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试探 被引量:17
1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研究》 1988年第2期39-45,共7页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一位著名的外国元首说过:“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实际财富的创造,主要不是依赖于劳动时间和付出的劳动量,而是依靠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当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有60%到80%,甚至100...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一位著名的外国元首说过:“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实际财富的创造,主要不是依赖于劳动时间和付出的劳动量,而是依靠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当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有60%到80%,甚至100%凭借新科学技术所获得。因此,如何保证人才的培养与现代化生产发展需要相适应,已成为社会和生产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 发展需要 少数民族 乡镇企业 民族心理素质 广西民族学院 劳动生产率 民族高等院校
下载PDF
壮语动词语法化探因 被引量:8
2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导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关键词 壮语 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从壮语■b和■d的多元变体看语触音变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壮语声母b和d在各方言土语中有v和r、m和l、m和n三组变体。其中第一组变体是复辅音分化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变体则是语触音变规律所使然:即b和d与"n、l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l;与"n、l不相混"的语言接触...  壮语声母b和d在各方言土语中有v和r、m和l、m和n三组变体。其中第一组变体是复辅音分化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变体则是语触音变规律所使然:即b和d与"n、l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l;与"n、l不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n。从b和d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语触音变是因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仿读并接受另一种语言中特有的语音成分时发音动作偏位而导致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最终造成两个差异:一个是语音的空间差异,另一个是语音的时间差异。语触音变规律有助于对语音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 ■b和■d 变体 语触音变
下载PDF
壮语量词来源的主渠道 被引量:8
4
作者 覃晓航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在壮语量词词汇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借词,其中,表示度量衡单位和货币单位的量词全部来自汉语,就是表示天然单位的量词也几乎是汉借词,甚至一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本民族语的量词如tu2、pou4、an1、ko1、en3、kjo?5等也与汉语有关。此外,... 在壮语量词词汇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借词,其中,表示度量衡单位和货币单位的量词全部来自汉语,就是表示天然单位的量词也几乎是汉借词,甚至一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本民族语的量词如tu2、pou4、an1、ko1、en3、kjo?5等也与汉语有关。此外,从壮语量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壮语量词的借用规律、壮语量词的发展历程和壮语受汉语影响的程度等诸方面也可以印证壮语在历史上吸收了大量的汉语量词。"吸收汉语量词"是壮语量词来源的主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来源 汉借词
下载PDF
从“雒田”和“榃”的语源看古越人的谷田文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覃晓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雒田"是古越人耕种的稻田,其名见于秦汉史籍,语源出自壮语的na2lu:k8(山谷田)。""是古越人后裔壮人创造的方块壮字,其语源为壮语的tam2(鱼塘)。从此字的构造看,壮人的""式鱼塘,是由山谷田改造而成... "雒田"是古越人耕种的稻田,其名见于秦汉史籍,语源出自壮语的na2lu:k8(山谷田)。""是古越人后裔壮人创造的方块壮字,其语源为壮语的tam2(鱼塘)。从此字的构造看,壮人的""式鱼塘,是由山谷田改造而成的。两字的语源反映了古越人以田耕为主,局部(因势)向渔业转换的历史画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雒田 语源 古越人 谷田文化
下载PDF
方块壮字研究史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覃晓航 孙文玲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本文全面论述了方块壮字研究的历史,展示了各个时期方块壮字的研究成果,并对各个研究者和代表作以及他们的观点、建树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总结了方块壮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启迪后人的探索,从而进一步推进方块壮字的研究。
关键词 方块壮字 研究 历史
下载PDF
侗台语族谱系分类史略 被引量:4
7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概述了侗台语族谱系分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示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谱系图,并对每一个谱系分类的成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找出了侗台语族谱系分类的发展趋向和规律。
关键词 侗台语族 谱系分类 历史 规律
下载PDF
壮文教育史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覃晓航 《民族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87-92,共6页
 壮文教育大起大落,经历了"创制试教"、"推行教习"、"低潮中断"、"改革修订"、恢复发展五个阶段。本文概述了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对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得失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 壮文 教育 阶段 史略
下载PDF
壮语特有补语类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覃晓航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壮语虽有一部分补语类型与汉语的一致,但也有一部分属壮本民族语所特有,如“象声补语”、“方式补语”、“比况补语”、“原因补语”、“能为补语”、“数词补语”、“量词补语”、“使成补语”等。
关键词 壮语 特有 补语 类型
下载PDF
壮语称谓系统中ta~6、tak~8的特点和来源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研究》 1988年第4期96-102,共7页
引言在语言学中人们很早就重视亲属称谓的研究。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时所依据的词汇首先就是亲属称谓和数词等基本词汇。我国古籍《尔雅》、《恒言录》、《恒言广证》、《称谓录》等亦有丰富的关于亲属称谓的... 引言在语言学中人们很早就重视亲属称谓的研究。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时所依据的词汇首先就是亲属称谓和数词等基本词汇。我国古籍《尔雅》、《恒言录》、《恒言广证》、《称谓录》等亦有丰富的关于亲属称谓的记求和注释。至今,亲属称谓的研究仍然是国外语言学的一项热门课题。因此,亲属称谓的研究值得我国语言工作者的重视。民族学领域对亲属称谓的研究也不亚于语言学领域。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就非常重视亲属称谓和这些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制度。它的关于原始人类有过血婚制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 壮语 类别词 分布格局 历史比较语言学 名词 文化内容 民族学 分布特点 亲属关系
下载PDF
“郎火”、“提陀”语源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郎火"、"提陀"是古文献中两个引人注目的音译名称,分别表示"头人"和"百姓"的意思。据史载,这两个音译名称均属岭南僚人称谓,而岭南僚人包括今壮侗语民族,因此,它们当译自壮侗语。但是,壮侗...  "郎火"、"提陀"是古文献中两个引人注目的音译名称,分别表示"头人"和"百姓"的意思。据史载,这两个音译名称均属岭南僚人称谓,而岭南僚人包括今壮侗语民族,因此,它们当译自壮侗语。但是,壮侗语有10多种语言,它们究竟源自其中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具体的词,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经过反复、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出自仫佬语的lak8k o3和ti6to2两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火 提陀 考源
下载PDF
“夜郎”语源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3-134,136,共3页
“夜郎”语源新探覃晓航(中央民族大学三系)“夜郎”之名,众人皆知。汉武帝时曾遣使至夜郎,夜郎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于是,便铸成了“夜郎自大”的成语。随着此成语的广泛流行,“夜郎”之名遂遐尔闻名。然而,却极少有人知晓... “夜郎”语源新探覃晓航(中央民族大学三系)“夜郎”之名,众人皆知。汉武帝时曾遣使至夜郎,夜郎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于是,便铸成了“夜郎自大”的成语。随着此成语的广泛流行,“夜郎”之名遂遐尔闻名。然而,却极少有人知晓“夜郎”一词所负载的语义,因为历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 语源意义 竹王 仡佬族 构词规则 中央民族大学 中心语 词汇意义 语法规则 相似性
下载PDF
壮侗语性别词的来源和发展趋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文作者通过壮侗语各语支中性别词的用法比较,归纳出壮侗语性别词的共同词源及用法上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壮侗 性别词 来源 发展
下载PDF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晓航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41-46,共6页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汉文教育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广西隆林各民族及中小学的用语状况和趋势
15
作者 覃晓航 孙文玲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75-82,共8页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隆林各民族在本族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社会上通用西南官话,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在中小学使用汉语普通话教学。并且该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用普通话教学。因此,可以预测,隆林县说普通话的人口将在5~10年内达到98%以上,成为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相等的第二共同交际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林各族自治县 各民族用语 教学用语 现状 趋势
下载PDF
百龙滩水电站尾水构架施工
16
作者 覃晓航 《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 1997年第2期1-4,共4页
阐述了百龙滩水电站尾水构架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 尾水构架 质量 工程施工 水力发电站
下载PDF
从汉语量词的发展看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词序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覃晓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一) 在现代壮侗语族诸语言中,数量词组与名词组合时,大多置于名词之前,只有傣语。
关键词 数量词组 壮侗语族 汉语量词 数语言 名词组合 傣语 结构表现 词序 语言发展 年代关系
下载PDF
“乌浒”新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21-23,共3页
“乌浒”是东汉时越人的别名。民族史学界普遍认为,乌浒人与壮族有渊源关系,但对“乌浒”这一名称的语源却是众论纷云。有说源于酋长之名“无余”的,有的说是“骆越”音转的,也有说得名于楚国方言“于菟”的,各持己见,分歧不一。笔者亦... “乌浒”是东汉时越人的别名。民族史学界普遍认为,乌浒人与壮族有渊源关系,但对“乌浒”这一名称的语源却是众论纷云。有说源于酋长之名“无余”的,有的说是“骆越”音转的,也有说得名于楚国方言“于菟”的,各持己见,分歧不一。笔者亦就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大家。 历代史籍对“乌浒”一称,有过不同的记载。万震《南州异物志》:“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五》认为,乌浒人得名于横州之乌浒山。杨孚《异物志》则说:“乌浒,南蛮之别名”。范晔《后汉书·灵帝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渊源关系 壮族 史学界 后汉书 广西 民族 骆越 交州 杨孚
下载PDF
“骆越”、“西瓯”语源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49-51,共3页
“骆越”、“西瓯”是汉文史籍中,与古代壮侗语民族有关系的族称,这些族称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古代壮侗语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对研究古代壮侗语诸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分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一直为南方民族史学者所关注。但是,由于这些... “骆越”、“西瓯”是汉文史籍中,与古代壮侗语民族有关系的族称,这些族称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古代壮侗语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对研究古代壮侗语诸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分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一直为南方民族史学者所关注。但是,由于这些族称的记音用语与其标志的民族语言不尽一致,再加上年代的久远和文献材料的局限,因而很难确定它们的语源,以致在史学界形成了纷繁的解释。这种情形表明,“骆越”、“西瓯”的语源仍难于取得一致的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求得人们的共识,为此,本文运用语言、历史、文化等材料,对“骆越”、“西瓯”的语源进行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族称 骆越人 壮侗语民族 文化特征 语源 《后汉书》 《汉书》 原始形式 音译
下载PDF
壮语中的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覃晓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70-74,共5页
语法结构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一般不易受外来的影响,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语言关系中,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成分,以完善自己的语法规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秦汉时期,壮汉语曾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 语法结构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一般不易受外来的影响,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语言关系中,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成分,以完善自己的语法规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秦汉时期,壮汉语曾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三国志》载,秦汉时期的壮族地区是“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迥异,重译乃通”。显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现象 古汉语 语言吸收 语法结构 语法规则 语言关系 壮汉语 秦汉时期 语法成分 壮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