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儿童高度近视与其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大规模高度近视眼病研究项目,选择上海市16个区4~10岁高度近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度基线期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及问...目的·探索儿童高度近视与其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大规模高度近视眼病研究项目,选择上海市16个区4~10岁高度近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度基线期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及问卷数据;并纳入静安区、浦东新区16所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4~10岁非近视儿童,通过入校近视筛查测量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非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数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生活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进行测量。对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变量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检验后,使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间儿童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以及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和儿童生活质量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93名高度近视和209名非近视儿童纳入分析,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年龄[(9.58±0.94)岁vs(7.63±1.50)岁,P<0.001]、性别分布(男性46.6%vs男性6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发现高度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儿童SD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313,95%CI−0.723~1.349,P=0.553),但高度近视组EQ-VAS得分较非近视组低(β=−3.805,95%CI−6.593~−1.017,P=0.008);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与SDQ得分(β=0.297,95%CI−0.035~0.628,P=0.079)、EQ-VAS得分(β=0.579,95%CI−0.330~1.489,P=0.211)均无显著关联。结论·高度近视儿童由EQ-VAS量表反映的总体健康状况自评情况劣于非近视儿童,但评分高低不随高度近视程度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儿童高度近视与其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大规模高度近视眼病研究项目,选择上海市16个区4~10岁高度近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度基线期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及问卷数据;并纳入静安区、浦东新区16所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4~10岁非近视儿童,通过入校近视筛查测量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非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数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生活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进行测量。对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变量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检验后,使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间儿童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以及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和儿童生活质量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93名高度近视和209名非近视儿童纳入分析,高度近视组和非近视组间年龄[(9.58±0.94)岁vs(7.63±1.50)岁,P<0.001]、性别分布(男性46.6%vs男性6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发现高度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儿童SD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313,95%CI−0.723~1.349,P=0.553),但高度近视组EQ-VAS得分较非近视组低(β=−3.805,95%CI−6.593~−1.017,P=0.008);高度近视组内等效球镜度数与SDQ得分(β=0.297,95%CI−0.035~0.628,P=0.079)、EQ-VAS得分(β=0.579,95%CI−0.330~1.489,P=0.211)均无显著关联。结论·高度近视儿童由EQ-VAS量表反映的总体健康状况自评情况劣于非近视儿童,但评分高低不随高度近视程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