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区停车位权属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尚豪 王仰光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物权法草案第六稿确定了业主对小区的停车位享有优先使用权,尊重了业主的利益和开发商的利益。但其停车位的归属采用约定的方式作为优先的选择方式,虽体现了意思自治,但不利于保护业主的利益,应采用法定方式优先,以约定为补充。
关键词 停车位 业主 优先使用权
下载PDF
民事诉讼程序的能与不能──程序利益保护观念下的程序与实体关系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尚豪 王德玲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法律体系的框架内,实体法和程序法各有其地位和作用。虽然在理论上,程序工具主义的观念已得以扭转,但亦不能过分强调程序的地位和功能,而应当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来认真考量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当事人利益和实现社会正义方面的地位和作... 在法律体系的框架内,实体法和程序法各有其地位和作用。虽然在理论上,程序工具主义的观念已得以扭转,但亦不能过分强调程序的地位和功能,而应当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来认真考量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当事人利益和实现社会正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审视民事诉讼程序在正义实现中的能与不能,这既涉及到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问题,也涉及到人们对正义的理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 实体 程序利益
下载PDF
立案登记制的本质及其建构 被引量:32
3
作者 许尚豪 瞿叶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128,共6页
立案登记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有利于发挥司法的应有功能。任何一个案件的形成,均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要件及实体要件,因而,立案必须审查。立案登记制并非摒弃法院的审查,而是将审查置于程序之中,变先前的"先审查、... 立案登记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有利于发挥司法的应有功能。任何一个案件的形成,均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要件及实体要件,因而,立案必须审查。立案登记制并非摒弃法院的审查,而是将审查置于程序之中,变先前的"先审查、后立案"为"先立案、后审查",给予当事人以足够的程序保障。建构立案登记制,尚需在立案机构、诉状格式、案后审查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 案前审查 案后审查
下载PDF
如何保持中立:民事公益诉讼中法院的职权角色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3,共11页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公益-被告私益的利益关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上原、被告之间的对立平衡,法院为追求实质中立,依职权对失衡关系进行修正,有其正当性。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存在将诉讼程序视为保护公益的一种行...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公益-被告私益的利益关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上原、被告之间的对立平衡,法院为追求实质中立,依职权对失衡关系进行修正,有其正当性。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存在将诉讼程序视为保护公益的一种行政手段的倾向。然而,法院职权应当固守在公权力限度内,主要针对职权探知及程序进行等事项,不得干预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更不能代替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以免影响法院的中立裁判者角色以及公益诉讼的诉讼程序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公益诉讼 法院职权 实质中立 能动中立
下载PDF
论小额诉讼程序基本理念及制度建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尚豪 阚英 《政法论丛》 2006年第5期87-92,共6页
小额诉讼的基本理念除了诉讼效率之外,其更加关注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和程序利益的保护,根本的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构应当借鉴各国的立法经验,注重对当事人的程序保护,不应当为了程序之简便而忽视正义之保障。在此... 小额诉讼的基本理念除了诉讼效率之外,其更加关注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和程序利益的保护,根本的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构应当借鉴各国的立法经验,注重对当事人的程序保护,不应当为了程序之简便而忽视正义之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在机构设置、程序进行、能否上诉等方面做出合理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诉讼 程序利益 建构
下载PDF
优先购买权制度中“同等条件”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尚豪 程思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7,共6页
同等条件是优先购买权行使的重要条件,同等条件的确定关系到优先购买权人能否主张优先购买权。但目前无论是在法律规范上还是理论上,对于同等条件的确定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应当主要从同等条件的标准、确定方式等内容出发,对何为同等条... 同等条件是优先购买权行使的重要条件,同等条件的确定关系到优先购买权人能否主张优先购买权。但目前无论是在法律规范上还是理论上,对于同等条件的确定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应当主要从同等条件的标准、确定方式等内容出发,对何为同等条件加以阐释,并在研究过程中对其他学说的观点作一些探讨,以提出主要观点,即在坚持相对同等说的同时,将同一价格作为考量同等条件的主要标准,但又主张不能仅以价格作为唯一参考,必要时需要综合其他条件加以考虑。同时,要确定同一价格的确定标准,以及未能达到同等条件时的具体处理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购买权 同等条件 同一价格 时价
下载PDF
证明责任理论的证据语境批判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2,共10页
证明责任理论并非适用事实认定的证据理论,而是一种裁判规则理论,规定法院在"真伪不明"事实认定状态下应当如何裁判。但在我国,证明责任基本被划入证据规则之内,主要内容集中于"真伪不明"之前的事实认定程序之中,... 证明责任理论并非适用事实认定的证据理论,而是一种裁判规则理论,规定法院在"真伪不明"事实认定状态下应当如何裁判。但在我国,证明责任基本被划入证据规则之内,主要内容集中于"真伪不明"之前的事实认定程序之中,完全背离了证明责任的本质及作用场域,与我国现有的程序体系及证据理论严重脱节,不仅其独立性价值饱受质疑,而且与我国传统证据领域内的举证责任既在概念上相冲突,又在适用范围上相重叠,造成了相当大的理解混乱及困难。被错误适用于证据领域的证明责任理论,只有回归裁判本源,才可能有现实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 裁判规则 证据
下载PDF
让个体回归家庭——家事程序的非司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0,共9页
家社会作为"部分社会"的一种形态,其独特性表现在家庭成员的交往均是以角色名分为基础,而不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这种法外性的特征是其形成及存续的前提。当个体组建了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便不能脱离家庭整体化的... 家社会作为"部分社会"的一种形态,其独特性表现在家庭成员的交往均是以角色名分为基础,而不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这种法外性的特征是其形成及存续的前提。当个体组建了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便不能脱离家庭整体化的背景来单独处置,将家事纠纷也视为独立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其实违背了家社会的基本逻辑。家事纠纷解决的重点是理顺名分关系,需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这又与普通民商事纠纷解决要求查清过往事件的是非,存在本质差异。鉴于家事纠纷的法外性特征,构建家事程序也应当寻找与之匹配的非司法路径,将个体置于家庭中,才真正契合纠纷解决的家事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社会 家事纠纷 家事程序 非司法
下载PDF
论优先购买权价值功能与法理基础的统一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尚豪 阚英 《政法论丛》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作为一种制度性事实,优先购买权一方面要建立在一定的法理基础之上,反映人们一定的立法技巧和逻辑思维,以符合现代的法律精神;另一方面亦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对法律规则的需求,具有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这两个方面应当是相辅相承... 作为一种制度性事实,优先购买权一方面要建立在一定的法理基础之上,反映人们一定的立法技巧和逻辑思维,以符合现代的法律精神;另一方面亦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对法律规则的需求,具有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这两个方面应当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通行的认为优先购买权的价值功能与现实的法理存在冲突的观点,应当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购买权 价值功能 法理基础 统一性
下载PDF
优先购买权竞存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尚豪 单明 《政法论丛》 2007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同一出卖标的上就可能存在数个优先购买权且效力相互冲突的现象,对此不能称为优先购买权的竞合、聚合等,而应当称为优先购买权的竞存。优先购买权的竞存有其特殊的构成要件和处理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二者竞存的效力冲突之处理,不... 在同一出卖标的上就可能存在数个优先购买权且效力相互冲突的现象,对此不能称为优先购买权的竞合、聚合等,而应当称为优先购买权的竞存。优先购买权的竞存有其特殊的构成要件和处理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二者竞存的效力冲突之处理,不能机械地设定一个标准,而应当遵循处理优先购买权竞存的原则,在无特殊条件的情况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效力应当高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存 排序原则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
下载PDF
小额诉讼:制度与程序——以新修改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为对象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新修改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简易程序"一章中专门确立了审理小额案件的小额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的出现,是我国民事审判在价值层面对于社会发展与变革进行的回应,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的民事司法程序从无到有、从随意到... 新修改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简易程序"一章中专门确立了审理小额案件的小额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的出现,是我国民事审判在价值层面对于社会发展与变革进行的回应,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的民事司法程序从无到有、从随意到规范、从规范再到分化和简化的发展历程。《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特色仅限于一审终审,其在程序的具体内容方面,与简易程序并无区别;这实质上只是确立了小额案件在适用简易程序时的特殊审级制度。这种以一审终审为特色的小额诉讼制度,要走向理论上与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并立的小额诉讼程序,尚需对程序内容进行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诉讼制度 小额诉讼程序 简易程序 一审终审
下载PDF
程序审查与实体审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二阶程序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143,共8页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虽被称为"诉",但从程序功能的角度上讲,它实质上属于特殊的再审申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程序则类似于再审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完整程序应当分为程序审查与实体审理两个阶段,前者从程序性...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虽被称为"诉",但从程序功能的角度上讲,它实质上属于特殊的再审申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程序则类似于再审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完整程序应当分为程序审查与实体审理两个阶段,前者从程序性质上审查认定是否为适当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类似于再审程序的事由审查;后者则通过诉讼程序对相关主体的诉求进行实体审理,类似于再审程序的实体审理程序。唯有如此,第三人撤销之诉方可顺畅地成为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适用价值的程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再审程序 程序审查 实体审理
下载PDF
群体纠纷诉讼解决的公益性脉络及逻辑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尚豪 蔡卫忠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4-100,共7页
群体纠纷公益性并不简单地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数上,而在于它影响社会的广度和深度。群体纠纷系争实体利益的属性,决定了它适用诉讼程序解决的逻辑,而诉讼程序解决群体纠纷,一方面表明了纠纷主体对于国家法律程序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亦表... 群体纠纷公益性并不简单地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数上,而在于它影响社会的广度和深度。群体纠纷系争实体利益的属性,决定了它适用诉讼程序解决的逻辑,而诉讼程序解决群体纠纷,一方面表明了纠纷主体对于国家法律程序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亦表明了社会所设立的纠纷解决机制运转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纠纷 诉讼 公益
下载PDF
公益诉讼的当事人研究──从“公”益、“共”益及“第三种利益”说开来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尚豪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是一种担当人诉讼,与通过普通诉讼进行的涉及公益的诉讼并非同一范畴。在涉及公益的三种利益形态中,唯有缺乏明确归属主体的第三种利益及特殊情况下的"共"益,才属于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是一种担当人诉讼,与通过普通诉讼进行的涉及公益的诉讼并非同一范畴。在涉及公益的三种利益形态中,唯有缺乏明确归属主体的第三种利益及特殊情况下的"共"益,才属于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因而,公益诉讼的适格当事人并非传统的实体利益人,而是维护公益的程序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公”益 “共”益 “第三种利益”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三审制度之构建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尚豪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0,共4页
我国两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由于欠缺对审级制度功能理论和相关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考虑,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建构第三审程序。在第三审程序中,应当只审理法律问题,... 我国两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由于欠缺对审级制度功能理论和相关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考虑,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建构第三审程序。在第三审程序中,应当只审理法律问题,允许当事人以协议方式越级向第三审法院上诉,并对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实行特别上诉、最高法院提审和上诉许可制度。出于审理范围恒定原则,在第三审程序中,不得提起反诉、附带上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审 构建 法律审 越级上诉
下载PDF
无主公益的特殊诉讼——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本质探析及规则建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105,共9页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是一种为无主公益而特别设定的担当人诉讼。只有在实体法上无主的公益,法律才可在诉讼中赋予特定机关和有关组织以单纯的程序当事人地位,而那些具有明确主体的公益,不属于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调整范围。作为一种...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是一种为无主公益而特别设定的担当人诉讼。只有在实体法上无主的公益,法律才可在诉讼中赋予特定机关和有关组织以单纯的程序当事人地位,而那些具有明确主体的公益,不属于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调整范围。作为一种与普通诉讼相异的特殊程序形态,民事公益诉讼需要与之相适的规则,才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无主公益 担当人
下载PDF
上诉审纠错功能的法律思考——以法院层级关系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尚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0,共5页
法院层级关系的类型直接决定了上诉审的功能定位,亦直接影响到了案件的上诉率及法院判决的权威。在科层制法院层级关系中,上诉审的纠错功能定位虽然具有一定的依据,但其亦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理论缺陷,会对司法实践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法院层级关系的类型直接决定了上诉审的功能定位,亦直接影响到了案件的上诉率及法院判决的权威。在科层制法院层级关系中,上诉审的纠错功能定位虽然具有一定的依据,但其亦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理论缺陷,会对司法实践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协作制的法院层级关系中,由于各级法院只是权力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之分,所以上诉审不具备纠错审的定位条件。上诉审功能的理想定位应当是通过吸纳当事人的不满而将相关争议控制在司法体系之内解决,从而在根本上维护司法系统的权威,法院对案件的再次审理不过是对原审判决进行验算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审 纠错 科层制 协作制
下载PDF
冒名诉讼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尚豪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冒名诉讼体现为姓名主体与诉讼行为主体相分离,诉讼行为主体冒用他人的姓名符号参与诉讼活动,实际上获得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和权利,姓名主体完全没有获得参与诉讼的机会。这就造成形式上当事人与实际当事人的两分局面。由此产生了当事人... 冒名诉讼体现为姓名主体与诉讼行为主体相分离,诉讼行为主体冒用他人的姓名符号参与诉讼活动,实际上获得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和权利,姓名主体完全没有获得参与诉讼的机会。这就造成形式上当事人与实际当事人的两分局面。由此产生了当事人确定、冒名诉讼判决效力认定等问题。冒名诉讼细分为合谋型冒名诉讼和非合谋型冒名诉讼。合谋型冒名诉讼采取"表示说"将姓名主体认定为当事人,非合谋型冒名诉讼采取"规范分类说"确定当事人。虽然冒名诉讼行为存在瑕疵,但应该肯定冒名诉讼判决的效力。并根据不同类型冒名诉讼行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瑕疵治愈措施。当前,我国对冒名诉讼的防范和规制措施尚不完善,应该完善社会识别体系,加强审查,遏止冒名诉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冒用姓名诉讼 当事人确定 判决效力 行为规制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个人主体性——以程序利益与程序主体的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尚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序中具有独立的属己利益支撑。民事诉讼程序应当淡化国家色彩,以个人的程序利益保障为基点,实现个人的独立性程序地位,进而使民事诉讼程序获得真正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程序 个人主体性 程序利益 程序主体
下载PDF
证据属性理论的再思考——基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尚豪 刘韡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从对证据属性理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的逻辑悖论的分析到结合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考察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来看,以传统的、静态的视角研究证据属性的方法已经式微,有必要从程序法的视角,根据... 从对证据属性理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的逻辑悖论的分析到结合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考察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来看,以传统的、静态的视角研究证据属性的方法已经式微,有必要从程序法的视角,根据程序的动态变化重新认识证据,所有进入案件程序的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均为证据,而不必纠结于所谓的证据属性理论。采用程序性证据概念,明确区分"何为证据"和"何种证据能被采用并具有多大证明力",对于避免证据属性理论造成的"证据怪圈",维持证据理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指导我国实践中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属性 客观性 关联性 合法性 民事诉讼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