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俞”穴区伤害性感受器P2X3、TRPV1、SP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邓雅方 胡颖 +3 位作者 许金森 万隆 罗来 董亚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俞(BL15)”穴区嘌呤能受体P2X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member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伤害性感受器表达的影响。方法...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俞(BL15)”穴区嘌呤能受体P2X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member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伤害性感受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完成后电针电针组大鼠双侧“心俞”穴,连续3 d。采集大鼠各阶段心电图,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左侧“心俞”穴区P2X3、TRPV1、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偏移、T波振幅增大(P<0.01),心肌病理损伤严重,“心俞”穴区P2X3、TRPV1、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ST异常偏移被纠正(P<0.05),电针组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俞”穴区P2X3、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P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俞”穴区P2X3、TRPV1、SP伤害性感受器发生活化,电针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与抑制“心俞”穴区P2X3、TRPV1、SP伤害性感受器有关。P2X3、TRPV1、SP伤害性感受器可能是传递电针刺激信号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心俞” 电针 伤害性感受器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EC细胞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小琴 王婧雯 +2 位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萨喆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EC细胞、5-HT、TPH1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12只,造模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模型;造模成功...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EC细胞、5-HT、TPH1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12只,造模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干预,电针组进行足三里穴的电针刺激,每日1次,留针20 min,持续进行7 d。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值、结直肠扩张(CRD)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腹泻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检测EC细胞数量的变化,ELISA检测5-HT表达水平,PCR检测TPH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TP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明显降低,腹泻指数显著升高,CRD容量阈值降低,AWR评分升高,EC细胞数量、5-HT浓度、TPH1 mRNA增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泻指数降低,CRD容量阈值升高,AWR评分降低,EC细胞数量、5-HT浓度、TPH1 mRNA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有效减轻腹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EC细胞、TPH1的表达,促使5-HT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调控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足三里 EC细胞 五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1
下载PDF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海马中Gasdermin-D的影响
3
作者 罗来 刘庆臻 +5 位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萨喆燕 易婉莎 张叶 万隆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每组6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大鼠每天电针20 min,连续7 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通过改良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mNSS)判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结果:在mNSS评分中,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比较,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7天,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评分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明显降低,且低于同组造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上升,阳明经穴组在第3、5天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背俞穴组在第3、6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俞穴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穴组相比,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q-PCR实验中,模型组和背俞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组和阳明经穴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且效果优于背俞穴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asdermin-D mRNA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 电针 背俞穴 阳明经 督脉 Gasdermin-D
下载PDF
“标本配穴”电针内关、足三里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阚雨红 许金森 +2 位作者 萨喆燕 高慧敏 曹小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87-892,901,共7页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电针组连续7 d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治疗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电针组连续7 d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电针内关、足三里21 d,1次/d,20 min/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常规饲养,同等抓取,不予干预。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分析3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心电图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大鼠心肌组织中JAK1、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ST段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干预21 d后电针组大鼠ST段高度变化值(干预后-造模后)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7含量及JAK1、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IL-10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7含量及JAK1、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可能通过JAK1/STAT3信号通路调节IL-17、IL-10炎症因子表达而减轻炎性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配穴 电针 心肌缺血 炎性损伤 JAK1/STAT3通路
下载PDF
“通督脉、补脾肾、化痰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灸理论探讨
5
作者 刘淑如 萨喆燕 +2 位作者 朱小香 黄倩茹 许金森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72-576,共5页
“脾肾亏虚、累及督脉、痰湿瘀阻”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病因病机,故以通补督脉、补益脾肾以治其本,化痰行瘀以治其标。督脉取穴百会、命门、腰阳关,脾、肾相关取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通督扶阳、补益脾肾;... “脾肾亏虚、累及督脉、痰湿瘀阻”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病因病机,故以通补督脉、补益脾肾以治其本,化痰行瘀以治其标。督脉取穴百会、命门、腰阳关,脾、肾相关取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通督扶阳、补益脾肾;配合化痰瘀之法,标本兼顾,取足三里、血海、丰隆3穴健脾通腑、养血活血、祛湿化痰行瘀。并运用督脉灸温通阳气、激发经气、化瘀通络、总调全身;或于命门、腰阳关、三阴交、太溪、丰隆等行艾盒灸或温针灸,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及脏腑、经络,温助阳气、疏通经络,使痰瘀得化,则气机调畅,气血津液充足,胞宫受气血不断滋养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通督脉 补脾肾 化痰瘀
下载PDF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被引量:34
6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叶蕾 杨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7-482,共6页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皮肤温度 经络线检测 导热性 红外线
下载PDF
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1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 1 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 ,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 ,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 ,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 ,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 ,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胆经 心包经 针刺 体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上及其左右两侧旁开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1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压力接触;测试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8-1的测试探头固定在测试部位,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插至所要测试的深度,导入光纤,同时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结果:(1)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两侧旁开1 cm的非经对照部位高(P<0.01)。(2)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深部1、1.5、2 cm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高(P<0.05)。(3)对督脉命门穴的观察发现,在深度达2.5 cm处,经穴与非经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深度在皮表至皮下2 cm之间。说明皮肤表面的微循环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直接热源,而深部组织中的血流则是形成IRRTM的主要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 血流灌注量 督脉
下载PDF
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1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部位快,与致冷前比较,经线上的轨迹表现得更加清晰。结论经脉循行线下相应的组织中的微循环可能更丰富,能量代谢也更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冷负荷 督脉 手三阴经 经路学说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张福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督脉循行线 深部组织 微循环 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加压阻滞对足三里针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金森 黄晓卿 +1 位作者 吴宝华 胡翔龙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文以胃电图为指标,针刺足三里穴,比较机械压迫梁丘穴和梁丘穴两侧旁开对照点对针刺效应的影响。观察对象为33名无感传健康成年人。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有双向性调节作用。机械压迫梁丘穴可减弱甚至消除由针刺足三里引起的效... 本文以胃电图为指标,针刺足三里穴,比较机械压迫梁丘穴和梁丘穴两侧旁开对照点对针刺效应的影响。观察对象为33名无感传健康成年人。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有双向性调节作用。机械压迫梁丘穴可减弱甚至消除由针刺足三里引起的效应,而压迫梁丘穴两侧旁开对照点则对针效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再次表明,在经脉循行线路上施加机械压迫可以阻滞针刺的效应,这种特点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效应的途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电图 足三里 经络阻滞
下载PDF
电针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1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251-253,i0004,F0003,共5页
背景:在无任何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的开放性实验。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对... 背景:在无任何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的开放性实验。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学生53名,均自愿参加本观察。男38名,女15名,年龄19~23岁。方法:受试者完全裸露所要观察的部位,安静端坐20~30min,以适应环境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以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红外示踪仪先摄下所要观察部位的红外辐射轨迹一两幅作为针前对照(1s扫描1次),然后开始针刺,选择的穴位为:胆经-光明;心包经-内关;督脉-大椎。刺激电极为1对6.6cm的不锈钢毫针,刺激电流为波宽0.2ms的矩形脉冲频率2次/s。刺激过程中每5~10min摄像记录1次。停止针刺后再摄下一两幅针后的红外辐射轨迹。主要观察指标:红外热像图上的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结果:53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1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针刺既能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改变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使之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组织温度的变化又必然与能量代谢的变化相关,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功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 电针 红外线 辐射效应 督脉 胆经 心包经
下载PDF
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热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2 位作者 吴国土 郑淑霞 朱小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点的导热特性有无差异。方法: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分别在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观察不同穴位点的热传导特性。结果:(1)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均能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后... 目的:比较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点的导热特性有无差异。方法: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分别在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观察不同穴位点的热传导特性。结果:(1)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均能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后任脉线上IRRTM的皮温高于两侧皮肤的温度,形成高温带。(2)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的热学特性不同,在神阙穴加热,IRRTM的全程诱发率为92.6%,中脘穴为84.2%,膻中穴为41.7%,其中膻中与其它两个穴位差异显著(P<0.05)。(3)加热神阙穴后,任脉线的平均温度与加热中脘穴有显著差异(P<0.05),任脉线的最低温度与加热膻中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热灸任脉上穴位点,热会沿任脉线特异性扩散,神阙穴的热效应较中脘穴和膻中穴好,导热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热灸 热学特性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电针对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1 位作者 萨喆燕 胡翔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70-272,277,共4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针)对其影响。结果 (1)健康人安静状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有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刺激是否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 血流灌注量 督脉 经络 电针
下载PDF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刘庆臻 罗来 +4 位作者 易婉莎 张叶 刘淑如 许金森 潘晓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插入线栓,造模后通过longa五分法验证模型。电针组取神庭、百会穴在造模后24 h进行干预,治疗7 d;干预第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期4 d;干预第7 d断头取大鼠完整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b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第三象限距离比显著减小(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经治疗后第三象限距离比扩大(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br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R 学习记忆能力 电针 神庭 百会 gabbr1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兰彩莲 许金森 +4 位作者 萨喆燕 王甫 林书逸 朱小香 潘晓华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高脂组20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0周。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高脂组20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0周。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以验证高脂血症建模成功。随后将高脂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每日电针15 min,取单侧足三里、内庭穴,每日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束缚固定15 min,连续30 d。电针前后眼眶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TG、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电针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样品,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代谢物含量。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变量权重值(VIP)评分对模型组vs对照组,电针组vs模型组进行差异分析;将差异分析得到的代谢物并集,进行层级聚类分析,通过子聚类趋势变化,分析得到模型组vs对照组和模型组vs电针组变化趋势相反的子聚类代谢物,以验证电针治疗效应。创建子聚类代谢物并集,利用KEGG数据库对该并集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受影响的代谢通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干预后血清TG和TBA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有61个代谢物明显上调,101个代谢物明显下调,其中包括牛磺酸上调和甘胆酸均下调(P<0.05);筛选出的4个子聚类代谢物创建并集,主要富集在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等代谢通路,其中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P=0.00)和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P=0.00)显著富集。结论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血脂异常与胆汁酸途径有关,电针足三里、内庭可能经由该途径起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足三里 电针 胆汁酸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金森 吴宝华 +1 位作者 胡翔龙 杨广印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2年第11期657-659,F003,共4页
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皮层第一体觉区(SI)机能活动的变化。对11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观察的结果表明,未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在皮层体觉区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同时出现了高电位反应。当以机械压迫阻滞感传,... 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皮层第一体觉区(SI)机能活动的变化。对11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观察的结果表明,未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在皮层体觉区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同时出现了高电位反应。当以机械压迫阻滞感传,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上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一个反应,面部代表区的反应消失。这一结果为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的假说提供更为有力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阻滞循经感传 皮层 体觉 脑诱发电位地形图
下载PDF
电针对人体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2 位作者 潘晓华 胡翔龙 萨喆燕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观察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督脉的大椎、命门穴,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观察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督脉的大椎、命门穴,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①常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P<0.01);②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电针前增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③针刺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和规整。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有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一步增高的趋势,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微循环 血流灌注量 红外辐射轨迹 经络 电针
下载PDF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中等温显示与全温显示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2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张福强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 2 5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中医经络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IRRTM)的观察。结果显示 :1全温显示能无选择地反映出体表红外辐射的最真实图像 ,包括体表红外辐射的全部信息 ;它的不足之处是在所观察的IRRTM的皮温与其周围部位的皮温比较... 对 2 5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中医经络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IRRTM)的观察。结果显示 :1全温显示能无选择地反映出体表红外辐射的最真实图像 ,包括体表红外辐射的全部信息 ;它的不足之处是在所观察的IRRTM的皮温与其周围部位的皮温比较接近时 ,IRRTM即被淹没在其中 ,无法辨认。2等温显示通过设置温标 ,将人体体表相同的温区连接起来 ,形成等温分布的图像 ,消除杂乱的背景 ,突出所要观察的内容 ,它能够比较直观、清晰地显示该区域的等温轨迹 ,但必须正确加以分析、识别。结论 :在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人体体表的经络路线时 ,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各有其特点 ,只要应用得当 ,结果都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等温显示 全温显示 中医 经络 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下载PDF
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2 位作者 郑淑霞 胡翔龙 萨喆燕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地形图的不同。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16名感传显著者和11名无感传受试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目的观察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地形图的不同。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16名感传显著者和11名无感传受试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模拟感传是以柔软的画笔沿胆经路线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①感传显著者当感传沿胆经路线上传至头面部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除了在靠近中线的下肢代表显示1个红色高电位反应外,越过了上肢代表区,在外侧端的面部代表区又出现1个红色的高电位反应区,而对于无感传受试者来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只能在下肢代表区出现1个红色高电位反应;②模拟循经感传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EP地形图的表现是:11名受试者中有6名受试者SEP地形图的下肢和面部代表部位同时出现了2个反应,5名受试者SEP地形图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1个反应。结论循经感传和模拟循经感传时,SEP地形图的表现类似,再次证实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体觉诱发反应 脑电地形图 循经感传 模拟循经感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