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聪琳 赵常明 +7 位作者 刘明伟 徐凯 徐文婷 熊高明 葛结林 邓滢 申国珍 谢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89-4903,共15页
为揭示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种间生态联系及群落演替趋势,以小叶青冈+曼青冈群系20个主要木本植物的190组种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测定并区分生态位特化种和生态位泛化种以及种间联结性检验,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 为揭示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种间生态联系及群落演替趋势,以小叶青冈+曼青冈群系20个主要木本植物的190组种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测定并区分生态位特化种和生态位泛化种以及种间联结性检验,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主要结果:(1)该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丰富,群落组成复杂,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的重要值(11.13%)和生态位宽度(58.3)均最大,占绝对优势,生态位宽度排序和重要值排序不一致,分布频度对生态位宽度影响较大。(2)将20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为生态位特化种(6种)、生态位泛化种(3种)、中性类群(11种),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资源利用差异以及生境适应性是影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3)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和相似度较高,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略低,大部分物种对环境或资源需求相似,但相似度不高,种间竞争较弱,种间关系比较稳定。(4)主要木本植物总体正联结显著(P<0.05),χ^(2)检验、联结系数AC、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显示种间正联结作用占优势,但大多数种对联结不显著,物种趋于独立分布。(5)通过聚类分析,将20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三大生态种组:建群种组,共生种组和边缘种组。研究表明,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目前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中后期阶段,群落发育较成熟,生态位分化、生境选择以及资源需求互补或互利是影响该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研究阐明了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之间实际相互作用以及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群落物种共存原因以及群落演替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群 种间关系 生态种组 物种共存
下载PDF
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维护与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宗强 张玉钧 +7 位作者 王义强 葛结林 徐文婷 熊高明 徐凯 毛江涛 陈思淇 冯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3-1882,共10页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 针对乡村生态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以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无人机航拍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检测、筛选、分类和空间制图的方法,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研发出面向乡村三生空间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维护技术,建立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生物多样性监控预警机制和可视化平台,形成了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多尺度全链条“识别-维护-预警”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突破了单一学科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为乡土植物的遴选、配置和景观营造提供了“师法自然”的成套技术方案,解决了乡村生态景观营造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技术缺失问题,为动态管理乡村生物资源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村域尺度 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分类 监测预警 景观营造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江南休闲旅游乡村的入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葛结林 熊高明 +3 位作者 毛江涛 徐文婷 秦晓琼 谢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2-1942,共11页
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着乡村地区植物多样性并削弱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成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择江南休闲旅游型乡村牌坊社区,基于127个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定量探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 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着乡村地区植物多样性并削弱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成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择江南休闲旅游型乡村牌坊社区,基于127个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定量探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高度分布呈正态分布,盖度呈明显正偏态分布,其在乡村区域呈现出多点散状分布模式,局部形成单优群落,存在进一步扩散的趋势。2)加拿大一枝黄花高度和盖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其高度与群落中本地植物物种数量和盖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其中本地植物物种数量的相对作用最大;其盖度随着距农田距离、本地植物物种数量和盖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本地植物物种数量和盖度的交互作用显著抑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盖度,本地植物盖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盖度的抑制作用随着群落中本地植物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强。本研究发现本地植物的群落属性在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乡村中起着关键作用,拓宽了对外来植物在乡村景观中入侵机制的理解,强调了发展休闲旅游迫切需要将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防控纳入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中,为乡村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乡村景观 本地植物 入侵程度 生物多样性 乡村生态规划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乡村植被分类与命名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熊高明 葛结林 +3 位作者 毛江涛 徐文婷 徐凯 谢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3-1895,共13页
乡村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生产与生活功能(三生功能)。乡村植被分类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国内的植被分类系统关于栽培植被的分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承载... 乡村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生产与生活功能(三生功能)。乡村植被分类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国内的植被分类系统关于栽培植被的分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承载生活功能的绿地植被没有纳入分类系统中。为了科学开展乡村植被的分类与命名,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植被分类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针对乡村植被分类研究中比较薄弱的农业植被和绿地植被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构建了1套包含9个分类等级单位的乡村植被分类系统。该系统基于“三生功能”,增设了绿地植被类型,将乡村植被划分为自然与半自然植被、农业植被、绿地植被3个植被类,每类植被进一步划分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8个分类等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分类等级的划分依据与命名方法,并进行了举例说明,提出了乡村植被的分类与命名参考方案,将中国乡村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类、23个植被型组、66个植被型和142个植被亚型。本研究阐明了目前植被分类研究中各类植被定义界限不清、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的问题,弥补了当前农业植被分类与命名存在的一些缺陷,填补了绿地植被分类研究的空缺,是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补充与完善。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植被功能评价与保护管理、乡村空间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植被 生态功能 生产功能 生活功能 自然与半自然植被 农业植被 绿地植被
下载PDF
闽西生态保护型乡村植物多样性特征及维护策略
5
作者 葛结林 熊高明 +8 位作者 徐文婷 毛江涛 秦晓琼 马博宇 徐凯 高璐鑫 李家湘 武元帅 谢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1-1931,共11页
植物多样性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研究乡村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维持、提升乡村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解析闽西生态保护型乡村常口村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类型,阐明自然因素和人为... 植物多样性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研究乡村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维持、提升乡村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解析闽西生态保护型乡村常口村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类型,阐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对乡村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共调查到578种植物物种,隶属130科378属,其中野生植物物种396种,农业栽培物种53种,表现出高度的植物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种,以菊科为主,尚未对乡村生态环境构成威胁。2)共发现106个群系,其中自然与半自然植被52个,农业植被25个,绿地植被29个,群系类型具有地域代表性;自然与半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农业和绿地植被面积很小,绿地植被以樟树+桂花配置为主,其种类组成主要为亚热带乡村常见的绿化树种。3)整体上乡村不同地点的物种组成差异与彼此间综合环境因子差异显著正相关,其中自然与半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制约,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差异随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型乡村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保留地,具有重要的维护价值;乡村不同空间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类型截然不同,海拔在其中扮演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突出了将生态保护型乡村纳入现有国家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强调了乡村植物多样性的分区管理和构建生境网络等多种维护与提升策略,为中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物种组成 植物群落 植物多样性 生态保护型乡村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预警
6
作者 徐文婷 谢宗强 +3 位作者 葛结林 徐凯 熊高明 毛江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43-1952,共10页
针对乡村振兴中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潜在威胁和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将生物多样性的理论、方法与社会、经济、人口等有机结合,基于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了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预警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相关性、... 针对乡村振兴中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潜在威胁和保护管理需求,本研究将生物多样性的理论、方法与社会、经济、人口等有机结合,基于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了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预警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相关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等原则,该指标体系针对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的12个因素25个指标,反映人类干扰以及全球变化、重大灾害等多种因素对乡村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为维护乡村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和投入。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划定评价等级,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乡村生态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预警。该研究为绿色宜居乡村振兴及规划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构建绿色和谐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生物多样性预警 DPSIR模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森林碳汇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毛江涛 徐文婷 谢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241-8253,共13页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碳汇是陆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知识领域在国际社会中已较为成熟。以Web of Science中1990—2021年4973篇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碳汇是陆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知识领域在国际社会中已较为成熟。以Web of Science中1990—2021年4973篇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以此清楚分析森林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森林碳汇研究的发文量持续增长,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证明森林碳汇仍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2)森林碳汇研究主线变化从运用大量方法测量森林碳平衡,到对森林碳汇稳定区域估计的理论归纳,再到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全面实现对全球碳汇规模的监控。阶段的热点问题从森林是否为碳汇到森林碳汇的形成机制,再到实现监控管理下的可持续森林碳汇。(3)国内森林碳汇研究主线变化从研究测量碳储量的方法,到运用大量方法测量中国森林碳平衡,再到中国森林碳汇稳定区域估计的理论归纳。阶段的热点问题从中国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转变为中国森林是否为碳汇,最后聚焦到中国森林碳汇的形成机制。如今国内研究趋势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日益提升。在未来,中国需要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调查和监测强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碳汇计算体系,进而实现对碳汇规模的准确监控。并且需要准确且全面评估森林碳汇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CITESPACE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被引量:137
8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1 位作者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3-528,共6页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 200a 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 200a 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 DeeveyⅠ和Ⅱ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 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林区和金佛山的 2 个银杉的群落种群属于严重衰退型种群,其生存前景堪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种群 存活曲线 年龄结构
下载PDF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9
9
作者 谢宗强 陈志刚 +1 位作者 樊大勇 熊高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95-1798,共4页
生物入侵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生态学现象.入侵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种及其系统产生影响.生物入侵的危害表现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370亿美元;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生物入侵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生态学现象.入侵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种及其系统产生影响.生物入侵的危害表现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370亿美元;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成千上万的人被外来种传染疾病以致死亡;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和动荡,人们寝食不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自然灾害频频爆发;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防治生物入侵有3条途径: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灾难;对已入侵的外来种采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防治法进行根除和控制.应用生物防治法、筛选天敌和对其进行危害评估时要特别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危害 防治对策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91
10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2 位作者 刘正宇 江明喜 黄汉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期95-101,共7页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 ChunetKuang)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银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及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在老龄种群内,多表现为集群分布;在较年轻的种群内,多...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 ChunetKuang)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银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及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在老龄种群内,多表现为集群分布;在较年轻的种群内,多为随机分布。气候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时,群落内岩石的覆盖与土壤侵蚀形成的小环境,对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和格局规模有显著影响;甚至在同一个林窗内,林窗中心和林绿附近不同的光照条件,对银杉的分布格局都有影响。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群落学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上。银杉作为共优种,在群落内的分布受制于其他共优种,特别是常绿阔叶树种。在各种银杉群落中,就银杉种群而言,光因子可能是影响其生存,进而影响其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银杉种群集群分布的格局规模虽在各群落种群间差异明显,但大多在面积小于16m2的较小尺度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种群 分布格局 尺度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杉的结实特性及动物对果实的危害性 被引量:33
11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1 位作者 胡东 朱日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9-326,共8页
银杉结实量的年际波动很大,具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一般在2~3个小年之后为1~2个大年。银杉母株的结实量在不同的母树间差别很大,平均单株的球果数仅为66个。球果结实量在树冠南北侧有差异,南侧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60%;球... 银杉结实量的年际波动很大,具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一般在2~3个小年之后为1~2个大年。银杉母株的结实量在不同的母树间差别很大,平均单株的球果数仅为66个。球果结实量在树冠南北侧有差异,南侧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60%;球果结实量的垂直分异明显,树冠中、上部的球果数占总量的90%以上。松鼠对树上尚未完全成熟的银杉果实的取食危害是长期性的,对银杉种子种群造成严重破坏。以1995年为例,被啃食的球果数占球果总数的比重可达1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种子库中地表的银杉种子几乎全部被动物取食,种子埋藏深度增加有利于逃避动物的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结实特征 动物取食危害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杉种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谢宗强 李庆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6,共5页
同一株银杉的不同球果的出种量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就同一植株而言 ,其有性生殖是同步的 ,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银杉种子的平均重量 0 .0 197g,仅为乔木树种种子平均重量的 6 %。种子中空粒比例达 16 .2 4% ,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 ... 同一株银杉的不同球果的出种量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就同一植株而言 ,其有性生殖是同步的 ,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银杉种子的平均重量 0 .0 197g,仅为乔木树种种子平均重量的 6 %。种子中空粒比例达 16 .2 4% ,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 ,饱满的种子中有生活 力者仅占 5 3 .3 %。银杉种子的吸水过程有 3个明显的阶段 ,0~ 1h是急剧吸水阶段 ,1~ 9h吸水基本停滞 ,9h到 14 d吸水量又呈递增趋势。在同样贮藏条件下 ,播种环境对发芽率影响很大 ,质地疏松、透气性强的土壤有利于种子萌发 ;播种环境相同时 ,贮藏条件对种子发芽率起决定作用 ,以湿沙贮藏最好 ,种子发芽率可达 70 % ,干藏最差 ,发芽率仅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银杉 种子 生活力 萌发 生态学
下载PDF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2 位作者 路鹏 刘正宇 谭海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6-543,共8页
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0 %分布在 1 /2树高以下 ,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 2 /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 ,介于 330 0 0~ 1 1 70 0 0 kg.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生长曲线 种群 生物量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2
14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的银杉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种群数量剧烈下降,是造成银杉(Cathayaargyrophyla)遗传多样性低和生殖障碍大的可能原因。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严重的生殖障碍反过来又抑制了种群的壮大,形成恶...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的银杉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种群数量剧烈下降,是造成银杉(Cathayaargyrophyla)遗传多样性低和生殖障碍大的可能原因。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严重的生殖障碍反过来又抑制了种群的壮大,形成恶性循环。这就使得即使是强度不大的人为破坏和砍伐,对种群的生存也构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该物种,应该重视银杉天然群落周围的生境的保护,并对群落内的落叶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同时,加强人工繁殖力度,进行迁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气候变迁
下载PDF
濒危植物银杉的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趋势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5,共8页
银杉(Cathayaargyrophyla)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具革质细型叶的常绿针叶中高位芽植物和具革质小、中型叶的常绿阔叶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群落内草本层不发育。组成银... 银杉(Cathayaargyrophyla)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具革质细型叶的常绿针叶中高位芽植物和具革质小、中型叶的常绿阔叶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群落内草本层不发育。组成银杉群落的高等植物有239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集中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等9个科中。群落中热带型属的比重低于温带型属的比重,说明银杉群落虽然分布于亚热带,却具有较强的温带分布类型的性质。现有银杉群落处在演替系列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阶段,过度干扰可能使针叶混交林逆向演替到灌丛阶段;处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的银杉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亚顶极,将维持相当长的时期,但随着土壤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向阔叶群落演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银杉 群落特征 演替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林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22
16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混交林、银杉-广东五针松混交林、银杉-长苞铁杉混交林、银杉-大明松混交林及银杉-南方铁杉-福建柏混交林。银杉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相对稳定,但银杉更新不良。在自然演替中,阔叶树种的入侵对银杉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会取代银杉。为了保护银杉,在林地对阔叶树进行透光伐,在林窗人工移植银杉幼苗幼树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地理分布 群落类型 演替
下载PDF
三峡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1 位作者 梁松筠 贺金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2-87,共6页
该文依据“三峡库区植物数据库”,对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有珍稀濒危植物44种,其中濒危的6种,渐危的20种,稀有的18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隶属于起源古老的科,反映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主老性;受淹... 该文依据“三峡库区植物数据库”,对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有珍稀濒危植物44种,其中濒危的6种,渐危的20种,稀有的18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隶属于起源古老的科,反映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主老性;受淹没影响最大的兴山、巴东、宜昌、巫山4县市拥有近2/3的珍稀濒危植物种次,成为重点保护区域;三峡水库虽不会导致植物物种的消灭,但将直接淹没荷叶铁线蕨的主要原产地和长瓣短柱茶的部分野生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珍稀濒危植物 三峡工程 保护
下载PDF
三峡库区残存的常绿阔叶林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2-427,共6页
三峡库区世坪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处在中亚热带北部,群落中48.65%的物种具热带性质,35.14%的物种具温带性质;33.78%的物种集中在忍冬科(Caprifoliaceae)、壳斗科(Fagaceae)等7个科,... 三峡库区世坪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处在中亚热带北部,群落中48.65%的物种具热带性质,35.14%的物种具温带性质;33.78%的物种集中在忍冬科(Caprifoliaceae)、壳斗科(Fagaceae)等7个科,全部38个科中81.58%的科仅有1~2种植物在群落中出现;群落含有具先锋意义的伴生种。这些都反映出该地带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点。栲树(Castanopsisfargesi)的重要值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居第一,特别是在乔木层该值显著高于其它种,说明此处的常绿阔叶林是以栲树为建群种的单优群落,而且栲树种群径级结构符合其正常发育规律,因而群落相对稳定。该群落对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三峡水库的水源涵养具有典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常绿阔叶林 栲树 群落动态
下载PDF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2 位作者 江明喜 黄汉东 朱日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期58-65,共8页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其残存个体总数不足5000棵。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从整体上看比较合理,但对于不同的林型差异较大,特别是在老龄林内常出现断...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其残存个体总数不足5000棵。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从整体上看比较合理,但对于不同的林型差异较大,特别是在老龄林内常出现断代现象。应用标准木法对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因林型而异,介于30000—110000 kg·ha- 1,但其年平均生长量差别不大,基本反映了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生产力水平。银杉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但在灌木盖度偏高的林型中表现为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种群 年龄结构
下载PDF
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三峡库区共有药用植物1129种,隶属于603属,174科。菊科、百合科、蝶形花科等19个大科的种数达总种数的494%,蓼属、铁线莲属等26个大属的种数达185%。中国特有种类占372%,显示出其在库区的丰富性。... 三峡库区共有药用植物1129种,隶属于603属,174科。菊科、百合科、蝶形花科等19个大科的种数达总种数的494%,蓼属、铁线莲属等26个大属的种数达185%。中国特有种类占372%,显示出其在库区的丰富性。根茎类药用植物占421%,提示我们应适度采挖,做到永续利用。以林地为生境的药用植物占489%,表明森林是库区药用植物的资源库。三峡水库对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淹没损失不大,但其间接影响巨大。保护天然林是保护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药用植物 资源特征 保护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