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5 位作者 马国福 谭修中 万延周 梁士伟 张凯 赵俊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尕勒得寺组(T3g)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大加连组(T_2d)为Ⅱ~Ⅲ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沉积环境分别为海陆过渡相和陆源为主;碳酸盐岩与泥岩有机质生源分别为生物降解的水毕毕物和陆堆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南祁连盆地 三叠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属性和古环境的约束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3 位作者 蔡元峰 刘羽 刘志武 王苏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8-1301,共14页
南祁连盆地在经过多阶段油气勘探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以泥岩和碳酸盐岩的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等分... 南祁连盆地在经过多阶段油气勘探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以泥岩和碳酸盐岩的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等分析技术为手段,综合评价二叠系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二叠系处于缺氧环境、还原程度较高的高盐度沉积环境;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具单一有机质来源,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木质部分,为区内较有利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具多种有机质来源,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来源于具有陆源、水生二元性,是区内有利烃源岩;二叠系沉积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源岩来自上地壳并受到了一定富集作用的影响。刚察凹陷以潮湿环境下湿热程度较高、水体较深盐度较高的氧化环境为特征,而哈拉湖凹陷以干热环境下湿热程度较低、水体相对较浅盐度较低的氧化环境。本文为南祁连盆地下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价值和指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烃源岩 物源属性 沉积环境 二叠系 南祁连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3 位作者 何明喜 杨文静 杜建波 田光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3-647,共5页
通过对南华北地区谭庄凹陷断裂特征和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确认谭庄凹陷发育了叶鲁断裂、商水断裂等29条断裂。叶鲁断裂和商水断裂分别是谭庄凹陷南、北边界的主控断裂,控制着凹陷内下白垩统和新生界的沉积与保存。谭庄凹陷发育4套烃源... 通过对南华北地区谭庄凹陷断裂特征和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确认谭庄凹陷发育了叶鲁断裂、商水断裂等29条断裂。叶鲁断裂和商水断裂分别是谭庄凹陷南、北边界的主控断裂,控制着凹陷内下白垩统和新生界的沉积与保存。谭庄凹陷发育4套烃源岩层系,下白垩统、石炭-二叠系是凹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古近系、中-下侏罗统为潜在烃源岩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性 构造特征 油气勘探 下白垩统 谭庄凹陷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福建上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其锋 蔡元峰 +2 位作者 董云鹏 黎敦朋 林荣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12-2230,共19页
选取福建省西南部紫金山中粗粒花岗岩、石壁寨西部含斑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东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法对三个岩体的锆石进行了U-Pb、Lu-Hf和微量元素分析,获得了3个岩体的岩浆结晶分别为156.5±2.7Ma(晚... 选取福建省西南部紫金山中粗粒花岗岩、石壁寨西部含斑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东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法对三个岩体的锆石进行了U-Pb、Lu-Hf和微量元素分析,获得了3个岩体的岩浆结晶分别为156.5±2.7Ma(晚侏罗世),166.2±8.1Ma(中侏罗世)和154.1±1.4Ma(晚侏罗世)。锆石的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2.2Ga、1.7~2.0Ga和1.7~1.9Ga。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ε_(Hf)(t)均为负,分别为-14.88^-8.40、-11.9^-7.8和-10.9^-7.4。锆石的ε_(Hf)(t)、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布范围较小,暗示岩体岩浆来源具有较为均一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中侏罗世(166.2±8.1Ma)期间,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导致洋壳俯冲至陆壳之下,陆壳并发生了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了石壁寨西部岩体;碰撞结束后,在晚侏罗世(145~156Ma)期发生由挤压向拉张环境的转换,闽西南岩石圈伸展减薄、壳源物质发生广泛的熔融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紫金山岩体和石壁寨东部岩体。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闽西南花岗岩体的来源和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燕山期 石壁寨 紫金山矿田 福建省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2 位作者 蔡元峰 刘羽 刘志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为探讨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构造属性和物源属性,本文对野外系统采集的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泥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最高峰温度、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结果表明... 为探讨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构造属性和物源属性,本文对野外系统采集的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泥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最高峰温度、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结果表明,二叠系泥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以水生生物型为主兼有水生-陆源混合型,处于半封闭水体状态下,缺氧、还原程度一般、盐度中等的沉积环境。草地沟组属Ⅱ2-Ⅲ型干酪根,母质主要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主力烃源岩层系;切尔玛组成熟度相对低,属Ⅲ型干酪根,母质来源于陆源生物,为潜在烃源岩层系。二叠系泥岩构造、物源属性指示二者具有较大的亲缘性,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物源主要来自中祁连低缓隆起区的上地壳长英质岩,并有安山质岩石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二叠系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属性 物源属性
下载PDF
青海刚察大寺地区花岗岩类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刘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9-1390,共12页
应用LA-ICP-MS分析了青海刚察大寺地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获得了花岗闪长岩的2期侵入年龄,花岗闪长岩10CL008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54.8Ma±2.0Ma(N=13,MSWD=0.87),属于二叠纪;花岗岩10CL003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 应用LA-ICP-MS分析了青海刚察大寺地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获得了花岗闪长岩的2期侵入年龄,花岗闪长岩10CL008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54.8Ma±2.0Ma(N=13,MSWD=0.87),属于二叠纪;花岗岩10CL003样品谐和曲线年龄为236.3Ma±2.4Ma(N=13,MSWD=0.48),属于三叠纪。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分别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原始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由弱到强;稀土元素方面,二者的(La/Yb)N值分别为2.23~10.38和4.52~14.98,分馏程度由弱到强;具有Nb、P、Ti负异常和Ba正异常,显示出岛弧岩浆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刚察大寺古生代花岗岩具有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属性,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继承了古生代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物质成分以中上地壳为主,形成于早期深部幔源物质,与能量向上侵入下地壳过程中的重熔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刚察大寺 青海省
下载PDF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刘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7,共8页
虽然伊犁盆地在经历不同程度油气勘探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此,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综合评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 虽然伊犁盆地在经历不同程度油气勘探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此,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综合评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塔姆其萨依组烃源岩属于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具单一有机质来源,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适中,为区内较有利烃源岩;晓山萨依组烃源岩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具多种有机质来源,有机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区内有利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沉积环境 二叠系 伊犁盆地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挖角地区晋宁期岩浆作用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其锋 蔡元峰 +2 位作者 董云鹏 吴灌洲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87-3301,共15页
四川省石棉县挖角地区花岗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与松潘-甘孜地块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学、岩相学、LA-ICP-MS U-Pb年代学和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研究,厘定了岩体形成时代,探讨了岩浆来源。LA-ICP-MS锆石U-P... 四川省石棉县挖角地区花岗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与松潘-甘孜地块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学、岩相学、LA-ICP-MS U-Pb年代学和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研究,厘定了岩体形成时代,探讨了岩浆来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挖角二长花岗岩形成年代介于852±33Ma和847±44Ma之间,处于晋宁期晚青白口世,与全球Rodinia期泛大陆形成密切相关。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2个样品的εHf(t)值分别为+3. 9~+9. 3和-8. 0~+6. 5,为典型的壳-幔混合型; Hf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14~1. 49Ga和1. 33~2. 24Ga,均值分别为1. 32Ga和1. 52Ga,表明岩浆源区以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基底的部分熔融为主,形成过程中有幔源及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挖角地区晋宁期二长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扬子板块西缘晚青白口世岩浆活动期和源区特征,其成因与全球Rodinia泛大陆形成期间岩浆活动和与壳幔混合作用密切相关。本文研究成果,为解释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晋宁期 挖角地区 四川省
下载PDF
周口-太康地区山西组沉积特征与聚煤环境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4 位作者 何明喜 邓昆 杜建波 刘哲 杨文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分析周口—太康地区山西组沉积特征与聚煤环境。方法依据地表露头和22口探井的岩心、测井资料进行地层特征和沉积特征研究。结果山西期主要发育堡岛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太康和淮阳为本区两个聚煤中心。结论山西组存在两种不同的... 目的分析周口—太康地区山西组沉积特征与聚煤环境。方法依据地表露头和22口探井的岩心、测井资料进行地层特征和沉积特征研究。结果山西期主要发育堡岛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太康和淮阳为本区两个聚煤中心。结论山西组存在两种不同的聚煤环境,二1煤是在潮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泥炭坪所形成,二2煤及其以上诸煤层则是在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山西组 沉积特征 聚煤环境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南12井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3 位作者 刘新华 何明喜 杜建波 王荣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5期14-17,共4页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南12井工业油流的发现。为周口坳陷油气勘探突破带来了新的希望。借助原油及岩石轻烃指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直接油/岩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该低工业油流属成熟原油,主力油源来自石炭-二叠系的煤、暗色泥岩。综合分析...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南12井工业油流的发现。为周口坳陷油气勘探突破带来了新的希望。借助原油及岩石轻烃指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直接油/岩对比.研究结果证实该低工业油流属成熟原油,主力油源来自石炭-二叠系的煤、暗色泥岩。综合分析成藏条件后认为.未获得商业油流突破的主要原因是该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叠加.断层活动多,圈闭封闭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周口坳陷 油/源对比 原油轻烃 油砂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何明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3-508,共6页
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统计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埋藏经历了早、中成岩阶段,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类型主要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经... 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统计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埋藏经历了早、中成岩阶段,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类型主要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不同井区成岩阶段不同,原生到次生孔隙的演化程度也存在差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储层存在3个次生孔隙带,并且每口井的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存在差别。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长石、岩屑、石英的溶蚀,粘土矿物的脱水以及油气的充注密切相关;不同探井、不同井段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原因具有差异,长石、岩屑的溶蚀占主导地位,石英和粒间粘土杂基的溶蚀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谭庄凹陷 下白垩统 储集层 次生孔隙
下载PDF
“紫金模式”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其锋 刘羽 +1 位作者 王少怀 肖爱芳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生产实践实习是紫金矿业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六学期开展的重要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本文将探讨本专业矿山生产实践的实习模式、改革途径和实习内容等方面,认为需要加强企业指导和专业教学的紧密联系,以实践实习为契机,以全面推动专... 生产实践实习是紫金矿业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六学期开展的重要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本文将探讨本专业矿山生产实践的实习模式、改革途径和实习内容等方面,认为需要加强企业指导和专业教学的紧密联系,以实践实习为契机,以全面推动专业生产实践为目标,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更佳合理的实习目的、调整优化各个实习阶段的任务、配置合理的实习内容、完善已有教学模式以及建设完善实习基地等内容,切实有效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模式 资源勘查工程 生产实践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研究
13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1 位作者 何明喜 常大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研究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的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井段和深度。方法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巴村组、永丰组下段、永丰组上段和商水组储层物性依... 目的研究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的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井段和深度。方法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巴村组、永丰组下段、永丰组上段和商水组储层物性依次变好,巴村组为IV类储层,永丰组下段为V类储层,永丰组上段为III类储层,商水组以II类储层为主。结论谭庄凹陷发育原生、次生孔隙,除个别井的个别层段发育较好的剩余原生粒间孔外,大部分井以次生孔隙中的粒内溶蚀孔隙为主,具备较好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谭庄凹陷 储层类型 储层特征
下载PDF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3 位作者 古哲 谢其锋 马荣芳 张冬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24,329,共4页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中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具有横向上强弱分带、垂向上形变分层的特征。可划分为伸展变形、冲断褶皱变形、拆离滑脱变形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变形 冲断褶皱变形 拆离滑脱变形 构造变形样式 构造几何学模式 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
下载PDF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建波 何明喜 +3 位作者 张艳霞 谢其锋 马荣芳 张冬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下扬子北缘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相互作用控制,自晚二叠世开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秦岭微板块之下,构造环境由拉伸向挤压转换,于中三叠世形成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自萌芽至消亡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1... 下扬子北缘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相互作用控制,自晚二叠世开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秦岭微板块之下,构造环境由拉伸向挤压转换,于中三叠世形成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自萌芽至消亡可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1)萌芽阶段(P3—T1),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深水—半深水复理石建造;2)兴盛阶段(T2—T3),由海相前陆盆地向陆相前陆盆地转化,发育海相和陆相磨拉石沉积;3)持续发育—消亡阶段(J1-2),形成陆内前陆盆地,发育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各演化阶段沉积特征不同,主要体现了由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连续渐进演化,且各阶段的沉积沉降中心基本一致,具有海相—陆相沉积叠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拉石 沉积特征 沉降中心 构造演化 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物源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万延周 周立发 +2 位作者 白斌 谢其锋 蒲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35-41,共7页
通过砾岩成分、古流向、碎屑组成、重矿物、主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进行物源分析。砾岩成分组合特征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期,伊林哈比尔尕山、北天山和中天山北缘断裂一线为物源区。古流分析数据显示八... 通过砾岩成分、古流向、碎屑组成、重矿物、主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进行物源分析。砾岩成分组合特征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期,伊林哈比尔尕山、北天山和中天山北缘断裂一线为物源区。古流分析数据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古流以北东、西向为主,表明伊林哈比尔尕山应为其主物源区;三工河组古流向主要为南南西和南东向,表明当时博格达山和伊林哈比尔尕山并非物源区。盆地南缘西段和东段为基性岩浆岩的重矿物组合显示物源可能来自北天山。而中段存在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物源显示博格达山为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古流向 重矿物 砾岩成分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前景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5 位作者 王荣新 郭双亭 严永新 武明辉 谢其锋 李凤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经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雨台山组/东坡组灰黑色含磷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青白口系崔庄组/刘老碑组深灰色泥页岩为潜在烃源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砂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内部多期岩... 经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雨台山组/东坡组灰黑色含磷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青白口系崔庄组/刘老碑组深灰色泥页岩为潜在烃源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砂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内部多期岩溶侵蚀面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盖层则以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含膏碳酸盐岩及泥页岩为主;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但热演化程度较高。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海相天然气新层系和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前景 海相烃源岩 下古生界 新元古界 华北南缘
下载PDF
南华北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物源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1 位作者 刘彬辉 谢其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466,共6页
目的为恢复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原盆地沉积环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南部地区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提供支持。方法根据岩石碎屑组分基本数据,运用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古水流、砂岩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研究区地层自南西... 目的为恢复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原盆地沉积环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南部地区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提供支持。方法根据岩石碎屑组分基本数据,运用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古水流、砂岩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研究区地层自南西向北东呈现依次增厚的趋势,整体为北东方向倾斜的宽缓斜坡环境;砂岩分布特征指示物源来自南部隆起区和沉积中心在研究区以北地区。结论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整体属于近山的海陆过渡相陆缘近海湖环境内的充填物,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南部的秦岭古隆起,并向晚二叠世华北盆地南部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部地区 石千峰组 物源分析 古流向分析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3 位作者 曹建康 郭双亭 谢其锋 马荣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1,共7页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机制转换 陆缘造山 陆内造山 周缘前陆盆地 陆内前陆盆地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
下载PDF
墨西哥中——新生代成矿系列和成矿带划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翠芝 雷华 +6 位作者 姚仲友 赵珍梅 谢其锋 王力圆 林木森 范明森 陈丽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16-2123,共8页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有关,体现了联合大陆长期积聚或解体的某些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划分的9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分别形成3个俯冲成矿系列,即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发育的IOCG型铁铜金成矿带→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分别代表太平洋古板块、法拉隆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从俯冲、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板块构造岩浆成矿环境。这类俯冲边界型成矿系统的主体部分是西马德里造山带岩浆弧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系统和盆岭省中的火山岩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矿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中-新生代 成矿系列 成矿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