<0.01),一次和二次枝梗数极显著减少(P<0.01),有效穗极显著增加(P<0.01),而千粒重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结实率又与株高和单株产量冷水反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的耐冷性,云粳19号、云粳20号、云粳优1号和云粳优15号耐冷性较强,可作育种亲本利用,以提高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育成品种 冷水胁迫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从党 朱德峰 +5 位作者 应继锋 张玉屏 林贤青 袁平荣 周能 周玉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00-403,共4页
采用不同生态类型的6个主栽品种和组合,分别在热带(IRRI)和亚热带(云南涛源)不同生态区研究了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运转和生理效率。结果表明,涛源比IRRI平均产量高49%,总氮量高25%,吸氮量差异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在涛源水稻营养... 采用不同生态类型的6个主栽品种和组合,分别在热带(IRRI)和亚热带(云南涛源)不同生态区研究了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运转和生理效率。结果表明,涛源比IRRI平均产量高49%,总氮量高25%,吸氮量差异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在涛源水稻营养生长期吸氮量高达62%,而IRRI较低,仅42%。在涛源开花期叶氮的运转率高达71.0%。涛源的氮生理效率比IRRI高20%。每100 kg产量需氮量,涛源为1.80 kg,而IRRI为2.15 kg。产量与氮生理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运转率 氮生理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